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簾外擁紅堆雪最新章節列表 > 隔重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隔重城

暮靄沉沉的藻燕宮裡,此刻只有陶貴妃的哭聲,兼有我和曹宮令此起彼伏的嘆息。朵步立於石桌旁,神色自若,目光炯炯只盯看前方日晷看,自始至終都不曾瞥我一眼,也更加無視庭院中悲慟嚎啕的陶貴妃。其間,我無意抬頭看到她時,她嘴角甚至有些微微上揚,目露戲謔,似在嘲笑。我怔仲須臾,心裡噔的一下,平端就生了層寒意。

我知朵步冷漠,但從不認為她冷血,可現在看來,朵步的冷血只是不對我而已。

陶貴妃固然不能說是無辜之輩,可她沒害過我,還善待於我,所以我才會來看她,所以才做不到對她的悲嚎視若無睹,無動於衷。退一萬步講,我對她就算不能心生憐憫,但也絕不會去嘲笑她的。每個人的活法不同,選擇各異,就像我不能指謫朵步此時的麻木不仁,只會驚歎,她是如何做到在冷眼旁觀的同時,還能去譏笑別人。我也並非同情心泛濫成災,對陶貴妃,唯望她能安穩居於一隅,順利度後半生,也算念著昔日的情分。

我撫摸著琵琶上的字——求仁得仁,順心順意。字跡潦草,斑駁扭曲。

我不禁莞爾:“這字寫得真醜啊,和我的有得一比。”

我放下琵琶。突然心生疑問,終是開口問她:“陶娘娘,你跟我說這些,是不是將我當成了冬嘉?”

現在她已經哭夠了,眼淚盡收,平靜安然。聽見我的問話,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她坦率的回我說:“應該是的。我對你好,可能真的是把你當做了冬嘉。雖然,你長得一點不像她,一點都不像。”

我道:“既然不像,為何還會錯認?”

她重新抱起琵琶,側目而視,囁嚅道:“也許,你是除了冬嘉外,在這近二十年來,第一個踏入南瞻宮牆的北邱人。我明知你與她沒有半分關聯,還是忍不住把你想象成她。她才來南瞻那會兒跟你好像,我不是說容貌,而是你們的言談舉止像。她也說不好漢話,吃不來白米,你們的性子也像,活潑得如同草原上的肆意奔騰的小馬駒,你們都是小財迷,喜歡亮閃閃的銀子,明燁燁的珍珠,收集珠釵秀翠,琅嬛玉珏。小時候,無論我和安平誰得了賞賜,都會分一半給她,她每次收到,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她說著說著,咧嘴謾笑,眼淚兀地又流了出來,她的話說得斷斷續續,磕磕絆絆,看來,她仍舊沒能清醒過來。

我平白出聲問了一句:“你明明那麼恨冬嘉,視她為敵,又為何會多年放她不下?”

陶貴妃向我投來詫異的目光,隨即又垂眸淺笑,“是啊,我為什麼會這麼記掛她呢,我還真不知道。她和安平,是我閨閣時候最知心的朋友。但我自小就對冬嘉另眼相待,她在我心裡的份量,遠比安平來得重要。而且,她是被我親手毀了的,我這樣記著她,也許是心懷愧疚吧。”

跟瘋了的人說話,也不是那麼困難,少問多聽便可。

我無聲嘆氣,懨懨舉目看著樓梁。

畫角驟響,梁上雨燕驚飛起,鋪天蓋地的撲去空中織成了網狀。忽而刮來的一陣急促南風,又將這鳥網吹散,擾耳的畫角聲,還驚動了棲息在烏桕樹上的鷓鴣,霎時烏啼不止。

天色已晚,我再不能做耽擱,起身欲走,陶貴妃再一次喚住了我。

我扭身凝著她,她淚意朦朧,緩緩開口問道:“缺缺,你說這世上是不是真有紅色的雪?”

她為什麼會問我這個?

我怔了一下,尚未回答,她兀自便道:“冬嘉跟我說過的,這是北邱流傳已久的神話。她說,絕望的人,生前若能看到紅色的雪,便能了卻平生遺憾,就如又活了一次……可是過了這麼多年,我連一次雪都沒有見到過,更別提是紅色的雪。”

她說完這句話後,又開始沉默。

————

我最終還是趕在宮門關閉之際出了乾元門,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雨,入秋後的冷雨最傷人,打在臉上冰涼一片。

雨雖不大,但若要打溼衣衫和頭髮還是綽綽有餘的。來時匆忙,我們並未帶著傘,我和朵步只得小跑著到駐馬停車的平庭處去。

一路上我都沒和朵步說話,原因不在我,而是她不樂意開口。也不知,我又如何得罪了她。

我在腦海裡反覆回想的,都是從陶貴妃這裡聽到的話,心裡有疑,不知陶貴妃為什麼會跟我說這些舊事,這些事原本就是諱莫如深,應當深埋心底,她怎會對我一個外人提起。

那場撲朔迷離的宮亂,那段被權謀掩去的風月,凡此種種,本與我無關,但因是發生在我認識的人身上,便由不得我不去在意了。

我來南瞻的時間不長,但或多或少,也曾聽人說起過南瞻前太子發動的那場宮變。在退去風雲之光後,也只剩下血腥政權印下的一道疤。這場禍事牽連甚廣,坐罪死去的人多得堆成了山,與太子百里甫親厚的人都受了難,便是那稍有來往的,也遭池魚之殃。南帝殺紅眼,幾乎誅滅了太子的母族周氏滿門,只留下幾個女童。

