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

屋內一時陷入沉寂,郭嘉雖然聰明,但他如今還年輕,交往有限,在這些大勢上,確實沒有賈詡看的準。

至於黃月英,在這種問題上就更不會貿然發表看法了。

片刻後,李易微微點頭,歷史上袁術稱帝,這貨的想法沒什麼好聊的。

至於袁紹,他可是很早就想另立新帝的,只是幽州牧劉虞不答應,這件事情方才作罷。

如果劉虞答應了,可想而知,袁紹怕是會成為另外一個董卓,而且這個“董卓”可不是惹得天怒人怨的董卓,是真的有機會成大事的。

之後的官渡之戰,也是袁術輸了一招,否則幾十萬鐵蹄南下,這江山真的只能姓袁了。

見眾人都認可自己的話,賈詡這才繼續道:“所以,以袁術性情,若是得道玉璽,無關真假,都會被他當做真的,更要害的是,手中握著傳國玉璽,袁術能在揚州忍耐多久?”

“袁術如何會忍?”

李易搖頭道:“怕是直接就會興建宮殿,舉目四望,然後窮兵黷武,張牙舞爪,最後不容與天下人。”

李易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的味道,叫屋中的氣氛也緩和了許多。

賈詡道:“主公所言甚是,我等要做的,就是在袁術真正起兵之前,與其交好,借用袁術兵馬威壓劉表,趁此機會積蓄力量,然後再尋找時機,再以大義名分與之決裂。”

李易笑了笑,這一筆買賣做的很划算,完全就是把袁術當凱子玩了,最後李易不但能順勢增加麾下兵馬,還可以在最後撈一個大漢忠良的名頭。

當然,李易也是有付出的,那就是開罪了袁家,不過,袁術若真的起兵,那可是天下公敵,袁家的面子也就不好使了,更何況袁紹遠在河北,跟李易距離老遠,近幾年根本不會有什麼利益牽扯。

甚至,袁術若是早早反了,還會拉一把袁紹一統的後腿,畢竟兄弟都反了,袁紹還會是忠臣麼,許多人在投靠袁紹的時候都會心存疑慮。

最後,就是有了袁術這個傢伙帶頭,之後必然有許多人有樣學樣,那麼,當李易想做點什麼的時候,也就有了遮羞布。

郭嘉沉默了一會,眉頭輕蹙,道:“此法甚好,只是我等該如何將玉璽送到袁術手中?”

說罷,幾人全都看向李易,李易考慮了一下,說道:“關東聯軍入洛陽後,傳國玉璽被孫堅在枯井中得到,然後因為生出變故,臨死前交到了我的手中。”

眾人紛紛點頭,雖然他們都感覺李易的話不對,這玉璽多半是李易殺了孫堅搶來的,看孫策對李易不死不休的態度就知道了,不過,這裡都是人精,沒誰會傻乎乎的揭李易的老底。

有了李易交代的來歷,幾人知道,玉璽肯定不能叫人知道與李易有關係,別的不說,只是一個私藏玉璽的罪名,就可以叫李易不容於天下人。

至於說轉手送到袁術面前,這也有些難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死士,而且袁術也不是傻子,有些事情做的太明顯,就算他查不到幕後的李易,也會感覺到有人在算計他。

賈詡與郭嘉低聲交談了好一會,都沒有找到最妥當的方法,感覺很是慚愧,至於李易自己,倒是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考慮到自己身份問題,做起來不太方便。

見兩人還在嘀咕,李易笑道:“好了,此事並非急事,兩位之後慢慢盤算就是,不過,現在就可以請玉石工匠偽造一方玉璽,等偽璽做成,我們再行討論也不晚。”

兩人應諾,賈詡又道:“如此怕是要耽誤不少時間,州牧那邊如何回覆?”

