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41、心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1、心事

接下來的幾天,景帝明顯鬆快了很多,儘管還是忙,但總算能在日落前回宮了。

只是他的臉明顯陰沉著,很不高興;汪舜華心裡埋怨這孩子真是富貴叢中長大的閒人,一點帝王的深沉都沒有,這麼藏不住事,難怪歷史上下場那麼慘!

為了避免孫太後和周氏母子認為他現在就想搶皇位加強防範,汪舜華故意嗔他:“怎麼下了朝還悶悶不樂的?”

看到汪舜華使勁使眼色,景帝到底反應過來:“前些日子也先進犯,侵犯了長陵,殺死守陵官吏,虜去人口不計其數,驚擾了先祖,實在不孝,已經讓人前往招撫,賑濟糧食,並免了徭役三年。”

這話一出,大家臉上都不好看了。

孫太後閉了眼睛,說了聲“罪過”,又說了聲“難為你費心。”

汪舜華看著一直抹淚的錢皇後,又問:“太上皇的車駕到了哪裡,可是有訊息?”

景帝嘆了口氣:“已經過了陽和,估計快到貓兒莊了。”

???

貓兒莊是在哪裡?沒聽過,好歹陽和是知道的,在山西吧?

汪舜華松了口氣:“這就是說北京的圍徹底解了?”

景帝點頭:“今早已經讓提督守備九門文職官回任理事,解嚴了。”

瘟神徹底走了,大家都舒了口氣。

景帝沒有說,對也先的追剿還沒有結束,各地間諜以及無賴乘機劫掠擾害良民,正在派人日夜搜捕;還有個叫朱忠的旗手衛百戶,奏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修武伯沈榮都是王振黨羽,應該像淇國公丘福喪師塞外一樣,族誅,他趕緊拒絕了。

在太上皇被裹挾著離大明越來越遠的時候,養精蓄銳的景帝也開始正常理事,畢竟等著他的事情還有很多。

好消息很多,比如楊洪在霸州境內與也先殘部交戰,生擒五人,奪回被虜人口萬餘,馬牛羊無數。

當然問題更多,都得面對,重點是將帥將士、增補缺口;此外,臨陣脫逃的、造謠生事的、趁火打劫的該殺就殺、該貶就貶;當然也忘不了派駙馬都尉石璟往泗州祭祖陵、中都祭皇陵,遣魏國公徐顯宗往南京祭孝陵;同時,命人修繕獻陵、景陵內為瓦剌軍隊損毀的供器;還要嚴厲制止廣通王徽煠等想擅自離城的宗室,如果平時倒也罷了,現在特殊時候,萬一都打著勤王的口號往外跑,這個皇帝也沒辦法做了!

瓦剌軍馬已經徹底走了,所調朝鮮及野人女直各衛軍馬就必須原路返回;居庸關以西一帶山口也要堵塞,防止敵人有機可乘。

十月的最後一天,于謙終於回朝了。

景帝得到訊息,親自下階迎接于謙,在他下跪之前握住他的手:“於先生,辛苦你了。”

他發了一句感慨:“朕得先生,乃託天之幸。”

于謙怔了一下,他自然看到皇帝眼裡的期待和嘉許,但還是要推辭,景帝擺手:“國家重務委託於卿,故授以少保。卿既累辭,足見謙退;但今正用人之際,不允所辭。”

這麼多天以來,他第一次露出一個真誠的笑容:“汪妃沒有看錯你,朕沒有看錯你。”

于謙愣了一下。

翰林院侍講劉定之已經跳了出來,引經據典、抽絲剝繭、滔滔不絕說了半個時辰,從各方面分析土木堡戰敗的原因,又從戰陣、守備、練兵、選將至官吏的銓選、遷降、考察、賞罰等是各方面來提意見。景帝見他說的頗有道理,也頻頻點頭,以示鼓勵,哪知道劉定之說的實在太高興,冒了一句:“有兵將而無賞罰,猶無兵將也將。非賞罰無以將其兵,君非賞罰無以將其將。昨者遣石亨、于謙等將兵御虜,未聞其搉陷腥羶,迎迴鑾輅,但迭為勝負,互相殺傷而已。雖不足罰,亦不足賞也。今亨自伯爵升為侯爵,謙由二品升為一品。天下之人,未聞其功,而但見其賞,豈不怠忠臣義士之心乎?”

