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

“長沙太守……”

蔡瑁口中喃喃著,在他原本的預想中,李易得了荊州之後,他多半還是荊州軍師,或者是其他荊州高官,總之都是在襄陽,至於說外放做一地太守,卻是完全沒有這個打算。

因為蔡家的根基在襄陽,蔡瑁只要在這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可荊南那邊,向來不服朝廷管教,如今更是蠢蠢欲動,就算李易將來發兵震懾,或者是直接以武力將荊南地方“清掃”一遍,也很難完全消除隱患,所以,去荊南做太守絕對是個勞心勞力的苦差事,雖然不至於有生命危險,但絕對是不能享福了。

見蔡瑁猶豫,荀攸耐心為其解釋道:“攸在荊州,觀襄侯久矣,心中欽佩非常,敢以性命斷言,此戰襄侯必勝,而且,襄侯在擊退袁術之後,下一步絕對不會是乘勝追擊,而是揮兵荊南,徹底掌控荊州!”

蔡瑁與蒯良都是輕輕點頭,同時也在心中暗道荀攸眼光厲害。

對於荊南的事情,李易暫時雖然還沒有做出明確定論,但那個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蔡瑁蒯良這些人自然知道,可荀攸就不一樣了,他完全靠猜,而且還猜對了,這就很厲害了。

“先生請繼續。”

蔡瑁欠身示意,最剛開始見面不用,現在他已經將自身姿態放得更很了,因為荀攸的智謀眼光當得起他的敬重。

荀攸謙虛的笑了笑,沒有直接說,而是一指天上的月亮,道:“城外袁術,城內劉表,以及四方諸多聲名卓著之輩,便有如這當空皎月,可以讓天下人為之矚目。”

“而荊南之人,就像是圍繞在皎月周遭的繁星,皎月雖然明亮,卻不能完全遮掩繁星光華。”

“然,李襄侯,卻是那初時的太陽,乍現就能光耀萬里,氣勢蓬勃,只要稍稍予以時日,就是烈日當空,到那時皎月也好,繁星也罷,再無一能與襄侯爭輝。”

荀攸感慨道:“襄侯之才幹,千古少見,而且襄侯之志在於天下,並非區區一個荊州,跟不要說一個荊南,是以,襄侯雖然能夠震懾宵小,卻不可能長留荊南,荊南之地必須要有心腹代襄侯坐鎮,襄侯才能放心攻略其他地方。”

荀攸忽然拱手道:“敢問兩位,襄侯麾下,如今何人能擔此重任,為襄侯坐鎮後方?”

蔡瑁與蒯良想了想,然後齊齊搖頭。

如果是太平盛世,地方官員只要有朝廷任命,自然就能政令通達,讓宵小之輩臣服,保證地方安穩。

然而現在天下不寧,人心思變,除了相對安定的益州,其他地方想要做好一方官員,要麼手下有著無數精兵強將,能夠心存歹意之人畏懼,要麼就是德高望重,讓人發自內心臣服。

如果這兩者都做不到,卻要硬去坐上那個位置,於人於己都是禍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玄。

當初諸葛玄作為豫章太守,袁術打來的時候,諸葛玄不是沒有安排兵馬抵抗,而且安排上也沒有明顯問題,但袁術所到之處,諸葛玄安排的兵馬聞風而降,就連城裡頭的人都叛變,反過來捉了諸葛玄全家邀功。

其中很大的緣故就是諸葛玄的名望不足,不能讓部下信服。

所以了,李易麾下有誰能擔此重任?

蔡邕,黃承彥可以,但這兩位是李易書院的活招牌,臺柱子,李易肯定捨不得動。

至於李易麾下其他人,雖然才幹都非常不錯,但名望方面就差太多了,根本不足以震懾一郡之地,除非李易給每個郡安排萬把大軍過去,可那樣一來,李易自己還過不過的?

“先生金玉之言,良受教了,等襄陽事了,良就會自薦為零陵太守,為襄侯穩定後方!”

蔡瑁還在思考,卻不想快良先行有了決斷,頓時驚訝道:“蒯兄又非領軍之人,完全可以留在襄陽,何必去哪偏遠之地遭罪?”

蔡瑁眼中滿是不可置信,荊州雖然繁華,但主要是環繞襄陽的那些區域,至於荊南,就比較一般了,特別是零陵那邊最是差勁,甚至不時還有蠻族跑出來搗亂,可謂是相當的麻煩。

見蒯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蔡瑁忍不住又補充道:“就算要去荊南,蒯兄也不必選擇零陵吧?”

蒯良笑著搖頭道:“德,你弄錯了啊。”

蔡瑁不解道:“哪裡錯了?”

