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

糜家如今已經徹底投靠了李易,甚至連李易的情報網絡都是糜家在操持,所以,糜芳到了襄陽後,二話不說,直接將把陶謙明面上的請求,還有背後隱含著的意思,毫無保留,全都告訴李易。

李易先是讚許,並肯定了糜芳及其兄長對他功績,之後就是冷笑連連。

陶謙竟然想讓他去打兗州,這根本就是禍水東引啊!

為了解救徐州這個理由根本就不夠,李易真去打兗州的話,旁人只會覺得他是野心作祟,不單單會招來曹操的仇恨,對他的名聲更會產生莫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陶謙雖然是求李易救命,但心裡並沒怎麼看重他,不然也不會想著把他當成凱子來用了。

不過李易的心情很快就恢復平和,覺得陶謙的想法無可厚非,畢竟他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不也是在算計著陶謙麼?

李易讓糜芳回信陶謙,說他願意相助徐州,保護徐州百姓,只是他與曹操有些矛盾,想要憑藉空口白牙調停此事有些不太現實,那麼,就只有出兵一途了。

出兵兗州是萬萬不能的,李易表示曹操雖然胡搞瞎搞,罪大惡極,但兗州百姓是無辜的,曹操的罪責不能讓兗州的無辜百姓來承擔。

那麼,李易就只能出兵徐州,幫助陶謙抵擋曹操了。

按照糜芳所說,陶謙雖然願意讓李易出兵徐州,卻不想讓李易出兵太多,拋開種種細節上的顧慮,陶謙主要還是想要以“勢”壓人,透過李易的強硬態度,迫使曹操退兵。

李易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且不說兵少的話,他的戰略目標無法達成,就說以曹操的智慧和他的那些精兵猛將,李易兵力相差太大的話,根本就不敢和曹操硬碰。

於是,李易就說了,他出兵徐州,估計會帶兩三萬人過去,不然的話,他恐怕擋不住曹操,而且他的人只管打仗,其他的大軍駐地,糧草消耗,將士們的冬衣,戰後撫卹等等問題,全都要交給陶謙去給他解決。

並且,李易還特意重點提出,為了不再出現豫州太史慈的慘敗,他要求陶謙事先必須對他出兵徐州的事情保密,不然李易就不去了。

陶謙那邊在收到糜芳的信後,開始猶豫,糾結將李易迎來徐州是否是正確的決斷。

首先,李易帶的兵太多了,這麼多人去了徐州,全都要讓陶謙供養,這一戰少則數月,多則一兩年,甚至更久,大軍消耗可是一筆相當不菲的開支,陶謙儘管出得起,但也真的要肉痛的。

而且,陶謙作為一個在官場摸爬滾打一輩子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其實並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麼良善。

董卓的事情就不說了,只看荊州劉表,劉表或許不是李易親手殺的,但很可能是被李易給一步步逼到了絕路上。

陶謙自然就要考慮了,他請李易來徐州,這到底是驅虎吞狼,還是引狼入室?

曹操走後,李易賴在徐州不走怎麼辦?

陶謙就把心中這些疑問與左右之人講了,糜竺不用說,李易是他妹夫,肯定是說李易的好話,不過陶謙對糜竺的話只是聽了一半,他更多的還是在意旁人的意見。

其他人看法不一,說什麼的都有,陶謙一時也難下決斷。

最後,陶謙的兩名重要下屬,別駕趙昱和治中從事王朗皆表示應當請李易來徐州,至於說陶謙所擔心的事,二人皆以為不足為慮,因為李易如今能立足荊州,全仰仗他忠義之名,李易此來徐州,雖是助戰,亦是求名,倘若之後李易對徐州有所圖謀,以李易的平民出身,必然不容於天下人。

陶謙聽了這番話便已經動搖,趙昱便又加了一把火,直言以現在徐州的情況,除了請李易相助,難道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麼?

