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的搭檔是神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6章 何禮的日記(2)(感謝敗戰騎士高文的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6章 何禮的日記(2)(感謝敗戰騎士高文的月票)

在此之前,雖然我也曾見到過幾具死者的屍體,可是面對仝凱被殺的殘忍現場時,也是呆立了許久才緩過神來。

有那麼一瞬間,我想過在眾人面前標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他們我就是警察。

不過轉念又一想,這起案件發案後暫時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我現在只知道兇手就在我們這些人當中。

如果貿然明示自己的身份,或許還會產生不小的消極作用。

首先自報家門後,就會變成我在明敵在暗的劣勢局面。

其次我沒有攜帶警官證上島,也就沒有直接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如果有人說我賊喊做賊,我便無法自證。

所以最終我決定在暗中觀察,嘗試著推導出案件的整體脈絡。

不過目前的情形非常微妙,所有人都像是無辜的受害人一般,根本分不清兇手到底是誰。

老徐,說句實話,此時此刻我真希望你也能在這座島上,也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可惜島上唯一的通訊設備也被兇手破壞了……

啊,你看看我,又扯遠了。

在獲得殺人現場系兇手偽造的這一結論後,我進一步推斷,仝凱的房間應該也是偽造的現場。

兇手這麼做的原因一定是想藉故誤導我們對仝凱死亡時間的判斷。

那麼兇手為何要這麼做呢?

難道說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兇手是完全沒有不在場證明的嗎?

可是大部分人在深夜裡,都是沒有不在場證明的啊……

如果無法確認仝凱具體的死亡時間,那麼只有解開“三重密室”的問題,才能查出真兇的身份。

可是三間密室環環相扣,想要解開其中一個謎題,就必須同時解開另外兩間密室之謎。

可就算單獨拎出一間密室,想要破解的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時破解三間密室簡直就是難於登天啊。

我在房間裡想了一個下午,可是密室的問題還是沒有發現一絲端倪。

這真叫人沮喪。

除了“三重密室”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也令我一直困擾著我。

而這個問題是在我進入仝凱的110客房時,突然想到的。

在我進入仝凱的房間後,發覺這個現場跟地下室存在一個非常強烈的反差。

仝凱的客房裡看似雜亂無章,可這無疑是兇手精心佈置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誤導其他人的調查。

然而地下室的現場卻顯得極為隨意,沒有任何偽裝,甚至連殺人所用的兇器都沒有帶走。

這難道是兇手故意而為之的嗎?

會不會太大膽了?

兇手是哪裡來的自信,竟然敢在殺人現場明目張膽地留下殺人兇器呢?

他難道不擔心兇器上面會留下指紋、汗液或者其他能夠甄別出兇手身份的物證嗎?

不僅如此,死者地上殘留的噴霧狀血跡也沒有被擦拭掉,幾乎完整地保留在了現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等到警方到達現場,這些血跡就可以直接反映出仝凱被殺害的全部經過,很多細節也會浮出水面,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兇手既然要行兇,這些常識性的問題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既然有精力去偽造仝凱的房間,為什麼騰不出手來收拾地下室的殘局呢?

第三個問題出在仝凱的死狀上。

仝凱的頭部遭受鈍器擊打身亡,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我們發現仝凱死亡時,是今天早上的八點多,從血液結痂的情況上看,我估摸死者的死亡時間至少還可以向前推兩個小時……

是不是有點少?

反正聊勝於無吧,這個判斷我也有沒跟其他人明說。

仝凱在被兇手殘忍殺害之時,從頭部噴濺出了相當多的血液,這些血液呈噴霧狀灑落在地,如今已經變成了紅褐色的血點。

雖然我對法醫一竅不通,可是見到這種情況,也能很容易想象出兇手殺人時的具體情形。

仝凱應該先於兇手到達了地下室,並在房間裡焦急地等待著兇手的到來。兇手應該也很快進入到地下室,可是兩人剛一見面,兇手便亮出一把鐵質扳手重重砸在仝凱的面門上。

仝凱應聲倒地,頭頂的鮮血也噴湧出來,濺在兇手的……

衣服上……

對,是衣服!

兇手如果迎面殺死的仝凱,那麼在殺人過程中,必然會有鮮血噴在兇手的身上!他的衣服勢必會沾染上鮮血!

等等,我再想一想,今天都有誰換了衣服……

似乎大部分人都換了……

不過我還是可以讓這些人把昨天的衣服找出來,如果拿不出舊衣服的人,一定就是兇手……

不對……

還是不對……

思考問題不夠嚴謹。

萬一兇手準備了兩套相同的衣服,那可怎麼辦?

千萬不能著急,必須一擊即中,不能夠給兇手一點點辯白的機會。

至於第三個問題則是不在場證明。

馮悅桐曾公開表示過,服務員付慧芳就是本案的真兇。

實際上,正如馮悅桐所言,付慧芳手中握有開啟值班室和地下室這兩個房間的房卡,能夠輕而易舉地進出這兩個房間。

她的這一先天優勢,使得我們都對她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可付慧芳是兇手嗎?

付慧芳利用房卡殺害他人,只會讓自己陷入無法辯白的境地,如果馮悅桐說的是事實,她應該很快繳械才是。

而且她如果是兇手,整個案件會不會看起來太過簡單?

還是說我的思維有偏差,把本來並不繁複的問題想複雜了呢?

我很疑惑,直覺告訴我事實不應該這麼簡單,可現實卻擺在面前——

付慧芳殺害仝凱就是本案的最優解。

我想正是因為缺乏證據,才會導致這樣兩難的境地。如果出現決定性的證據,一切都能分辨得清了。

可證據又豈是如此容易獲得的呢?

只能說我自己還是太年輕了,缺乏發現證據的眼睛。

至於其他人的不在場證明都不能說完全成立,因為所有人在後半夜都沒有不在場證明。

我在琉璃島上聽聞了一個有趣的說法——越是擁有不在場證明的人越可能是兇手。

聯想到之前發生的案件,我心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孫菲菲和崔浩就是擁有鐵一般不在場證明的夫妻。

我們受邀而來的客人和服務人員全部都是住的單人間,只有孫菲菲和崔浩住在二樓的套房。

孫菲菲和崔浩聲稱昨晚一天都在房間裡,並沒有出去過,那麼他們兩人自然擁有了完美的不在場的證明。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將他們二人的嫌疑排除在外。

上述四個問題是我對這起案件的總體看法,雖然發現了一些疑點,卻沒有找到決定性的證據,也無法從疑點中得知兇手的身份。

我還是缺少一定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導致我的思路還很混亂,有時候感覺線索和證據距離自己只有咫尺之遙,可就是摸不著、抓不住。

老徐,我想你如果在這裡,案件會不會已經偵破了呢?

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跟你一樣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