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乾龍戰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二二章 道心的最低層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二二章 道心的最低層面

“先生請講。”沈雲身子前傾,恭敬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同時,也改了稱謂。

雲景道長愣了一下,旋即,領會過來,向他略一抱拳,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面上雖榮辱不驚,但是心裡卻是掀起了波瀾陣陣。就衝著主公這豁達的胸襟,他也願意將自己之所知,傾囊相授。

這時,水開了。他藉著沖茶,飛快的在心裡打腹稿。主公很坦誠,對其在道學認識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的實情,沒有任何的遮掩。而他對於主公和青木派的認識也都在不斷的推翻與重建。所以,他需要一點點時間,整理一下思路,還有語言。

分了一盅茶給主公後,他已理清了思路,抬頭說道:“主公,剛才我們說到,大道三千。它包羅萬象,無窮無盡。與大道相比,我們之所知,永遠都是太少。所以,我等修道之人平常以‘貧道’自稱。”

言之有理。沈雲感慨的點頭。一直以來,他都以為道士們以“貧道”自謙,是表示安於清貧,不為凡世的榮華富貴所動之意。原來是大謬。

他抬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示意他繼續。

“所以,主公當年向您的那位尊長請教道時,那位尊長肯定是意會錯了。”雲景道長喝了一口茶,說道,“您向他請教的是入道之法門,而那位尊長告訴您的,卻是道之本義。”

“這兩者不同嗎?”沈雲擰眉。

“當然不同。”雲景道長揚聲答道,“祖師遺訓,不知道,不入先天。這裡頭的‘道’其實就是指的入道之法門。世間萬事萬物,除去那些生而為仙者,要想超凡脫俗,唯有修行。反過來說,為什麼要修行呢?因為修行於我等凡族,往長遠了來說,它是踏入仙道的唯一方式,就近來講,亦是超凡脫俗的唯一正當法門。但是,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出生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尋找到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便顯得至關重要。而再進一步,當我等修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便等於找到了自己將來修行的方向。這個就是所謂的入道了。”

沈雲一聽就明白了,不由認同的連連點頭。照先生所言,自己確實是早已入道。而太師祖在數十本手札裡的記載,以及師父生前所說,無不顯示,他們至死沒有找到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正好完全應證了祖師她老人家的那句遺訓:不知道,不入先天。

雲景道長接著說道:“不過,修真之路,長且遠,總是充滿困難險阻,危機重重。所以,我等修士光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是遠遠不夠的。”

“還需要些什麼?”沈雲不由探身問道。

“一顆堅定的,至死不渝的向道之心。”雲景道長很肯定的答道,“或者說要有堅定的道心。”

“道心!”沈雲在祖師她老人家留下來的玉簡裡時常看到這兩個字。他一直不知是何義。不過,透過上下文猜測,好象遠不止“向道之心”這麼簡單。

心思飛轉,他不由微微皺眉,“道心就是向道之心?”

雲景道長連忙擺手:“不,不能直接就這般定義。準確的來說,向道之心只是道心的最低層面。”

眉頭立時鬆開了,沈雲笑了,贊同的點頭:“先生這麼說,我便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必須有不怕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但是,光有這種決心,是遠遠不夠的。”

“正是此意。”雲景道長也笑了。與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省事。他很慶幸,主公是一個非常聰慧之人。而且,一番談論下來,他完全能感覺到,主公其實對道的參悟一點兒也不比他這位金丹境的功德法修差。只是主公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道統訓練,所以,參悟凌亂,暫且不成體系。眼下,主公只要如現在這般,依著他給出來的思路,認真的捋一捋,只怕道心初成,就在近前。

意識到這一點後,他論道的熱忱又噌噌的往上竄了一大節。

“那麼,一個凡人要如何才能樹立起向道之心呢?”沈雲最關心的還是凡人修真的問題,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雲景道長沒有想到,主公竟然將話題引到凡人修真上來。老實說,在今天之前,他想都沒有想過凡人修真。一時之間,如何能給得了行之有效的答覆呢?

“這個……”看了一眼上首之人,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湯,掩去臉上的窘態,呵呵笑道,“貧道以為,主公比貧道更有發言權。貧道修行兩百多年,從未親眼見過凡人修真之例項。便是道聽途說,也是少之又少。”

“這樣啊。”沈雲眼波流轉,換了一個問題,“我一直有詳細記錄門眾們修行時的脈案,也時常加以整理。不過,叫我現如先生一般,擬出個一二三來,卻是不能。不如這樣吧,先生先跟我說說,在修真界,修士們是如何在修真伊始,樹立起向道之心的。”

這個簡單。雲景道長久在玄天門的底層,即便是現在,也只能算是勉勉強強的擠進了玄天門的中層。是以,兩百多年來,他見多了新入門的弟子們是如何一步步樹立起向道之心的。

“是。”他愉快的放下茶碗,細細道來。

首先是從小耳濡目染。在修真界,孩子們往往從牙牙學語之際,就會被父母親族灌輸修行的理念。他們打小的玩具,做的遊戲,聽到的故事,無不是與修行有關的。通常還沒長到測靈根的年紀,他們就已經無限嚮往修行。

其次是現實的鞭策。

在修真界裡,最成功的人物,只有可能是道行高深的大能修士。活在塵埃裡的,從來都只是沒有靈根,無法修行的凡人。

孩子們長到六歲,測出靈根來後,往往會因為測出來的結果,立刻被重新劃等。常常有不受寵的庶子庶女搖身一變,成為大門大派的內門弟子,甚至親傳弟子,而以前高高在上的嫡系子弟因沒有靈根而一朝從雲端跌進凡塵,從此不得不夾緊尾巴做人。

就算有靈根,也因為靈根之資質好壞,再分出三六九等來。靈根越好,待遇與前程也越好。其中的區別簡直不能更明顯。

所有的這些反轉與區別,無不是因為與“仙途更為長遠”直接劃上了等號。

所以,儘管都只是六歲的幼童,他們已經非常清楚,唯有修行,才能換來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要想成為人上人,必須刻苦修行。

就這樣,孩子們往往在正式修行伊始,已經樹立了堅定的向道之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