終於,陶謙在兩人的勸說下,決定請李易入徐州,並將襄賁縣城讓與李易居住。

等陶謙回覆的訊息送到李易手中,李易在地圖上看了看,如今陶謙是在東海郡的郯城,而襄賁則緊挨著郯城,就在郯城東邊不遠,曹操若要破郯城,必須先取襄賁。

對於這個位置,李易不太滿意,因為他是想要下邳的,但下邳距離郯城遠了些,曹操暫時又沒往那邊去,李易實在是沒有理由索要,便只能答應駐紮襄賁,至於下邳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下邳並非是李易的首要目標。

於是,李易出兵支援徐州的計劃就這麼定了下來,但是,李易只是密切關注徐州動向,並沒有做出什麼具體動作,陶謙等了一段時間,不見李易派兵過來,有些不耐,連連催促,但李易就是蹲在襄陽不動,只說是兵馬還在整頓,需要再等等,再等等,陶謙急得嘴巴都冒泡了,但他又不敢和李易說重話,面對李易的這般說辭,只能是乾著急。

就在李易拖延時間的過程中,徐州原本僵持的戰局終於有了進展,曹操攻破陰平縣城,而且因為攻城日久,曹操折損不少,便在城破後再一次對百姓舉起了屠刀,據說曹操大軍退去之後,陰平縣城方圓數十裡不見人煙,情況極為慘烈。

陰平的陷落讓陶謙大為惶恐,幾乎是一天一封信的催促李易出兵,同時,他也再次向青州田楷求救。

原本田楷是應當按兵不動的,不過這時候,曹操的戰略方向卻發生了變化。

在河北,袁紹終於決定向公孫瓚動手了,但為了確保後方安穩,袁紹讓曹操將進攻方向向徐州北方偏轉,最後能打下琅琊,然後給青州田楷施加壓力,讓其不能相助公孫瓚。

此時曹操與袁紹關係甚好,再加上東海郡的那些縣城各個死守,讓他攻城消耗很大,便欣然答應了袁紹的要求,留下夏侯淵主持東海郡的戰事,而曹操自己,則帶著剩下的兵馬北上,向著開陽方向殺去。

曹操的戰略改變,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陶謙身上的壓力,對援軍的需求不再是那麼的急切,不過青州田楷卻是緊張了起來。

田楷不知道駐紮在開陽的臧霸是不是跟陶謙一樣不中用,能否擋住曹操的兵鋒,田楷不敢賭,因為曹操一旦打下開陽,佔據琅琊,那麼青州就要面臨曹操的兵鋒了,萬一袁紹再在後面做些手腳,青州就危險了。

於是,一直未動的田楷終於做出了回應。

田楷自己領兵一萬屯於安丘,並讓劉備領兵兩千去東海馳援陶謙。

田楷還是比較小心的,安丘是在青州境內,如果臧霸不堪一擊,他立刻出兵,如果臧霸擋得住曹操,他的大軍就會做一個看客,並不會真的參與到徐州的爭鬥之中。

至於說劉備……

當日李易在盟軍大帳中一口氣將劉備從頭黑到腳,事後公孫瓚雖然念著昔日同窗的情分並沒有將劉備怎樣,卻是將李易的話牢牢記在了心裡。

回到幽州後,公孫瓚直接就見了趙雲,發現傢伙雖然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但確如李易所說,生猛得一塌糊塗,讓他都自愧不如。

公孫瓚又問趙雲關於劉備的事,趙雲承認,與劉備有著不少的往來,而且都是劉備主動靠過去的。

這就讓公孫瓚非常生氣了,於是公孫瓚便數次暗示劉備,讓劉備奉他為主,或是讓關羽張飛二人為他效力,助他與袁紹爭鬥,但全都被劉備給含糊過去了。

公孫瓚很心寒,與劉備的關係就疏遠了,甚至他心中還多了幾分厭惡,只是念著當初的同窗情誼,這才沒有對劉備做什麼,不過公孫瓚卻不想再見劉備了,便將劉備打發到田楷那裡,讓他做了個平原縣令。

田楷也知道公孫瓚與劉備疏遠的緣故,所以劉備去了平原後,田楷便對劉備愛答不理的,甚至劉備前來拜會,他都閉門不見。

不過,在劉備擔任平原縣令半年後,袁紹下屬有兵馬過境劫掠,沿途城鎮多有損傷,可在經過平原時,卻是被劉備領兵打退了。

田楷聽說這件事後很是驚奇,命人一查,這才得知,原來劉備到平原後,對內法令嚴明,行事公允,對外驅趕盜匪,安定地方,再加上劉備面善,善待百姓,平日又毫無架子,於是士人擁護,百姓愛戴,就連周遭地方的流民也紛紛依附於他。