大家的臉色全變了。

景帝的臉色也變了,他本來想拂袖而去,好歹記著要樹立自己兼聽兼信的明君形象,勉強等他說完了,這才轉過臉:“他說的也不全是廢話,你們琢磨下,看哪些能用吧。”

劉定之愣了一下,景帝鐵青著臉,拂袖而去,臨走時,還狠狠地瞪了一眼劉定之。

景帝是怒氣衝衝回到清寧宮的,汪舜華正抱著女兒和杭玉鳳等人說話,叮囑她好好養胎。這話倒是真的,就算兒子是杭玉鳳生的,也該尊她一聲母親,只要她不太過分,或者杭妃母子太沒有體統,面子上總能過得去,比不靠譜的大伯太上皇強很多。

她暗笑自己,真是越發適應這裡了。

然而不適應又能如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專寵如孫太後,當年不還得和許多女人一起共享丈夫;何況她無論品貌還是性格,都不足以讓帝王專心一意。

她想到了《聊齋》裡的《段氏》。大富翁段某的老婆連氏,嫉妒成性,偏偏沒有兒子;丈夫去世後,一貫作威作福的她被族人欺凌,好在當年她丈夫和侍妾偷情生下來的兒子回來認祖歸宗,才搶回了家產。臨死前對女兒媳婦感嘆:“如果三十歲還不生育,就要典當家產,給丈夫娶妾。沒有兒子的滋味不好受啊!”

——雖然說勸化婦女不要嫉妒的,但文中體現的,也是當時的現實。而且景帝如果沒有兒子,自己肯定會比連氏更糟糕:連氏是民間婦女,這種事情還可以求助官府,還可以找孃家;但景帝沒兒子,讓他那不爭氣的哥哥復辟,誰能給自己娘倆做主?

——如果景帝有兒子,哪怕是庶子,自己可以憑藉嫡母的身份抱養過來。馬皇後到底有沒有生兒子?可太宗皇帝自己打下的天下,都要拼了命的認她!

所以別說什麼牙刷和男人不與別人共用,不現實。

——你心裡想著魚香肉絲可以,但要不許人家吃合法的紅燒肉,那就是自己作死。

她安慰自己,後代多少接受多年黨國教育的直男癌們,還千方百計的妄圖紅旗不倒、彩旗飄飄,何況在萬惡的封建社會,一個深受封建倫理綱常荼毒的地主階級的大頭子?

所以,動什麼都不要動情。

你現在是汪舜華,不是汪順華,是郕王妃,是未來的皇后,膝下還有一個女兒。

如此而已。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享受了封建社會生殺予奪的特權,就要遵守這裡三從四德後宮三千的規矩。

聽說聖上怒氣衝衝的回來,杭玉鳳等人趕緊告退,汪舜華還想說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只能強打著精神出迎。

景帝並不理睬她,氣勢洶洶的到上首坐下了,汪舜華猜不透是什麼事,只能把女兒交給奶孃,吩咐夏玉蓮等人上茶,一邊看金英,他微微搖頭,料想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這才壯著膽子上來:“天冷,喝杯茶暖暖身子。”

景帝喝了一大口茶,這才摔到桌上,罵咧咧的:“怎麼這麼燙!”

夏玉蓮趕緊跪地上了。

汪舜華趕緊扶起她:“毛手毛腳的,還不快下去。”

夏玉蓮等人趕緊退下了。

汪舜華趕緊賠笑:“下面粗手粗腳的,聖上罰了就是了,何必嘔在心裡。”

景帝罵出聲:“狂妄!無恥!目中無人!睜著眼睛說瞎話!”

???!!!

這是怎麼了?

本來在後宮,不應該說這些,但關係于謙,景帝不吐不快:“就是那個翰林院侍講劉定之,說於謙無功受賞,簡直豈有此理!當朕是傻子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定之是誰?

汪舜華腦子一懵,想起來了,好像是現在頂有名的才子,他跟於謙有什麼關係?