李易想了想,笑道:“就按照奉孝說的,我要募兵五萬,哈哈……”

眾人也是笑出了聲,反正真正的募兵應該會在袁術那邊有動作之後才會進行,至於現在要五萬,被拒絕是肯定的,反正李易也就是告訴劉表,他對此事很生氣。

笑過之後,李易又道:“與其自己為難,不如讓州牧知我不滿,然後州牧為難,正好藉此拖延時間,反正此事拖延幾個月,對我等來說都不是什麼壞事。”

郭嘉與賈詡紛紛點頭,這件事基本就算是如此定下了。

隨後,李易這才想起了外頭還有許多人等著自己呢,想了想,說道:“稍後請兩位院長過來吧,與這些世家打交道少不得他們。”

很快,完成中就傳出了李易要在太守府設宴,宴請城內世家的訊息,這些世家聽到後絲毫不敢怠慢,連忙備厚禮,安排家中子弟前往太守府赴宴。

這回世家們的態度比之前要認真的多,畢竟上次對李易客氣,那是禮數的需要,外加上不想惹事,將面子功夫做的很足,可這回不一樣了,李易上次拿出的東西,實打實的敲動了他新的心。

李易放出的那幾篇文章,除了易數之法有些叫人看不懂之外,其餘三篇可都是啟蒙經典。

世家與李易接觸很少,沒人懷疑這是他抄襲來的,那麼,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敬佩,他們都打心裡不敢小覷李易。

而且,世家如何才能成為世家?如何才能經久不衰?

正是這些書本上的經典,為世家一代代子弟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這就難怪他們對李易有這般大的興趣了。

特別是李易很無恥的只放了一半文章出來,叫世家中的那些老學究看之後當真是吃不香睡不著,若非李易就是這些文章的作者,他們怕是都要忍不住罵李易不當人子了。

當酒宴開始時,太守府的大堂內已經是座無虛席,甚至,上次因為家中喪事的兩家,也派人了家中子弟參加,可見心中重視。

唯一叫李易遺憾的就是,文聘還是沒有來,文家也沒有派出其他子弟。

剛開始只是寒暄,李易稱讚世家幾句,世家也誇一誇李易的,等到酒過三巡,場中幾個中年男子對視一眼,其中一人向李易拱了拱手,笑呵呵道:“太守可知,南陽地界的讀書人,論學問以誰為最?”

李易放下酒杯,好奇道:“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此我也好奇的很,還請張老賜教。”

與李易說話的人姓張,是城西張家的家主,張升。

張升搖搖頭道:“這個嘛,不好說,畢竟太守也說了,這文無第一,過去也罷,若是現在……老夫要是貿然開口,怕會犯了眾怒,說不得出了太守府大門就得被哪個傢伙給敲了悶棍。”

張升說著還對酒宴中的人群指了指,還故意板著臉,好像這些人會把他怎麼樣一般,引得人群中一陣鬨笑,便是李易也樂了。

笑了一會,張升繼續道:“當然,這是之前,得知蔡中郎落腳宛城之後,老夫與幾個友人私下飲宴,都說這第一人,蔡中郎是做定了。”

今日酒宴,蔡邕也在作陪,聞言笑道:“如此,那就多謝諸位厚愛了。”

大堂中笑呵呵的氣氛忽然一滯,張升也有些愕然的看著蔡邕,心想我的確很仰慕你的名聲,可剛剛只是捧一捧啊,你應該謙虛一下才對,怎麼直接就認下了?

難道真正大儒都是如此厚顏的麼?

張升這一愣神的功夫,有人嘿嘿笑了一聲,眾人看去,原來是黃承彥。

黃承彥是荊州人,南陽這些世家雖然不是全都見過面,但多少都有著往來,再加上黃承彥與李易走的近,所以幾天時間,黃承彥已經是這些世家的“好朋友”了。

黃承彥笑道:“蔡兄當真要做這南陽第一?”

蔡邕少見的自傲了一把,道:“那是自然!”

