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

“這……”

文聘當即陷入遲疑。

早在第一次求見李易的時候,文聘就想過李易可能會趁機招攬於他,心中對於這種情況也就有了一些準備。

說起來,早在李易還在襄陽的時候,賈詡屢次想見文聘,當時文聘就有些許察覺,後來李易回到宛城後,文聘就徹底確定,李易想招攬他。

但是,文聘當時雖然跟劉表鬧出了不愉快,但說到底並沒什麼真的仇怨,可他如果跟了李易,劉表在面子上就徹底掛不住了,所以,文聘就迴避了這件事。

現在荊州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劉表還在那死撐,還是任人唯親,文聘對劉表徹底失望,之前的顧慮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可是,如果讓文聘跟著李易,那也是有前提的,就是李易出兵江夏,阻攔袁術,否則的話,文聘跟著李易幹嘛,難不成去打襄陽?

所以,李易現在提出招攬,就讓文聘很為難了,答應,有些不願。

不答應,豈不是開罪了李易?

正當文聘猶豫的時候,李易很是貼心的為他補充道:“文將軍不必著急,李某只是仰慕將軍才華,所以才忍不住有此一問,並非是要為難將軍,讓將軍立刻屈就於李某之下。”

文聘見李易說話客氣,不似有為難的意思,便欠身拱了拱手,等著李易的下文。

李易繼續道:“李某今日只是想得將軍一個承諾,他日我發兵江夏,與袁術爭鬥之時,再入我麾下如何?至於在這之前,李某保證,絕對不會要求將軍做半點為難之事。”

李易這是明顯退了一步,而且,恰恰符合文聘原本的心裡預期,文聘松了口氣,只是略一沉吟,便鄭重應道:“只要襄侯能為荊州驅趕外賊,文某將性命交付襄侯又如何?”

“哈哈哈!”

李易忍不住大笑了起來,用力的拍了拍文聘肩膀,歡喜道:“他日有仲業相助,袁術魯莽之輩,何愁不能反手破之?”

“哎,襄侯過譽,文某愧不敢當。”

文聘覺得李易稱讚太過,連連擺手謙虛,李易卻是眯著眼睛,他是真的非常高興。

在瞭解了文聘這人的做事與為人之後,李易感覺平白讓他投入自己麾下有點小難度,而劉表那邊,隨著戰事的變化,一旦張允的兵馬不給力,劉表很可能會徵召文聘,想來以文聘這種將整個荊州放在首位的觀念,很可能會答應劉表的邀請。

那種情況對李易來說,不單單是錯過一個將才,甚至,將來文聘還會站在劉表的立場上與李易針鋒相對。

因為文聘這個人在荊州士卒當中是很有威望的,李易如果得到文聘相助,大概就像是劉備得嚴顏,可以讓李易在完全掌控荊州的過程中便利許多,反之,就是麻煩多多。

現在李易雖然沒有直接將文聘納入麾下,但得了文聘的許諾,算是下了定金,只要之後李易的表現別讓文聘太失望,文聘便在他手裡沒跑了。

李易心裡高興,中午自然要讓文聘留下,一起好好吃喝一番,文聘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順勢就答應了。

而就在李易這邊開始胡吃海喝的時候,後面不遠的一個小房間裡,賈詡正好一臉笑眯眯的將從襄陽過來的伊籍給安排了下來,雖然賈詡很貼心的給伊籍準備了上好的酒菜,甚至親自做陪,然而伊籍的心裡卻是拔涼拔涼的。

