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倉庫到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3章 金殿翻臉(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3章 金殿翻臉(上)

進入六月的天氣是越發酷熱難當,這讓本就疏於政務的趙佶越發怠政,就連日常的朝會都不怎麼舉行了。可即便如此,每逢朔望的大朝他還是無法避開的,六月十五,正是本月最後的一次大朝會,汴京城裡七品及以上的文武百官都齊聚大慶殿。

其實像這樣的大朝會對君臣來說形式意義要遠大於實際,一般的政務也不可能挑在這時候單獨提出來,更多只是將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拿出來議論一番而已,所以今日的君臣其實興致都不是很高。

但情況在隨著工部郎中將河工需要的欠款一事稟奏完畢退下後出現了變化。緊隨其出班的,是刑部郎中鬱盛,一個四十多歲,面容嚴肅的中年官員:“陛下,臣有事啟奏。今有京東路都監孫途急遞送了一份罪狀入京,陳言當地青州官員知府高翔、都監賀默等二十餘名官吏在地方倒行逆施,坑害百姓,以至激起民怨沸騰。孫途為青州長治久安出手拿捕處斬一眾官員,並將他們認下的罪狀悉數送入京城,還請陛下聖鑑!”

此言一出,殿上頓時譁然一片,高俅的身子都因此稍稍抖了一下,本來雲淡風輕的臉上已滿是驚怒之色,而其目光則是迅速落到了站在他身後一位的童貫臉上。不過後者此時卻是眼觀鼻鼻觀心,就好像鬱盛不是他的人,所奏之事也與他全無干係一般。

就是本來沒多少精神,有些昏昏欲睡的趙佶此刻也是面色緊張,半晌後才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你說什麼?那孫途竟擅作主張在青州處斬了一眾當地官員?”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殿上再次傳來了一陣抽氣聲,真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啊!一個武官,居然就敢在地方如此肆意妄為,這已不能用膽大包天之類的說法形容了,分明就是在挑戰朝廷的底線了!

“豈有此理!”向來好脾氣的趙佶都怒了,雖然他總覺著孫途這個名字有些熟悉,但此時也顧不上了:“真是反了他了。來人,即刻擬旨將孫途給朕捉拿入京,朕倒要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竟敢做出這等事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帝發怒,自然讓群臣為之一凜,可偏偏鬱盛卻並未因此退縮,反而再次開口:“還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臣以為孫途如此做法雖然不妥,但也情有可原,尤其是在看過他所送來的相關罪狀後,臣更以為他當機立斷斬殺高翔等人乃是出於大局考慮。”

“此話怎講?”大宋皇帝的脾氣都很不錯,趙佶自然也不例外,不但沒有因為臣下的勸阻動怒,反而有些好奇地問了一句。這讓本來剛接到高俅目光示意的一名想要出來駁斥鬱盛的官員的腳步只能暫時收回,而這一舉動自然不可能瞞過早已有所準備的童貫的眼睛了。

“回陛下,只因就罪狀中所寫,高翔與賀默等官員在當地已鬧得民怨沸騰,當地駐軍也對他們多有不滿,若非孫途及時察覺,並出手懲治了他們,恐怕

就會釀成民變,甚至是兵變了。”鬱盛當下回稟道,頓了一下後,又把那些罪狀簡明扼要地說出了幾條來,比如強徵稅收,比如胡亂用兵致使青州軍傷亡過半,再比如強徵百姓入軍,只為欺上瞞下……每一條都是不小的罪狀,而且他還特意說明那都是高翔等人親自簽字畫押認下的罪狀。

這一番控訴下來,殿上君臣的臉色都變得越發凝重起來,趙佶更是不滿地道:“這些地方官員當真是胡作非為,想不到朕竟讓這等官員前往地方牧民……”

眼見事情要順著童貫他們的意思發展,高俅是再忍不住了,當下也顧不上再讓手底下的人出面了,便親自上陣道:“陛下,臣以為此等說法只是一面之詞,作不得準。所謂罪狀到底如何,我們身在京城更是不得而知。倒是那孫途膽敢在青州如此肆無忌憚地殘殺朝廷命官,此等做法一旦傳揚出去只怕會引起天下動盪,甚至是引來某些不軌者的爭相效仿哪!”

