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五章 點金秘籍(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五章 點金秘籍(一)

磨盤山大戰後,高承恩帶去的大西軍損失慘重,待他輾轉回到蜀地,已是秋收時節。

蜀主楊展派人送來新出的穀米,勞師慰軍。大家心照不宣,再也不提永歷帝和李定國。

大勢去矣。

高承恩也加入了楊展開荒種地的行列,彷彿這世上已經沒有了戰爭,只有吃飯穿衣的問題。

清軍磨刀霍霍的聲音已在四面八方響起,楊展暗暗祈求老天,希望再給蜀人一些時間,以便把每一寸土地都種上糧食,在戰火重燃的時候,至少讓蜀民不要被餓死。

為了搶時間,蜀江盟一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終於在霜降之前把岷江流域能夠種下去的作物都種上了。

楊展師兄弟舒了一口長氣。

費小金提出來:“我們是否要作一些防禦準備?川北的伏虎軍、川東和川南的蜀軍和大西軍,還有夔東十三家,聯合起來,還是有得一拼。”

劉見寬低垂著頭,一言不發,他還在為李定國的磨盤山血戰而內疚。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足以讓天下人膽寒,但是,大西軍雖勝尤敗,從此一蹶不振。混亂中,永歷帝被身邊的臣僚挾持到緬甸,與李定國失去了聯絡。

朱平樨臉色蒼白,嗓音低沉,“已經沒有爭江山的必要了,我們也志不在此,何苦還要去白白送上人命?”

“師兄呀,話是這麼說,但是也沒有雙手奉送的道理呀。”費小金兩手一攤。

楊展苦笑了一下,“如果還有奉送的資本,為了蜀民的活路,我也不怕去擔漢奸的罵名。可惜我們早已不在朝堂,手中也無兵權,拿什麼去送?”

頓了頓,他又道:“任你怎樣防禦,現在都是螳臂擋車,但至少也要抵抗到百姓收割了糧食安全轉移。這樣,小金,你去告訴李志勇和羅為屆,川北到時候只需如此如此。見寬,你去通知高承恩,川南到時候也如此這般。請他們記住,大家活下來就好,留得有用之身保護蜀民。”

吳三桂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老百姓的口糧和種子還在地裡生長,清軍便鋪天蓋地而來。百姓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

吳三桂派李國英從川北殺入。伏虎軍節節敗退,退到成都後,便保護蜀江盟總部退出成都,從此徹底隱入江湖。

吳三桂本人則從保寧殺向重慶,與蜀軍、大西軍惡戰了幾場。那些小軍閥抵敵不住,死的死,降的降。部分大西軍逃到川南與高承恩會合,轉入遊擊。

清軍的第二次屠蜀開始了,其血腥殘暴,比張獻忠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軍入蜀,人吃馬嚼,找不到需要的糧草,這樣的難題,唯有殺人可以解決。

川北和川東至今仍是滿地荒草,連老百姓影子都找不到,除了蜀軍和大西軍的潰卒,幾乎是無人可殺。

饒是如此,吳三桂仍令士兵四山搜剿,掃穴無遺,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打烤問,有糧即放,無糧燒死。

一時之間,蜀地又陷煉獄,慘叫呼號之聲,驚天動地。

使盡種種手段,清軍的口糧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吳三桂愁容滿面,甚至有了退出蜀地的念頭。

新投降的小軍閥李調燮向他進言,“大帥幹嘛在川東耽擱時間?你沒有聽說過嗎?楊展恢復了岷江流域的農耕,那裡的糧食多到吃不完。”這李調燮儘管當初得了劉見寬的秧苗,卻不肯加入蜀江盟,便去了川東,這次是最早投降清軍的人。

吳三桂大喜,便率軍穿過枳棘叢生、箐林密佈的荒野,向岷江流域殺來。

這一路走得實在艱苦,伐一程木,進一程兵,還時不時與轉入遊擊的大西軍遭遇。

等他千辛萬苦進入岷江流域,眼前的景象,令他狂喜不已。

天啦,這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國!春江水曖,桃花灼灼,麥浪滾滾,桑麻滿地。

李國英駐紮在廣漢,不敢入成都,吳三桂來了,這才萬軍齊發。

到了成都城外,待要安營紮寨,有人來報:“大帥且慢紮營,成都已是一座空城,四門洞開,我軍可直接入城。”

吳三桂驅馬來到城下,雖說城牆上依然飄拂著蜀江盟黃底黑字的盟旗,卻看不見一兵一卒,這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吳三桂想起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敢輕易入城,便令一隊士兵先進去看個究竟。

士兵回來,呈上一封書信。是蜀江盟盟主楊展寫給清軍大帥吳三桂的。

“蜀江盟楊展拜上吳大帥:當季糧蔬已熟,大帥盡可取用。然蜀民種地辛苦,還望留下些許裹腹。天府之國地肥人勤,若大帥放下屠刀,蜀江盟必攜民耕種,一年兩季獻上糧草,與大軍同依岷江,共存共榮。若是大帥一意斬盡殺絕,張獻忠之鑑不遠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罷書信,吳三桂臉色陰沉,馬鞭一揚,當先進了城。

城中果然無人,搜尋了一天,只找到一個和尚。

全城僅有的一個人,當然要帶去給大帥審問。

“和尚,見到大帥,為何不下跪?”

“阿彌陀佛,回施主,和尚只跪佛祖菩薩,貧僧不想給大帥增添罪過。”

吳三桂揚揚手,他可不在乎這些虛禮。“和尚法號怎麼稱呼?”

“貧僧慈篤。”

“慈篤和尚,所有人都逃出城了,你為何不走?難道不怕我們屠城嗎?”

“我若走了,廟子裡的蔬菜沒人澆水,就只有乾死了。”

一個和尚,開口閉口都是種地。吳三桂非但不能放下心來,更加疑竇叢生。

“慈篤和尚,我問你的話,你必須據實回答,否則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大帥盡可放心,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定然有問必答。”

吳三桂凝神問道:“你可知道蜀江盟?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凡我蜀人,誰人不知蜀江盟?那就是一個幫助蜀人種田、打魚、砍柴、做生意的江湖組織。不問朝堂,救人危難。據貧僧所知,這次你們入蜀,蜀江盟沒有組織抵抗。”

“哼哼,有沒有抵抗,誰說得清?他們身上又沒有寫字。”

“大帥有所不知,蜀主楊展最是珍惜人命,他斷不肯送蜀人上戰場。”

楊展的大名,吳三桂早有耳聞,他豈不知楊展那些英雄事跡?

過去也曾間接交過手,領教過他的厲害。要說楊展隱入江湖,不再與他為敵,他斷然不能相信。

他緊盯著慈篤的眼睛,“楊展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