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4章 時機已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4章 時機已到

劉備到徐州之後,陶謙給予了劉備非常熱情的招待,儘管劉備只帶了兩千人過來,但在豫州援軍出師未捷,李易的援軍又遲遲不動的情況下,劉備的兵馬算是第一支真正的來徐州支援陶謙的力量,於情於理,陶謙不能虧待了劉備。

給錢給糧,這些都不必多說,陶謙還將劉備提拔為了中郎將,駐紮於蘭陵,原本蘭陵城中的兵馬也有一部分留給了劉備,一時間,劉備能調動的兵馬便有了六千。

儘管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陶謙隨時都能將劉備手裡那些兵馬收回,但對一直飽受打壓的劉備來說,這種情況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不過劉備不知道的是,因為李易一直不來,陶謙就想把劉備安排到襄賁去,讓劉備為他守門戶,但王朗提醒陶謙,李易與劉備的關係可是相當糟糕的,如果讓劉備去了襄賁,李易不來也就罷了,如果來了,兩人見面怕不是得直接打起來?

就算兩人顧著大局,沒有動手,可之後又該怎麼辦?

讓劉備給李易騰地方,等同於羞辱劉備,對不起劉備的仗義相助。

可如果讓李易換地方駐紮,那就更別想了,以李易的官位名聲兵力,憑什麼給劉備退讓?

總之,劉備絕對不能去蘭陵,否則必生事端!

對於王朗的話,陶謙深以為然,於是就將劉備安排到了處於最前線的蘭陵。

儘管在蘭陵劉備要直面夏侯淵的兵鋒,但總好過和李易對上。

不過,因為王朗的這一次提醒,陶謙雖然儘量妥善安排了,可心裡還是存著一絲的不安。

在陶謙看來,李易和劉備之間的矛盾多半是什麼不便於啟齒的私怨,畢竟劉備一臉忠厚老實模樣,一見便叫人心生親近,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心懷不軌之人。

陶謙挺同情劉備的,換個情況他肯定會幫劉備一把,奈何與劉備有仇怨的是鼎鼎大名的荊州牧,徵南將軍李襄侯,陶謙便只能作罷了。

其實好多人都是這樣,得知劉備的事情,特別是看到他在青州被打壓的情況,很多人都在心裡同情劉備,但肯為他發聲的卻是少之又少,因為劉備的對頭是李易啊,一個是城門官,一個是荊州之主,世上有幾個人願意為了一個不相干的劉備與李易結怨?

擔心李易不肯放過劉備,然後兩人在東海郡打起來,陶謙還有過將劉備調往開陽,與臧霸一起抵擋曹操的意圖。

不過陶謙的這個想法被糜竺給勸住了,糜竺的理由是,李易雖然與劉備有些矛盾,但如今李易名聲在外,又是荊州之主,氣量已經今非昔比,連那個謀害過他的蒯越都能不計前嫌的重用,還有什麼人是李易容不下的?

更何況李易此來是為了救援徐州,只要陶謙以禮相待,只要劉備別主動去招惹他,李易又豈會自降身份,再去針對一個區區劉備?

甚至,糜竺還賭咒發誓,如果劉備肯主動向李易示好,李易絕對會一笑泯恩仇。

陶謙儘管心裡還有點不踏實,但想想糜竺說的的確有些道理,以李易如今的身份地位,劉備對他丁點威脅都沒有,應該不至於為劉備壞了名聲,於是呢,陶謙就信了糜竺那一笑泯恩仇的話,暫時放下了對李易與劉備之間的擔心。

只可惜,陶謙不知道李易得知劉備到了徐州這件事的反應,不然他肯定會抽糜竺一個大嘴巴子。

收到糜竺關於劉備的傳信後,李易便連夜召集襄陽眾臣,議事熬到半夜,連下了幾十道命令,星夜傳訊各處,然後又忙碌了一日,第二天李易便點齊三萬精銳,浩浩蕩蕩的開向了徐州。

此時已是十月底,透過軍元券,李易已經基本將早先俘虜的揚州軍消化吸收,如今荊州的軍力已經是非常的強大。

荊南四郡方面,除去各個縣城的常備守衛兵力,蔡瑁在長沙統管著一萬兩千步軍,另外李易還讓他負責水軍,人數約莫在八千左右。

至於武陵,零陵,桂陽,這三地的可調動兵馬,李易全都限定在六千,雖然稍微少了些,但只要沒人造反,打打盜匪安定地方是足夠了。

對於荊南四郡,儘管主事官員大多已經更換,但李易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的,因此對這邊的兵力約束較大,而且李易還讓南郡兵馬與荊南各地輪換,這樣將來就算有人意圖作亂,也很難完全掌控兵馬。

