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62、城裡買房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2、城裡買房記

從老宅吃完飯回到自家, 紅棗立喝了碗茶後, 方才脫掉了棉袍,改穿了棉背心, 然後又在外穿了一件罩衣後出房尋她娘王氏。

在家喝慣了開水,現再喝老宅躺罐裡的水,紅棗便就覺得水裡有一股怪味, 再喝不下去。

李滿囤進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炕洞裡添柴,把火通大。但想要整個屋全熱起來,至少也得一個時辰。所以,在脫了棉袍後,王氏也在家常襖子上加了棉背心。

王氏越穿棉背心越覺得合心。她打算明年冬節, 給自己做件下襬到大腿中間的中長棉背心。她上次在繡紡看到了這個款式,只是當時不知道做什麼用。現在她知道了繡紡的衣裳都是各有用處, 只是以前自家窮, 自己見識少,穿不上, 不會穿罷了。

紅棗在西房尋到王氏, 直言道:“娘,今晚咱家也吃白切羊肉吧。”

“和爺爺家一樣,不帶湯幹切,然後加蒜和醬油做澆頭。”

“中午,貴富哥哥和玉鳳姐姐搶太快了,我都沒吃上幾塊。”

王氏也覺得老宅中午的白切羊肉味道極好,當下就笑道:“好。”

“咱們晚上就吃白切羊肉。”

“醬油, 咱家有,就是青蒜,咱地窖裡也還有一點,一會兒讓你爹取些出來。”

晚飯敲定,紅棗方覺滿意。

冬節過後,李滿囤徹底地閒了下來。不過老北莊的莊僕還不得閒。他們中女人得紡紗織布,而男人也得在工房剝樹皮,鋸木頭,修補農具。加上今冬莊裡養了羊,每戶人家還得輪流在日頭出來的時候把羊趕到荒地裡吃草,打掃羊圈,堆積羊糞做肥。

李滿囤瞧莊裡的男人每天往返三塊荒地幹活,中間連個歇腳的地方也沒有––他們的女人連帶孩子白天都在工房幹活,故他們自個家裡白天沒人,炕就捨不得燒,便即就動了惻隱之心。

李滿囤苦出身。他知道寒冬臘月想個暖地想口熱水的滋味。他和餘莊頭商量了商量,便即就許了莊僕把家從地裡搬到三塊荒地上,以就近照顧羊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今年地凍住了,得等明年開春了再說。

餘莊頭聞言自是高興,心裡暗自盤算,今年家裡因為給老爺家幫忙,加上賣黃花,多攢了三吊錢。明年開春,再求求老爺,使他許自己買兩船石頭和一船磚瓦,自己也修個石頭房住。

執著的李滿囤在天氣好的時候,會進城去尋朱中人問問房子的事。先前瞧過幾處,李滿囤都覺得房子實在太小––住慣了村裡大宅子的李滿囤,實在受不了城裡那種隔牆有耳的緊仄,便即又託了朱中人尋大宅。

朱中人問明白李滿囤的想法,知道他竟捨得出100吊錢買宅子,便就和他約了十一月初八給信––朱中人平素只牽手三四十兩的宅子,手裡並沒有大宅房源,他還得先去打聽打聽。

十一月初八,李滿囤如約在北城外的茶館尋到了朱中人,然後便即跟著朱中人看了三處宅子。

三處宅子都在城南,雖說都不在南街上,但統共就方圓三里的小城,即便不在街面上,也沒離得太遠。

三處宅子中,最大的那處宅子靠近南城門,有近兩畝地。因為地大,房屋就修得方正。三進的院子,進門處的門堂和倒座就是各五間七架梁房屋,然後前後兩處正房也都是五間七架梁大屋,正房的左右又有三間廂房和一間耳房,後門連著圍牆,又有七間屋,比大門還多兩間,所以這院子,竟有四十三間房屋和前後兩個大院。李滿囤一見這房就上了心––不止房多房大,還有地方種菜。這處宅子作價95兩。

第二個宅子,則小一些,只有一畝半地,但勝在地方好,宅子的後門與孔廟和縣學就隔了一條河。河上有兩座能行車馬的石拱橋,交通極為便利。宅子的大門開在百歲巷巷口,不過大門堂只有三間五架樑房屋。大門進來,就是主院。主院的倒座南房雖是七架梁大房,但也只有三間,正房倒是有五間大房。正院並沒有廂房,故整個前院就只這八間房屋。

二進院倒還齊整,有五間正房和左右廂房各五間不算,還有一口井,不過並沒有耳房。正院後的圍牆連著後門,也是搭牆建了五間房。所以,這宅子統共也有三十一間房屋。這宅子作價105兩。

李滿囤對這宅子的位置滿意、房屋雖說少些,但以他家人口也是夠住。李滿囤不滿意的只是這宅子地基比前一處宅子小,格局也不夠方正齊整,屋子也舊,而價錢竟還比前一處貴了十兩。

兩處宅子各有優劣,李滿囤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至於第三處宅子,壓根就是朱中人找來湊數的。現朱中人見李滿囤看了兩處都挺滿意,心底已在兩處宅子間做抉擇,便就絕口不提第三處房屋的事,口裡只說讓他回家和家人商量商量,明天給他回頭就行。

李滿囤回家跟王氏說了兩處房子的優劣,然後又問王氏意見。

王氏能有啥意見?她連買件700錢的中長棉背心都還想等到明年冬節,面對這價值百兩的宅子,她又如何敢有主意?

所以,王氏嘴上只說:“當家的,這事兒還得你拿主意。”

“我一個婦道人家,能知道啥?”

紅棗不愛聽王氏拿性別說事,當即說道:“爹,這有啥好猶豫的。”

“當然是縣學對面的宅子啊!”

