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143、京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3、京營

隨後,汪舜華走進了京營。

執政兩年,汪舜華第一次走進真正明朝的軍營。其實她此前就想來,但是當時還身帶重孝,不想落人話柄,更不想讓群臣再受驚;因此只是招京營的將領入宮,善言撫慰。

暴風雨即將到來,必須要抓牢槍桿子。

京營是全國的精銳,又兼於謙等人治軍嚴謹,汪舜華看著軍容整肅,還是很滿意的。

她仔細檢視了軍隊的營房,走進了廚房,自然不那麼滿意了——確實和理想中的有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然而,一切只能一步一步來。

看著汪舜華親手將被子折成了豆腐塊,下面的將士文武官員都覺得腦袋冒汗。隨行的有言官,馬上就提出了抗議,這並不是太后該做的。

汪舜華看了一眼他,沒有責怪,只是問:“將士出征的時候,會不會自己揹著被褥?”

眾人實在不明白她為什麼要這樣問,于謙回答:“不會。因為現在的軍人基本都是軍戶,平時都住在家裡,輪到值守或者出征才住在軍營;雖然會自己疊被子,但都很馬虎;而且有專門運送輜重的人員和車輛,讓他們輕裝上陣,不會讓他們自己揹著被褥。”

汪舜華看著將士單薄的甲冑搖頭:“這不行。”

她看著于謙:“禁軍也好,各地都司也罷,全軍上下必須圍繞一個目標,就是打勝仗,而且要盡可能減少我軍傷亡。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操練,或者武器配備,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一支軍隊要想打勝仗,就是要有鐵的紀律,做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但是這和疊被子背被子有什麼關係?

“有關係。太平時期在軍營裡看軍隊的作風,無非是兩樣:進門看內務,出門看佇列。否則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將士學會疊被子,就是要培養他們的標準意識和服從意識,形成令行禁止、整齊劃一的作風。”

聽上去像那麼回事,但為什麼要背被子?——揹著沉重的東西,士兵還能衝鋒陷陣嗎?

汪舜華擺手:“你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讓將士揹負被褥,一來可以縮減軍隊用於整理行囊和安營紮寨的時間,二來將士在行進過程中,必須時刻準備迎接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敵人,就算和大部隊失散,背上有行囊,也可以多堅持一會兒;甚至在作戰過程中,揹著包袱,如果遇到敵人從後面放冷箭,還可以保全性命。”

這話似乎很有道理,群臣相互看了一眼。

不會隨身揹著被褥,自然其他的生活用品自然也用不上,汪舜華就交代:“以後要嘗試著讓戰士背上自己的生活用品,拿著武器裝備上陣。”

她掰著手指頭:“被子要有,還要有鞋子、雨具、水壺、挎包,最好有應急的藥丸。”

下面真的覺得太后想得太多——怎麼可能!

汪舜華看出來了,她也知道自己說的有點多,但是這是先烈用鮮血總結出來的經驗,自然有用。

她招來一個少年宦官,要來一根長的繩子,用細包帶在外面橫豎交替纏繞成三橫兩豎的形狀,繩頭打結繫緊;再把粗被包帶的兩頭分別從捆好的被子的上下兩邊折起的縫中穿過,形成U型,讓小太監把胳膊伸進去跨在肩膀上;然後另一邊的兩個揹包帶頭,分別從胳膊的上下穿出,在胸前打結。

而後將一雙新靴子塞到後背上,這年頭沒有橡膠雨衣,但是斗笠可以戴著,晴天遮陽,雨天遮雨;軍用水壺是真沒有,但那個造型很簡單,就是鋁製品這年頭真沒有,那就改用鐵,下面覺得沒必要,汪舜華卻認為生水裡有雜物,容易滋生疾病,所以儘可能讓將士喝上開水,哪怕是涼開水;挎包就不說了,就算不懂針線,也知道縫一個不難,現在將士衣服本來就沒有口袋,在挎包裡裝一些應急的用品還是很有用的。

汪舜華耐著性子解釋,還讓小太監出去跑了一圈,確實行動自如,將士們也就真的有點感動了——行不行先放一邊,太后也說了,可以試一下,有用就推廣,如果沒用甚至礙手礙腳就算了;但是這份心,真的是愛護將士了。

哪知道汪舜華隨手找來一個士兵,從你祖上哪裡人問起,家裡幾口人,人均幾畝地,每月多少錢開始問起,將佐有沒有剋扣軍餉,自己識不識字。

下面一水的冒汗。

汪舜華這才出來,照例觀看了將士的操練,尤其是火炮發射;自己還親自試射了一枚火炮,確信比之前的威力強大多了,這才開始發言,還是那些保家衛國的大道理;這回重點在鼓勵大家識字上。

下面都覺得很好笑——誰都知道讀書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是讀書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汪太后的話其實說到了他們心坎裡:“我知道,你們中間會有很多人會問,我們當兵的,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了有什麼用?能打勝仗嗎?當將軍嗎?”

確實,不僅文官們會這樣想,三軍將士自己也會這麼想:瞎子點燈白費蠟,何苦呢!

汪舜華接下來的話,其實很讓人好笑:“這個問題,其實連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要知道,熟讀兵法的趙括馬謖打仗的水平並不出色;威震天下的霍去病,並不讀兵法。”

她端正了臉色,開始了表演,歸結起來就是:“時代賦予使命,使命重在擔當,擔當需要本領,本領就要學習。”

“沒有誰生來就懂得道理,都是一點點學的,跟師長學、跟旁人學、跟書本學。你們近日都去了武廟瞻仰,那些就是你們的榜樣,他們也不是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統領千軍萬馬的。姜子牙不過是渭水垂釣的漁夫,諸葛亮也曾是躬耕田畝的村夫;韓信曾遭胯下之辱,衛青是公主的騎奴,霍去病也不過是個私生子,狄青甚至曾經被妓女凌辱;我朝的徐達、常遇春、沐英、張輔,哪一個是高門貴族?可是他們就是想辦法讀書習武,才建立了彪炳青史的功業。古人能夠做到,你為什麼就認定自己做不到?”

汪舜華擺事實講道理,指著軍營外的旗幟上飄揚的字問他們認不認得,這回大家異口同聲——“明”“朱”。

“這不就是了?你們不識字,不是你們說的天生愚笨,而是沒有人來教你們;這兩個字看多了,聽人念多了,自然就學會了,別的字不也一樣?你們只要堅持每天認一個字,用不了三年,你們就能認一千個字,也就是說日常用的那些字都能認識,那麼不僅看佈告沒有問題,甚至還能讀邸報了。——到那個時候,再沒有人敢輕易欺壓你們,你們也能明白朝廷的想法,更好的承擔自己的使命。”

汪舜華拿自己舉例子:“當年在閨閣中,我也沒怎麼唸書,是進宮以後,先帝親自教我讀書,這才明白聖賢大義和國家之亂興衰的道理。你們比我還忙嗎?”

“朝廷不會用你的出生把你定死。只要你肯努力識字,奮勇殺敵,總結經驗,就可以跑得比別人快,就可以讓你的家人甚至後人過得更好。我希望有一天,三軍推廣的戰術方法,會以你們其中某些人的名字命名;武舉甚至朝廷授職授爵的名單上,有你們的名字;甚至後世傳頌的將星戰神,有你們中間的一些人。”

聽著她帶著煽動性的語言,朝臣中有人開始感到不安,三軍將士則開始激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