恰恰袁術在冀州興兵,劉備便以保境為名,徵召壯丁,百姓們紛紛踴躍報名,如今劉備手下已然有了一隻五千來人的隊伍,雖然兵甲不齊,但也有了相當戰力。

平心而論,劉備在平原任上的表現非常出色,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考量,都要勝過天下九成九的官員,縱然劉備私自招募兵馬不合乎律法,但以如今的天下局勢,特別是河北這連連打仗的地方來講,地方官員招募兵丁保境安民是必須之事,許多縣城的官吏都在這麼做。

但與劉備不同的是,那些官員得不到太多的百姓的擁護,招募到的人手也非常稀少,平時打打盜匪還成,真的碰上正規軍,根本沒什麼用。

所以,劉備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奈何因為李易給他扣的鍋,劉備的舉動在田楷看來,全都成了心懷不軌的證明,於是,田楷去信給公孫瓚,大意就是說劉備這人太厲害了,讓他當個小小縣令都能聚攏一大幫子人,這要是時間長了,哪還得了?

於是,公孫瓚瞭解過後,便再也不顧往年同窗情誼,叫人奪了劉備的兵,又撤了劉備的平原縣令,將他調往青州治所臨淄,去刺史府做個文官。

而劉備離開平原時,當地百姓極為不捨,老老少少,拖家帶口,一直送了劉備數十裡,這才作罷。

田楷聽說了此事,又告訴了公孫瓚,對於劉備如此得民心,公孫瓚心中忌憚更多,於是劉備剛到臨淄,便被公孫瓚再降為校尉,雖然是掛著校尉的名,其實只有軍侯的權,具體差事是看守臨淄城的東大門。

公孫瓚這次的安排已經有些羞辱的味道在裡面了,甚至可能是想將劉備逼走,但劉備卻表現得逆來順受,沒有離開,也沒有抱怨,就在城門當著他的小官,兢兢業業,結果一如在平原做縣令的那樣,又是半年不到,一個城門吏愣是讓劉備幹出了成績。

此時世家勢大,夜晚城門關閉後,那些遊玩的世家子弟歸來,城門都得重新開啟,但劉備卻鐵面無私,只認律法手令,自他管理城門後,那些晚歸的世家子弟便再也沒有走過東門。

城門官吏也有著緝盜之責,劉備守著一個城門,半年時間,愣是抓了三十多人,以至於臨淄城中盜匪之間有戲言稱,“寧闖刺史府,不過東大門”。

劉備對不法之人嚴苛,對百姓卻極為友善,負責城門之後,便嚴令城門士卒不得借盤查之故勒索百姓財物,漸漸地,百姓出入城池,只要不是路太遠的,都會選擇劉備所負責的東門。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許多,總之,劉備算是應了那句話,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公孫瓚和田楷,都沒想到劉備這麼有本事,一個城門小官都讓他幹出了名聲,如果換個人,他們肯定會認為這是個幹吏,能臣,對其重用,奈何有了李易的說法在前,他們反而越發認為劉備有些危險。

甚至,公孫瓚都一度對劉備動了殺心。

好在,劉備的這種堅持,雖然在公孫瓚那邊不討好,但也不是沒有回報的。

李易當初雖然狠狠的黑了劉備一把,但同樣的,也幫劉備出名了。

這其中固然有人覺得李易說的很對,認為劉備這麼能表現,顯然就是不甘寂寞,所圖甚大。

但也有人開始欣賞起劉備來,認為李易是嫉賢妒能,或者是有別的私怨,這才故意抹黑劉備,轉而開始同情起劉備來。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孔融。

當劉備在城門表現太好,讓公孫瓚和田楷想再一次打壓他的時候,孔融找到了田楷,大概就是說劉備是個君子,是個好人,是個能臣,你們不應該這麼對他,應該重用如何如何。

因為孔融很有名望,而且孔融說話很喜歡“以小見大”,說打壓劉備就會喪失人心什麼,讓田楷有些忌憚,便沒有再針對劉備,但也沒有提拔劉備,繼續留他看管城門。

只是隨著劉備看城門的時間越長,他名聲也就越響亮,同情他,認為田楷做的不對的人也就越多。

如今公孫瓚和田楷都開始後悔,沒有早早殺了劉備,如今劉備已經是名士了,殺之容易,卻也要落人口實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直到曹操率大軍北上,田楷便靈機一動,將劉備從城門口叫了回來,大方的給他兩千兵,像送瘟神一樣,將劉備送去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