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61、朝鮮(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1、朝鮮(二)

是的,李瑈的王位不是繼承的。他是世宗李祹嫡次子,被封為首陽大君。

景泰二年,世宗逝世,世子李珦繼位,也就是文宗;在位僅兩年死去,由年幼的世子李弘暐繼位,是為端宗。文宗去世前,任命了皇甫仁、金宗瑞、成三問等一批顧命大臣輔政。

景泰四年,李瑈勾結大臣鄭麟趾、韓明澮等人突然發難,撲殺了皇甫仁等顧命大臣,史稱“癸酉靖難”。之後李瑈把持朝政,逐漸剪除反對他的朝臣。李瑈的三弟安平大君李瑢及其子宜春君李友直、六弟錦城大君李瑜也被廢為庶人,流放江華島,不久賜死。

景泰六年閏六月十一日,首陽大君受禪於景福宮勤政殿,是為世祖大王。

景泰七年,發生了成三問等人圖謀擁戴端宗復位的密謀。成三問等六人被處以剝皮,是為“死六臣”;此外金時習、南孝溫、元昊、李孟專、趙旅、成聃壽等六位大臣則辭官引退,終生不仕,是為“生六臣”。這次密謀失敗之後,端宗被廢去“上王”的尊號,降為魯山君,流放到江原道深山之中;一年後,賜死。

這些事情以前明朝不清楚,但是在朝鮮不是秘密,畢竟動靜太大。

當年李瑈假借李弘暐的名義,欺騙朝廷說自己“年幼且嬰夙疾,請以叔瑈權國事”;後來又上表遜位,景帝於是同意冊封李瑈為國王,同時冊立他的兒子李暲為世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知道當年那封脈脈溫情的奏疏背後竟是如此的血雨腥風,君臣背後都不由得一陣寒意。

尤其汪舜華知道李弘暐是文宗的獨子,很難不想到歷史上景帝的獨子莫名其妙死後,給了一幫小人可趁之機。

于謙等人知道李瑈居然敢仿效太宗靖難,都沒來由的一陣堵;然而更讓人心堵的事情還在後頭:

李瑈設立春秋館,表面上是為了促進儒學,事實上不過是裝潢門面;此外,他還無視有關國王接見官員必須有史官和承政官員在場的規定,開始私下接見個別官員。

按說這些都不算事,加強君權,私下商討,誰都會做,哪怕汪舜華,也不敢說自己每句話都可以載入史冊,更不可能什麼事不跟閣臣尤其首輔商量,就直接拿到臺面上來說。

但這個做法有悖祖制,因此受到兩班文武官員的攻訐,自然就要有個說法。

於是學者梁誠之上疏,強調朝鮮的獨特地位。

據他說:“檀君是天子統治者。朝鮮與中國一樣,是被賦予天命的國家。”

偏偏就是這句話,引發了汪舜華和明朝群臣滔天的怒火——什麼叫天子統治者?天子就坐在汪太后身邊呢!你是什麼東西,也敢妄稱天子!什麼叫天命?只有泱泱中華,才敢承天景命!你彈丸小國,居然也敢假借天命!反了你了!

當時皇帝還小,不大明白話裡的含義,只是召見外國使臣,照例來充當吉祥物;珠簾後的汪舜華拍著椅子:“朝鮮國如此膽大妄為,必有不臣之心。朝廷不能置之不理。自今日起,要重新考慮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

朝臣們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些外交黑話到底意味著什麼,但不僅汪舜華起了殺心,于謙等人心中最後一點對朝鮮的好感也被敗光。

不久,武靖伯趙輔回京,稟告了一個訊息:“李瑈和遼東女真人有勾結!而且女真還一直和瓦剌也先暗通曲款,當年也先南侵,就有女真人的一份力!”

他還抓了幾個朝鮮方面的間諜。其實明朝想讓朝鮮和女真互相火拼,自己於中取利;而朝鮮和女真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打打停停,暗中眉來眼去,一起找明朝要好處,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

以前朝廷知不知道不好說,現在窗戶紙捅破了,就要處理了。這倆貨都不是好鳥,尤其女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冤家。

更何況,現在連土木堡都跟女真有關係,那啥都不別說了,收拾不了瓦剌我能收拾你,這口惡氣不出你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更何況還是這樣私底下勾肩搭背的死黨。以於謙為首的重臣,現在對朝鮮不能說恨之入骨,也對汪舜華想要翻臉、徹底收回鴨綠江以北地區的提議沒有異議。

這之後,朝鮮的日子很難過。知道明朝震怒,不是沒有想過緩和關係的辦法——送美女,這算是傳統專案。太宗的權妃挺有名氣,為此還鬧出一個呂魚之亂;宣宗同樣對朝鮮貢女感興趣,直到他死後,因為英宗年幼,沒有再問朝鮮要女人。

現在朝鮮故技重施,可惜忘了皇帝還小,做決定的汪舜華是女人,她對女人不感興趣!

因此直接拒絕了:“你們的心意我知道了,只是宮裡容不下手腳不乾淨的人,你們自己留著吧。”

“呂魚之亂”在朝鮮盡人皆知,在後代也經常被冠以朱棣“活剮三千宮女”的題目吸引眼球。不管其中幾分真假,汪舜華是真心不希望兒子的後宮有什麼髒東西,也不想塞給別人——能被指婚的都是皇親貴胄,這麼多家世清白的漂亮小姑娘等著安置,為什麼要給人家手裡可能拽著毒藥的?——我雖然不是聖母,但也不是後媽!