蒯良說道:“我等今日之舉,對襄侯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真正的功勞,在於張遼,郭嘉那些人身上,這非是襄侯心中偏向,實在是我等無能為力,無法承擔重任,是也不是?”

蔡瑁雖然有些不甘,但還是點頭承認了。

他不是沒跟袁術打過,奈何真的打不過,這有什麼辦法?

蒯良繼續道:“襄侯既然志向遠大,將來麾下或智謀,或勇武,種種才幹之人不知凡幾,襄侯縱然念及舊情,給你我在高臺上留下一席之地,然而將來看著滿場功勳之人彈冠相慶,你我卻只能藉著昔日香火之情諂媚其中,情何以堪?”

蔡瑁臉色漲紅,他雖然因為一些事情,進取心少了許多,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想但鹹魚了,真要生了蒯良說的那種情況,蔡瑁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臉面出現在人前。

蔡瑁問道:“所以,蒯兄就要去那零陵?”

蒯良點頭道:“不錯,襄侯麾下,征戰之人有張遼徐晃,如今文聘也以襄侯為主,可有我等施展餘地?”

蔡瑁連連搖頭,幾次受挫之後,他早已經沒了曾經的自信,就算李易給他開疆拓土的機會,蔡瑁也不敢接。

蒯良又道:“襄侯身邊謀劃之人,有賈詡郭嘉,以及蔡邕黃承彥這等大謀,你我比之如何?”

蔡瑁還是搖頭,雖然對於賈詡郭嘉的才幹在直觀上不好評價,可就從李易今次以賈詡鎮守宛城,以郭嘉為軍師,而不是用蔡邕黃承彥,就可以看出這兩人的不同尋常了。

“所以……”

蒯良一攤手道:“德難道還不明白,你我之能,不在於帶兵打仗,更不在於謀劃千里之外,你我之長在於可以藉助荊州的地利人和,為襄侯安定地方,讓襄侯在征伐之時,可以源源不斷的或許糧草兵員,使襄侯無需顧念後方安危,若如此,他日襄侯成就大事,你我之功,縱然比不得昔日侯,也相去不遠!”

荀攸深深的看了蒯良一眼,然後接話道:“正是如此,之前軍師危機,主動放棄兵權,雖然可解,但太過明顯,也損襄侯名聲,襄侯必然不喜,相反,若是軍師選擇長沙,將來掌握只是長沙守備兵馬,襄侯自然無需擔憂襄陽城中重演今夜之事,而且軍師此舉,襄侯必然以為軍師是一心為公,襄侯必然感動,有此基礎,只要軍師能保證長沙安定,襄侯豈會少了軍師的功勞?

話都說到了這份上,蔡瑁再下不了決斷,那就太廢物了,而且,蔡瑁其實本就沒什麼亂七八糟的心思,他只是單純捨不得離開襄陽罷了。

“好,多謝兩位指點,蔡某已經明悟,只等見到襄侯,蔡某便會向襄侯請命!”

蔡瑁說的擲地有聲,渾然沒有注意到另外兩人眼中的那些許笑意。

“唉。”

忽然,蔡瑁嘆了一聲,走上前拉著荀攸的手道:“先生如此為我謀劃,瑁感激不盡,只是不知能為先生做些什麼,先生若是有事儘管開口,蔡某絕無二話。”

荀攸眼睛一亮,道:“攸正好有事相求於軍師!”

蔡瑁笑容頓時一滯,雖然剛才他那句話是誠心誠意,可荀攸這怎麼也應該謙讓一下,客套一下,然後再提出要求啊,怎麼會如此猴急?

好在,蔡瑁也是官場老油條了,馬上就恢復正常表情,問道:“不知先生有什麼地方需要蔡某效勞?”

荀攸忙道:“不敢,攸只是仰慕襄侯久矣,一直期望能與襄侯一見,只是攸門路匱乏,不得賢能引薦,所以,希望軍師可以給予幫助。”

原本蔡瑁將荀攸面色急切,還以為是什麼大事,沒想到只是將他引薦李易,當即拍著胸口保證道:“你儘管放心,這樣,不如你就先住我府上,等到我見襄侯之時,便帶上你一起如何?”

荀攸做大喜狀,拱手拜道:“多謝軍師!”

