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冀州來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冀州來信

雖然韓成遠在幷州,但冀州的事情,黃忠和韓業還是會以信的方式傳遞給韓成。

平均每三天小匯報一次;每七天大彙報一次。

軍事上的事情,主要是由黃忠來彙報;而百姓生活上的事,則是由韓業來彙報。

可是,今天韓成收到這封來信,署名是韓業,卻是從軍事途徑傳遞過來的。

這就說明情況可能有兩種:一是很緊急,黃忠都沒有給自己寫信的時間了;

二是黃忠不想讓自己分心,畢竟幷州這面也是一片平靜下的風起雲湧。

但不管那種情況,都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韓成開啟信一看,先是滿意的一笑,結果不出片刻,卻是眉頭微皺:

下令讓站在門外的張凡將沮授等軍中眾將叫來。

......

這封緊急的信的上半部分,主要是韓業的資訊:有一件事要稟告給韓成。

鄭玄的門下高足—公孫方前來投奔韓成,韓業先將其收留,並任命為常山郡郡丞,輔助韓業處理郡內事務。

韓成看到這裡,並沒有什麼表態,因為韓成不知道公孫方是誰?

也就是說,公孫方的投奔物件不是韓成,而是韓業。

只是因為自己是州牧,故韓業來信解釋一番。韓成對韓業這個解釋的做法非常滿意。

韓業曾跟隨著當代大儒鄭玄學習了幾年,和鄭玄眾多的門人弟子的關係都非常不錯,其中和韓業的關係最為密切的便是公孫方,崔琰二人。

此二人皆是冀州人士,和韓業有著同鄉之情,再加上韓業雖貴為州牧之子,但待人平和,二人也願意與之交往。

待韓業辭學從官之時,二人最是傷心,曾放言道:“若韓業任一郡之太守,必前來投奔,為之出力。”

最近幾年,天下大亂,這二人也告別鄭玄,準備履行當時對韓業的諾言-投奔韓業。

將自己的所學的才能發揮出來,治理一方之地,造福一方百姓。

公孫方出身寒門,無拘無束,便直接來到了常山郡,投在太守韓業的門下,直接被任命為常山郡郡丞。

而崔琰卻是清河崔家之人,因家族安排,卻只能投奔到鄴城袁紹處,韓業知道後,內心頗為遺憾。

信接著往下,寫的卻是韓業請罪之事,也就是看到這裡,讓韓成滿意的笑了笑。

韓業任命公孫方之後,便感到不妥,但任命令已發出,全郡各縣都已知曉。

便趕緊寫了下面這段話,表達了韓業對任命公孫方之事未經韓成同意向韓成請罪之意。

雖然韓成走之前曾下令:常山郡一切事務韓業皆可做主。

但這只是一句客氣話,聰明的人能聽明白,韓業屬於聰明的人。

韓成看到這裡,對韓業的心思有了一番揣摩:韓業為了籠絡公孫方之心,只能用先任命為郡丞後稟告,然後再向自己請罪的方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中可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但主要還是為了常山郡,也就是為了自己籠絡人才。

雖然自己來自後世,但仍不知道公孫方的大名和事蹟。

由於公孫方出自大儒鄭玄門下,估計一般不會差了。

就像後世中的清華大學一樣,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是精英,但能考上清華的,絕對不是普通人,至少在學習方面絕對是個人才。

對韓成來說,自己的手下的太守私自任命郡丞,雖說有點越權,但考慮到其他因素,韓成覺得還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一個太守收幾個同門好友輔助自己處理事務,還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韓業卻事無巨細的向自己稟告,看來韓業為了維護和自己的關係煞費苦心啊。

既然這樣,自己更不能讓韓業白費心機。”

韓成又想到自己的弟弟韓業每次在信中,態度誠懇,完全是一副下屬向上峰報告的態度;

還有前幾日情報營打探到,雖然韓業是韓成的唯一弟弟,但在自己離開冀州的這大半年的時間中,並不因為身份特殊而無法無天,反而克於律己,凡事以身作則,為常山郡的官僚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想到這裡,韓成提筆寫了一封短短的回信,主要表達對韓業的支援與鼓勵,讓其放下心來,將主要精力放在常山郡的事務處理上。

待韓成的回信將要寫完之時,沮授帶領軍中眾將也到了韓府。

韓成將他們請進會客廳,然後屏退下人,將信的下半部分,給每個人看一看。

信的下半部分很短,片刻功夫,每個人都看了一遍

主要內容便是:袁紹令其外甥高幹代替韓猛,率兩萬大軍分三路進犯冀州。

一路五千人由韓猛率領,奔常山郡南高邑縣而來;

一路五千人由手下大將蔣奇率領,奔常山郡北靈壽縣而來;

還有一路一萬人由高幹親自率領,奔常山郡東南部上艾縣而來。

眾將看完,各有想法,面色不一。急性子潘鳳先發言:“袁紹小兒,殺前州牧在前,進犯我冀州在後。

來的正好,正好新賬舊賬一起算,主公請給我三千青龍營,我定殺的他片甲不留。”

韓成知道潘鳳的性格和忠心,對於他的發言,自然而然的無視了。

眾將見潘鳳說完,韓成並沒有表態,便繼續思考應對之策。

長史沮授對著韓成說道:“主公,我認為潘鳳校尉的方法可行。

冀州是我們的大本營,必須要救,而且要迅速。派出青龍營確實是個不錯的做法。

只是對方分三路而來,這領軍的人選,還請主公親自定奪。”

沮授知道現在的情況,便將這個難題推給了主公韓成。

韓成也知道此時需自己定奪,便環顧廳內眾將一番。

張郃和魏延要守衛婁煩關和雁門關兩關;

長史沮授也要在幷州坐鎮大局,因為現在的長史沮授對南匈奴的威懾力可不下於當年的幷州刺史丁原。

雁門郡郡丞徐邈還需一大將及一部分兵馬穩住六縣,故韓成手下能用的大將只有剛投奔的張遼和自己的小舅子劉虎兩人。

這兩人中,劉虎資歷尚淺,不能獨自領軍一方;張遼只是在後世聽說過其大名,自己還沒見過其真正的領軍實力。

管不得快人快語的長史沮授說話變得吞吞吐吐:愁啊,嚴重缺人。

韓成定了定心神,心道:“現在也沒辦法了,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對著一干將領說道:“潘鳳,張郃,魏延三人各守其職,張遼,劉虎帶領青龍營四千人馬,隨我回冀州。”

眾人雖很擔心冀州的局勢,但實在走不開身。

聽到韓成如此安排,便各自散去,回去守衛自己的地盤了。

韓成派人通知蔡昭姬一聲,便帶領張遼,劉虎回冀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