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春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7章 又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7章 又見

可算找著了。

紅藥大松了口氣,左右看了看,揀了根最粗大的枝杆,爬上去小心地坐了下來,隨後探手拉過那根枝杈,取下珠釵,一把塞進袖籠,又抽出根絲緞來紮緊了袖口。

做完這一切後,她才覺出疲憊來。

大半個下晌都沒閒著,又是走又是跑,更兼尋釵路上走得急,還爬了一回樹,此刻她早折騰出了一身薄汗。

她一手攀住樹枝,以防掉下去,另一手便掏出帕子來拭汗,又引頸四顧。

這榕樹雖然不高,視野卻很開闊,透過重重翠影、越過高大的青牆,隱約可見遠處六宮的幾角屋簷。

紅藥又抬頭往上看。

再上去些,亦有一段較粗的樹枝,瞧來比現下這一處細些,紅藥估算了一下,約莫她自個兒就算爬上去的,坐是坐不下去的,也只有身量未足的孩子才得容身。

那麼,三公主就是在這裡默奠亡母的麼?

紅藥恍惚地想著,不經意一轉眸,忽見不遠處的一座山石子旁,閃過了一道人影。

她唬了一跳,忙凝目細看,卻見那是個宮人打扮的女子,梳著雙髻,瞧不見面容,只能看出身量高挑,怎麼著也該有十七、八的模樣,穿著一身不打眼的三等宮人服色,正低頭立在那山石旁,不知在看什麼。

這是哪個宮的?

紅藥微蹙了眉,下意識矮身藏進密葉中,將身形完全隱去,只將眼睛張到最大,極目觀瞧。

那宮女在低頭站了一會兒,忽地似是察覺到了什麼,猛然舉首往四下瞧。

恰此時,東風忽疾,紅藥的視線被滿樹晃動的枝葉遮擋,她又不敢探出頭去,一時竟瞧不清那宮人的長相,只得捺下性子等風停。

數息之後,終是風靜葉止,紅藥再看時,山石旁空落落地,哪裡還有那宮女的影子?

這麼快就走了?

紅藥動作極微地抻了抻脖子。

茂密的樹葉擋去了她一部分視線,那山石子本身亦有幾處死角,仔細瞧了半天,也不知那宮女去了何處?

挺奇怪的。

莫非這小宮女是貪玩兒偷跑出來的?

不太像。

紅藥暗自搖頭。

這人行動間透著股子怪異,看著就鬼鬼祟祟地,且方才那一抬頭,分明是察覺到了有人偷看。

貪玩的小宮女,哪得有這般警覺?

還有,那山石子下頭有什麼,引得她看得如此入神?

有那麼一瞬,紅藥很想馬上爬下樹去瞧個究竟。

可是,此念方生,她的後脖梗子忽然便是一陣發涼,像是有人正在她朝著她吹冷氣。

她縮了縮脖子,飛快打消了這個念頭。

罷,罷,小心駛得萬年船,這時候貿然下去了,說不得又要出什麼么蛾子。

她可還記得紅菱的前車之鑑呢。

不是她膽小怕事,實則是她此刻的感覺,與當初夜探紅菱住處之時,一模一樣。

若非她彼時氣怯,搞不好就要觸碰紅菱設下的機關,那就沒有今日活蹦亂跳的顧老太了。

還是謹慎些好。

紅藥如此安慰著自己,將呼吸放到最輕,身形也伏了下去,仍舊只露出一雙眼睛。

兩個呼吸之後,山石旁忽地人影一晃,那小宮女居然又回來了!

紅藥不由大駭,撐住樹枝的手險些鬆開,所幸兩隻腳掌巴得牢,不然準得掉下去。

當真是好險。

她在意念中拍了拍胸口。

還好剛才沒下樹,若不然,這鬼祟宮女可就看個正著了。

紅藥愈加不敢亂動,只屏息盯著那宮人的一舉一動。

便在此時,遠處忽地傳來一聲輕喚。

因離得有些遠,紅藥並聽不清那聲音喚的是什麼,卻見那宮女似是大吃了一驚,幾步竄至之前所立之處,伸腳胡亂踩了幾下,口中揚聲應道“來了”。

又尖又脆的語聲,直扎得紅藥耳鼓作響。

“快些兒,要回去了。”那先前之人再度開了口,聲音卻是比方才清晰了些,想是正往這裡走,聽聲音像是個中年女子,語氣裡帶著幾分不耐煩,

那宮女面色大變,像是很怕被人發現她在這裡,一面飛快往回走,一面揚聲道:“就來,嬤嬤先去外頭看著傢伙什,別少了什麼。”