買宅子,首當其衝的是地段!

住城門口算怎麼回事?萬一有點事,比如造反、打仗啥的,那地就是戰場。所以,就是為了自家人身安全,也得買城中心縣衙附近啊!

“爹,”紅棗勸他爹:“我聽人說,每年縣令大人都在孔廟主持縣試。”

“我覺著咱家只要多花十兩,就能不出門見到縣令大人,挺值。”

經紅棗這麼一說,李滿囤也覺得有道理。比如村裡的磨坊是孔廟,他爹宅子的位置就相當於孔廟對面,他現在的宅子就相當於南城門,雖說他家走到磨坊也不算遠,也就一里來地,但這一里來地卻隔了村裡的訊息––自冬節以來,他家四周圍的雪地就沒踏過別人的腳印。

被遺忘的感覺並不好受,李滿囤想著冬節前去磨坊被拒的事––如果他還住在老宅,他一準早得到訊息,趕早去排隊了,比如滿倉那樣。

如果可以,現在的李滿囤願意加二十吊錢搬住到村子中間去––所以,沒啥好再想的,李滿囤決定了,他就買縣學對面百歲巷的宅子。

依舊去柴房挖了缸,李滿囤把銀子取出來數了數,還有250兩。

錢花得可真快啊,430兩,眨眼就花出去了180兩。而且,馬上還要再花105兩。李滿囤感嘆著數出20個元寶放回缸內。這錢,李滿囤不打算再花用。往後,這銀子就是壓宅銀,只能加,不能減。

十一月初九,李滿囤揣著一百五十兩銀子去找朱中人。他先跟朱中人確定了百歲巷的房子,朱中人聞言就笑了:“李爺,您眼光是這個!”

說著話,朱中人翹起了大拇指。“那百歲巷的房子雖說舊了些,但那處的風水著實養人,那邊的宅子前後出了好幾個百歲老人。”

“所以才叫百歲巷。”

“真的?”李滿囤喜出望外,風水他不懂,但耳聽那巷子有人能活過百歲,便知這地方絕對不差。

似他們高莊村,建村五十年來活最大歲數的,就是他爺爺,78歲。想他爺爺自70歲後每年過壽便已被人贊為“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人活100歲,李滿囤想象不出這得是多大的福分!

說好話,朱中人便準備帶李滿囤去找房主,結果卻聽李滿囤問道:“朱中人,你上次說的北門外的小鋪子,還在嗎?”

“我想瞧瞧!”

“嗯?”朱中人聞言一愣,轉即笑道:“在的。近來看過的幾波人都想壓價,房主只咬死了三十吊,不肯降價。所以,幾方人都僵住了。”

朱中人領了李滿囤去找屋主瞧房。李滿囤見那鋪子離北城門極近,混雜在北街西側一排鋪子中間,一點也不起眼。不過,這鋪子說是只一個門臉,但實際卻比一般的單間要寬那麼三尺。

鋪子門現關著,進出只是鋪子南邊開的一個三尺的小門。

李滿囤一看就明白了,這門堂改建的鋪面,已經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地方。只是這樣一來,這牛車就進不來了。

由於是改建,店鋪的後牆直接搭在了後面三間屋的東牆上。店鋪的後門也就開在那擴建出來的三尺後牆上。

從店鋪後門進了鋪子,鋪子的進深才十二尺,遠不及十五尺的面寬。不過,李滿囤不在乎這個,他只是要個小鋪子可以賣東西而已。

三間向陽屋也不大,都是面寬十尺,進深十二尺的五架樑的小房。三間房,中間堂屋,兩邊都是房間,臨南窗都鋪了炕。不過炕洞都開在南牆外,顯見得也是改建過了。

三間向陽屋的南邊果然如朱中人所說,六尺外就是別家的後牆。牆上還披著房簷,顯見得鄰居家的雨水都將下到這個院子。

不過,屋的西邊倒是有個12尺見方的小天井,可以曬曬東西。

李滿囤想,這天井靠牆搭個棚子,就可以堆柴火,燒火做飯了。

似這樣一個狹窄仄逼的小宅子,要30吊,確不是一般的貴。但奈何李滿囤實在想得個鋪子,當下便咬牙道:“朱中人,鋪子,我要了。”

朱中人聞言大喜,立領了李滿囤和屋主去了衙門,辦了過戶。李滿囤交了三十兩的房錢和900錢的契稅,拿到了鋪子的房契和鑰匙。

拿到房契後,李滿囤依規矩給了朱中人900文的中人費,而賣家給了朱中人一吊500錢。

朱中人得了錢,極其高興,和李滿囤在街邊隨便吃了碗麵,便就又領了李滿囤去南城尋了百歲巷宅子的屋主一起去衙門辦了過戶。這次李滿囤交了105兩的購房費和3兩150文的契稅。然後又給朱中人3兩150文的中人費。屋主也與了朱中人5兩250文的中人費。

朱中人一天成交兩套宅子,入賬近十一兩,自是歡喜異常,趁興就問李滿囤這一宅一鋪是否要出租。

李滿囤房子剛到手,哪裡願意出租,便即說他先瞧瞧,若是出租一定找朱中人幫忙。

朱中人聞言也不在意,只說後會有期,便自走了。

李滿囤則先去雜貨鋪買了好幾把銅鎖。

買好鎖,李滿囤去百歲巷宅子拿鑰匙開了鎖,進門後又把大門自裡插上,然後把宅子裡的房間都開啟瞧了一遍,確認加上傢什就能住人,方才給大門換了新鎖重新鎖上。

接著,李滿囤有去北城門口的鋪子,把大門鎖、堂屋門鎖,以及鋪子後門鎖都換了,方才回家。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房子買好了。

雖然不夠完美,但適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