此外,李易一邊讓荊南四郡開荒種地,一邊嚴格管控荊南各地的屯糧,在當地只留一年之糧,防備天災荒年,其餘多出來的糧食,全都運往了襄陽,做了李易的儲備軍糧。

這樣一來,荊南的糧食雖然夠吃,卻不夠造反,讓李易放心不少。

然後就是荊北三郡,江夏那邊有兩萬多人,這是防備袁術的,不可輕動。

南陽也有將近兩萬人,都是精銳,但任務也重,不僅要提防豫州,還要關注曹操與呂布的動向。

南郡的兵馬就比較少了,平定荊南之後,李易就將之前補充給蔡和的兵馬給撤了回去,只留給南郡八千多人。

李易的主要兵力全都集中在襄陽周圍,其中有李易一開始從南陽帶來的兩萬人,原本的荊州軍四萬來人,以及整編後的揚州軍,也是四萬來人,還有少量的,李易從荊南那邊抽調出來的精銳。

也就是說,李易在不調動荊州各郡兵馬,並且給襄陽留下兩萬人守城的情況下,可以輕鬆對外出動八萬大軍!

如果戰事緊急,李易還能再湊出三萬左右。

這樣的力量,足以讓天下任何一個諸侯畏懼!

當李易看到自己手中的資料的時候,他在高興之餘,也是萬分感慨,唏噓劉表果真是個沒野心的人,不然以荊州的家底早早謀劃的話,天下格局真的很難說的。

不過李易並沒有因為實力的暴漲而膨脹,他不想讓這些力量盡數暴露在人前,他還不想引人忌憚,於是,這次出兵徐州,李易權衡再三,最終將數目定在了三萬人上。

這三萬人可不是對付曹操用的,而是為劉備準備的,因為劉備才是李易此行的第一目標,甚至謀劃徐州都要往後放一放,李易之前一直說等待時機,其實就是等劉備入徐州。

定下兵馬數目,在決定這次隨行之人的時候,李易就有些為難了。

去徐州的人,才能必須足夠,而留在襄陽的人,不光要才能,還要威望,而且必須讓李易絕對放心才行,因為此去徐州,時間應該不會短。

最後,糾結了許久,李易萬般不捨的,將郭嘉留在了襄陽,並讓最踏實,最識大體的兩個將軍,徐盛和霍峻兩人留下來協助郭嘉鎮守襄陽。

郭嘉並沒有因為李易將他留下而有不滿,相反,他知道李易其實是很想把他帶在身邊的,但襄陽實在太重要了,李易只能,也必須把襄陽交給他最為信任的人。

為了讓李易安心,郭嘉收斂了平日的輕浮神態,鄭重向李易表示,在李易從徐州歸來之前,郭嘉絕對不碰半滴酒水,不然自領軍法!

與郭嘉交代完事情,李易就喊來了徐盛和霍峻。

當初徐盛投奔李易的時候,李易可是說過,之後要讓徐盛風風光光回徐州的,這次卻是他爽約了。

不過李易雖然心懷歉意,但徐盛卻是半點不滿的意思都沒有,上次打袁術的時候,他已經得了一個亭侯,這是他原本想都不敢想的榮譽,李易卻讓他得到了,如今徐盛已經將李易當做再生父母一般,如果會對他抱怨?

至於霍峻這邊,倒是問題不大,因為李易這次帶上了他哥,霍峻自然樂得自家兄長跟著李易升官。

定下了留守襄陽的主要人員,隨著李易出兵的人就好說了。

武將方面,中軍主將的依然是徐晃,同行的還有典韋、黃忠、魏延、甘寧、蘇飛、凌操、蔡中、龔都、裴元紹、霍篤等將領。

其中一些人是骨幹,比如徐晃、黃忠,像魏延甘寧這些人,李易是特意帶他們去歷練“升級”的,畢竟名將也得培養才能真正成為名將。

最後還有一種人,就是蔡中了,李易帶上他並不是想讓蔡中去衝鋒陷陣,而是有蔡中在,李易能對蔡家更加放心一些。

至於文官方面,李易主要帶了四個“參謀”,分別是蒯越,荀攸,張昭,徐庶,以及最近被李易做通思想工作的伊籍,以及還是俘虜身份的毛玠。

其中蒯越李易雖然信任他,卻不願他鎮守襄陽,因為加上江夏的蒯良,這倆人一旦生出歹意,那個後果李易實在承受不起。

帶上張昭的理由也很簡單,張昭就是徐州人,關係多,方便李易開啟局面。

原本李易還想帶上諸葛玄的,諸葛玄做事踏實認真,而且有種鐵面無私的味道,很適合做與財務或者律法有關的工作,奈何諸葛玄近來身體不太好,李易不忍心讓他顛簸,便只好將他留下,改為讓徐庶負責這方面事宜。