就在場中世家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的時候,蔡邕忽然嘆了一聲,道:“這南陽第一,老夫自問馬馬虎虎,不過要是荊州第一,這就……唉。”

這裡聰明人不少,一聽蔡邕的語氣,頓時明白過來,蔡邕這是用自己搭梯子,給李易抬名聲呢。

一時間,許多人對李易可謂是又羨慕,又佩服,能讓蔡邕這樣的大儒甘當墊腳石,這天下真的沒幾個人能做到。

雖然不少人都看出了蔡邕的意思,一個個還是露出了不解的表情,回過神的張升更是問道:“如此說來,蔡中郎心中這荊州第一已是有了人選,不知是哪位人物?”

這話一出口,眾多人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了李易的身上。

李易面露微笑,彷彿什麼都不知道一般,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後微微抿嘴,似乎對酒液味道很是滿意。

蔡邕微微一笑,側身向李易那邊拱了拱手,道:“其實,原本老夫其實心中頗為自傲,覺得天下文人不過如此,雖然不敢說天下第一,但在荊州之內……呵呵,可是,前些時日,看了幾篇文章,這才知道,以往種種,不過井底之蛙,唉,一把年紀,白活了……”

眾人見蔡邕神色黯然,紛紛開口勸慰,不過蔡邕卻是擺擺手,示意無妨,然後繼續道:“那幾篇文章,大家其實也看到了,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卻又發人深省,若是用作蒙學,可謂再好不過,老夫大膽斷言,將來天下讀書人或許不知春秋,不能背誦論語,卻必然知道這三篇經典,諸位以為然否?”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也收了之前嬉笑的樣子。

世家能傳承百年,千年,一代代的底蘊積攢下來,家中的管世人,除了極個別的,眼光都是不差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拿到了李易的文章,很容易就判斷出了這文章的價值,說李易的將來成就追上孔聖人也不是不可能。

可李易除了那處這些文章,他手下還有兵馬,還是一郡太守,現在的天下又是這麼得亂,那麼李易的前景到底如何,這個就無法估量了,但總之很輝煌就是了。

也正是如此,這些世家才願意給李易捧臭腳,一群人做戲給李易抬名聲。

畢竟只要不是腦袋有坑,或者與李易有私仇的,都不會選擇與這種擺明有遠大前程的人交惡。

張升也對著李易拱了拱,感慨道:“說來慚愧,當日我家收到的是千字文,張某因為醉酒,並沒有如何在地,還是被我那正在識字的小孫兒無意看到,喊我念與他聽,這才發現,原來這份書稿,重過萬金啊!”

張升再次轉向李易,這回不是拱手,而是深深一拜,李易趕忙虛扶一把,不過沒有說什麼。

張升起身後,繼續道:“之後我親手抄錄十卷,原本只是打算留與自家子弟,不想徐兄忽然登門,要用三字經換千字文,我這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文章。”

說著說著,張升眨了眨眼睛,竟然有些溼潤。

他是個文人,寫文章很厲害的,在宛城也是小有名氣,相對於李易這種抄文章賺名聲的傢伙來說,張升有著自己的文人風骨,大概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而看到那三篇文章,張升就有著一種,雖死,但今生無憾的感動。

張升擦了擦眼角,說道:“一片經典,已經叫我食不知味,一連三篇,品讀之後,卻是叫我如墜夢中,不怕諸位笑話,前些天我只是叫犬子守在太守府邸門外,沒有親自前來,乃是因為心中懵懵懂懂,捨不得放下那手中書卷啊!”

不少人紛紛點頭,很是贊同張升的話。

這年頭書本很好,讀書也不是讀了一遍,或者背誦下來就完事了,而是每字每句的認真解讀,是一件非常勞神的事情。

張升再次對著李易深施一禮,道:“襄侯贈與經典,我等深感厚恩,按說應該認真鑽研學文不能再奢求其他,只是,那幾篇文章都是殘篇,我等左右求之不得,只能再三拜謝,懇請襄侯賜下文章後半,我等將來願以襄侯馬首是瞻!”

說罷,張升忽然向李易下拜,而其他那些世家之人,也彷彿早就說好的一般,紛紛向李易下拜,說道:“還請襄侯賜下文章,我等願以襄侯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