蔡瑁連連擺手,道:“應當的,應當的。”

蔡瑁答應的這麼痛快,固然有回報荀攸的意思,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今李易明顯已經不是池中之物,前途不可限量,他如果離開襄陽,雖然有蔡玉作為紐帶維繫兩家關係,但以自家妹妹那性格,蔡瑁真不敢寄託太大希望,所以,他就想要在李易身邊經營幾個交厚之人,而荀攸明顯是個智謀之士,蔡瑁覺得他很可能會被重用,如此,萬一將來有什麼事情,荀攸很可能會幫助他說話,不至於讓他被動。

事情說定,三人又寒暄了幾句,蔡和來報,說是爬梯已經準備妥當,隨時都能衝入府中,蔡瑁正要下令,但他想到了之前荀攸的話,心思轉了轉,對荀攸問道:“先生以為今日之事,當是全力以赴,還是說力有未逮?”

話音剛落,荀攸就明白了蔡瑁的意思,心中暗笑,口中卻道:“軍師不是已有決斷了麼?”

蔡瑁哈哈一笑,道:“如此,瑁就暫且失陪了,兩位勿怪。”

蔡瑁說罷,就匆匆而去,雖然剛才他說的不是很明白,但荀攸與蒯良卻是秒懂。

李易在書信中的傳令是讓蔡瑁控制住劉表,而且李易怕蔡瑁做不好,還讓蒯良秘密回到襄陽,協助蔡瑁,如今蔡瑁表現卻顯然很不錯,馬上就能將劉表活捉。

但荀攸的話對蔡瑁產生了影響,讓蔡瑁發覺抓一個劉表簡單,但消除此事的影響卻是非常麻煩,於是,蔡瑁就想著留一手,不真的抓住劉表,只是消耗掉府中守衛力量,讓劉表成為甕中之鱉,這樣既完成李易的任務,同時也表露出他“手軟”的一面。

隨著蔡瑁漸漸走遠,蒯良忽然盯著對荀攸的眼睛,意味深長的說道:“公達,好算計啊,竟然將德玩弄於股掌之中。”

荀攸早先就發覺蒯良看他的目光有些不對,猜到他是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道:“太守言過了,攸的確有些私心,但此舉確實是對軍師有益,對襄侯有益,不是麼。”

蒯良盯著荀攸看了片刻,嘆道道:“確實如此,否則我也不會說起零陵為你幫襯了,唉,德此人有軍略,有智謀,但都非上乘,再加上不夠豁達,留在襄侯身邊,必然不能重用,如此時日長久,再被同僚排擠,難保不會生出變故,以襄侯智謀雖然無礙,但蔡家危矣,如今讓其轉去長沙,確實是兩全之策。”

說道這裡,蒯良畫風一轉,道:“襄陽世家勢大,蔡家又是其中翹楚,襄侯自然能看到其中弊端,想來也曾苦苦思索安排之策,而公達今日於談笑之間為襄侯解決難題,如此智謀,必定賞識,公達,前途無量啊。”

“豈敢豈敢……”

荀攸謙虛的笑了笑,實際上,他心裡早已樂開了花。

因為,荀攸可是早在長安的時候,就開始注意李易了。

在李易之前,荀攸其實也想過要刺殺董卓的,只是荀攸比較不幸,沒等行動被下了大獄,直到董卓被李易幹掉,這才放了出來。

荀攸脫出牢籠,第一件事就是問董卓是怎麼死的,等瞭解了其中經過後,簡直將李易驚為天人,當即就想拜會,與李易結識,奈何李易溜的太快,根本沒給他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時荀攸雖然好生遺憾,但也對李易的果斷抽身欽佩不已,更加仰慕李易。

後來朝廷任命荀攸為蜀郡太守,荀攸就一路走在李易後面,也聽了一路李易的宣傳口號,當時荀攸就感覺李易志在不小,此去雖是南陽,其實恐怕是整個荊州。

這時的荀攸,就已經生出了些許投效之心,但還不是太過強烈,到襄陽後,因為前往益州道路堵塞,荀攸就順勢留了下來,天天不幹別的,就是盯著李易這個人琢磨,一琢磨就是幾個月。

直到李易迴歸南陽,而且傳出張方刺殺不成,反而成就李易的齊桓美談後,荀攸終於打定主意,既然天生如此明主,他荀攸若不能輔佐成就一番大事,必當後悔終生。

但作為一個聰明人,荀攸雖然認定了李易,卻沒有貿然上門,因為他想要一個比較高的起點,而不是從小吏一步步往上走,於是,荀攸就開始默默等待機會。

上次得知毛要被送去“祭旗”,荀攸便找上門為毛解惑,將李易好一番吹捧,讓毛安心上路,毛只當荀攸是因為荀的緣故才對他表露善意,根本不知道荀攸是想借他勾起李易的好奇心罷,為之後的事情做鋪墊。

然後就是今日察覺城內有異動,荀攸推斷出了蔡瑁的動作,便藉口為蔡瑁解除隱患,直接送了李易一份大禮,同也得到了他的進身之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