李易對自己的陣容感到非常滿意,也就是他麾下這些人的名聲還不夠響亮,單純比較水平的話,一點都不虛曹操和袁紹他們。

就這樣,在十月的最後一天,李易告別相送的官員以及家人,帶著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了襄陽城,向著徐州而去。

李易這次出兵,並沒有帶太多口糧,因為李易早就與陶謙說好了,他如果要出兵相助的話,不單單是到了徐州後的口糧問題要陶謙解決,就連半路上的,也得陶謙負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易這一路主要是要經過豫州地界,陶謙不可能從徐州往豫州運糧,那樣耗費太大,也太傻。

於是,李易就當了甩手掌櫃,由陶謙去給孔融做工作,也不知陶謙怎麼說的,孔融竟然答應了沿路供給李易糧草。

這個結果讓李易又是高興,又是遺憾,他是很希望孔融不配合的,然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跟孔融幹一仗,開幾個糧倉,為將來的撕破臉埋下伏筆,現在卻是沒機會了。

不過孔融雖然答應提供糧草,但其他方面的表現,還是一如既往的氣人。

李易進入豫州之後,孔融就讓太史慈帶著兩千多人吊在李易的後面沿路“護送”,此外還派了一個書呆子,一本正經的告誡李易,讓他千萬不可擾民,不能縱兵劫掠,不然孔使君就要不客氣了,一定會去天子面前彈劾他的云云。

李易都被孔融給氣笑了,他雖然的確有著弄點摩擦的想法,可他從來都沒將主意打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啊,這孔融顯然是把他但壞人來看了。

李易不開心,自然就要搞點事情了。

於是,在之後的行軍過程中,但凡有路過城鎮的,李易就讓兵馬靠近過去,也不進城,就是單純的路過,不過路過的時候集體踏步踏,故意跺腳,而且一聲口號連著一聲口號,將不少人都給嚇到了。

尤為好笑的是,李易剛開始這麼搞的時候,第一個聽到李易動靜的城中縣令是個窩囊廢,還以為李易要攻城,脫下官府直接就跑了,等到後來才知道李易只是路過,這人直接成為了笑柄,也沒臉再回去當官了。

起初百姓們也很恐慌,不過當他們發現李易真的不是攻打城池後,不但放下心來,還起了濃濃的好奇心,紛紛走出城門,看看是什麼樣的隊伍竟然有這麼大的動靜。

之後李易在經過城鎮的時候,總有許多百姓過來圍觀,然後好一番慷慨,說李易的兵馬如何如何威武,李襄侯如何如何治軍有方。

孔融知道了這件事,非常生氣,又叫人去告訴李易,批評李易這麼招搖過市,不光擾民,還有失體統,有失大漢官員威嚴。

李易自然不把孔融的話當回事,於是告訴使者,說這是他的練兵之法,只有這樣的兵才能打勝仗,如果讓他一路默默無聞,恐怕走不到徐州士氣就要耗沒了,屆時難免要步孔使君的後塵

李易的回覆讓孔融萬分羞怒,氣的想吐血,但他也無可奈何,只能一邊上書天子說李易胡來,一邊眼睜睜的看著李易的名號在豫州越來越響。

終於,在十一月中旬末,李易一行人到了豫州東邊的竹邑縣,只要再走半日就能夠進入徐州,然後避開被曹操佔據的彭城,繞路下邳,再往北便可與陶謙相見。

進入徐州前,李易去見了跟他一路太史慈營,客客氣氣的對太史慈的一路“護送”表示感謝,然後也不管太史慈臉色尷尬,還送了他一張好弓,一匹上好的戰馬作為謝禮。

太史慈本是不想收李易的東西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護送其實就是監視,雙方雖然同行,其實丁點情分都沒有。

但李易的態度實在太過誠懇,送的也都是他心愛之物,太史慈推辭了幾次後,便順勢收下了,心中也多了幾分對李易的好感。

而李易在太史慈那裡刷了一波好感之後,便將全部注意力放到了前路之上,李易已經打定主意,這次就算是豁出整張臉不要了,也一定要把劉備留在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