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62、朝鮮(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2、朝鮮(三)

朝鮮在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幾個重鎮確實經營多年,尤其和女真多年火拼,城池很堅固。但此次出征的不但有名將,還有精兵——京營的兵馬,明朝的火炮相當厲害,尤其重炮。對付女真這樣的馬背民族不大能用上,但是用來攻城實在很合適。因此,趙輔毫不心疼,轟,使勁轟,轟開為止,很快,幾個城池相繼陷落。

知道沐琮大敗援軍,而且一路直奔漢城,趙輔心裡說了聲祖宗,趕緊率領大軍前去接應——汪太后的寶貝女婿,一定不能出事;剩下的由項忠統領,繼續進剿。

趙輔趕到的時候,沐琮正跟朝鮮主力在平壤城外打成一鍋粥。

只是守城的,是沐琮。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也就是李氏朝鮮。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因為王位繼承引發兩次嚴重內亂,首都也在漢城、開京中遷來遷去;1400年,最終定都漢城。

但平壤仍為重要城市,是平安道的首府,兩西重鎮,城池分內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光是內城就有五門,中城四門。

圍而殲之是不行的,火炮也不夠;要命的是朝鮮提前堅壁清野。大冬天的,必須速戰速決,否則不在戰場上傷亡,倒先餓死。

於是沐琮派人扮作主力佯攻,自己帥兵從側翼開啟缺口,但還是沒辦法。

還得另外想辦法,佯作糧草不濟聖旨班師,誘出守將追襲。

朝鮮的守將李元華不是吃素的,擔心有詐,決定堅守不出;但是部下副將劉先成等苦苦勸說,都認為沐琮遠道而來,糧草不濟,所以班師回朝,一定不能讓他跑了!

李元華想了想,聽俘虜說:“沐琮建功心切,只帶了十天的乾糧,如今已經快吃完了,他一定是因此才退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元華終於動心了,派遣三成軍馬出城追擊。

他想的很美好,就算明朝真的是詐敗,城池還是能夠守住。

結果沒多久敗軍逃回來叫門,說敵軍正往這邊追來了。

劉先成看是自家人,連忙叫開門;李元華還有點不信,劉先成道:“你用諺文說話!”

明朝四夷館可能有懂朝鮮諺文的人,但是軍隊中肯定沒有——以明朝的高傲,怎麼可能屈身學習藩屬國的語言!

下面的怔了一下,叫道:“長官!小人只是粗人,哪裡會說先生們說的話!”

李元華和劉先成還在猶豫,遠遠地有火把逼近,情知是明朝大軍來了;這才放下吊橋,放他們進來,結果敗軍進城就開始殺人——沐琮提前在路上埋伏,打敗了追兵,奪得衣服旗幟;又怕死的口稱願意投降,沐琮就讓他帶路,賺開城池,佔領平壤。

劉先成連殺三人,力戰身亡;李元華則在沐琮大軍進城的那一刻知道大勢已去,仍然奮力殺敵,看明朝官兵已經湧上城樓,這才自刎,墜樓而死。

沐琮很是感嘆,下令收斂。

他當然想一鼓作氣,直接打到漢城,但是孤軍深入,後勤補給是個大問題。間諜說的不全是假的,現在三軍真的沒有多少糧草。

真假參半,才能讓人將信將疑。

這時候剛開春不久,沒幾天又是暴風雪,於是稍事修整。

不久漢城方面就得到訊息,李晄趕緊召集群臣商量。本來他現在還沒得到明朝的認可,下面就人心惶惶的;尤其幾個兄弟,更是想法很多。李晄管不了這些,集結五萬主力部隊前往平壤增援,想圍困沐琮以後,逼迫明朝退兵。

沐琮畢竟只有五千精兵,而且平壤是朝鮮重鎮,加上官軍雖然不擾民,但也要補充糧草,自然要求百姓奉獻,因此人心向背很明顯,不是短時間能夠扭轉的。

城裡看到朝廷主力部隊來了,就會想開門接應;而沐琮帶來的人光是守住這麼多門就夠嗆,怎麼辦?

