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

數日後,也就是劉表出殯的日子,劉琦忽然回到了襄陽。

關於劉表亡故的訊息,是李易叫人傳給劉琦的,自然,李易也送去了劉表寫的那封信。

劉琦回到襄陽後,一路灑淚,直奔劉表的靈堂而去,當時在場的荊州官員眾多,卻是少有人敢與劉琦打交道,也就是蒯良,劉先他們,親自去勸慰劉琦不要太傷心,順便又送了劉琦一些東西,便於他將來安身。

劉琦是個孝子,不然他壓根不敢在這時候回到襄陽,不過,可能是從信中明白了劉表的苦心,也可能是世態炎涼讓他心灰意冷,劉琦沒有去找李易鬧事,甚至連半句抱怨的話都沒有,只在劉表入土後又守了七天,便悄然離開了襄陽,沒有找任何人拜別,也沒有任何人為他送行,就那麼安安靜靜的離開了,彷彿襄陽就沒有過他這個人一般。

這幾天時間裡,李易也沒有主動與劉琦相見,因為他不知該和劉琦說什麼,見面除了激怒劉琦和噁心自己之外,根本沒有任何益處,而且李易自始至終,也從未想過要害了劉琦的性命。

不過劉琦離開之後,收拾劉琦住處的人卻是發現了一份書信,是給李易的,於是送到了李易的案頭。

劉琦在信中並未提及劉表的生死,只是說荊州百姓近年多受波折,還望李易將來千萬愛惜民力,不要再使百姓受苦,如此,他便感激不盡。

然後,劉琦又提了一下劉磐,說劉磐會以荊州大局為重,此時正等待李易派人前去接管兵馬。

書信到此便結束了,再無其他內容。

李易放下信,有些感慨,劉琦是個君子,而且還是個悲情的君子。

不管是原本的歷史之中,還是現在,都是如此。

或許,亂世,從來都不屬於君子吧。

李易正要就此感慨與荀攸探討一二,順便拉進一下感情,張遼自門外走了進來,李易請讓他坐下後,卻見張遼臉色有點難看,不由奇怪道:“文遠這是怎麼了,難道軍中之事有所不順?”

張遼趕忙搖頭道:“啟稟主公,主公威名在外,蔡軍師等人亦是傾力相助,如今文向掌管四門守衛,襄陽城中兵馬皆願聽從主公號令,所以軍務上並無不妥。”

聽張遼這麼說,李易就更納悶了,張遼自打跟了他就是意氣風發的,最近打了勝仗之後更是跟新郎官似的,可今天卻是看上去蔫巴巴的,還有點生氣跟憋屈,當真叫他奇怪。

張遼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雙手呈到李易面前,道:“主公,這是伯平寫與我的書信,其中之事與奉先有關,還請主公一閱。”

“哦,伯平?”

李易目露疑惑之色,伯平就是高順,高順與張遼之間有書信往來是很正常的,可如果張遼特意將高順的信給他看,這就有點問題了。

李易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太好的預感,開啟書信來看,不一會,李易的臉色就沉了下來。

張遼見狀,嘆息道:“那曹操也不知給奉先灌了什麼迷魂湯,奉先竟然與曹操結義金蘭,而且這還不夠,竟然又讓玲綺與曹操長子定下親事,約定三年之後成婚,這簡直……唉!”

張遼又嘆了一聲,道:“伯平不贊成此事,對奉先苦苦勸說,奉先不聽,伯平勸說的多了,奉先反而斥責伯平,伯平無奈,又想聯合其他人一起勸說,但奉先似乎是鐵了心,其他人見狀,根本不敢忤逆奉先的意思。”

“唉!”

張遼連連嘆息道:“伯平知道主公與曹操不睦,奉先不當與曹操結義,想將此事告知主公,讓主公書信勸說奉先,但又自覺羞愧,對不起主公,只能書信於我,讓我轉交主公。”

李易這時已經看完,將書信放下。

其實書信中的內容,比張遼說的還要詳細一些。

高順隱晦的表示了,呂布之所以願意與曹操結義,除了曹操的忽悠之外,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跟李易有關。

李易幹掉董卓的時候,雖然讓天下人為之震驚,但不少人都認為李易是只取巧罷了,而且手段比較不光彩,甚至還有站著不腰疼的人覺得,那樣的機會就算給他們,同樣也能做到,只是以他們的人品與德行也不屑為之。

