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小財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最大變數沈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一十一章 最大變數沈安?

越是看不穿,長孫無忌對沈安就越是好奇。尤其是經過了上一次的正面交鋒,長孫更是對沈安豎起了提防。

更何況,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個小子竟然動手陷害了長孫無憲。

雖然他和無憲的感情不算好,他也並不是很在乎無憲的死活,可是,這是對內來說。

對外來說,長孫無憲到底還是自己的親哥哥,他這麼一個手握重權的趙國公在這裡擺著,沈安居然可以毫不顧忌,就動手除掉了長孫無憲,這當真是超出了無忌的想象。

但凡是一個對朝廷有簡單認知的人,都知道,動了長孫無憲就等於和他長孫無忌結下了仇怨。

可是,沈安完全不懼怕自己的權勢,乾脆利落的架勢,完全不似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年。

誠然,一切就如同沈安所說,當日,朝堂之上,真正發揮重大作用的,還是齊王李佑。

包括最後動手除掉長孫無憲的,也還是李佑,可是,無忌從來都沒有把李佑當成是心腹大患。相反,他對沈安卻是十分警覺。

即便不是直接的兇手,沈安總也是推波助瀾的人,更何況,他的身份和李佑能相提並論嗎?

李佑貴為皇子,還從來都是一個敢想敢幹,也不在乎結果如何的莽撞人。可沈安呢?

從他那日的言行來看,絕對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事事有計劃,這也就表明,李佑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即興發揮,完全的隨性而為,可沈安的卻絕對不是如此。

要知道,按照他的說辭,他和長孫無憲是早早的就結下了仇怨,長孫無憲幹的惡事,對於沈安來說,確實是無法原諒的。

也就是說,這顆仇恨的種子,早就已經在這個少年的心中種下,可是,他卻沒有著急去找無憲報仇,而是一直在等待時機。

長孫後來回憶,在齊王府的那一次,應該是沈安第一次見到無憲,無忌懷疑,沈安就已經在做打算,如何才能為父報仇。

從他和沈安的交往之中,他認為,衝動易怒的李佑,不過是被沈安利用了。

然而,就算長孫看清楚了事情的全貌,他也無法對沈安下手。畢竟,真正動手的並不是他,而是李佑。

可以說,以他現在的能力,剷除沈安還是易如反掌的,可是,李佑呢?絕對不是他三言兩語就能夠撼動的。

更何況,當初將無憲流放是李世民親自下的旨意,也就是說,在李世民的眼中,無憲的種種惡行,合該滾到邊遠之地去受苦。

其實,長孫無忌也是這樣想的,無憲這個人,一把年紀了,還不知收斂,只要有機會,就會拼命害人。

其實,此前,把他從流放地召回長安,長孫無忌就並不支援,曾經奉勸過李世民,要三思而行。

可那個時候,世民沉浸在對亡妻的無限追憶之中,無法自拔,關於長孫的一切,他都想要留住。

美好的,遺憾的,亦或者是不成器的異母兄弟,他都想幫著長孫保全。即便長孫從來也沒有這樣的要求。

可是,李世民還是這樣做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對長孫無憲這種天生的惡胚,真的不需要給他太多的眼色,他是不會吸取教訓的,更不會長進。

其實,李世民對長孫無憲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他能夠老老實實的,不招災不惹禍,他就可以用大把的金錢供養著他,讓他頤養天年。

可是,事與願違,要知道,狗是改不了要吃屎的。果然,長孫無憲一回到長安,就開始操持起害人的老勾當。

不過,這一次,他是真的撞到鐵板上了,估計,到死長孫無憲都沒有意識到,真正置他於死地的,並不是李佑,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沈安。

於是,在長孫無忌看來,沈安這個人便成了他和李治結盟道路上妥妥的阻礙。

長孫有一種預感,這個少年將來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為,絕對不是把自己只侷限在善和坊的御井旁。

更讓人擔心的是,觀他和李治的關係,那是越來越緊密了,李治年幼,對什麼東西都十分好奇。沈安又經常可以搞出一些新鮮的花樣,自然會吸引李治的目光。

這樣下去,他在李治那裡的面子就會越來越大,將來,即便他把李治推上大位,說不定,他這個國舅也不見得就是得利最多的。

說不定,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已。

想到這裡,長孫不禁打了個冷戰,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佔據了他的內心。

他可以肯定,沈安那個少年,對他的印象也絕對不會好,將來,如果真的到了要推舉李治當儲君的時候,沈安絕對是他的敵人。

這樣想了之後,長孫又遺憾的搖搖頭,他這是在做什麼?

一個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真正手握權柄的中樞大臣,居然會去懼怕沈安這種乳臭未乾的小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要是傳出去,讓別人知道,豈不是要笑掉大牙。

長安城這邊,趙國公長孫無忌已經把沈安看成了一個隱形的威脅,然而,威脅本人還渾然不知。

再者,將來的事情,誰知道呢?

長孫展望的都很有可能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而今天,情勢遠遠還未到如此危急的時刻。

況且,就算是做再多的設想準備,面對如此重大的事件,到了最後,恐怕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一點,比他年輕不少,卻被視為敵人的小少年沈安,看的可是清楚多了。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肯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被扔到大唐了。

就比如,明明什麼事也沒做,只是依著情勢的發展做出應對,沈安就從長安城到了東都洛陽。

其間的發展,完全是莫名其妙,無法挽救。

好在沈安這人,心胸極其寬廣,特別想得開,要不然,一定會被一波接著一波的麻煩弄得頭昏腦漲。

大隊人馬到達洛陽的第一天,歡快的遊玩氣氛就被一片烏雲遮擋,瞬時消散。

李世民收到了溫彥博的死訊,臉色登時就陰沉了。李治很會看眼色,立刻明白,今天想痛痛快快的遊玩是沒希望了。

溫彥博和李世民的關係雖然並不是特別緊密,可說到底,他也是見證大唐建立的重臣之一。

就這樣撒手西去,怎能不讓李世民傷懷。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李世民還是一個很講義氣的君主。

訃聞是承乾親手書寫的,看到熟悉的字跡,李世民亦感慨萬千,這篇訃聞寫的是情詞懇切,哀婉動人。

世民看得出來,這並不是出自長孫無忌的手筆,這個文風就不是長孫熱愛的套路。

這樣深情又文雅的詞句,才是承乾真實的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