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

第二日一早,李易要納妾的訊息就傳入了宛城每一個世家的耳中。

雖然只是納妾,不是正妻,按說用不著大張旗鼓,可架不住這個妾有個大名聲的老爹。

再加上李易的有意推動,可以預見,到時候這件事的熱鬧程度,絕對不比正式娶妻要差。

不過這些事李易都交給下面人去辦了,他自己沒怎麼參合,因為昨天晚上睡在貂蟬房中,雖然貂蟬沒說什麼,可大眼睛裡的酸水,都快把李易的骨頭給泡酥了。

“恭喜襄侯了!”

劉琦看見李易,搶先打了個招呼,他也知道了李易納妾的事情,雖然感覺蔡邕的女兒給人做妾有些不合適,但想想李易是如此的優秀,倒也不會叫人覺得委屈。

李易笑了笑,問劉琦昨晚休息的好不好,又寒暄了幾句,劉琦就提出想要拜訪蔡邕,讓李易幫忙引薦一二。

劉琦是剛知道蔡邕在南陽,對於蔡邕的名聲自然非常嚮往,感覺李易斷然不會拒絕,不料李易卻說日後再見蔡邕,然後就拉著劉琦,要帶他看看宛城的情況,劉琦此時根本不會駁李易的面子,只能答應下來。

兩人並肩走在街道上,後面跟著典韋等十多名護衛,道路兩旁是做一些小本生意的百姓,看到李易,不時的主動向李易行禮,李易也不厭其煩的還禮,幾乎是一個人都沒有落下,可以說絲毫沒有架子。

劉琦看著李易的一舉一動,心中驚訝非常。

作為一個家教良好的貴公子,劉琦在面對尋常百姓的時候,也是極為守禮,不會做出什麼輕視之舉。

不過,劉琦心中很清楚,他自己對百姓的客氣,是出於上位者的一種施恩,畢竟百姓的身份是與他比不了的,之所以要對百姓和善,因為百姓乃是國家基石,傷害百姓,就等同是自毀根基。

可李易就不一樣了,劉琦感覺到,李易好像是真的在心裡將百姓的位置擺放的很高,即便是那些衣衫破舊,甚至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子怪味的老農,李易或許會皺皺鼻子,但目光中卻沒有絲毫厭惡,甚至,還有濃烈的悲憫。

劉琦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幾次想開口問詢,但又怕李易反問過來,只能將念頭壓下,隨著李易繼續往前走。

很快,兩人出了城門,李易帶著劉琦到了一處小山腳下,只見許多百姓正在那裡平整山坡,還有不少漢子正將青石往上面搬送,一個個已經幹得腦袋冒熱氣,但興致依然很高,沒有絲毫想要偷懶的模樣。

劉琦打量了一陣,雖然暫時看不出這裡將來會是什麼模樣,但只看周圍輪廓,也可斷定此處格局必然不小。

劉琦心中好奇,隨口問道:“襄侯,可是要在此處興建別院?”

劉琦不是無的放矢,這年頭的達官貴人們有兩大愛好,其一是買地,買人,做大地主,還有就是廣修宅院,蓄養舞姬美婢,好方便享樂。

就拿劉表來說,最近就正打算擴建官邸,所以,在劉琦看來,李易在城外建個別院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易搖搖頭,用馬鞭指著小山輪廓劃了個圈,笑道:“棲身之所,一屋一瓦,能夠遮風擋雨,足以,至於此處……大公子莫非忘記了,李某可是要建一座書院的。”

“這是書院?”

劉琦驚訝的瞪大雙眼,有心懷疑李易是不是在開玩笑,不過李易認真的神情,告訴他,李易說的是實話。

劉琦再次打量了一遍小山四周,搖頭道:“這裡若是修建書院,未免也太過龐大了。”

如果是別院的話,修幾個宅子,然後外面院牆一圍,就算是成了,可如果是書院,看著這架勢,裡面怕不是要容納上千人?

