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八章荊州之戰(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八章荊州之戰(二)

歷史上的董昭,可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先在袁紹的手下任重要職位,但卻被袁紹猜忌。

故而只能選擇逃命,又在逃命的過程中,被張揚扣在了河內郡。

直到遇到了曹操,偶見明主,並幫助曹操做了許多的事情之後,才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成為了曹操的手下。

在跟隨曹操的這些年間,董昭累有功勞,直到曹操去世之後,董昭才被任命為將作大匠,同年,曹丕稱帝,董昭升任為大鴻臚,位列九卿,成為了曹魏勢力的‘核心力量’之一。

隨後,董昭又兢兢業業的幹了十年,直到曹叡繼位之時,董昭才位列三公。

以自己的能力,幹到三公之職,足見董昭的能力與運氣了。

能力暫且不提,但運氣這件事情,卻是和性格密不可分的。

能伺候‘曹老闆’三代,可見董昭做事之小心謹慎,體貼入微。

......

是而,此時的董昭直到聽到了韓成的應允之聲,才敢述說此計。

畢竟,此時的董昭還不屬於韓成的‘核心班子’,有些話,不能肆無忌憚地說出來。

這一次,韓成讓非‘核心班子’的成員參與此事,對韓成來說,是一次大膽地嘗試;同樣,對董昭來說,也是一次的大膽嘗試。

此事又涉及到一州之州牧,小心謹慎一些,總沒錯的。

只聽董昭對著韓成緩緩地說道:“屬下以為,劉備此人,當屬人傑。手下更有能者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輔佐,在荊州之內,暫無敵手。

既然這樣,想打壓他的實力,就不能依靠荊州之內的人了。

這些人,非但不能打壓他,反而會為他平白增添了許多戰力。”

韓成聽後,心中有了思量,對著董昭說道:“公仁,你所指的,莫非是江東的孫權勢力?”

董昭莞爾一笑,對著韓成回道:“主公明鑑,屬下正有此意!

屬下聽說,江東地區的孫權自從接替了他父親和兄長的大業之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

這些年,在孫權的治理之下,整個江東地區國富民強,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呈現出一副生機勃勃之勢。

孫權這樣做,要麼是為了固守江東,要麼是為了自己的‘勃勃野心’。屬下敢斷定,孫權定然是屬於後者的。

故而,孫權也必然想擴大自己的地盤。

若主公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荊州牧’,他會怎麼做呢?

更何況,我軍此時剛剛佔領徐州,處於根基不穩的狀態。若能給徐州南面的江東找點事幹,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啊。”

董昭說完之後,韓成才忽然發現:董昭這個人,確實有大才,不僅在政治方面獨樹一幟;在軍事方面,也有一定的見解。

是而,韓成對著董昭說道:“公仁,你的這個計策不錯。正合我意!我先想想,你就先下去休息吧。等回到太原縣之後,我定然會給你一個大大的封賞。”

董昭聽後,對著韓成又拜了一拜,恭敬地說道:“謝主公恩典!”

韓成再次扶起董昭,對其說道:“公仁,快起來啊!你為我立了如此大功。在以後,這些禮節,就都免了吧!我們之間,不需要這些!”

董昭心中大喜,韓成這是將自己納入‘核心班子’了。

但臉上依然很嚴肅地對著韓成回道:“主公不可!尊卑有序,屬下一定是要遵從的。”

韓成的心中生出一陣無奈之感,

好吧,都聽你的!

一個時辰之後,韓成便借‘漢獻帝’的名義,傳下了一封詔書。

詔書是給江東孫權的,主要的內容是冊封孫權為荊州刺史,總覽荊州一切軍政要務。

同詔書而去的,還有一封韓成的親筆書信。大體的意思是:我韓成平定北方,你孫權拿下荊州。我們雙方,互不干擾,劃江而治,平分這萬里江山。

這是韓成給孫權畫的一張大大的‘餅’,逼著孫權出兵荊州。

對孫權這樣的人來說,最難抵擋的誘惑,便是權利的誘惑。

韓成的這封信,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

荊州內戰之時,揚州丹陽郡建業縣城

一座諾大的府邸中的大廳裡,孫權及其手下的眾臣皆在其中。

孫權坐在首座之上,手下的謀士大臣,分坐在左右兩側,形成‘涇渭分明’的左右兩列。

這兩列的大臣,在有意為之之下,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周瑜,魯肅等人為首,他們的中心思想是趁奮武軍剛剛取得徐州之際,根基不穩,迅速出兵,拿下徐州的一郡半縣,作為北上的起點;

一派,是以張昭,虞翻等人為首,他們的中心思想是趁荊州內亂之時,出兵佔領荊州,然後在向西圖謀益州,這樣,無論曹操和韓成中的誰得到了北方,都能和孫權劃江而治,平分江山。

這兩派,都有一個出兵方向,不能相容。

從一開始的政見不合,爭論不休,到後來的惡語相加。

讓在中間做決定的孫權左右為難,到底是西進,還是北上呢?

