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1、長子見濟(正統十二年,1447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長子見濟(正統十二年,1447年)

正統十二年到來了。

春節都是那些流程,準備賀禮並不怎麼費力,只是進宮的時候格外小心。太后太妃皇后也很貼心,早早免了她進宮請安,只是年節還是需要進宮朝賀的。

她已經有了近八個月的身子,舉動頗為費力,好在太后賜坐,只是她看得出來,錢皇後的眼神很是羨慕,甚至問她“有沒有什麼秘方。”

汪舜華真的沒什麼秘方,上輩子沒結過婚,沒關注過這些,實在不知道哪一槍命中了,錢皇後嘆了口氣,沒有再說話。

年還沒過完,傳來魏國公徐顯宗的訃告。他是徐達的四世孫。既是重臣,也是皇親,後是頗為隆重。

三月初一,英宗再次率領郕王前往天壽山謁陵;次日,剛到陵下,得到提督遼東軍務左副都御史王翱的捷報,英宗大喜,下旨褒獎。

三月初五,郕王剛跟著英宗回宮,就得到了喜報:“王妃汪舜華產下嫡長子!”

不止郕王大喜過望,英宗也很高興:“這是祖宗保佑啊!”於是下旨重賞。

郕王匆匆回到府裡,抱到兒子,剛出生的嬰兒都不會太好看,皺巴巴的,但孩子總歸是自己的好,他哥連得了兩個女兒,他也沒想到能一舉得男,很是高興,抱著兒子又親又啃,好歹保姆勸住;這才進來,汪舜華正在沉睡,他剛才在外頭聽說這一胎很是辛苦。從昨晚就開始鬧騰,直到今天卯時才生下來,很是心疼。

是的,汪舜華生了個兒子。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可能上輩子看的宮鬥劇宅鬥劇太多,又知道歷史上的景泰皇帝沒有兒子,唯一早夭的兒子還不是從自己肚子裡出來的,於是每天都很緊張,不是害怕吃壞東西,就是擔心有人故意使絆子。好在她苦心經營,還是有效果的,尤其她和郕王身邊親近的宮女得到承諾,以後可以放她們出去,都感恩戴德的精心伺候,反而疏遠了郕王,似乎生怕沾惹了他。

郕王摸摸鼻子,沒說話;汪舜華倒是有點不好意思:“當時也沒多想,就是覺得姑娘們大了,早點放出府去找個好人家也很好,實在沒想到祖上的規矩,更沒想到攪了你的好事。”她的心有點虛:“要不過些時間,我讓他們去挑幾個好的。”

郕王倒是沒說什麼:“罷了,不著急。”

他轉頭看了桂香等人:“既然你允諾了,便依你。何況你說的也沒錯,我的封地不知道在何處,天南地北的,跟著我們跑也不是事。不過到底是宮裡出來的,現在放出去,回頭還要接著再找,也是費事。等我就國前把事情辦了就成,總還有幾年。”

汪舜華也不好意思再說怕年齡大了不好找之類的,反正最大的還不到二十,有的是時間。

於是連忙稱是,就說了些“殿下如此仁厚,上天一定會保佑”之類的話。

郕王靜靜地看著她:“你們母子平安,就算是上天保佑了。”

他摸著她的肚子:“就當是給我們未出世的孩子積福吧。”

只是臨盆在即,郕王還是跟著英宗皇帝走了,心裡多少有點不痛快,好在她本就是淡漠的人,隨便找了點事做,或讀書練字,或賞花彈琴,或找宮女們閒談,也不算難捱;結果昨晚吃了飯正在院子裡散步,突然感到肚子一沉,然後便覺得腹痛,便知道孩子要來了。

雖然郕王不在,但已經到了預產期,一切都準備妥當,忙而不亂,汪舜華肥豬看了不少,豬肉真沒吃過,嘴裡含著參片,耳邊是各種聲音,不斷聽到有人說用力使勁之類的廢話,實在是心累;想嚎又嚎不出來,這樣就更使不上力了。

這樣折騰到今天早上,孩子終於一點一點的出來,她真的覺得兩輩子都沒這麼痛苦過,又覺得自己可能進了鬼門關就出不來,於是拼勁最後一點力氣想嚎叫幾聲,結果力量失控,把孩子生出來了;正在大喘氣,聽見產婆恭喜:“恭喜王妃娘娘,是位小殿下。”

汪舜華沒有來得及消化這話什麼意思,只是從產婆手裡接過來,強打起精神看了一眼,到底沒看清楚,就一口氣喘不上來,暈了過去。

好在吳太妃知道兒子出差,特地把貼身的老嬤嬤派來伺候,馬上收拾好了郎中進來看了,說沒事,剛才太用力,睡一覺就好。

汪舜華睡得很沉,自然不知道郕王回來的事;郕王一邊抱著兒子傻樂,一邊有點心疼媳婦。

汪舜華直到第二天晚上才醒,聽桂香說郕王已經回來,昨天在這裡守了好幾個時辰,入夜才回房的,也沒有招幸哪個宮人。

她用的是得意的口吻:“娘娘如今有了世子,別人誰不敬讓三分!”

