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四章 蜀江之主(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四章 蜀江之主(九)

李定國紅著雙眼,似醉非醉,“劉將軍,你和我在湖廣戰場並肩作戰了那麼久,當知道我李定國是什麼樣的人。你說說,我是那種連兄弟都容不下的人嗎?他們都說我心胸狹窄,當初大哥孫可望追殺我,何人不知?我為了不與他內訌,丟掉在湖南打下的地盤,退避到兩廣,他還是不給我生路啦!”

劉見寬似笑非笑,“那劉文秀呢?他可曾害過你?”

李定國臉上的肌肉痛苦地抖了一下,“文秀就更不應該夥同那些秦王舊部與我為敵!他不是不清楚大哥的所作所為,他千不該萬不該拉攏那些將領,處心積慮防備我。我若不解除他的兵權,大西軍內部早就打成一團了。白文選,高承恩,你們兩個捫心自問,是不是這樣?”

不等這些人回答,他又藉著酒勁,把矛頭對準永曆皇帝,“陛下,我知道你們都說我是又一個孫可望。其實,直到我代替了大哥,我才知道,原來當初大哥有多麼難!圍繞在陛下身邊的那些文官武將,除了整天離間我們君臣、離間我和大西軍的兄弟,他們做過什麼好事?如果不是大哥和我以鐵血手段控制著局面,陛下你早被那些所謂忠臣出賣了!”

永曆皇帝低頭不語,劉見寬張了張嘴,想要解勸,李定國卻不給他機會,接著展開控訴:

“劉將軍,我非常感謝你和蜀主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但是,有時候我也想,如果不是你們,我不會為了一個已經爛透的南明王朝和兄弟反目。你難道不覺得,這個王朝根本不值得我們大家再為之拼命了嗎?”

大殿內鴉雀無聲,若是太平時候,這番話足以滅他九族。但現在,眾人的生死都在他手上,他彷彿也習慣了暢所欲言不管不顧。

永歷帝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白文選和高承恩也心情複雜,屏息凝神,靜待劉見寬化解尷尬。

劉見寬來之前,楊展已幫他分析過可能發生的狀況,所以心中有底。

他呵呵笑道:“晉王殿下說笑了,全天下誰人不知殿下忠義無雙?為了南明,為了陛下,晉王殿下幾次三番出生入死,無數次挽狂瀾於既倒,那是何等的英雄!眼下的這點困難算什麼?只要殿下重新聚集大西軍力量,再加上我們蜀主背後的財力支援,還怕打不了勝仗?”

他這樣一奉承,李定國舒服多了,一仰脖子喝了杯中酒,豪氣地說道:“好,我聽你們的,那就讓清狗再嘗一下我大西軍的厲害!”

酒宴上不適合細說軍國大事,便約定翌日在晉王府詳參。

……

第二天,他們幾個在晉王府召開了一個秘密軍事會議,會議內容事後連永曆皇帝都沒有告訴。

劉見寬和高承恩當然按蜀主的意思,希望配合李定國守住昆明,寸土不讓。

但李定國現在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輕易不肯收回自己已經作出的轉移決定。

再說,以前兄長孫可望說過,楊展那些人考慮問題永遠以蜀民利益為上,幫助大西軍都是從對蜀國有利的方面出發。眼面前,守住昆明,當然可作蜀國的一道屏障。而大西軍就這點老本,絕不能賠在這裡。

打了那麼多年仗,大西軍最能克敵制勝的戰術,就是張獻忠的游擊戰,在遊走的路上求生存。

李定國堅持要走,劉見寬也不好強求。他便退而求其次,丟擲蜀主的折中之計。畢竟他們來幫李定國,主要還是替孫可望了卻心願。

劉見寬道:“晉王要轉移,我們當然不好阻攔。不過,既然高承恩將軍有心要帶著蜀地的大西軍迴歸晉王麾下,不藉此機會痛擊一次清軍,豈不可惜?我建議你們以轉移為晃子,在轉移的路上選一個好地勢,集結大西軍,與清軍大戰。如果能徹底扭轉局面,大西軍便殺回昆明。再不濟,也能打掉敵人的銳氣,殲滅掉一些追兵,以換得大西軍的順利轉移。”

眾人眼前一亮,這可是一條好計。

李定國與劉見寬在湖廣戰場並肩作戰期間,早已結成無話不說的情誼,他也覺得這是一條好計,立即沉思如何部署。

白文選和高承恩都想借楊展的力量賑救大西軍,便竭力鼓動李定國接受這個折中的辦法。

最終,他們商定了一個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的作戰計劃。。

劉見寬頻著採購的東西回成都向蜀主楊展覆命。高承恩得到金子、糧草、彈藥,也帶著蜀國內的大西軍,向雲南永昌磨盤山方向集結。

李定國先是向百姓釋出了一通文告:“本藩在滇多年,與爾人民,情均父子,今國事顛危,朝廷移蹕……爾等宜乘本藩未行之時,各速遠遁,毋致自誤。”

然後又命令各營,作好轉移準備,並要求“不得毀其倉廩,恐清至此無糧,徒害我百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先讓總兵靳統武領兵四千護永歷帝及其臣僚先行,奔騰越而去。

大西軍各營依次起行,李定國自己也率領一支精兵出發了。

清軍得到訊息,果然於正月初三會師昆明,立即對大西軍展開追擊。

白文選等大西將領且戰且退,丟盔棄甲,作出狼狽逃竄的樣子。

吳三桂氣勢洶洶追來,李定國正在磨盤山等著他。

磨盤山內箐深屈曲,僅容單馬而過,李定國在這裡早已築柵數道,左右設伏。

他的大營則屯在山後四十裡的橄欖坡,讓大家只准吃乾糧,不讓敵人看見他們煙火。

他設計了三伏,以竇民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璽為三伏。只要清軍進入三伏,首尾橫擊之,必定殺他個片甲不留。

果然不出所料,吳三桂毫無防備追來,其先鋒已進入二伏。李定國控制著手下,屏氣斂聲,等待著吳三桂進入三伏。

一場大戰蓄勢待發之際,卻節外生枝。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潛出,臨陣投敵,將李定國設伏以待的機密事告訴了吳三桂。

吳三桂大驚,急令後撤,並炮擊左右伏兵。李定國不得不提前指揮伏兵作戰。

一時兩軍短兵相接,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惡戰,從卯時打到午時。倒下的屍體重重疊疊堵著活人的去路,敵我雙方均死傷慘重。

清軍死傷大半,後退三十裡再清點,包括固山額真沙裡布在內的十八名將官都統被擊斃。倖存下來的清兵再一次見識了大西軍的勇猛,再不敢驕橫窮追。

但是,此戰也使大西軍耗盡了最後的精銳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