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倉庫到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33章 第三股勢力(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33章 第三股勢力(下)

“常勝軍,舊時也稱為怨軍,本由董小丑所創,其軍中兵馬多為遼國漢民與渤海國人……”帳中,种師道正在為孫途解釋著這支關鍵的第三股力量常勝軍的來歷和眼下情況,作為軍中老將名將,他和種師中在這方面顯然要比孫途強得多。

也是在他們的講述中,孫途才更進一步地瞭解到了其中內情。這支一聽原先的名字就飽含深仇大恨的軍隊,確實早先就與遼國不共戴天,而究其原因自然是出在遼國自身。

和大宋,以及每一個走向末路的朝代一樣,到了這時,遼國上下早已腐朽不堪,他們的皇帝耶律延禧就是個甩手掌櫃,只喜歡四處狩獵而不理朝政,並寵信奸佞,使得朝中貪官遍地,對百姓的盤剝自然也就時分厲害了。

哪怕是大宋朝,出了這等事情也會相繼發生梁山泊和方臘等人相繼造反,而遼國內部的情況更加複雜,起義造反之人自然就更多了。遼國大致是由契丹人、渤海人以及北地漢人所組成,當初也正是因為有著海納百川般的氣度,才能讓遼國迅速強大起來,但矛盾其實也早已埋下,只是當時並未被人察覺。

但百年下來,隨著契丹一族不斷膨脹,漢人也好,渤海人也罷,他們的處境是越發艱辛了。在朝中當官的多半是契丹人,而國中稅賦卻有多半落到了漢人和渤海人頭上,再加上高人一等的契丹人還多次因為各種理由迫害兩族,使得他們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相比於更能忍受的漢人,早被契丹滅國的渤海人更難以接受這等不公的待遇,於是終於在數年前,爆發了怨軍的起義,其中的首腦,便是作為渤海人的董小丑。而更叫遼國感到頭疼的是,這支怨軍還不是像宋國方臘之類的平民起義,而是一整支的朝廷官軍,所以也可稱其為兵變,一支由渤海人和漢人組成的,帶著復仇怒火的軍隊!

當時,女真金人也才剛剛崛起,而且威脅更甚於怨軍,這讓遼國朝廷分身乏術,只能派出少量兵馬進行鎮壓。其結果,就是遼軍大敗,並讓怨軍得以擴大,遼國中南部不少城池都落入其手,眼看危害都要超過金人了。

直到這時,遼國朝廷才重視起這支反軍,迅速派出最善於用兵的蕭幹領兵平亂。而蕭幹也果然沒有辜負朝廷的重託,幾戰下來,不但連連告捷,而且還靠著分化之計,把怨軍打得七零八落,連首領董小丑都在一場內訌中喪了性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在怨軍即將徹底覆滅時,另一個厲害人物走上了前臺——郭藥師!與董小丑的出身不同,他卻是漢人身份,同時也深諳兵法,極懂得審時度勢,眼見覆亡在即,他便立刻提出歸降遼國,並答應願意跟隨蕭幹北上滅金。

此時的遼國正被金人打得焦頭爛額,損傷連連,有這麼一說,就是蕭幹也未疑有他,點頭答應了他們的歸降,不再繼續猛攻。這自然就讓怨軍得到了喘息之機,然後在假意歸順,跟遼軍走了一程後,趁著蕭幹急回北方,其他

遼軍又無準備,郭藥師便再次發動兵變,裹挾了一批兵馬直往南逃來。

他其實很清楚一個道理,真要按自己說的去為遼國賣命,自己和手下的兄弟怕是只有死路一條。那些女真人連遼軍都不是對手,他們怨軍又怎麼可能有勝算呢?去了前線,說不定全是炮灰。哪怕他們真僥倖從與金人的戰鬥裡活了下來,以遼人的作風,怕也不可能既往不咎,說不得到時就來個兔死狗烹。

所以早在求降時,郭藥師就做好了再反的打算,一切不過就是個權宜之計罷了。而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相當英明且正確的,就是這一降一叛間,便給了他們生存的空間。因為此時遼國已把主要兵力都放到了北邊,南邊自然空虛,讓數量更少的怨軍又連奪數城,連涿州城這樣的軍事要城都被他們搶在了手中。

正是因為有這一連串的勝績,讓郭藥師真正完全掌控了怨軍,並由此改其名為常勝軍。只是改了名字後,常勝軍卻又流年不利,被隨後憤而回頭的遼軍打得喪城失土,最後只有兩城在手,苟延殘喘。

若非去年時大宋突然出兵攻遼,只怕這支常勝軍就要徹底被滅了。也正是在這等生死關頭,郭藥師派人聯絡了宋軍方面,想透過投靠宋國來獲得庇護。畢竟與原來的董小丑不同,他郭藥師可是漢人,天然的就與宋國更親近一些不是?