朝鮮使臣的臉色很是精彩。

但是朝鮮還是不肯退讓,反而加緊了移民的步伐——東北雖然冷,但是跟朝鮮半島相比,也還能忍受,關鍵這裡都是大平原,比朝鮮的窮山惡水不知道勝了幾何。

汪舜華也不肯退讓,本來國內的事情就夠煩了,現在這件事還更哽在這裡,一口氣順不過來,直接恢復太宗時期的建制,甚至升格,不僅建立衛所,還設立府縣,當然當時到處缺官,人確實派不出去。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建極十年,國內的事情基本理順,汪舜華重新把目光瞄準了東北。年底,女真部落歇菜以後,朝鮮自然成了眼中釘。

十月中旬,得到朝鮮方面訃告,國王李瑈在九月初七去世。

他的長子李暲早夭,次子李晄接位,一邊上書懇求得到明朝的冊封,一邊下令正在東北攻打女真的軍隊全力進剿——此前感受到汪舜華的怒氣,為了緩和兩國關係,想著“伸手不打笑臉人”,李瑈派大將弼商率領一萬精兵,分道撲向建州衛所在地婆豬江兩岸與吾爾府等處。朝鮮軍兵所過之處,焚燒村寨,搗蕩屯落,遇青壯而殺,逢老幼而俘。大將魚有詔率軍攻破李滿住父子據守的山寨後,大肆斬殺,李滿住被魚有詔所殺,其子李古納哈死於亂軍之中;其妻小僕從,盡被殺戮。

攻克李滿住父子所居山寨後,魚有詔令軍士於寨中大樹上,刮皮刻寫了“年月,朝鮮主將康純、大將魚有詔等滅建州衛兀彌府諸寨,搗落屯落而還”的字跡,隨後押解俘獲的建州衛人畜而返。

朝鮮軍馬撤退後,沐琮和薛輔趕到建州衛屬地,見到了魚有詔命人刻寫在樹幹上的字跡,將此報告朝廷;同時繼續進剿。

本來都覺得朝鮮有孝心,不等朝廷下令,就主動出兵配合朝廷的行動,覺得汪太后這回該氣消了;沒想到汪舜華反而更加憤怒了。

她痛恨董山等人不錯,想要剿滅滿洲也不錯,但是說到底,現在女真人臣服於明朝,東北是在明朝疆域之內,她是在平叛,是在剿匪;而朝鮮沒有得到她的允許,居然擅自闖進東北大肆殺人,誰給了他們的膽子?

“我十萬大軍出征,稀罕你一萬兵馬?居然比朝廷的人馬先到,是該先到,你就挨著建州嘛!”

“這回敢說是為朝廷殺賊,以後會不會說為朝廷剿匪?東北到底是大明的疆域,還是你家的後花園?好歹是我的子民,我還沒開口,你就先發落了?我收拾家奴還需要你來幫襯,滿朝文武都是吃素的!”

“說是配合朝廷行動,鬼才知道你是不是殺人滅口,順帶撿洋落?”

汪舜華在文華殿大罵了一刻鍾,下面都覺得女人的心思真的很難猜,汪舜華的心思尤其難猜——朝鮮明明是示好,當時知道朝廷抓了董山,主動跑到北京來說願意替朝廷征討女真,只是被汪舜華拒絕了;後面知道董山被殺,這才起兵,雖然也可以說趁火打劫,但好歹幫忙,殺了李滿住全家,立下了大功;何況聽到要求撤兵的旨意就撤兵了,太后即便生氣,也不至於如此。

但汪舜華決不會這麼想,朝鮮匆忙發兵,甚至不等她下詔,肯定是為了掩飾和董山等人的交往;而能這麼迅速的出兵,而且出動了一萬精兵,證明朝鮮此刻有相當的實力。

想到朝鮮竊取的大片土地,沒有任何猶豫,下旨趙輔等人,要肅清疆域,繼續進剿女真殘餘勢力,除惡務盡,正本清源;同時,對於疆域內的不速之客,也要一併剪除。

同時下旨朝鮮,申討李瑈沒有經過朝廷同意就擅自興兵的罪行,順便申討當年欺君之罪,拒不承認他的兒子為王;要求朝鮮方面另外選擇合適的向朝廷推薦。

在發給朝鮮的國書中,汪舜華親自提筆,加了幾句話:“朝鮮侵佔我遼東土地多年,朕屢發詔令,竟充耳不聞拒不從命;今又不經恩准、擅自興兵,犯我疆域,此而可恕,孰不可容?務必於建極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前,將全部兵馬退出遼東,退還所佔州郡,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朝鮮方面承擔。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些話同時透過官方報紙,昭告天下。

朝鮮這邊急了,趕緊派人前來解釋;汪舜華就是不鬆口。

哪知道沐琮和趙輔等人商量,趁著大雪封凍,分兵剿匪。朝鮮兵馬猝不及防,很快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被朝鮮竊取的州郡相繼被拿下。餘下的匆忙敗退,沐琮帶著五千精兵,越過長白山、千山山脈,渡過大寧江、清川江,一路打到平壤。

此前,李晄已經派人星夜兼程前往北京求援,說邊將侵擾朝鮮,乞求出面制止。

汪舜華哦了一聲,拿過地圖:“那不是我設立的永寧府?什麼時候成你們的了?你們跑到大明的土地上來了,倒還有理了?”

——轉頭拿過武靖伯的奏疏:“你們搶掠軍民,甚至殺人放火,誰給你們的膽子?——既然來了,就不要急著走,我大明不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地方!”

朝鮮懵了——明朝這是來真的了?

事情大發了!

尤其沐琮帥軍星夜兼程,直逼平壤城下——本來想直取漢城,無奈朝鮮多山,影響行軍速度。李晄一邊命人抵抗,一邊繼續向明朝求救。

汪舜華也呆了——沐琮膽子也太大了,居然直接打到平壤去了,已經超出預設劇本了。

趕緊讓趙輔身率大軍接應,別出什麼意外才好。

沒什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