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虎賁巾幗傳最新章節列表 > 一四一 元帥詢問當日事 公主噙淚笑往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四一 元帥詢問當日事 公主噙淚笑往昔

日頭西沉,牆影斜長,晚風徐徐,旌旗飛揚。

城裡城外,數萬唐軍安頓完畢時,已過了哺時。

軍帥柴紹巡查完防務,風塵僕僕地回到了陽山城中新置的營房,抬腳入屋,只見妻子正帶著鳳鳶在拾掇行裝,四、五隻楠木箱子全都開啟來,一隻挨著一隻,齊齊地擺放在房間正中,一件件的便裝軍袍已長長短短地掛在了木架上。

“呵呵,把行頭全都拿出來了,若過兩日便要啟程,這不是折騰嗎?”柴紹大步入內,笑容滿面地說道。

今日,柴紹率領大軍開入陽山城,雖然行軍跋涉,有些疲憊,但在城中巡查一番後,見城防完好,且庫中糧草充足,兵器精良,不由得喜從中來,此刻,回到營房中,猶如春風拂面,豔陽照身。

“哦,是夫君回來了?”李三娘扭頭一看,笑了笑,輕挽髮髻,問道,“還沒吃晚飯吧?”

正要吩咐鳳鳶去準備飯菜時,只見柴紹彎腰坐下,在椅子上擺擺手,說道:“我不餓,一個時辰前,在馮弇的營中啃了幾個大餅,喝了碗肉湯,嗯…”

柴紹看了看鳳鳶,說道,“去給我沏碗茶吧。”

“好嘞,”鳳鳶應了一聲,朝李三娘一躬身,便麻利地走了出去。

李三娘拍拍雙手,放下扎在腰間的金絲襦裙邊兒,理了理繡花裙帶,走到丈夫身邊,拉來椅子,躬身坐下,笑道:“過兩日便要啟程?夫君,你不是說這陽山城好似橋頭堡,前面一馬平川,再無堅城固壘了嗎?怎麼,不在此處休整停留,蓄積糧草,馬上便要走?”

柴紹聽聞,咧嘴一笑,往椅中輕靠,摸著自己寬大的額頭,回答道:“原本打算強攻陽山城,烽火浴血之後,重建城防,休整士卒,這一去一來,至少也得五、六天啊!不想,馮端投誠,兵不血刃,大軍順利開入城內,北征的程序驟然加快,我思量著,一旦前方的軍情偵伺明朗,大軍即刻北進!”

說到這裡,柴紹心中歡喜,“嘿嘿”地笑出聲來,扭頭看著妻子,說道:“夫人,那日在軍營中,幸好聽從了你的建議,給出一天的時間,勸降馮端;否則,耽誤時日不說,攻城拔寨,我軍還會有所損失哩!”

“那還不是因為你這位大唐元帥虛懷納諫,從善如流!”李三娘聽聞,咯咯咯地笑了起來,瞄了丈夫一眼,打趣道。

“是啊,是啊——”

笑罷,柴紹放下雙手,扶在椅上,一噘嘴,緩緩說道:“不過,我真是沒想到啊,你會派遣馮弇去勸降!我還以為,此人是軍營中的某個校尉,從終南山裡走出來,你對他知根知底,只是擔心事情不成,還沒開始攻城,便折了軍官,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馮弇的確是從終南山裡走出來的啊!”李三娘調皮地眨眨雙眼,看著丈夫,捂著嘴偷笑。

柴紹皺皺眉,搖搖頭,說道:“可他哪裡是一名尋常的校尉?他是大唐王師的驃騎將軍、北征大軍的騎兵主將!”

李三娘嘴角輕揚,笑而無聲,伸手拉著丈夫,說道:“所以嘛,當日我才對你保密呀!”

“哎——”

柴紹長嘆一聲,說道,“如此行事,過於冒險啊!現在想來,仍然令人心有餘悸——試想,如果勸降不成,馮弇遭到不測,非但陽山城不可得,還損我一員大將,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說著,柴紹轉過臉來,雙眉一蹙,笑容盡收,沉沉地說道:“夫人,此舉可是馮弇毛遂自薦?”

