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李疏的祖父在太醫院,被稱為李老太醫。李疏的爹現在正當年,所以便稱為李太醫。等到了他,便只好稱作小李太醫了。但這僅限於在太醫院內,若是宮裡傳人看病,是不會這麼稱呼的,都是直接叫李太醫。
好在太醫院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小李太醫資歷尚欠,只能給不大受寵的嬪妃看病。因此只要看是什麼地方叫人,便知道該讓哪一位去。
而且吧,這越是不受寵的嬪妃,毛病還就越多。
李疏才輪值坐班不過三四日的功夫,宮裡已經有七八位娘娘請過他了。
“眼下時氣不錯,不冷不熱的。”李疏提著藥箱匆匆出來,便走便跟身邊伺候的小太監抱怨,“這幾日怎麼許多娘娘都病了?該不是飲食上有什麼問題吧?再這樣我就要上報了。”
那小太監叫小喜子,是太醫院當差的,因為歲數小,同樣沒資歷,人又有些過於活潑了,年老的太醫都嫌他討嫌,又怕他嘴不穩當,說出些不該說的東西,因此都不愛帶他,便派給了李疏。前些日子李疏不在,這小喜子也每日閒的無聊,現下他回來了,小喜子心裡高興,也樂意跟著他來回在各宮裡轉悠。
“小李太醫。”小喜子小小年紀就入宮當了太監,淨身後童音未改,加上年紀小,長得討喜,因此說話的聲音雖然也尖細但不難聽。
“您怎麼糊塗了,那些娘娘每日在宮裡,除了聖上以外,就只能看見我們這些不是男人的玩意兒。若是不生病,怎麼能看見您呢?”
“胡說。”李疏給了小喜子一個暴慄,這宮中是什麼地方?這等玩笑也能開得?
小喜子也知道這話說出來不好,可他信任李疏,又見左右沒人,所以挨了打不急,還笑嘻嘻的又湊了過來。
“小李太醫,您別不信我的話。我告訴您啊,還別說是這些不受寵的,就是那等受寵的,平日裡也愛見些,嗯,男人。”
李疏心裡還有別的事兒壓著,聽小喜子這麼說也沒當回事兒,只嗯嗯了兩聲。
小喜子嘴碎,李疏不搭理他,他自己也能把話說完了。
“新晉的那位貴妃娘娘,您知道吧。”
“嗯。”
“她可是不缺聖寵。”
“嗯。”
“還不是三不五時的就找人進宮閒聊,說是什麼研究歌舞,好取悅聖上。”
“哦?”
李疏聽到這兒,挑起了眉毛。
小喜子說的是入雲貴妃娘娘,這位娘娘的出身不算很好,而且能跟這位娘娘掛上關係,還能打著研究歌舞旗號的,便應該是肅親王。
可這事兒理應做的隱秘,一個親王,往來後宮都有人看著,怎麼會讓小喜子當做新聞說出來?
小喜子察覺到李疏對這個感興趣,便得意起來。
他再次左右四顧,發現甬道沒人,便扯了扯李疏的衣袖。
“前些日子您不在,他們也不派正經差事給我,就讓我熬藥,再就是給各宮送驅蟲的香囊。”
李疏點了點頭,雖然秋日裡天氣見涼,但秋蟲依舊不少。尤其是宮裡還喜歡弄什麼所謂的風雅,晚上要推開窗子,聽那秋蟲的叫聲,謂之“秋嘆”,取秋蟲自知命不久矣,趁著最後的時日高歌的意思。今年什麼樣兒不知道,去年有一位娘娘聽“秋嘆”聽哭了,還寫了十幾首悼詞,靠此博得了三五次聖寵。
李疏有時候也是服了這些無聊的女人,嘴上風雅,聽蟲子叫都能聽出個說法來,可實際上一個個又怕蟲子怕的不行,還要太醫院弄驅蟲的香囊掛在視窗和寢殿各處,以求那蟲子遠遠的叫喚,千萬不要近她們的身。這番做派,比葉公好龍還她娘的葉公好龍。
“你接著說。”李疏搖了搖頭,又拍了下小喜子的肩膀。
“貴妃娘娘最近勢頭盛,宮裡人毛病也多。”小喜子皺了皺鼻子,這話,他也就只敢跟李疏抱怨。
“我去送香囊的時候,她宮裡的掌事宮女沒出來,有個小宮女出來先捧了進去,還不讓我,讓我在原地站著聽吩咐。可憐我在哪兒站了足有一個多時辰,她才把東西捧出來,說娘娘不喜歡這味兒,讓回去更換了,再趕緊拿回來。”
小喜子說的羅裡吧嗦,但李疏沒著急催他,只眯了眯眼睛。
“我心裡氣得要死,當面不敢說,便捧著香囊往回走,誰知道那死丫頭,不讓我從來處回去,非讓我繞遠。我當時不服,等她走了,就偏從原路回去,誰知道正撞見了肅親王。”
小喜子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顯然當時是嚇的不清。
“撞見了?”李疏皺起眉頭。若是肅親王果然跟貴妃娘娘有什麼勾結,那小喜子這會兒怕是已經喝了孟婆湯,去投胎了。
“我躲得快。”小喜子又有些得意,“貴妃娘娘那宮您沒去過,她那裡有假山,我當時瞧見不好,就躲進了假山洞子裡,等王爺過去,我才出來。”
“可聽見了什麼?”李疏知道小喜子必然還有後話,因此笑著問道。
“聽見了。”小喜子更加得意,“我聽見貴妃宮裡的掌事宮女跟王爺說,什麼娘娘等候許久,已經屏退了宮人。”
李疏聽得心裡一驚,按規矩,哪怕是至親眷屬進宮也不得屏退宮人,這肅親王莫不是與那貴妃娘娘,做了什麼醜事?