可這次李易打敗了袁術那號稱三十萬的大軍,雖然李易還是取巧,但已經沒人能繼續說酸話了,真正的將李易推到了名震天下的程度。

名震天下是有好處的。

比如荀攸這樣的人,曾經李易想招攬,卻自慚形穢不敢開口,可如李易名氣大了,荀攸自己就屁顛屁顛的送上門來求收留了。

襄陽那些官員也差不多,乖的跟兔寶寶似的,這許多天過去了,不但沒一個敢炸刺的,反而都在想著法的湊李易跟前刷存在感。

這是好處,當然,壞處也有,畢竟人紅是非多,英才難免要被人嫉妒。

而呂布就是心生嫉妒的人之一。

早先被李易告知了袁術的情況後,呂布很是心潮彭拜,決定要在兗州大幹一場,腳踩曹操那是最基本的,運氣好了還能南下暴打袁術,然後順便讓李易給他當小弟,以後專門給他出謀劃策。

結果呂布那邊正摩拳擦掌,手心還沒熱乎呢,李易這邊就打完了。

當時呂布還以為是耳朵出問題了,確認幾遍沒問題後,胸口就感覺憋悶的厲害,甚至,還有一種被李易給耍了的羞恥,往日對李易積累的好感,也在轉眼間跌落谷底。

其實,李易建議呂布去東郡,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曹操添堵,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也算不得是坑了呂布。

因為那時候呂布在長安已經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趕出長安,還不如主動離開保全顏面,而到了兗州後,如果呂布能夠忽然變得英明神武,善於把握時機,未嘗沒有搞掉曹操的機會。

就算袁術那邊事了,呂布還可以選擇聯合李易一起對付曹操,總之是有發展空間的。

只是呂布終究還是呂布,眼瞅著李易名聲扶搖直上,而他卻沒了趁袁術之亂得利的機會,心裡自然生出怨氣,恰好這時曹操找上門來,將姿態放得很低,然後又是結義,又是許給呂布重利,還以父母親人被害來博取呂布的同情,最終,呂布動心,直接放棄了李易這個不是盟友的盟友,轉而跟與李易有著矛盾的曹操成為了同盟。

李易手指敲著桌面,目光低垂,面沉如水,看上去心情是非常糟糕,張遼見狀,也很是揪心,越發覺得呂布幹的事情不地道,有想法你可以說啊,畢竟大家都是朋友,結果你不聲不響的,直接就跟曹操走到了一起,這讓大家以後如何往來?

張遼小聲問道:“主公,奉先如此……主公是否去信一封,或許還有挽回之機?”

李易輕輕搖頭,嘆道:“唉,伯平來信時奉先既然已經答應曹操,再加上路途中又有幾天延誤,事情想來已經確定,我此時再行勸說,除了能讓風險譏諷與我,還有何用?”

張遼啞然,其實他也知道,這事多半沒戲,只是想到李易與呂布將來可能會因為曹操而走上對立的局面,心中難免難過。

李易看了張遼一眼,輕聲安慰道:“文遠不必憂傷,其實曹操與奉先此舉,並非是針對於我,而是因為曹操家人在徐州被陶謙所害,曹操急於出兵徐州為家人復仇,是故曹操才急於交好奉先,安頓後方,並非是要讓奉先針對於我,所以,此事便任由他去吧,唉,只是我擔心呂布會被曹操藉機算計啊。”

見李易雖然傷感,卻一點都沒有責怪呂布的意思,張遼越發覺得李易大度,也為呂布嘆息,又說了幾句話後,便找了個藉口匆匆告退了。

張遼覺得事情不能就這麼算了,他決定寫一封書信,讓呂布明白,李易才是是可靠之人,那曹操不是,必須讓呂布及時懸崖勒馬,這樣大家將來還是朋友。

且不提張遼會在信中與呂布怎麼說,只是張遼走後,李易再次拿起高順的那封信,臉上已經滿是笑容,哪還有半點氣惱之色?

一旁的荀攸見狀,很是奇怪,便問道:“主公不生氣了?”

李易呵呵一笑,將書信放下,反問道:“我為何生氣?”