高俅不愧是在朝中爭鬥多年的官場老手,他很清楚此時該做的是抓住主要矛盾,拿住孫途這一大膽的舉動猛打,才能扭轉眼下不利的情勢。說實在的,今日朝會上童貫方面的人突然發難還真有些殺了他個措手不及呢。

此話也果然贏得了在場大多數官員的認同,不少人都紛紛跟進贊同道:“陛下,臣等也以為孫途如此行為實在罪莫大焉,他不過一五品武將,焉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屠戮我朝廷官員,卻將陛下,將朝廷置於何地!”這話已是極重,都快要直說他有不軌謀逆之心了。

孫途這一做法固然痛快,但也確實觸碰到了大宋朝的高壓線。大宋是怎麼得國的?就是趙匡胤靠著自己手中有兵權欺負的人家老柴家孤兒寡母,然後又怕手底下的武將再重複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便杯酒釋兵權,之後更是拼命打壓朝中武官們的勢力與地位,以至如今武將在文官面前都已沒有尊嚴可言了。

而現在,孫途一個武官竟幹出了擅殺文官的事情來,這分明就是在挑戰整個大宋百年來的基礎了,這自然會引來滿朝官員的反對與批判。

高俅見狀則是心頭一定,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只要群臣一進言,皇帝再順勢一準,孫途便必死無疑!然後他才好騰出手來慢慢與童貫周旋了。

童貫當然也看出了他的用心,既然對方都已經親自上陣了,再讓鬱盛與之抗衡顯然很不現實,所以他便也跟著走出臣班:“陛下,臣以為高太尉所言有些言過其實了。孫途此舉並非是因為私仇,實為當地大局著想,因為若非當機立斷地斬殺高翔等官員,只怕當地就要生出大變亂來了。陛下,青州可是在山東境內,如今梁山一夥賊匪正在當地肆虐為禍,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趙佶一聽,本已大起的怒火再度被壓了下去,深以為然地點頭道:“童貫所言倒也有些道理,若他們真激起兵變民變,

就是朕也是要嚴懲他們的。”

這話讓童貫心頭一喜,不等高俅發難,他又趕忙道:“另外,孫途此人臣還是頗為瞭解的,他對朝廷一向忠心耿耿,更多次立下汗馬功勞,又怎會如各位所說的什麼不臣之心呢?”

“童樞密,你言過其實了吧?”高俅陰沉著臉駁斥道:“就我所知,就在兩年前,青州也曾發生過一場殺官的變故,而導致這一變的,也是那孫途吧?他一個五六品的武官居然一連幾次在青州殺我朝廷命官,這難道還不夠說明問題嗎?至於你所謂的什麼功勞,那都是小事罷了。陛下,孫途罪在不赦,該當拿來京城,交有司審問後嚴懲才是!”

“高太尉此言臣卻不敢苟同。”童貫當即就針鋒相對地看著對方,半點不讓地道:“兩年前發生在青州的那場變故早已過去,當時陛下也已出了最聖明的裁決,難道你到了此時竟認為陛下當時錯了嗎?”

這話還真就將了高俅一軍,讓他一時不知該如何駁斥對方才好,他總不能真順著這個意思說皇帝兩年前就做了錯的決定吧。而趁著他這一滯的工夫,童貫又接著道:“至於高太尉所謂的微末功勞,就更是讓人心寒了。陛下,孫途在青州屢次平定賊患,此等功勞不提也就罷了。可就在去年,他隨臣入遼國,出生入死,為我大宋拿到遼國在我大宋邊境的佈防圖的功勞可是實打實的。”

“嗯?”趙佶一聽這話,頓時大生興趣:“竟有此事?你之前不是說圖紙沒能帶回來嗎?”

“臣確實未能親自將佈防圖帶回,但孫途卻不辱使命。本來今日臣就打算將地圖獻於陛下的。”童貫說著,便已從袖子裡取出了早準備好的佈防圖,高高舉過了頭頂。

皇帝更為歡喜:“快,把地圖陳上來我看。”自有身邊的內侍下去拿圖。

而看到這一幕的高俅則是心中一緊,知道今日的局勢對自己越發不妙了,童貫完全是有備而發,自己的反應是完全落到了他的算計之中啊。

趁著皇帝高興地看著那張還染了血跡的佈防圖時,童貫又道:“陛下,這圖上的血跡便是孫途所留,他為了保下此圖,差點就死在了遼國,託陛下洪福,這才得以脫險。另外,他不但在遼國為我大宋立下大功,還在西夏也立下了一樁更大的功勞。”

“西夏?怎麼又扯到西夏去了?此話怎講,你快細細道來。”趙佶立馬就來了興趣,急忙追問道,卻把之前的事情先放到了一邊。

下面群臣這時也知道童貫已漸漸掌握了主動,皇帝又在興頭上,便都不再開口,只是靜靜地看著童貫一人表演。就是高俅,這時雖然憤怒,一時卻也有些不好開口了。

但有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今日之後,高俅童貫這兩大寵臣可就真翻臉了!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的翻臉比他們想象的更徹底,這才只是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