孫權明白,讓手下的群臣分成兩派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性格上的優柔寡斷,主要還是因為江東的兵力不足而導致的。

若此時的孫權的手中有五十萬大軍,何須分那一路用兵?兩路同時進攻不香嗎?既有面子,還有裡子!

與此同時,孫權還不能處置這些‘沒有禮貌’的大臣。

畢竟這兩派的大臣,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他們為的,都是江東‘開疆擴土’的大業,而不是自己的一己之私利。

今天,是第三次討論出兵之事了。

大廳內,孫權並未起身,但依舊是威嚴十足,讓整個大廳之內,鴉雀無聲。

只聽孫權對著臺下眾人嚴肅地說道:“諸位,從開始討論出兵之際到現在,已經半月有餘了!

兵法上說:戰爭講究兵貴神速;但是,我們卻因為出兵方向的問題,而耽誤很久了。

這就有可能讓我們錯失了很多機會。

故而今天,我將大家召來,就是為了定下一個方向,迅速出兵。

無論是北上還是西進,我們都要出兵啊!

在等下去,我們還是只有揚州六郡的江東啊。”

眾人看見孫權這一本正經的樣子,便知道了,一場‘口水大戰’,即將要來臨了。

當孫權的話音剛落,坐在孫權左側下首的第一個位置上的英俊男子起身說道:“主公,屬下以為:行的正,才能走得穩啊!

若我們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向西攻打荊州,在‘大義’上就失了先機。

沒有‘大義’,我們的出兵便不是名正言順的了。

韓成和曹操,都不是只甘心屈居於北方之人,時機成熟之後,定然會率軍南下。

若因為我們攻打荊州,而給他們落下口實,對以後,恐怕不利啊!

而我

們北上徐州,則不會面臨這樣的困境。

不管怎麼說,我們是在韓成無任何理由就進攻徐州的前提之下才出兵的。

在‘大義’上,有韓成的前車之鑑,我們站的穩!”

孫權聽後,對著周瑜微微地點了點頭。

周瑜的話,說到了孫權的心裡。

在孫權的這個位置上,才能切切實實的體會到‘大義’的重要性。

有則師出有名,無則處處受阻。

周瑜說完之後,坐在孫權右側下首的第一個位置上的中年男子起身說道:“主公,屬下有不同的意見。

‘大義’雖然十分重要,但是,還有比‘大義’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實力。

想當年,韓成迎接漢獻帝於太原縣,仍然以並州牧自稱,而將鎮東將軍,前將軍......等官職冊封給別人,這是為何?還不是實力不夠所致。

當韓成打敗了袁紹,佔據了幽州和幷州兩州之地之後,憑藉手下眾多的騎兵,和空前強大的實力,立即冊封自己為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掌管天下所有軍務,這是何等威風?

在實力面前,‘大義’真的算不了什麼。

若我們的大軍西進,拿下荊州,我們將擁有揚州和荊州的兩州之地,佔據長江以南的大片區域。

只要我們依然安心發展,不出幾年,我們則是‘兵強馬壯’的狀態。

到時候,我們想北上就北上,想南下就南下,何須在乎他人的看法?”

孫權聽後,對著張昭鄭重的點了點頭。

張昭的話,雖然直白了一些,但不得不承認,張昭說的非常對。

天下的歸屬,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強弱所致。

有實力,萬事好說話;沒實力,萬事開頭難!

孫權的不同態度,周瑜自然是看在了眼中。

周瑜知道自己的理由沒有張昭的充分,沒能說服孫權,故而只能繼續勸道:“君子立於世間,以‘道義’為準則;英雄立於天下,以‘大義’為準則。只要遵循‘大義’做事,定能事半功倍。若違背‘大義’,則一事無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魯肅等人,自然跟著附和道:“主公,公瑾兄所言極是,我等附議。”

張昭聽後,不屑地說道:“謬論!君子只有安身立命之後,才有是否能遵循‘大義’可言。現在,我們連叫板韓成和曹操等人的實力都沒有,安能強行遵循‘大義’?

若‘大義’有用,當年董卓進京之時,為何不用‘大義’抨擊他,卻要聯合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之......”

虞翻等人自然迎合道:“主公,子布兄所言極是,我等附議。”

孫權看著兩邊的大臣,一番思量之後,覺得還是張昭的理由充分。出兵之事,迫在眉睫,就這麼定下吧!

於是乎,孫權對著眾人說道:“雖然公瑾和子布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還是覺得子布的建議好一些。我決定了,我們出兵......”

“報!稟告州牧大人,曹操的使者—王朗,在府門外求見。”

就在孫權將要宣佈決定的時刻,因為門口士兵的彙報,他的話,被打斷了。

孫權對此未生氣,但見在一旁的,馬上就要成功的張昭等人坐不住了。

心中暗罵道:“沒眼力見的東西!這馬上就要宣佈結果了,卻被你打斷了!可恨啊!”

而對面的周瑜等人,卻是心中大喜。

曹操這個時候派使者前來,其目的不言而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