李易笑了笑,沒有著急解釋,而是抖動韁繩,驅馬緩緩上前,劉琦心中疑惑,追了上去,很快,視線前方出現一片營地,乍一看像是軍營,不過走近了才能看到,這不是軍營,倒像是難民營。

只見營地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窩棚緊挨著搭建在一起,不時有百姓出入,這些百姓衣衫破舊,且面有飢色,好在看上去還沒有到要餓死人的地步。

李易收住韁繩,下了馬,對劉琦說道:“這裡是袁術禍亂之後,那些失了家宅田地的百姓,如今南陽城外安置了數萬,這一處營地中有八千餘人。”

劉琦也下了馬,一邊隨著李易往前走,一邊說道:“襄侯仁義,若非襄侯,今冬過去,不知會有多少百姓殞命啊。”

劉琦輕輕嘆了一聲,他是個心善之人,雖然知道百姓身份卑微,卻也是打心裡憐惜這些百姓。

李易搖頭道:“不是我,而是州牧,若非州牧調撥過來的糧食,我縱然有心也是無力啊。”

劉琦聞言,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李易稱讚他父親,自然是心裡高興的。

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到了營地門口,百姓們瞧見李易來了,不管之前是在做什麼的,紛紛放下手中事情,對著李易下拜,口呼“見過太守”。

李易笑呵呵的對一眾百姓揮揮手,又指著劉琦示意道:“這位乃是州牧長子劉琦,南陽如今安定,全仰仗州牧之功,諸位還不快快見過大公子!”

百姓早就看到李易身邊的貴公子了,正好奇是誰,聽到李易介紹劉琦身份,這才知道劉琦來頭這麼大,趕忙又向他下拜行禮。

不過,沒有人看到,許多百姓在低頭的時候,他們的目光遠沒有身體動作那麼恭順。

這些百姓沒有忘記,他們被袁術的人禍害的時候,是誰做壁上觀,是誰對他們的生死不聞不問,要不是李易單騎去了襄陽,他們不知還要被袁術多禍害多久。

劉琦不知百姓想法,反而對於李易的介紹很高興,對著一眾百姓拱手道:“諸位父老不必多禮,家父在襄陽,也是時常惦記百姓安置,以至於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今見百姓安好,家父心中無憂矣。”

劉琦話音剛落,只一些窩棚中走出了幾個做婦人打扮的女子,原本劉琦也沒在意,不過很快劉琦就將目光落在了她們身上,很是迷惑。

兩人出行,除了李易自己的護衛,劉琦自然也帶了人,劉琦的護衛頭子見劉琦看向那些女子,心中一動,當即上前一步,出聲質問道:“爾等見到大公子,為何不行禮!”

眾百姓見護衛問話,有些緊張,那幾個婦人臉上更是出現驚慌之色,眼睛看看劉琦,又看看李易,身子動了動,一時竟是不知如何是好。

劉琦是個很大度的人,見幾個女子不對他行禮,只是疑惑,並未真個生氣,不過對於護衛問話,他也沒有說什麼,畢竟護衛也只是做些分內之事罷了,而且語氣也遠遠談不上兇惡。

不過,當劉琦察覺到這些百姓目光開始往李易身上掃,終於感覺到了那麼一絲的不妥。

“還請大公子莫怪!”

就在劉琦想問問李易的時候,李易已經上前一步,擋在那些百姓身前,對著劉琦賠了一禮,解釋道:“還請大公子知曉,她們未向大公子行禮,非是有意冒犯,只是因為易的吩咐。”

劉琦的護衛頓時不說話了,而劉琦本人更是面露單純的好奇之色,他現在對李易好感滿滿,完全不認為李易是故意落他面子。

李易解釋道:“這些女子其實都是有孕在身,我擔心行禮參拜時可能會傷到其腹中胎兒,便下令有孕女子可見官不拜,因此,這才冒犯了大公子。”

“原來如此。”

劉琦點點頭,暗道李易果然夠厚道的。

然後劉琦就想告訴李易,某些事情還是尊卑有序的好,不過看到那些百姓看著李易時滿是感激的目光,劉琦將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襄侯當真是心善……”

感慨了一句,兩人繼續往前走,不過劉琦卻沒有發現,只是小小的一個插曲,已經讓他這個荊州第一公子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又落了幾分。

忽的,前方跑來了一群髒兮兮的孩童,劉琦下意識的停住了腳步,他不是厭惡小孩子,實在是這些孩童的身上太髒了,跟在泥地裡滾過一樣,而且還吵吵鬧鬧的。

不過相對於劉琦的避讓,李易卻是伸手從典韋懷中取出了一個口袋,迎上前去,很快孩童們就將李易圍住,李易將口袋中的吃食取出,陸續與孩童們分了。

劉琦看著孩童髒兮兮的小手接過李易手中白色的點心,一摸一個指頭印子,就這樣迫不及待的塞入口中,而李易的手上,衣服上也被蹭了不少灰漬,心裡莫名有些發堵,便對一旁的典韋問道:“典將軍,襄侯可是每日如此?”

