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誰難受誰知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章 前輩的力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章 前輩的力量

要說前輩留下的本事對後人是一筆財富,那前輩的精神就是無價之寶,因為它太能觸動人了……

…………………………

說“比”也不用真的比。這段《扒馬褂》就是逗哏的於大謙和捧哏的王小貓在臺上說相聲,膩縫的郭小鐵過來搗亂——說他們倆沒本事、炫耀自己有本事,其實他表演的這個角色才是真的沒什麼本事,卻以為會幾段太平歌詞就能鎮住人家倆人了,不但覺得人家不會、還誇下海口說人家連聽都沒聽過。所以王小貓和於大謙只要聽過,能接上兩句、說出名字,就算贏了。

果然郭小鐵唱了三段,王小貓和於大謙不但能說出名字、還都熟練的唱了幾句。

於大謙這場作為逗哏演員,此時就該反過來嘲諷郭小鐵了,他不屑地說:“甭看他到各地演員總標榜自己會太平歌詞。”

王小貓作為捧哏的接道:“那是不值錢的玩意兒啊,相聲演員會那個不叫本事。”

“就這不值錢的玩意兒他也就會這三段兒,還跟這兒吹呢。”

“就他那個水平能湊齊這三段兒也不易啊,他是怎麼會的?”

王小貓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給於大謙一個“點”。

這段《扒馬褂》太多相聲藝人表演過了,前輩中也留下了不少範本,但是起碼王小貓個人覺得——馬三立、郭榮啟、趙佩茹三位老先生說得最好。相聲泰斗馬三立、壽字輩高人郭榮啟、寶字輩的門長趙佩茹,這三位不但輩分擺在那裡,相聲水平也是行內公認的高峰,他們合作這段——效果可想而知。

王小貓總提於大謙在他心裡是趙佩茹一樣的存在,這裡自然有捧於大謙的成分、也是因為他身為馬派傳人不宜總體馬派前輩,但趙佩茹在他——以及絕大多數相聲演員之中心裡的地位、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王小貓剛才在心裡默默感慨著京劇、傳統藝術的沒落,他特意請上一位京劇演員多露露臉,也用最傳統的相聲“入活”方式講講傳統藝術,而此時他是想藉著這段《扒馬褂》致敬前輩。

所以他問的這句話就是把於大謙往當時的馬三立那裡領,而他自己就可以說幾句趙佩茹當年捧這段時的話。

於大謙心領神會,他們三個分別演出這段《扒馬褂》時都未必按照前輩的版本說,但前輩的版本卻深深印在他們心裡。所以雖然王小貓說的不是趙佩茹當年的原話,但他明白王小貓的意思,接的卻是馬三立當年的原話:“他怎麼會的?他跟我學的。”

“他跟你學的?他還跟我學的呢。”

“這你也搶,跑這兒傳輩來了?”於大謙“無奈”地問,轉而又得意地說,“跟你說,就我那個老兄弟啊,八歲——就會他唱的這幾段兒太平歌詞了。”

王小貓目的達成、心裡高興,當然演出還得繼續,忙說:“我兒子四歲——就會這幾段兒……”

……

他們在臺上說著,臺下的楊米突然驚叫一聲,對身旁的陸雨馳說:“他都有兒子了?”

“你一個當演員的問這個問題,你不覺得很傻嗎?剛才還‘你貓哥變魔術如何如何’呢,現在又計較他在臺上‘有兒子’了?”

……

再說臺上,別看王小貓和於大謙在那爭著誰兒子、誰兄弟能唱郭小鐵剛才唱的這三段,可他們倆爭了半天——說到跟上都是嘲諷郭小鐵。

郭小鐵天津衛長大的娃娃、自幼泡在曲藝行當中,觀眾倒也是笑著,可年代久遠、又不全是老天津人,未必明白王小貓和於大謙說的這個版本是在致敬趙佩茹和馬三立,但郭小鐵聽著明白、聽著也過癮。

馬派相聲——尤其馬老在臺上,不懂的外行覺得囉嗦。就算是少馬爺上臺,沒那麼多閒話,可也絕不急於“抖包袱”、節奏掌握非常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總之鋪墊、穩——不等於廢話,都是為了相聲服務。

就像這段《扒馬褂》很多人演過,無非是膩縫演員唱了三段後都被接上來了、惱羞成怒要走,才引出了逗哏要扒他的馬褂。

可是到此不過是個“墊話”而已,後面才是逗哏的吹噓自己、膩縫這位幫他圓著大話的“正活”。

馬三立、郭榮啟、趙佩茹三位老前輩這個版本為何經典?不說後面“正活”的功力實在精深,前面膩縫的郭榮啟唱完、被接上來了,逗哏的馬三立和捧哏趙佩茹演員對他是極盡嘲諷,這給他惱羞成怒要走——做了很好的鋪墊。

這就是馬派相聲沒廢話的體現,這是為了讓後面的“包袱”能更響、也讓進行中的劇情更加合理。反觀有些演員演到這裡就省事了,簡單幾句,嘲諷得不算深,膩縫演員再“發脾氣”就顯得有些突兀。

趙佩茹為什麼被行內公認為“頂峰”層面的人物?

除了捧逗俱佳、善演單口、功力深厚且全面之外,他捧哏時候不但對節奏掌握得很好,“包袱”抖得既準又響,還能把一個“包袱”不斷昇華。

就比如當年馬三立一句“我們老兄弟八歲就會這段”,已經是嘲諷郭榮啟、已經博得了觀眾的笑聲和掌聲了,可趙佩茹一句“我兒子四歲就會”又讓笑聲和掌聲更加昇華。

馬三立是業內敬重的相聲泰斗、趙佩茹是公認的相聲大家,而郭榮啟是壽字輩高人——相聲八德之一、馬三立的父親——馬德祿的高足,這三位成名在天津、生活在天津、工作在天津,他們都給中國相聲留下太多經典了。

作為一個天津相聲演員的郭小鐵,他更喜歡、也更加懂得馬派相聲,同時他又是趙佩茹的徒孫,想想幾位老前輩,他聽王小貓和於大謙說著——過癮的同時,也有些慚愧。

馬派相聲——有些觀眾覺得囉嗦,其實沒一句廢話,可郭小鐵近些年的相聲雖然“笑料”密集,他自己卻明白全是廢話。這就是為什麼觀眾聽了當時能樂、他能以此賺錢,卻連他自己都明白這種相聲不值得回味的原因。

聽王小貓和於大謙致敬著前輩的版本,觸動了他、他也想這麼說了。要說前輩留下的本事對後人是一筆財富,那前輩的精神就是無價之寶,因為它太能觸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