想起來了,《明事》裡提過,于謙被加封為少保以後,很多人看他不順眼,就有人罵他無功受祿。

想來就是這位劉定之先生?

汪舜華不知道,劉定之是如今天下有名的才子。劉定之字主靜,號呆齋,年四十八,江西永新人,正統元年進士第三。他脾氣很臭,目中無人;但這人才學淵博,文思敏捷,號稱有八面受敵之才,為一代文宗。

知不知道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定之說於謙無功受祿,實在是信口雌黃,無非是眼熱於謙深得皇帝信任,想踩在巨人肩上抬舉自己而已,跟後代的營銷號鍵盤俠一個德行。

只是說這種話,不僅讓景帝憤怒,也讓汪舜華十分惱怒:敢踩我偶像,找死!

但汪舜華畢竟不是腦殘粉,而是一個在官場打拼多年,又在深宮苦熬多年的成年人,跟著申討劉定之容易,但想要解決問題很難。

汪舜華想解決的,當然不是于謙的官職問題,景帝已經解決了;而是景帝自己如何立足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偽命題,現在外部矛盾已經解決了,內部卻鬧騰起來,但這不是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

于謙高風亮節,不願意接受朝廷的賞賜,那麼其他功績不如他的人,又怎麼好意思接受朝廷的賞賜?——奪門之變中,有多少人是因為不滿封賞所以想改換門庭?

撇開這個不說,景帝也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班底。

也先很快就會送太上皇回來搗亂,景帝不過是群臣特殊時期不得已的選擇,他們真正想著的,還是做了15年皇帝的太上皇,沒辦法,誰叫你名分上吃了虧呢?沒有人會認為太上皇是個混賬王八蛋,畢竟他在位的前幾年都不錯,混賬的是王振,現在王振死了,他們那個好皇帝就會醒悟——至於太上皇幼年是太皇太后和三楊輔政,抱歉,我們不記得;景帝已經上位——已經讓你做了皇帝,還想怎麼樣?你哥回來了,你就該麻溜的騰位子——兄友弟恭知不知道;至於想讓自己兒子上位,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

就算蝴蝶作用,太上皇回不來,他還有三個兒子呢!何況老大已經被立為太子,他們是拼死也要保住太子的位子——國本嘛,不能動搖!

而以景帝關了老哥六七年卻始終沒有下死手,還有那天的表現來看,汪舜華實在不敢指望他哪天突然開竅,想學唐太宗或者他的曾祖明太宗。

汪舜華也不可能勸他這麼做,否則就算他聽了,等他哥死了,說不定還會怪罪自己。

活人爭不過死人,尤其是皇帝,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她的任何行為,都有可能成為景帝厭棄她的藉口。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句話怎麼說的,當不喜歡你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的。如果她直言不諱,說不定景帝會覺得她心存歹毒,轉而喜歡天真無邪的白蓮花,甚至擔心有一天她影響到兒子,來個去母留子…

這些年來,汪舜華把她所知道的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廢后或者說宮廷悲劇都回顧了一次。

求生欲真的很強了。

如果她只是孑然一身,可以毫不留戀的抽身,畢竟她更懷念的是那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但是現在她不是一個人。

兒子已經沒了,但還有女兒,她不能倒下。

何況她不能對於謙的悲劇視若無睹。

那樣的英雄,不應該受到那樣的對待。

那能怎麼辦?

就是要樹立自己賢后的形象,佔領道德制高點,這樣影響景帝,讓他心甘情願的接受自己的建議。

她應該慶幸,至少目前,她的名聲還不錯,當然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已經享受到權力滋味的景帝其實和她一個心思,想永遠的拽住權力,並且延續下去,而不是為人做嫁衣。如果太上皇回來,只要她不提出殺人,景帝應該會義無反顧的站在她這邊;景帝走的時候很年輕,他只會希望妻子強大,為年幼的兒子撐起一片天,而不是希望她孱弱無能,任人欺凌;就算景帝健康長壽,那時候她也已經站穩腳跟,想要廢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汪舜華想到一個詞,機關算盡。

她不知道該為自己點贊,還是為自己悲哀。

這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