“嗯…”李三娘黑瞳一轉,右手托住下頜,瞅著屋頂,說道,“也是,也不是。”

“怎麼說呢?”柴紹急不可耐地問道。

這時,鳳鳶端著熱氣騰騰的一碗紫陽茶走了進來,小心翼翼地放到柴紹面前,見屋裡倆口子這個模樣兒,估計是在議事,便抿嘴一笑,緩步退了出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清香四溢,茶片徐展,漂豎碗中,似槍林立。

柴紹側過頭來,一邊拔弄著碗蓋兒,一邊等候著妻子的回答。

李三娘莞爾一笑,說道:“夫君,你可知道,其實我也只是早於你一天,才知曉馮弇與馮端是兩兄弟呢!”

“哦,是嗎?”柴紹頗感意外,瞪大雙眼盯著妻子,等待下文。

“嗯,”李三娘點點頭,丹鳳眼一眨,說道,“馬三寶與馮弇私交甚好,兩人在去冬太和山大戰時,就懷疑馮端在梁師都的麾下了,只是沒有真憑實據,所以便將此事一直擱置了下來…”

見丈夫正聽得專心致志,李三娘繼續說道:“隋末離亂,馮家倆兄弟失散多年,也許是老天眷顧吧,這次讓他們在陽山城相見!然而,造化弄人,彼此卻身在敵營,一個攻,一個守。”

“哦,對了,夫君,”李三娘說到這兒,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問道,“你還記得大軍開拔之前,咱們捉到的那個細作嗎?”

“記得,梁軍的那個陪戎校尉,扮著駱駝商人來偵伺我軍,被何潘仁給識破了。”

“對,就是他!”李三娘眼眸一亮,說道,“事後,馮弇親自去訊問過此人,確切無誤地證實——陽山城的守將馮端,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堂弟!看來,兄弟倆兒還沒重逢,便要搏殺城頭,兵戎相見,割裂親情…”

聽到這裡,柴紹摩挲著碗蓋兒的手停頓了一下,捏指成拳,似有憂慮。

“從後火城開拔的前一日,”李三娘看著丈夫,憶道,“馮弇惶惶不安,六神無主,馬三寶便陪同他去請教蕭之藏,看看如何處置此事。”

柴紹點點頭,接過話來,說道:“結果,蕭之藏便給他們出主意——與其兄弟相見,廝殺城頭,不如單騎入城,勸降對方?”

“正是…”

不待妻子說完,柴紹又說道:“馮弇獨往,福禍難測,所以,蕭之藏又出主意,讓他倆兒來求你,在我這兒打個埋伏,好讓馮弇潛出軍營?”

“呵呵,大元帥真是火眼金睛啊!”李三娘笑顏綻放,樂了起來。

“咳…”柴紹連連搖頭,嘆息不止,略帶責備地說道,“還火眼金睛呢!一直被你們矇在鼓裡,直至抵達陽山城下,我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不過,”柴紹抬眼看著妻子,眸中有些疑惑,問道:“夫人,當日在後火城時,你憑什麼就相信了蕭之藏的話,同意馮弇前去勸降?”

“親情!”李三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親情?”

“對!”

李三娘收斂笑容,抿抿嘴,一點頭,將馮氏兄弟倆兒在鄉間抗稅殺吏,四處逃難的往事告訴了丈夫,末了,沉沉地說道,“馮氏一家老小七、八口人,被前來報復的隋軍全部坑殺在村口的水田中,活在這世上的,也只有他倆兒了!”

柴紹聽聞,沉默不語,只伸手端起茶碗來,揭開瓷蓋兒,吹去浮葉,緩緩低頭,啜了一口。

“當然,”李三娘見狀,繼續說道,“除了親情之外,我軍北征以來,連戰邊捷的大勢,也讓陽山城中的馮端不得不有所考慮…”

見丈夫沉默移時,只雙手端著茶碗,怔怔地盯著面前的地板,李三娘眨眨眼,關切地問道:“夫君,你怎麼了…”

柴紹放下茶碗,轉過臉來,目光和煦,滿是愛憐,徐徐說道:“夫人,你剛才提到隋末亂離,又講到世間親情,突然間,我想起了當年晉陽起事的那些日子,咱們夫妻分離,家人隔阻,你獨自一人在終南山裡,率眾起義,抗擊強敵,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無助啊!”

“看你,咱們不是說好了嗎,不提過去的苦難歲月,你又提起了不是?”李三娘嗔道,笑了笑,拉著丈夫的手,說道,“如今,不都好起來了嗎?縱然征戰四方,矢石橫飛,咱們夫妻同心,永不分離!”

李三娘說著說著,雖然笑容燦爛,盪漾臉龐,可一雙大眼睛裡卻忽然間綻開了淚花,晶瑩剔透,點點有光,好似皚皚山崖中盛開的雪蓮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