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三十四章 內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三十四章 內在

有人驚訝,“為什麼這麼說呢?”

楚麗華真是發自內心的歡喜,只要不是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就好。

——“首先,這個父親說的每一件事幾乎都不是真的。湯姆也知道,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趕上姐姐。

父親應該說實話,他可以向湯姆解釋,當湯姆像姐姐那樣長到9歲的時候,他做的東西就會更結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還可以向湯姆解釋,當姐姐6歲的時候,做的東西跟湯姆是一樣的。

然後,為了讓湯姆高興,父親直接替湯姆做了個他自己做不到的東西。

父親傳遞出來的資訊是,當事情發展到不符合自己希望的時候,你就得放棄讓別人來解救你。

這實際上反而是在教湯姆無助。失敗本身不可怕,讓孩子習慣性無助才可怕。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就提出過關於自尊的兩個概念,‘感覺滿意’和‘表現滿意’;感覺滿意指的是認為自己有權利高興和享受努力之後的成果。表現滿意指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日常挑戰。

詹姆斯提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繞過表現滿意,直接獲得感覺滿意。

說白了就是,當一個小孩沒有獲得掌控能力的時候,將自尊直接加在他身上,反而會降低他的自尊。只有掌控挑戰,克服挫折,才能獲得自尊和愉悅感。

所以,湯姆的父親就是將因果關係顛倒了,試圖直接將信心加到孩子身上。家長需要的不是鼓勵孩子感覺滿意,而應該教他們表現滿意的方法,使孩子獲得掌控的能力。

對應到我們身上就是我們一定要表現滿意,然後才能感覺你滿意。

再舉個例子吧,傑西在幫助孩子獲得掌控能力方面,就做得很好。有一次,她發現她一歲的小兒子經常爬到沙發後面的角落,儘管她試圖堵住那個通道,但小男孩還是會使出吃奶的勁,賣力地鑽進那個角落,每次爬進去他都會高興的歡呼,似乎在宣稱那是他的領地。

後來,傑西慢慢發現,兒子喜歡攀爬的挑戰,打這之後,傑西就再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阻止孩子的探索,她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給孩子製造新的挑戰;

比如用舊箱子和枕頭蓋一座城堡,把木偶藏在城堡裡,讓孩子去找,當孩子找到之後都會興奮地拍手歡呼,傑西會分享孩子探險後的驕傲。

透過這種做法,傑西幫助兒子得到掌控感,還會不斷地為她的兒子創造獲得掌控的新機會。

一定要記得,我們所說的父母和孩子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當然,如果是有孩子的人,也可以根據這些方法來和孩子共同進步。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家長們可能會犯的第二個錯誤,不恰當地指責孩子。

其實就是我們總是會對自己不滿意指責也就是相當於悲觀自責了。

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講的話,還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孩子聽成人如何批評他們的同時,也在吸取這種批評的方式。

比如,如果你今天批評孩子懶惰,而不是批評他不夠努力,那麼孩子不僅會相信他是懶惰的;還會相信,他的失敗是來自永久的,不可改變的原因。

這樣,孩子就會從你的身上,習得了悲觀的解釋風格。

所以,當你在批評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批評自己的時候,都要非常注意措辭,不要用永久性的、個人化的、普遍性的原因歸罪孩子。

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個例子。

莉莉是個10歲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的媽媽帶著她和3歲的弟弟去動物園,在車上,莉莉不停地跟弟弟搗蛋,她告訴弟弟:爸爸是她一個人的,說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還嚇唬弟弟,說如果他犯了錯誤,動物園的獅子就會咬掉他的頭。

莉莉很少這樣搗蛋,她的媽媽非常不高興。這位媽媽是如何批評莉莉的呢?她是這樣說的:莉莉,不準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麼了?你一向都是個好姐姐。

你教弟弟玩遊戲,還跟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對他一點都不友好。動物園對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個可怕的地方,你這樣嚇他對他一點也沒好處,你知道我是不喜歡這種行為的。

莉莉,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飯後就不準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沒有?

這位媽媽的批評方式很理想,我們來分析她為什麼正確。首先,她指出莉莉一向是個好姐姐,今天的不良行為是暫時的,還用實際的例子也就是莉莉會跟弟弟分享玩具,來說明她的問題不是普遍性的。

這會幫助莉莉維護自尊心和對之前良好表現的自豪感。同時,她告訴莉莉,必須向弟弟道歉,並且如果繼續搗蛋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這位媽媽也沒有把原因歸罪到莉莉的個性上,而是指出莉莉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行為,避免了莉莉給自己打上頑皮小孩的標籤。

試想,如果這位媽媽批評莉莉總是破壞媽媽的計劃,用普遍性、永久性、個人化的原因解釋孩子的行為;

莉莉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總是搗蛋做錯事,也會對自己自暴自棄,否定自己,覺得媽媽不想要她了。這對孩子性格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還要注意,在你生氣時,你向身邊的人做出什麼樣的解釋,也會影響孩子。

比如,車子被刮到了,你可以解釋,因為那個不講理的傢伙硬要擠過來;老爸大聲關門是因為他的心情不好,找不到工作是因為經濟不景氣。

這些解釋,都是把不好的事情發生的原因,限定在特定的因素裡,而不是永久性的原因,或者都是自己的錯,這就是一種樂觀的解釋風格。

你本身的解釋風格顯露無遺,而孩子也正仔細聆聽著。他學習到的不只是你解釋中的特定內容,還有你的普遍解釋風格,並且將你的風格變成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