我忽而想起允康曾跟我說過,她的生母也姓周,是因家中受了橫禍才會淪落為官婢,後又成了她父親的妾氏。難不成,允康母親還是周氏後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多半是這樣的。

按理來說,太子以謀反而敗落,這是滔天大罪,不光他會死,而作為太子妃的於芃芃,她的母族也定然是會受連坐之罪,一起覆沒的。輕則抄家流放,重則滅門斬首。可是,於家卻能全身而退,兵卒未損。我想,大概是是因為邕王府在歷朝歷代積攢下的勢力,讓南帝有所畏懼,這才讓於氏一族得以倖免。但還是說不通,南帝生性多疑,冷酷暴躁,就算不動於家,也不可能當做什麼事都不曾發生啊。而事實上卻是,南帝一如既往地信任邕王,屢次提拔,並委以重任。按照南帝複雜的性格來看,實在是匪夷所思。

我可憐這段故事裡的所有人,不管是活下來,還是已經亡故的。

說不上來為什麼總去想這些不該由我我去想的事,但就是控制不。

猛地搖了搖頭,加快速度朝前走。

登車之際,忽聞有人於身後喚我,回

頭看去,竟是長極。他撐著一把繪有梔子花樣的油紙傘,挺挺的立在一棵木棉樹下,他腳邊還蹲著月食。我頓時欣喜萬分,飛快跑向他。

我環抱住他的腰,明知故問道:“你來這裡做什麼呀?”

他笑笑,照舊刮了刮我的鼻子,朗聲說道:“自然是來尋久出未歸的妻子。”

我笑而不語,只緊靠在他懷裡,全然不顧在場的朵步和月食。

上了馬車,我與長極促膝而坐。

朱雀大街路的兩側,紅柿壓低樹枝,沉沉冗冗,像小燈籠似的可愛。馬車平穩的駛行,半點顛簸也無,這樣舒適的環境是極易讓人犯困的,我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打,懶腰伸得十分誇張。振臂張開,猛地便打在長極臉上,他也不惱,只頗為無奈的笑笑。

我無不好意思的湊上前去,拉過他一隻手抱住,隨即將頭靠上去,不滿道:“你又不用考功名,怎麼時時刻刻都在看書。”

他回我說:“雖不為功名利祿,但多讀點書也是好的。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我撇嘴,“說什麼啊,聽不懂。你是不是想跟我說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如果是,那你就別說了,像這種陳詞濫調,我都聽煩了。我近日剛學了那句,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可比你說的意境美多了。”

“你知道得還不少嘛,還會讀詞了。”他彎起指頭輕輕彈了下我的腦門,笑意濃濃。

我得意尤勝,揚起下巴誇道:“那是自然,我現在讀書習文都可認真了。假以時日,必成大器,下一個詠絮之才可不就是說我呢。”

我這大話說得長極先是一愣,隨即便朗笑不止。笑罷後,他放下手中案卷將我給摟過去,下巴抵在我頭頂上,溫柔的跟我說著話。

我就這麼靠在他懷裡,有一搭沒一搭的回覆著。

他的聲音有些低啞,倏而問我:“見著陶貴妃了嗎?”

我嗯了一聲。

他遲唔,思忖片刻又道:“你們都說了些什麼,竟去了這一日…”

我張口就來的瞎話,“我們沒說什麼要緊的,不過是些瑣碎閒事罷了。她現在神志不清,瘋瘋癲癲,哪裡能與我說什麼正事兒。”

他低頭看我,似笑了一下,還帶著一股子無奈何的意味:“我有些傷心,你對我竟還有所保留啊?”

我有些發懵,仰頭看他,吞了吞口水呆呆問道:“你看出來了啊?”

他嘆了一口氣,皺眉道:“你縱然很會說謊,但我更會辨謊。”

我在心中雪亮雪亮地過了一遭,默了頃刻,終歸是將所有的事情都跟他交代了。我剛才之所以遲疑,並不是要隱瞞他,只是怕在外面說錯了什麼話,不小心落在旁人耳朵裡,恐怕害了長極。

我自己不打緊,但我怕誤會他。

故事的最後,百里甫和他身懷六甲的太子妃,都慘死在這場權力之爭,安平如願嫁給了永河王,陶染衣成了南帝的才人,就是現在的陶貴妃,至於那個和我同樣擁有北邱血脈的冬嘉,卻是不知所蹤,甚至再未聽人提起過她,彷彿這個人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