這件事說來有點巧,文聘前腳被郭嘉迎進了太守府,伊籍後腳就跟來了,兩人差一點就照了面。

之前郭嘉對外傳了話,說李易有要事,尋常不許打攪,所以守門侍衛得知伊籍是襄陽使者,便沒有通知李易,而是報給了賈詡。

賈詡是什麼人啊,三國裡名列前茅的老狐狸,一聽是襄陽來人,眨眨眼就把伊籍此來所求,背後緣由,還有劉表的心態給猜了個七七八八。

於是,賈詡寫了個條子讓人送給李易,然後就親自去見了伊籍,跟他談了起來。

伊籍與賈詡說江夏戰事,賈詡就跟他說河北袁紹好厲害,伊籍又說劉表如何如何,賈詡就拱手對著長安來一句天子聖明。

賈詡的話看似東拉西扯,轉移話題,卻又好似蘊含深意,還隱隱透著幾分危機,聽得伊籍是心中墜墜,忍不住各種腦補。

不一會伊籍就熬不住了,直言想見李易,賈詡卻說李易有要事,脫不開身,不能見外客,伊籍沒轍,也只能等著。

等到中午,伊籍跟著賈詡去了吃飯的地方,隱約聽到隔牆傳來的談笑之聲,然後伊籍就食不下咽了,因為他聽得出來,那聲音中一個正是李易,還有一個,卻是文聘!

那夜劉表雖然定下了初步應對之策,但劉表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後來伊籍進言,讓劉表向李易求助,當時劉表雖然是果斷拒絕了,但伊籍的話就像是一顆種子,很快就在劉表心裡發芽了。

於是第二天,劉表就轉頭找到伊籍,讓伊籍悄悄往南陽走一趟,任務有二,第一是讓李易不計前嫌,救援江夏,第二就是讓伊籍去找文聘,請文聘重新掌軍。

雖然與文聘有些小矛盾,但相對於蔡瑁黃忠,劉表卻更加相信文聘,再加上荊州形勢嚴峻,劉表徵召文聘是可以預見的,只是早晚罷了。

對於邀請李易出兵,劉表的心思就複雜的多了。

現在整個荊州,乃至天下人都知道劉表跟李易不對付,就差撕破臉了,對於劉表這種好面子的人來說,叫他拉下顏面求李易出兵,真的太難了,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劉表卻是自己把自己給說通了。

如果李易去江夏阻擋袁術,那是什麼,是狗咬狗啊,在劉表想來,李易的南陽兵馬應當不弱於黃祖,如果李易過去了,再加上張允,黃祖,三路人馬,不說阻擋袁術三個月,小心一些,藉助城郭,兩個月總可以吧?

有了那麼多的時間,莫說荊州能準備妥當,就連朝廷那邊的應對之策都能拿出來,到時襄陽自然就安穩了。

而劉表損失的,不過就是一些面子罷了。

再說了,等到袁術退去之後,李易縱然沒有被袁術給打殘,也絕對是疲憊治軍,如何能對他構成威脅,還不是任憑他拿捏?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慮,只要李易能早早的和袁術對上一陣,結下仇怨,哪怕李易是一敗即走,劉表最起碼也能在南陽方面徹底安心,不用害怕李易會突然倒向袁術。

伊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劉表授命來到宛城,然而,伊籍還沒見到正主呢,就聽到李易與他的另外一個任務目標談笑風生,伊籍不得不去的猜想,李易與文聘之間是不是已經建立了某種不可告人的聯絡?

這讓伊籍很是懊惱,他之前打聽了,文聘在宛城的時候,與李易並無交集,所以,他今次拜訪,考慮到李易是南陽太守,就先行來拜訪李易,至於文聘,等見過李易之後再做打算。

可現在既然李易與文聘搭上了線,他在短時間內就不好再見文聘了。

倘若李易壓根不想出兵也就算了,如果李易有意出兵,他再貿然去接觸文聘,很可能會因此觸怒李易,讓原本有些希望的事情徹底泡湯。

吃飯的時候,伊籍忍不住詢問賈詡,說是隔壁聲音耳熟,可是李易與文聘,奈何賈詡是個謙謙守禮之人,一個代表了食不言寢不語的溫和笑容,就將伊籍的疑問給堵了回去。

不過伊籍也是個心態比較不錯的人,雖說中午的意外發現,給他心裡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伊籍並沒有氣餒,強行定下心神,然後該吃吃,該喝喝,準備等當面見到李易的時候再行試探,反正自己這邊不能先落了氣勢。

賈詡將伊籍的表現看在眼中,暗暗點頭,覺得伊籍心性不錯,有點欣賞他,於是,用飯之後,還沒等伊籍想好怎麼和李易開場白呢,賈詡就先行告訴伊籍,不好意思,太守大人勤勉,已經批閱文書去了,你看你是在這裡繼續等待,還是咳咳,找地方睡一覺,睡醒了再看李易有沒有時間?