而當時的童貫雖然動了下心,卻未曾做更深入的表示,只打算再磨磨對方的性子,從而好更容易掌控對方。只是沒想到躊躇滿志的童帥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出了岔子,導致大軍敗北,一退再退,連接納常勝軍的事情也只能先擱置一旁了。這一擱置,就是數月,反而讓常勝軍真正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並成為了這場宋遼大戰中的第三股勢力!

當孫途聽完种師道的這番介紹後,也不禁讚歎連聲:“這郭藥師真也算得一方人物,乃至該稱其一聲梟雄了,居然能在此等環境裡還苦苦支撐,未曾倒下。”同時心裡又吐槽連連,這位的名字可真不錯啊,又是郭又是藥師的,算是郭靖和黃藥師的合體嗎,還是說金庸是根據這位分出的兩個角色?

“稱其為一代梟雄倒也不算錯,但唯其如此,此事才越發的棘手。”種師中卻是皺著眉頭道:“只從他之前的種種手段就可看出這是個反覆無常,幾無信義可言,只重眼前利益的小人。這也正是當初童貫不想即刻出兵救他,並將之收入軍中的原因之一。畢竟他們非我族類,一旦在戰鬥裡突然倒戈,我軍就危險了。”

孫途也深以為然地點頭:“前輩說的是,確實不得不防啊。只從這次遼軍能從他處過境,進入我軍後方,就可知其人不可信,完全就是個首鼠兩端之徒。”

“但現在常勝軍這股力量卻又不得不拉攏借用,所以此事可真就難辦了。”种師道也有些為難道:“現在那郭藥師到底是個什麼態度,我們還真就不好猜了。”种師道也跟著道。

途的目光在前方的地圖上掃動著,半晌才道:“若換作我是郭藥師,在此處境想要有所作為,自當待價而沽,左右逢源,看能不能藉此宋遼勝負難分的機會為自己創造出更好的機會,拿到更多好處。”

“比如說?”

“比如說跟我兩國要錢要糧,討要名正言順的官職封賞,弄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聽調不聽宣之類的權利。”

聽了孫途的話,二種齊齊哼了一聲:“他好大的胃口,真不怕把兩國全得罪了,最終落得個慘淡收場嗎?”

“他既為梟雄,總是貪的,有機會便要搏上一把!何況,就目前看來,他確實有這個資本,眼下戰局微妙,誰也當不起他的突然出兵啊。”孫途眯著眼睛看著地圖上所畫的涿州位置,臉上慢慢露出了一絲笑容來:“有趣。都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這個凡人卻在此刻成為了能左右兩大神仙勝敗的重要籌碼……此人無論眼光膽略,都算得上有過人之處了,是個好對手!”

“嗯?”聽出了孫途話中之意,讓种師道臉色微變:“千里,你這是有什麼打算了嗎?”

“不敢有瞞二位,我打算去一趟涿州,和他過過招,把他拉到我大宋這一邊來。”孫途回答得倒也頗為坦然。

“不可!”兩人一聽頓時就急了,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制止道:“眼下局勢混沌,涿州那邊更是情況未明,你豈能如此犯險?”

“是啊千里,這可不是明智之舉,你在我軍中身份崇高,豈能冒險去趟那渾水?哪怕涿州確實關係到整個戰局成敗,也比用如此……”

“二位對孫途的關愛之心在下自然明白,但我有幾句話也得說明白了。其實非是我孫途妄自菲薄,真要論用兵作戰,我孫途別說與二位相比了,就是和其他一些西軍將領比起來,也大有不如。所以在在軍營裡,其實也沒多少作用。”孫途不緊不慢地說道,經過這次的戰事,他確實瞭解到自己並非什麼名將,以往的勝利,或是因為出奇制勝,或是運氣使然,而且敵人普遍也不是太強。但是現在,面對遼軍這樣的強敵,他這點軍事素養,就顯然不夠看了。

頓了一下,他又道:“既然如此,我在與不在已無關此處大局。倒是涿州那邊,現在正需要我大宋拿出足夠的誠意來,而相比於其他人,我相信我的身份更有說服力些,而且還能見機行事,至少不讓情勢往壞處走。這,或許才是我孫途到北邊來的最大用處了!”

說到這兒,他更是鄭重起身行禮:“事關大宋,乃至整個中原傳承的生死安危,還望二位前輩能體諒我的用心,讓我盡一份心力。”

看著他這一副坦誠懇求的模樣,种師道二人真個動容了:“孫千里,真英雄也!我二人這次是真個服了!只要你能安然歸來,西軍上下,必以你馬首是瞻!”說著兩人也迅速起身,恭恭敬敬地衝孫途行下禮去,完全就是下屬拜見上司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