汪舜華打斷了她的話:“不要胡說!”

什麼敬讓?只要沒到金字塔頂端,就得老實呆著,否則一定會死的很難看!

她現在沒工夫跟桂香說這些:“只是問孩子呢?”

桂香連忙招呼保姆把孩子抱過來。

汪舜華抱過孩子,這回倒是看清楚了,孩子白白胖胖的,確實很遭人喜歡。

桂香就在一邊說殿下很是高興,今天又來看世子,才走一會兒。

汪舜華抱緊了兒子,這是自己在這個世上唯一的依靠和寄託了。

可能應了那句話“為女則弱,為母則強。”很多事情原本跟她沒有關係,不過現在有了兒子,就會變得不同。比如,她可以老老實實做王妃、做皇后,如果自己沒有孩子,可以抱養庶妃的孩子,甚至善待周貴妃母子,給自己留條後路;但既然有了孩子,還是個兒子,就難免生出點別的想法。如果明英宗執意聽信佞言北征,郕王上位,作為原配嫡子,她和兒子是有上位機會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不上位,以後郕王被趕下臺,他們未必好過。明英宗不是什麼大度的人,能對於謙下死手,難道會善待昔日仇人的兒子?——景帝的死,歷來就是史家爭論的焦點,到底是病死還是被賜死,眾說紛紜;她可不敢把自己和孩子的命運,寄託在不靠譜的左護法身上。

汪舜華抱著孩子,思緒飄得很遠,連郕王進來都沒有注意到,還是桂香提醒她,這才回過神來。

郕王得知王妃醒了,就匆忙過來;這時候看她魂不守舍的樣子,只是靜靜走過來,摟著她:“在想什麼?”

汪舜華忙收回思緒:“沒什麼,只是想日子真快,進宮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沒想到,一轉眼連孩子都有了。”

郕王蹭了蹭她的脖子:“是啊,日子真快。咱們成婚都快兩年了。”

???

才一年半好嗎?

汪舜華倒是沒有反駁,郕王摸著孩子:“這孩子像我。”

他吻了吻汪舜華的額頭:“辛苦你了。”

畢竟是唯一的親弟弟的嫡長子,英宗對侄子很是關照,洗三當天就親自賜名“見濟”。

郕王很高興,跟汪舜華唸叨著:“濟者,眾盛之貌,所謂‘濟濟一堂’;又成也,《左傳》有云:‘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又周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名字,體現了皇伯父對侄子的無限關愛和期待。

汪舜華聽得頭暈腦脹,冥冥中卻似乎有種不祥的預感——歷史上景帝那個夭折的獨生子,是不是就是這個名字?

但是皇帝賜的名字,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汪舜華的嘴角有點酸澀,只能勸慰自己:同人不同命!自己都穿越了,肯定後面的都會不一樣的。

見濟的乳名是郕王給起的,獾奴。郕王本來覺得今年丁卯年,取個“小兔”就不錯,不過怎麼都能聯想到小兔崽子之類的,於是想了個“逸之”,小兔子跑得快,這樣孩子將來健健康康的,又覺得太慎重,何況小孩子說跑,民間很是忌諱;汪舜華說現在吃青棗的時候,要不取叫“青棗”?

郕王皺著眉頭,說青棗是吃的,正好翻書翻到這個,就定下來了。汪舜華本來想說好好的孩子,要給誰做奴才,轉念頭一想,小名要賤才好養活,“犬子”就是大文豪司馬相如的小名,後來普天下的父母全跟著學了;獾奴就獾奴吧。於是答應了。

洗三是民俗,並不是官方禮儀,因此並沒有官方的程式;皇子皇女命名都有隆重的儀式,親王的兒子都是皇帝批次給的,還得看運氣,有的宗室好幾歲都沒有名字也是常事,因此能在出生三天得到名字,就足夠讓郕王感恩戴德。

因此,洗三很是簡單,當然對汪舜華來說,還是個麻煩事情,不過好在都是下面人去辦。

郕王嫡長子洗三,英宗夫婦沒有出席,不過在京的公主駙馬還有吳家、汪家的親眷,能來的都來了。太宗系子嗣不昌,這種事都是趕上一次才有一次;其他的公侯伯文武官員就只能望而卻步了。

汪舜華隔著門扇,聽外面熱鬧,想象著見濟被折騰的不像樣子,心裡吐槽怪不得古代孩子死亡率那麼高,估計都是被折騰的;馬上打嘴,這是自己親生的寶寶,怎麼可以這樣。只好傳話:“天太冷,早點辦好別讓孩子累了。”——好歹記著沒說“結束”!

郕王很有同感,看著差不多,就讓把孩子抱走,然後謝了來傳話的太監,就和皇親們吃酒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汪舜華抱過孩子反覆看,果然,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怎麼看怎麼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