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三章荊州之戰(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三章荊州之戰(七)

此時的大漢天下,由五方諸侯瓜分。這五方諸侯的勢力有強有弱,並不相同。

若將此時的五方諸侯做個比喻,北方的曹操和韓成,勢力最為強大,可以稱之為兩頭猛虎。

他們的勢力之所以如此強大,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之外,和北方的人文地理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這時候的北方,人口密集,人才眾多,長江以南的諸侯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位於江東的孫權,最多可以稱之為一隻餓狼。

因為這時候的南方,並不是現在的南方,發展程度很一般。不論是糧食的產量,還是人才的多寡,和北方相差甚遠。

若沒有長江這道天塹,憑著孫權從父兄手中繼承的那點勢力,怎能讓他如此安穩的掌握住揚州六郡?

單隻猛虎可霸天下,但單只餓狼,最後大多是餓死的結局。

群狼可戰猛虎,但若一隻餓狼和一頭猛虎相爭,可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至於最後的荊州和益州,連只餓狼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兩條看門狗’而已。

是而,對孫權這只不上不下的‘餓狼’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北方的兩頭兩虎不斷相爭,保持平衡;讓南方的兩條狗不斷相鬥,互有損傷,然後從中得利。

打的越久,孫權是越有利!

關於荊州的歸屬,孫權是真的不用著急,這個時候出兵,真的不是最佳時機。

即使劉備的能力再強,在和劉琮進行一番大戰之後,也必然是個元氣大傷的局面。

到那時候在動手,豈不更加省力?

然而,這天下的諸侯,有幾個能等的起,又有幾個能看的清。

從剛一開始之時,周瑜就明白了這些,故而建議孫權出兵北上,進攻徐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是讓兩頭虎繼續相爭;二是讓兩隻狗繼續相鬥。

但孫權不會這麼想啊。

在孫權的心中,他自己也是一頭‘猛虎’。應該和曹操、韓成兩人,平起平坐。故而一時間猶豫不決。

直到曹操的使者王朗到來之後,孫權才同意了周瑜的建議。

但是,韓成的一封詔書,又讓孫權再次改變了主意了。

至於這一次的出兵討論,周瑜並沒有據理力爭。

因為他知道,爭了也沒什麼用,他是爭不過的。

論領兵打仗,十個張昭也不是自己的對手;但論言辭犀利,十個自己也不是張昭的對手。

但說到底,讓周瑜放棄最後爭論的人,卻是魯肅。

......

魯肅,字子敬。

年少之時,便和周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那時的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便帶數百人來拜訪,並請他資助一些糧食。

當時,魯肅的家中有兩個圓形的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鬥米。

當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時,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將其贈給了周瑜。

經過此事,周瑜確信魯肅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便主動與他相交,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後來,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孫權聽後,十分高興,便約見了魯肅。

經過一番交談,孫權見識了魯肅的長遠目光,便對其委以重任。

周瑜領兵在外,固守城池,堅守四方;魯肅立於朝堂之上,為孫權制定戰略方針。

兩人相輔相成,成為

江東的一段佳話!

......

在張揚隨軍中部將前往建業縣的路上,魯肅便早早地得到了周瑜的訊息。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魯肅便給周瑜寫了一封信。

信的主要內容是:勸說周瑜放寬心。張揚的到來,是大勢所趨,勸周瑜不要和孫權‘硬抗’了。

自己會想出中間之策,解決徐州的威脅。

正因為魯肅的這封信,周瑜才放棄了和孫權的‘硬抗’之舉,乖乖地聽從孫權的命令,帶兵進攻荊州江夏郡了。

而魯肅,也成為江東的使者,出使太原縣,索要徐州之地。

若事能成,則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南側幾縣之地;若事不能成,則給周瑜提供了一個進軍徐州的理由。

周瑜從孫權的府中出來,在回到長江南岸的軍營的路上,便想清楚了這些。

心中不由地感嘆道:“子敬,江東的支柱也!”

三日之內,江東軍從吳郡出發,晝歇夜行,一路向西的,經九江郡,丹陽郡,終於到達了江夏郡的邊境。

兵貴神速,周瑜是一刻也不敢耽誤。

畢竟,孫權被任命為荊州牧的訊息,很快便能傳遍天下。以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的小心謹慎,定然會在江夏郡內調兵遣將,提前做好準備。

越早的趕到江夏郡,在戰爭中就能越發的佔據了先機。

......

江夏郡的郡治西陵縣,距離平春縣的距離並不遠,快馬加鞭,一個半時辰就能到達。

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便在此處坐鎮。

原來,諸葛亮得到霍峻的訊息之後,始終對自己背後的江東軍放心不下,便親自來到此處。

萬一平春縣的荊州水軍大營有變,自己也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

一日之後,前方果然傳來訊息:“江東軍的三萬先鋒大軍,在凌統和黃蓋的率領之下,朝著江夏郡殺來。最多還有一個時辰,就會殺到我方水軍大營。”

聽到這個訊息,諸葛亮面不改色地對著傳令兵說道:“傳我軍令,三軍不得妄動!探馬再探!”