——主動出擊!朝鮮主力遠道而來,沐琮搶先出手,讓薛輔等在城外機動作戰,分散朝鮮兵力。趁著朝鮮軍馬猶豫驚疑不定,沐琮命心腹將領蘇寧輕騎夜襲主力,四處縱火,多用鼓角,造成聲勢,並使用大炮轟擊大營,自入更戰至黎明,這才收兵回城。朝鮮軍隊自相驚擾,死傷慘重。好不容易整頓軍馬,損失近四成,抬頭看城上廣樹旗幟,猶豫不定,但還是準備攻城,城上城下又是一番拼鬥。

到底敵眾我寡,當下沐琮和範廣商量退兵,擔心朝鮮有所準備,索性先去劫營。

朝鮮兵馬自然有準備,白天已經看出明朝軍隊守城很是吃力;想到軍報上說沐琮所部不過五千,又兼遠道而來,勢必已經強弩之末,急於撤兵,於是預先埋伏。

哪知道沐琮不走尋常路,不從城北悄悄出城,竟直奔朝鮮大營,將留守的老弱一通亂殺,又放起大火,那邊軍馬看得自家老營被劫,趕緊回援,正好撞上,一通亂打,各有死傷。

看看天明,趙輔帥兵趕到,看激戰正酣,顧不上修整,直接投入戰鬥,明軍看大軍趕到,氣勢如虹,振作精神,戰到晌午,朝鮮軍隊潰不成軍,直接南竄。

已經這個時候,就不等朝廷的旨意,趙輔和沐琮、薛輔、範廣等合兵,一路快馬加鞭,直奔漢城,遠近州縣,望風而降。

平壤到漢城不過500裡,不到3天,明朝軍隊直接攻到漢城城下。

本來以為漢城是首都,這一仗會比較艱難,至少不那麼容易;哪知道上天再一次眷佑了明朝:李晄死了。

是的,建極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李晄死了。當時明朝軍隊在城下架起火炮數十門,一時齊發,花光燭天,聲音震地,他聽見沐琮到城下了,驚懼而死,比歷史上剛好早半年。

事實上,李晄身體並不好,歷史上就沒活到二十歲;而在最後的日子裡,他還幹了一件親痛仇快的事——殺了他的兄弟。

不僅僅是因為繼承了父親的鐵腕手段,而且明朝一直不肯承認他王位的合法性,要求從李祹的兒子們裡頭找合適的。李祹一共20個兒子,除了兩個當了國王的,5個因為靖難被李瑈賜死,還有病故的、出繼的,如今還健在的,也就臨瀛大君李璆、密城君李琛、寧海君李瑭,其中李璆是嫡出。

本身沒有得到明朝承認就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如果太平時節還好,死纏爛打,明朝早晚會同意,真以為會為了朝鮮內部事務出兵?別逗;但是現在為了遼東兵臨城下,一切都不同了,宗室們想著自己有沒有機會,李晄看誰都是賊——他自己也是有兒子的,長子李玢早夭,次子齊安大君李琄還不到四歲。

想著老爹的典故,很擔心叔叔兄弟們有樣學樣,索性找藉口賜死,因此沐琮在外頭殺,李晄在城裡殺,殺的日月無光,天昏地暗。

宗室們受不了,打算殺了李晄向明朝投降,結果被李晄發現,殺了;只是殺了這麼多人,他自己有點犯怵,聽說大軍慘敗,沐琮已經統率大軍圍困漢城,一口氣喘不上來,蹬腿了。

他一死,朝鮮就連個真正能管事的都沒有,大臣們綁著他的老婆孩子出城投降。

沐琮等人也沒有想到這一仗居然這麼好打,於是一邊向朝廷請示,一邊釋出安民告示。

為了籠絡人心,將被李瑈父子殺害的宗室重臣隆重安葬,又殺了一波民怨極大的佞臣,包括當年協助李瑈篡位的鄭麟趾和韓明澮,其中鄭麟趾今年都七十四了,還有極力為其鼓吹的梁誠之。此人倒是風華正茂,伏地口稱願降,但沐琮恨極了他,大罵:“你不是說朝鮮是被賦予天命的國家嗎?我今天就讓你知道,什麼是天命!”