伊籍當時就是一陣胃疼,他能怎麼辦,繼續等唄。

然而,兩個時辰過去後,伊籍再次問起李易有沒有時間的時候,卻是被告知,太守大人心憂城外百姓,已經出城巡視去了,要不你看再等等?

伊籍聞言差點把中午飯給吐出來,盞茶之前他問的時候,還說李易正在辦公呢,結果這一眨眼就跑城外去了,難道他會飛不成?

這時候伊籍要是再看不出來事情有問題,他就是傻了。

但是,作為劉表使者,伊籍在確認李易是單純的想為難自己,落劉表面子,還是說壓根不想見自己之前,他還是安按捺住了心中的不滿,向太守府的人表示,他有急事,能否請為他準備馬車,讓他到城外去見見李襄侯。

對於這方面,太守府中倒是沒有人為難伊籍,很快就有人給他準備了馬車,車伕,以及幾個侍衛載著伊籍出城,往西北方向的安民鎮行去。

伊籍雖然很想快些見到李易,但他的腦子倒也沒亂,一路上都在透過窗簾,觀察著沿路遇到的百姓,看看宛城百姓面貌如何,可這一看,卻是讓伊籍大為驚異。

之前伊籍入城走的是南門,南門外百姓稀少,所以看不出什麼,可現在自西門而出,伊籍目力所及,百姓無論老幼,盡皆各行其事,表情從容,絲毫不見驚慌之色。

伊籍見此不由得想起了襄陽。

江夏戰事的訊息傳開後,襄陽城外的百姓就惶惶不可終日,一窩蜂的往城裡擠,好像袁術已經殺來了一般。

這兩地對比,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伊籍心中嘖嘖稱奇,饒是他是劉表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李易的厲害,百姓能夠安定如此,自然全是李易的緣故。

此外,還有一個情況讓伊籍非常在意,劉表出行的時候,道路四周,百姓都會主動退後,然後站在遠處行禮,生怕不小心冒犯了劉表威嚴,引來責罰。

這不是劉表對百姓苛刻,而是百姓心中對官員身份的畏懼。

可伊籍卻發現,自打馬車出城後,附近百姓看到馬車,紛紛會停下手中的事情,主動走過來,隔著一段不算近,但也不太遠的距離對著馬車行禮。

伊籍心中好奇,尋思左右也不差那點時間,便招呼車伕停車,自己走了下去,迎向一個正要對著馬車行禮的老漢,笑道:“老丈,後生伊籍,初到宛城,有一事不解,能否請老丈為我解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老漢沒想到馬車會在自己面前停下,又見有人下來,起先激動得鬍子都抖了起來,但看到下車的是個陌生的面孔後,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既然是這輛車下來的人,老頭同樣也是打心裡尊敬的,趕忙躬身道:“尊駕有話儘管說就是,只是老漢不曾讀書識字,怕是不知道什麼,要是說錯了話,還望尊駕勿怪。”

伊籍笑呵呵的,顯得很是親熱,拉著老漢的手臂,問道:“敢問老丈,如今春耕之事多半都已經了了,可這路上忙碌之人為何還是這般多啊?”

“啊,這個啊,這是我等在為李襄侯修建書院,這些人都是今日完工,準備回去休息的,老漢我也是。”

伊籍點頭,又問:“我看老丈年歲不小,頗為辛苦吧?”

老漢連連搖頭道:“不辛苦,不辛苦,老漢我雖然老邁,襄侯卻不嫌棄,只是做些清閒的事,便能管我一天飽飯,而且還能帶回去一些,”

老漢說著,拉開身側的籮筐讓伊籍看了看,裡面裝著一些吃食,伊籍估計了一下分量,大約能讓一人吃飽,只是保命的話,倒也夠三口之家分食了。

“原來如此。”

附和了一聲,伊籍小心的給老漢將籮筐蓋好,繼續問道:“只是老漢可有聽說,江夏如今正在打仗,宛城百姓不幫助城池守備,反倒是操持書院之事,萬一袁術興兵來攻,宛城豈不是要大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