典韋重重點頭,大大咧咧的說道:“那是,這些時日,我家襄侯除了實在忙不開,基本每日都要來與這些孩童見上一見的。”

“為何?”

劉琦又追問了一句,他也明白施恩,拉攏人心,可李易天天如此,物件還是一群沒出身的小孩子,這就有些太過了吧?

典韋說道:“我家襄侯說了,將來天下能否興旺安定,全在這些孩童身上,如今又是冬日,雖然每日奔波辛勞一些,卻可叫這些孩童不會心冷。”

“心冷……”

劉琦正唸叨著,劉琦在前面拍了拍巴掌,示意手裡已經沒東西了,不過,那些孩子並沒有離去的意思,還跟在李易的身邊不肯走。

李易也不驅趕他們,帶著一群孩子施施然走了回來,對典韋打趣道:“惡來小心了,你若是再醉酒,過幾年說不得要被他們搶了你的差事。”

典韋嘿嘿的笑了笑,然後對著那些小孩子齜牙咧嘴一陣嚇唬,只是小孩子早就見慣了典韋凶神惡煞的模樣,頓時幾十張鬼臉就還給典韋。

眾人見狀,不由大笑出聲。

李易忽然對劉琦說道:“大公子見這些孩童,可算是愚笨?”

劉琦搖頭,這些小孩子雖然模樣慘了一些,卻是跟愚笨掛不上號的。

李易又道:“書院之所以佔地廣闊,因為除了世家子弟,我還打算叫這些孩童,一併入學讀書識字……”

李易將書院的勾畫講了一遍,直聽得劉琦表情連連變換,當即就想駁斥李易這麼安排不妥,可是看到身邊那一個個髒兮兮的笑臉,還有李易溫和的表情,所有話都堵在嗓子眼,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說罷書院的事情,李易看了看天色,便邀劉琦在就近營中用飯,劉琦自無不可,不過等到當真開飯的時候,就有點傻眼了。

原來李易吃飯的地方,就是給百姓施粥的粥棚,不過百姓需要排隊打飯,他們這些人直接坐在一旁吃著就行了。

看著粗陶碗中那土黃色的粟米粥,劉琦實在是不想張嘴,再看李易,只見他喝了一口就放下碗筷,劉琦暗暗松了口氣,李易帶頭不吃,他也就能將碗放下了。

不料李易卻是擦了擦嘴,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包,走到粥棚下面,示意百姓們稍等,然後將小包開啟,笑道:“諸位莫急,我這裡有些鹽巴,正好給米粥添些滋味,只可惜,今日不曾出獵,否則還能多點肉味。”

“多謝襄侯。”

“襄侯仁義。”

……

百姓們紛紛致謝,李易只是笑了笑,親自動手給百姓將粟米粥攪合了攪合,這就要往回走,不過有個老漢忽然出聲道:“襄侯且慢。”

李易聞言轉身,打量了鬚髮花白的老漢一眼,欠了欠身,面帶笑容,問道:“不知老丈有何事吩咐?”

老漢深深彎腰,先是向李易行了一禮,這才說道:“老漢不敢,只是想為襄侯換一碗新粥。”

老漢神情有些緊張,還有些期盼,他是真的想給李易換一碗粥,雖然那點鹽巴在李易看來不算什麼,但對於這些流離的百姓來說,嘴裡能有點鹹味,那感覺真是極好的。

李易也沒想到老漢說的是這個,失笑道:“老丈只管吃粥就是了,不必管我,畢竟我衣食無缺,豈能與百姓相爭?”

老漢還想說些什麼,李易已經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然後幽幽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李易嘆了一聲,繼續道:“如今糧食缺乏,供給已是不易,我身為一郡太守,當為眾人榜樣,豈能浪費?”

說罷,李易對老漢抱了抱拳,回到位置坐下,在眾人敬仰的目光中端起粥碗,呼嚕嚕的喝了起來。

劉琦看著這一切,心中更是慚愧不已,又品了品李易方才的話語,可謂至理,重重點頭,也學著李易的樣子開始喝粥,只是一口下去,還沒把粥咽到肚子裡,眼珠子就先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