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9章 散了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9章 散了吧

劉備這時只覺天旋地轉,眼前發黑,他沒想到李易竟然如此過分,居然還讓他籤軍令狀,這是要徹底斷他的生路啊!

劉備如今是來徐州助戰的,幫忙是仁義,不幫也是理所應當,他如果現在跑了,雖然會玷汙名聲,讓人笑話,可劉備也能反過來說是李易迫害他,他不得已才離開的,多少能減一點影響。

之前劉備想要留在徐州,除了愛惜名聲和不甘心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一旦離開徐州,之後不好再尋覓容身之處。

可他要是簽下軍令狀,事情的嚴重程度將遠遠超過他原本說擔心的。

軍中無戲言,立了軍令狀,就表明劉備接受了不能戰勝夏侯淵,就必須以死抵罪的規則。

這個規則不是開玩笑的,關羽在華容道放跑了曹操,雖然事後沒被諸葛亮執行軍法,但關羽當時可是沒少受刺激,他還以為自己真要死了,由此可見軍令狀的厲害。

以劉備跟李易還有陶謙的關係,他要是幹不掉夏侯淵,那倆人能放他一馬麼?

還有,最最要命的是,一旦寫下了軍令狀,劉備就算是綁在了徐州,想要離開,除非他捨得身敗名裂。

這年頭兵荒馬亂的,逃兵不算是太稀罕的事,換身衣服,臉上抹把灰,換個地方就能從頭再來,可那是普通情況,劉備要是在籤了軍令狀之後跑路,這說明什麼?

說明連軍令狀的軍法都對劉備都沒約束力,他想跑就跑,天下之大,誰敢收留這樣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要是回到青州,估計田楷很可能會給李易送個人頭回來。

當然,劉備一樣可以說是李易與陶謙迫害他,但是,旁人要問,那你為什麼簽了軍令狀,劉備又當怎麼說?

難道說我貪生怕死,籤軍令狀就是為了保命?

總之,軍令狀簽下,劉備就是走上了的絕路,而且刀劍就在身後,根本容不得他做別的選擇。

劉備一步一步的往涼亭走去,身形有些不穩,關羽和張飛趕忙一邊一個扶著他,他們現在多少也明白了當前問題的嚴峻,他們不服氣,心中感覺很悲哀,但他們這次沒爭辯什麼,形勢如此,與其跟人爭辯理論落了氣勢,還不如陪著劉備,三兄弟刀山火海走一遭,大不了一死,怕個鳥?

早有小吏準備好了筆墨絹布,劉備接過,剛要起筆,手掌傷口扯動,疼得厲害,劉備的心臟也好像在抽搐,根本拿不穩筆。

關羽扶著立碑,接下筆,也不看周圍人,自顧自的朗聲道:“關某為兄長代筆!”

說罷,關羽也不管李易與陶謙是否同意,便提筆刷刷的寫了起來。

李易和陶謙見狀,都沒在這方面做出為難,畢竟兩人雖然態度很堅決,也很不善,可他們心裡都清楚,甭管劉備有沒有野心,但人家到現在可是什麼惡事都還沒做過,卻被他們如此逼迫,是非常憋屈的,反倒是他們兩個做事是真的不地道,完全就是在欺負人。

很快,關羽寫完,拿起來給陶謙看了一眼,陶謙點頭道:“可!”

關羽放下絹布,卻是先行在署名處略微靠下一些的地方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雙手將筆送到劉備面前,道:“兄長,我三人名字當在一起!”

劉備看著關羽,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道:“好!”

說罷,劉備就用包著繃帶的手勉強握住毛筆,由關羽託著手臂,慢慢的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可饒是如此,還是有幾滴血水落在了白色的絹布上。

猩紅色散開,蔓延,在白紙黑字之間,分外刺眼。

之後,張飛也在下面跟上了自己的名字。

將這一切完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路已經註定,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反抗,劉備忽然覺得輕鬆了許多,轉身道:“使君,襄侯,請用印!”