小喜子到底歲數小,來宮裡就在太醫院待著,不通男女之事,因此根本沒往那地方想。
他繼續給李疏講自己多了多久,又是怎麼從貴妃宮裡離開的。接著說沒多久貴妃娘娘就在聖上面前又跳了新舞,想必就是跟肅親王研究的結果。
李疏深吸口氣,面色凝重的看著小喜子。
“這事兒,你還跟別人說過麼?”
小喜子跟撥浪鼓一樣搖頭,“我又沒瘋,跟旁人說做什麼,說了他們必然要罵我的。”
“對,別說。”
李疏怕小喜子日後給自己招禍,在肚子裡編出幾句話來騙他。
“貴妃娘娘復寵不容易,你若是把這事兒說出來,她擔心別的宮娘娘學會了,必然要找你的麻煩。到時候打一頓還是輕的,搞不好……”
這話,越是不說明白,就越可怕。
小喜子平日聽多了各宮怎麼處置多嘴或者辦差不利的太監,當即嚇變了顏色。
“不許再說了,知道麼?”李疏還不放心,又用手指在喉頭橫著一抹,“我嘴緊,你放心,但旁人可不見得。”
“我知道您是好人。”小喜子用力點頭,李疏對他一向很好,不嫌棄他嘴碎,不嫌棄他笨拙,還經常從宮外帶些吃食玩意兒給他。可惜這樣好的太醫,因為資歷淺,不能給聖上診脈,不然將來一定能成為,那個詞兒怎麼說來著?
思索片刻,小喜子終於想了起來,當下又誇張了些。
“小李太醫,我看,您將來一定能成為咱太醫院的中流砥柱,就跟您祖父李老太醫一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一天您不在,大家心裡都不踏實。”
好好走路的李疏腳一軟,險些沒趴在地上。
開什麼玩笑,他可不想跟祖父一樣,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一天他都不想在這太醫院待著。
不過,現在已經坐實了幾件事。
第一,李作塵確實已經被肅親王招致麾下,還許了官職,並且,日後一定會再用他。
第二,貴妃娘娘跟肅親王卻有勾結,而且怕是有些風月上的事情。
第三,上一任肅親王能坐上王位便有些可疑,他兄長死的不明不白,只是還不知道死因。
李疏這幾日之所以如此勤儉的來太醫院,就是為了查當日的醫案記錄,可惜太醫院的脈案堆積如山,他資歷不夠,若不打著祖父或者父親的名號去查,管醫案的便會推脫,可李疏又實在不樂意求助祖父和父親,因此這兩日,便阻在了這裡。
李老太醫和李太醫其實也頭疼,李疏平日頑劣浪蕩,萬沒想到如此有骨氣,竟然跟自己祖父和親爹都不肯低頭。
這日已經到了午後,李太醫心裡煩躁,趁著現在手頭無事便走到李疏那間屋子,結果發現李疏正在埋頭研究醫案。
李太醫還當他是自己想門路找到了,正想轉身離開,結果被李疏叫了回來。
“父親。”李疏笑嘻嘻的一聲,聽得李太醫眉頭直跳。
“何事?”李太醫轉過身來,依舊是一副沉穩的面相。
“最近宮中不知道怎麼了,幾位娘娘接連生病。”李疏聰明的緊,他本來尋不到藉口去翻找舊醫案,眼下這些娘娘們到白送了他一個機會。
“哦?”李太醫挑起眉毛,“可是飲食有問題?”
“查不到原因。”李疏假模假式的皺起眉頭,“我依稀記著以往也有這種情況,所以想跟父親商量一下,可否調閱以往的醫案參詳參詳。”
李太醫心裡罵了聲“好個奸詐的小子”,面上捻著鬍鬚,片刻之後,才點點頭。
“後宮干係重大,確實不能馬虎。也好,我這就帶你過去。”
他轉身帶著李疏往存放醫案的地方走,李疏在他身後又是翻白眼兒又是撇嘴的,可見對於自己親爹剛才那一番裝腔作勢的樣子,十分不滿。
李太醫心中多少有數,為了不生氣,便也不回頭。他倒是挺欣賞李疏這次的骨氣,殊不知李疏並不是有骨氣,而是怕肅親王在太醫院安插了眼線,自己查沒什麼,萬萬不要牽連了祖父與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