口中說著話,那宮女仍在不住地往回看,看樣子像是很不安,忽一抬眼,兩道陰沉的視線,筆直掃上榕樹。

紅藥直嚇得呼吸一窒,伏在枝葉間大氣不敢出。

所幸那宮女似是急著走,死死盯榕樹瞧了沒一會兒,到底還是轉身去了,不一時,匆促的足音便已漸遠。

紅藥全身像是浸在冰水裡,半晌動彈不得。

就在那宮女看過來的同時,她亦終是瞧見了對方的樣貌。

不認識。

那是一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臉,扔人堆兒裡找不著的那種,唯有眼神,冷得讓人心悸。

也不知她有沒有發現樹上有人?

紅藥心裡直打鼓。

不過,再細細一琢磨,她又放下了心。

不怕不怕,就算那宮女發現榕樹有問題,也不可能返回。

方才紅藥就瞧出來了,這宮女的服色有些不同,如今終是記起,那分明便是外皇城宮人的裝扮,只因之前太過緊張,紅藥卻是忽略了這一點。

看天色,再過半刻宮門便要下匙了,那宮女若膽敢逗留,一旦被人發現,打板子都是輕的,沒準兒還要丟命。

無故滯留後宮,可是重罪,那宮女但凡有一分聰明,便絕不會迴轉。

饒是如此,紅藥還是手腳發軟,在樹上伏了好一會兒,才算恢復幾分知覺。

快要嚇死了。

真是人在樹上坐,禍從天上來。

今兒她怕是走了背字,先是三公主奠母,後又丟了釵子,再到此刻,被個莫名奇妙的宮女給嚇了一大跳。

心有餘悸地又坐了片刻,平定了心神,紅藥方才爬下榕樹。

此際已是暮色四合,西邊的天空尚餘著幾縷餘暉,菲薄的晚霞中,綴著一粒孤星。

月亮已經升起來了。

紅藥站在樹下猶豫掙扎了好一會兒,終是拿定主意:

瞧瞧去。

這一驚一乍地險些沒把自個兒嚇死,若不瞧個究竟,太虧了。

她絕對不會承認,她其實是覺得安全了,這才興起去看看的念頭的。

因兩處本就挨得緊,紅藥沒走幾步便到了山石子旁,略一查詢,便瞧見方才那宮女站立之處,滾落著幾粒石子兒,數一數,剛好六粒。

紅藥便蹙起了眉。

這情形,很有幾分眼熟啊。

若她沒記錯,那個神秘的小石塔,有一種便是六粒石子搭的,而每有六子石塔,則當晚紅菱便會外出;若是七子或五子塔,則紅菱下晌出去的次數便會多些。

這是紅藥經過長時間觀察找出的規律。

不過,自來到噦鸞宮後,她很少有機會外出,相應地,也許久沒見過小石塔了,沒想到今日此時,會在仁壽花園再見此物。

看起來,方才那宮女拿腳踢翻的,便是這六子石塔。

如此一想,紅藥的後脖梗子就又有點兒涼。

陳長生一夥到底有多少人?怎麼後宮裡到處都能瞧見這倒黴破爛玩意兒?

紅藥洩憤地拿腳踩了兩下石子,又細細四周找了一圈,再未發現可疑之處。

也就這片刻功夫,天光又暗了幾分,因怕三公主等得急,紅藥亦不敢久留,很快便離開了。

庭院深深、東風寂寂,春櫻落下細碎的粉色花瓣,點綴於苔痕樹影間,便是夜中月冷,亦有一番旖旎。

然而,這嫵媚的春夜光景,瞧在某些人眼中,卻是令人厭惡的。

掌燈時分,六宮某處殿宇的角門啟了小半個時辰,而待其重新闔攏,那重幃錦帳之內,一張字條兒便觸上了燭火。

蓮枝燭臺上,細白的手指有若春蔥,染了丹蔻的指尖盡處,是漸成灰燼的火苗。

再數息,“噗”,一聲輕響,那紙灰餘燼落進粉青瓷盞,盞中尚餘著半盞微黃的湯水,細嗅之下,猶有藥香……

三天後,皇城裡開始流傳起一種說辭,說是曲阜孔聖人家裡的那株老榕樹,乃是當年文曲星君親手種下的,又道那榕樹經年受孔氏家族詩禮教化,已然沾染了仙氣與文韻,折枝供著,最是蘊養人的。