“這……”

荀攸心中狐疑,雖然他很聰明,心中也有諸多猜測,但畢竟對呂布和曹操的瞭解太少,一時間很難準確把握住李易的心思。

李易感覺自己在某些方面小小壓制了一下荀攸,內心滿足之後,便為他解釋道:“呂布,雖然我與其有些交情,只可惜,有丁原舊事,我雖能與呂布交往,也可有利益往來,卻不敢與其真正走的太近,特別是將來佔據荊州,倘若呂布帶人前來投奔,你說我是接納,還是拒絕?”

“接納呂布,有如猛虎臥於身側,要時刻提心吊膽以防不測,再難對外出兵。”

“若不接納,世人必然笑我薄情寡義,同時張遼與呂布關係甚厚,亦會寒心,可謂是左右為難。”

“我之前一直都有思考將來如何應對呂布,只是不得良策,沒想到呂布卻是自己幫了我的忙。”

“呂布明知曹操有意害我,卻與其交好,是他不義在先,將來縱然呂布有難,我於襄陽做壁上觀,無論是誰也怪我的不得,而且以呂布驕傲,只要我不率先示好,或主動相請,他定然難以拉下臉主動來求,所以,呂布與曹操結義,看似去我一助力,實則卻是去了我一塊心病啊!”

荀攸點點頭,有些明白了李易的想法,暗道這位主公的心夠黑的,不過他自己心裡的好奇卻是更重了,又問道:“主公似乎斷定,呂布將來必然不順?”

李易表情微微一滯,這才注意到,自己剛才一高興,似乎有點洩密了,不過仔細想想,卻也不妨事,索性給荀攸說道:“以易來看,這天下中的人物,能稱之為英雄的,只有兩人,先生可知是哪兩人?”

荀攸笑了笑,他很樂意與李易聊這個話題,當即說道:“冀州袁紹自然當為其一,另外嘛,應當就是兗州曹操了。”

李易搖頭笑道:“聽你語氣,似乎將袁紹放在曹操之前,我卻是另有看法,認為曹操還要勝過袁紹,而袁紹,有些可惜,只能算是半個英雄罷了。”

荀攸有些不解,當今天下,說英雄人物,袁紹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可李易竟然說他只是半個,而且還不如曹操,這委實叫荀攸想不明白。

不過,更讓荀攸納悶的是,既然李易口中的英雄不是袁紹,難道還另有旁人?

面對荀攸好奇的目光,李易搖頭道:“另外那一位英雄,乃是我生死仇敵,至於姓甚名誰,呵呵,奉孝他們也不知道,我今日先不告訴你,咱們只說說那曹操。”

荀攸無奈,但李易都不說了,他也沒法子追問,只是腦子裡閃過了一大串的名字,可其中沒有一個能有資格成為李易的生死仇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易轉身,指著屏風上的地圖,道:“既然曹操已經與呂布結義,那麼為報父母之仇,今年之內必定出兵徐州,以徐州兵馬,以及陶謙老邁,絕對難以抵擋曹操,但偌大的徐州,也不是曹操能一口吃下的,說不得這一戰將會耗時兩三年之多。”

“而曹操出兵在外,背後空虛,呂布礙於結義之名,短時間內應該不至於抄了曹操老家,可時日長久,呂布困於東郡一隅之地,不甘寂寞,那時會不會對曹操背後下手,可就說不定了。”

荀攸訝道:“襄侯就如此肯定,呂布必然會對曹操下手?”

李易故作謙虛道:“也就有五成把握吧。”

荀攸咂咂嘴,道:“如此,曹操豈不大事不妙?”

李易卻是搖頭,道:“呂布勇冠三軍,身邊有不少將才追隨,麾下將士,也多有精銳,只可惜呂布雖然善戰,奈何身邊並無智謀之士相助,不善於治理地方,易聽聞,呂布到東郡之後,只顧招兵買賣,搜刮錢糧,以至於東郡之內無論百姓還是世家,全都苦不堪言,只是礙於呂布威名,不敢反抗罷了。”

“所以,呂布將來若趁曹操空虛,攻打兗州,縱然能得一時之利,然而百姓不喜呂布,世家不喜呂布,呂布能霸佔兗州多久?”

說到這裡,李易頓了頓,有些羨慕的說道:“然而曹操就不同了,曹操身邊智謀之士眾多,死在宛城的禰衡,被我關著得毛,然後還有程昱、戲忠,這些可都是大才,對了,還有先生家中那位被人贊為王佐之才的荀,如今也在輔佐曹操,唉,有這些人在,曹操掌握兗州人心,易如反掌,呂布向其倒戈,若無我從旁策應,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