待傳令兵走後,諸葛亮身邊的一年輕文士對著諸葛亮不解地問道:“軍師,江東軍已經大軍壓境了。為何你還不讓我們妄動呢?

畢竟我們這裡和平春縣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若前方大營支撐不住了,我們在出兵援助。那時候,一切都晚了啊!”

此子不是別人,正是馬良。

馬良,字季常,荊州南郡宜城縣人士。

因馬良兄弟五人在當地頗有才華名氣,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的,又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同時,也有了“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

劉備聽其大名,便借用劉琦之名,徵召其為自己所用。

到了劉備的陣營中,劉備便讓諸葛亮接見了他。

同是年輕人,有話說!

但諸葛亮的絕世才華,對馬良來說,是驚為天人。

是而,接見之後,馬良便主動要求在諸葛亮的身邊學習一二。

年輕人謙虛好學,是個不錯的品質。

故而劉備便同意了馬良的請求,並對馬良格外器重。

諸葛亮聽了馬良的問話之後,並不生氣,反而耐心地對其說道:“季常,戰爭不是小事,動不動就是幾百幾千條性命。故而,一定要謀定而後動。

霍仲邈此人,做事小心謹慎,而且此時他的手

中,尚有水軍兩萬餘人。別說三萬江東軍先鋒了,就算是五萬江東大軍,想拿下平春縣的水軍大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聽說,此次江東軍的主帥乃是周瑜,此人智謀絕頂,不容小覷!故而,我要保持手中的有限兵力,觀察其下一步的動作。

好及時做出應對之策,是而不能在此時出兵援助平春縣了。”

馬良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之後,面露羞愧之色。

自己熟讀了幾本兵書之後,就以為自己能百戰百勝了。

今天才知道,書中和現實,相差甚遠!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啊!

......

與此同時,平春縣荊州水軍大營中,主將霍峻看著面前的漸漸逼近的江東軍,一臉凝重之色。

軍師諸葛亮的命令,已經傳到了他的軍中。對此訊息,他並沒有一絲意外。

前幾日,主公劉備的貼身大將陳到來到自己的營中,帶走了大營中的一萬水軍。

這已經說明了主公的防禦兵力不足,四處捉襟見肘啊!其實仔細算算,主公劉備的手中,此時也沒多少兵馬啊。

劉表在時,對劉備手中的人馬控制的就十分嚴格;當劉琦當了江夏郡太守,劉備才漸漸有了自己的人馬。然而,這短短一年之間的時間,劉備的人馬又能增加多少呢?

此時,劉備又在南郡和劉琮軍大戰著,主力大軍一時抽不開身,雙方處於膠著狀態。哪裡還能有援軍?

若非要算的話,大概只剩下軍師諸葛亮身邊的那一萬人馬了。那是軍師最後保命的手段,怎麼能輕易動用呢?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為主公等人分擔憂愁。是而,這個時候,自己一定要聽令行事,守住大營。

雖然對面的江東軍,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但是,我霍峻是好欺負的嗎?

霍峻收起了思緒,對著自己手下的將士們下令道:“弓箭手們,先藉助大營裡的防禦工事,隱藏好身形。待江東軍的巨石過後,士兵攻營之時,方可還擊!”

霍峻的話音剛落,江東軍的戰船之上,便有數不清的士兵紛紛現身。一塊塊巨石,在巨大的投石機的作用之下,朝著荊州水軍的大營飛來。

因為霍峻提醒的及時,一片‘石雨’過後,荊州水軍的損失微乎其微。

然而,有幾名剛剛加入荊州水軍的新兵,看到‘石雨’過後,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在一陣歡呼雀躍之後,從防禦工事裡跑了出來,想要觀察江東軍戰船的情況。

殊不知,第二輪‘石雨’再次襲來,這幾名新兵瞬間變成了肉泥。

霍峻看到之後,面色嚴峻地對著剩餘的士兵們說道:“你們都看看,這就是不聽軍令的下場!大家引以為戒吧!我們家中都有父母孩子,生命很寶貴的,不要輕易浪費啊!”

幾個呼吸的時間過後,霍峻的聲音再次響起:“大家也莫要緊張!對方攻營,一定要先用巨石壓制我們。但他們戰船攜帶的巨石有限,用不了多久的。一會兒,大家請聽我號令,同時放箭,防止江東軍的士兵靠近。”

有了幾名新兵的‘前車之鑑’,荊州軍的將士自然老實了許多,紛紛聽令行事!

果不其然,‘石雨’下了五輪之後,便結束了。

江東軍的士兵放下了‘踏橋’,朝著荊州軍的大營攻來。

霍峻見時機成熟,對著自己的士兵們下令道:“放箭!”

一時間,箭如雨下,江東軍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