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144、似水流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4、似水流年

回到文華殿,汪舜華接著料理朝政。

直隸廣平、真定、大名,山東濟南、兗州、東昌、青州等府,今年五六月中暴雨成災,要減免賦稅、要安排賑濟,命商輅帶著戶部和黎淳去了,順帶把李東陽也捎帶上,程敏政就不去了。

小家夥,應該叫小夥子今年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一舉拿下了第二,要準備明年春天的會試;今年另外幾個大臣子弟沒有被錄取,主考官倪謙還受到了彈劾。

汪舜華讓內閣和禮部複查,沒有發現問題,氣的把幾個胡亂告狀的大罵了一通。集賢院的王文和陳循禁不住抖了一下。

九月初一,河南濟源縣遣老人焦順進瑞粟,一本二穗至四五穗者百餘,汪舜華對此很不感冒:你要是能弄出雜交水稻來,我就服氣!

當即批示:“不必來,好好種地。”

寫完才想起,良種是需要一代代選育的。這種瑞粟的基因能不能儲存先不說,貌似當年康熙自己親自培育和推廣了雙季稻,這倒可以試試——明朝正值小冰川期,天冷其實沒啥,夏天溫度也沒見低到那裡去,只是華北地區缺水,種植水稻有難度;但東北大米太有名了,這個是可以試試的。遼東人口少,但有軍屯,洪武初年產量相當可觀,但現在被侵佔的厲害,每年要大量從南方調糧。

汪舜華看著地圖上明朝在東北的實際控制區,只剩下相當於後代遼寧大半部分,嘆了口氣,內部還沒有理順,去東北開荒還是緩緩。

因此召見了焦順,加以賞賜;回頭將種子交給張懋和清寧宮莊負責人,吩咐他們安排人員試驗;同時行文南直、浙江、湖廣、江西等省政府和都司,從官田、軍屯中各選百畝,試種雙季稻,田賦全免,種成有賞。

隨後和兵部商量起京城附近的牧馬草場,近因胡虜窺邊,以致廢弛,要求整理築城堡,置房屋,仍舊養馬。

襄王瞻墡有病,他是仁宗皇帝的嫡子,近枝宗室,甚有賢名,在宗室和群臣中很有威望,要派人關懷慰問。

把宗室晾了那麼久,大家怨氣滿腹,還是應該有正面典型。

文安伯張輗有病,也要派人去醫治。

免了重陽節的宴,只是讓命婦進宮陪太皇太后說話。

隨即接到肅州大火的訊息,延燒官軍人等五千四百餘家,直接死亡人數達六十多,糧草軍器損失慘重。

汪舜華確定自己最近沒有派人到肅州檢查糧倉軍械什麼的,處理了幾個責任人,又要求加強防火防盜,這便過去了。

接著接到福建老人賀煬的奏疏。汪舜華仔細看了,覺得有關嚴格縣令任職和加強義倉管理實在說得很好,隨即批轉吏部、戶部執行,同時下旨褒獎。可惜他已經年過七十,不能任官,不過太后賜銀五十兩,絹帛百匹,還有御書“心存社稷”,心滿意足了。

十月初一,還是讓於謙去祭祀太廟;隨後安排張懋等前往天壽山祭奠祖宗;含山大長公主以年老,奏求工料營生墳,江淵說沒有先例,考慮到她的身份和年齡,特別恩准了。

十一月初一,頒佈了明年的大統歷。

南直隸寧國、蘇州、松江、太倉,四川重慶、順慶、瀘等府州連月不雨;北直隸廣平府、陝西等地暴雨成災,初秋早霜禾稼傷損,租稅無徵,命戶部查驗賑濟。

接著又得到湖廣長沙、辰州、永州、常德、衡州、嶽州、銅鼓、五開等府衛旱災的訊息。可能前兩年老天垂愛,基本上風調雨順,今年攢夠了,一起發作。命體仁閣大學士彭時帶著一撥兒翰林官和言官去了。只是汪舜華看著這一長串的地名還有災情描述,手有點抖。

災是要救的,但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辦法;甚至可以說,現在的賑濟,只是緩解症狀,連醫治都說不上。

冬至節到了,遣官祭祀了祖宗,免了慶成禮,次日,文武百官到奉天門東廊朝賀親王,其實也就沂王和德王。隱帝的孝期已經過了,不讓他們出來,怕言官該說話了。

不過大局已定,群臣也不願橫生枝節,行了禮,就各自散了。

接著讓徐埕去修宣武、東直二門水關閘壩,出來這麼久,該活動一下了。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舉行了禫祭儀式,正式除去喪服,不過還要素服一個月,等明年正月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十二月初一,讓於謙代皇帝省郊祀牲;回頭又開始忙乎,當然各部門也很不能輕鬆:要處理日常事務、要總結匯報工作,還要聽侯太后教訓。

剛剛得到表彰的建安縣老人賀煬再接再厲,上書說起了學校教育的事情:“郡縣學校師儒之官,真才實學者百無二三。”

汪舜華以為很是,交代吏部,有時間對天下的教諭進行考核黜落,以後除了一甲進士和庶吉士留京,其他的進士全部放到地方做縣令,成績突出的,調回北京作言官,務求經世致用、腳踏實地;另外,縣丞、主簿、縣諭這幾個官職都要在落第舉人和國子監生中挑選,必須年齡在50歲以下,方能選用;舉人就不說了,監生必須要透過吏部考試,才能外放,要著力提升官僚隊伍的素質。

這是一件大事,意味著將來吏部的工作任務重了不少,王翱應下了,畢竟能到這個崗位的,都不會嫌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王翱不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

400多名宮女在臘八節前帶著太皇太后、汪太后賞賜的20兩銀子、10匹布帛離開了服役多年的紫禁城。願意接受安排的被賜婚給適齡的禁軍;而太皇太后、太后身邊有頭臉的大宮女和尚宮局的女官們得到了更好的安排,被賜給勳貴作妾。

這也成為慣例,每年年底前放歸一批宮女。

不盡如人意,但也稱得上皆大歡喜。

年底了,要祭祀、要進行人事調整,還要表彰節婦孝子,汪舜華對此很沒有興趣。已經兩年沒有表彰節婦了,不過今年旌表了李氏等幾個人。李氏是廣東瓊山縣民丘傅的遺孀,直接說就是丘浚的母親。二十四歲就守寡,至今三十三年。她甘居貧賤,依靠女紅養活了全家,奉養舅姑終老,撫養兩個兒子讀書長大,次子就是丘浚。

丘浚在奏疏裡詳細的說到母親的不容易,汪舜華也就準了。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忙的團團轉,但沒有人會想到,他們真正忙碌的時候,還沒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