梁誠之被殺的同時,沐琮下令釋放了一波宮女,選拔了一批頗有名氣的學者,同時開倉賑民。

也就是到這個時候,沐琮等人才真切的感受到明朝的富饒。朝鮮土地貧瘠、物產匱乏,這些年被禁運,日子過得著實艱難;說是開倉,其實倉庫裡也是空空蕩蕩的,連汪太后嫁女的排場都擺不出來。想到之前開啟各地府縣的倉庫補充軍需,同樣庫存少得可憐。

沐琮等人第一次由衷的感到生在明朝是一種幸運,自然看外面衣衫襤褸的朝鮮難民很是同情;但同情不能當飯吃,該殺的還得殺——朝鮮畢竟已經是一個國家,有獨立的國家和民族的意識。即使是宗主國殺過來,也要拼死抵抗。

因此,佔領漢城以後,一邊是州府紛紛投降,同時,也有各地官員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襲擾明朝大軍;而當年發誓終生不仕的“生六臣”也都拒絕了沐琮的延請。

但是沐琮不準備放棄,一邊釋出安民告示,一邊組織平叛,散兵遊勇不成氣候,只是明朝大軍遠道而來,不熟悉地形,百姓也不支援,確實吃虧。沐琮穩住心神,召集土民尤其是賤民,許以厚利,讓他們帶路前去圍剿,殺了一批;同時,對參與襲擾官軍的兇徒,嚴懲不貸;藏匿兇徒的,一體連坐。

這時候朝廷的補給送上來了,從陸地上反而比較遠,直接從天津港和山東青島港走海路運過來。欽差黎淳等人帶來了太后的旨意:在朝鮮同樣施行土地改革,將所有雜徵併入田賦,標準是從前的一半;從即日起清量土地,免除一年賦稅;明年是鄉試之年,在漢城舉行考試,允許所有在朝在野的士子參加,選出50名優秀的舉子到北京參加會試。

與此同時,有關禁運的旨意也徹底取消了。來自明朝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海上運過來——經過將近十年的開海,明朝的造船技術有了相當的發展;尤其飛剪船成功試航後,大量下水。當然這年頭的船畢竟不能和後代的比,蔬果就算了,但是糧食、布匹什麼的有的是,其中有朝廷運送的軍隊物資,也有商人帶來的;這些人也同時帶走了成船的朝鮮特產,留下沉甸甸的金銀——考慮到朝鮮百姓誠心歸附,又多年飽受李瑈父子盤剝,國困民潦,朝廷特取消對朝鮮的出口限制,對其緊缺的糧食等物資施行零關稅放行;同時對從朝鮮進口的皮毛、藥材、馬匹、海產乾貨等同樣施行零關稅,當然僅限於天津和青島等幾個北方口岸。

這下各地抵抗的力度明顯弱了幾個級別,到宮門口領完救濟,普通百姓急急忙忙的丈量土地;商人們則趕緊去做生意。

當然頑固之徒總是有的,尤其廟堂之上的兩班文武,不是他們突然愛國心發作,而是改革侵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朝鮮本身就國小民窮,要命的是全國大部分耕地人口都在王室和兩班貴族名下。王室的耕地都要收歸國有,交給無地的農民耕種,田賦與私田一致;至於兩班文武——還未入仕的和內地考生一個待遇,已經入仕的暫時留任,以後接受了朝廷的考核,再說進退留轉,但是有一點——如果要想到內地任職,必須透過內地科舉。就算考取進士,也不過區區十五頃,杯水車薪而已!況且明朝能給朝鮮多少名額?就是漢城的高官都不敢確保自己能出現在名單上,何況低階官吏?別做夢!明朝不是扶貧的好嗎?

沐琮早有準備——廢話,國內土地改革遭到了多大的阻力,他是親眼見過的,怎麼可能不做準備?等到兩班文武放下陳見串聯好帶著家奴殺過來,直接被他一鍋端;沒被端的也儘量找理由牽扯進去——主犯處死,家奴流放,這是叛亂,不是起義,不用法外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