再過不上幾日,傳說便漸漸改成了:舉凡有年頭的老榕樹,皆是孔府榕樹之子孫樹,而越是富貴清貴、最好家中還有人瑞的人家,那子孫樹便越是文氣豐沛。

當然,這些樹與它們的老祖宗自是不能比的,然只要多多折上幾枝,放在家門口向陽處以清水供著,亦可蘊養滿府,越是粗壯的樹枝,便越有效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更有甚者,若有能工巧匠,將這樹枝刨光磨平,打製成傢俱,則那文氣便會發散得更好,舉凡家中有孕婦者,數月薰陶之下,必能生出個小文曲星來。

說來也奇怪,往常這般的風言風語,總要過上個把月,才會傳進各位貴主兒的耳中。可這一回,也不知怎麼一來,不出數日,差不多的主子們居然全都聽說了這事兒。

頭一個坐不住的,便是幾位嬌貴的孕婦。

誰不想生個聰明會讀書的皇子?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沾點兒仙氣和文氣?

哪怕討個好彩頭呢,這說辭聽著也好聽不是?

再退一萬步,就算誕下個小公主,那也是聰明伶俐的更討人喜歡。畢竟,這世上如三公主這般好命的,委實不多。且宮裡的日子,沒有幾分聰明,那是活不下去的。

於是,在一個鳥語花香的清晨,荀貴妃帶著幾名心腹,親自登門,向太後娘娘討要一根老榕樹的樹枝,以薰陶她沒出生的孩兒。

有她起了頭,賢妃、淑妃並另幾位有孕的嬪妃,亦先後求到了太后娘娘跟前。

太后娘娘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來者不拒。

在她看來,沒有什麼比健康聰明的孫子、孫女更重要的了。

於是,仁壽花園那棵老榕樹,禿了。

這倒並非皇城裡只這一株老榕樹,而是能夠同時滿足“富貴、清貴、人瑞”這幾樣者,唯有仁壽花園這棵老樹。

誰教太后娘娘幾樣皆佔全了呢?

而放眼天下,除了孔府那棵樹祖宗,又有哪一棵樹,能比得上太后娘娘門前的這一株?

莫說是幾位有孕的貴主兒了,便是沒懷孕的,也想討要幾根來燻屋子。而幾個高位的嬪妃,確實也登門討了,太后娘娘也同樣有求必應。,並不曾厚此薄彼。

後來,這說辭不知怎麼竟傳到了外頭,有幾位誥命夫人仗著兩分體面,也腆著臉求到了太后娘娘跟前。

正所謂狼多肉少,這老榕樹長得再大,也經不起這麼些人一齊薅。

半個月後,當紅藥陪同三公主再去花園放風箏時,看著那棵光禿禿只剩樹杆、再無旁枝的老樹,她心下很是慚愧。

對不起大兄弟,讓你受委屈了。

普天之下,也只有紅藥明白,這樹何以會禿。

是故,慚愧之餘,紅藥也有點後怕。

陳長生一夥能為不小,索性來了個釜底抽薪,把後路都給斷了。

不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他們並不知曉紅藥與三公主爬樹之舉,否則,他們就不是砍樹,而是滅口了。

三公主難過得偷偷抹了兩天的眼淚。

紅藥便勸她,許多事,心到即可,不必太過注重形式。只要她心裡念著故去之人,便是一花一葉、一水一瓢,亦足慰先人。

這話不是她說的,是她從話本子裡瞧來的。

三公主天性敏慧,倒是從這話中悟出了些意味,從此更是高看紅藥一眼。

相較於小小姑娘的憂愁,建昭帝最近卻是心情極好的。

他手中的鋸子和刨刀,已然許久不曾有用武之地了,如今恰如寶刀飲血,那飛散的刨花與木屑,讓他重又找回了“天下第一木匠”的感覺。

徐入宮覲見時,便是在建昭帝的“御坊”中,見到了這位木工活兒幹得不亦樂乎的皇帝陛下的。

“瞧瞧,朕打的這個小家夥,不錯罷。”見禮方罷,建昭帝便向徐顯擺他才打的一隻小杌子。

不得不說,手藝確實不錯。

徐有幸被天子拉著試坐了一會兒,得出如上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