劉備的聲音非常平和,沒有笑容,也沒有卑躬屈膝,這態度就像是對待偶然在半路上遇見的老農,反而有點……和善。

李易和陶謙都很意外,也有點不太適應劉備的變化,陶謙遲疑了一下,這才喚來孫乾代他用印。

李易那邊原本是要讓典韋去落印的,但是,李易想了想,卻是叫住了典韋,道:“我親自來吧。”

李易走到桌案旁邊,看著白布黑字,還有上面的幾點血跡,感覺格外的不舒服,心中嘆息一聲,然後將他的將軍印按在了陶謙的旁邊,然後又瞅了劉備一眼,道:“我這有神醫華佗,尤善外傷,有他在,玄德手中劍傷無需多少時日便可痊癒。”

劉備躬身道:“多謝襄侯好意,備惶恐,只是備卑微之身,不敢勞襄侯費心。”

李易表情有些僵硬,沒想到自己被劉備給頂了回來,可想想也正常,劉備這樣是自己一手照舊的,現在又來貓哭耗子,劉備沒唾他一臉已經是好脾氣了。

於是,李易便沒再說什麼,點點頭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地方。

陶謙見氣氛有些微妙,輕咳一聲,故作爽朗道:“襄侯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如今時候已經不早,老夫已在城中備下了酒宴,不如我們這就入城?”

李易其實已經沒心思喝酒了,不過這是禮數,他不會壞了陶謙的好意,便笑道:“使君是主,易是客,一切自當聽從主人安排。”

陶謙哈哈一笑,這便喚來幾個官員,開始安排事宜,接待李易其實挺麻煩的,特別還有那三萬大軍,安頓他們更是需要許多的人手去操持。

過了些許時間,事情交代妥當,準備動身回城的時候,陶謙卻忍不住往劉備那裡看了好幾次,原本陶謙以為劉備都這樣了,肯定會告辭的,哪想到劉備根本沒有告辭的意思,反而是一副要跟他們回城吃酒的樣子。

李易在陶謙之前就察覺到了劉備也要回城,他感覺挺意外的,因為這事擱他身上,他早就跑了,哪還會去酒宴上湊熱鬧?

不過呢,仔細思索過後,李易卻是有點理解劉備的心態了,畢竟軍令狀都籤了,劉備大概已經無所顧忌,區區一場酒宴,又算的了什麼?

等到晌午的時候,李易和陶謙便到了郯縣,陶謙和李易指點著郯縣的風土人情,言語中很是唏噓,因為之前郯縣也是很繁華的,但如今因為戰事,卻是蕭條了許多。

中間並沒有太多耽擱,眾人便進了陶謙的府邸,陶謙很會做人,安排李易和他並列上首,並沒有因為李易年輕,就有所輕慢,對於典韋他們,同樣很看重,也都讓他們緊挨著李易坐著,並沒有按照官位把他們派到後面。

其他徐州官員的安排不提,劉備卻是被安排在了一個角落,這回並不是陶謙輕慢他,實在是陶謙和李易看到劉備都有些掛不住。

不過劉備也不在意,帶著關張二人坐在角落裡,神情自若,不卑不亢,臉上沒有丁點的異色,要不是他身上還有血跡,旁人根本想象不到,就在不久之前,劉備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事情。

等到酒宴開始後,劉備依舊如常,甚至還主動向李易和陶謙敬酒,禮數上沒有絲毫怠慢,弄得陶謙愣是不敢和劉備對視。

李易也感覺尷尬,不過他的目光並沒有閃躲,因為李易真的很想知道,真正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風采。

隨著酒宴的進行,劉備的這番表現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不管劉備心裡是怎麼想的,但就表面上來看,人家這份鎮定功夫著實厲害,許多人都忍不住對劉備頻頻望去,空暇的言談,也對劉備多有討論,以至於到了最後,劉備雖然不是主角,卻愣是成為了宴會的半個中心。

等到酒宴結束後,因為劉備的緣故,陶謙和李易都不太開心,好在劉備這時提出了告辭,他要回蘭陵了。

原本李易想過,立碑若是離開,他就派人“護送”,可李易多少也是要臉的,這時候他真拉不下顏面說那樣的話,最後也只是送了劉備一聲保重。

劉備三人離開城池之後,並未急行,出城遇到一處小土丘,劉備便招呼關張二人停了下來,然後也沒說什麼,直接向著土丘走去。

關張二人對視一眼,默默的跟在劉備的身後,他們感覺得到,劉備肯定有什麼話要對他們說。

小土丘並不算高,劉備很快就走到了最頂,左右看看,發現這裡只有一些青石,還有枯萎的荒草,連顆樹也沒有,顯得很是荒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備轉身,又看向遠處的城池,凝望片刻,最後將目光落在關張二人身上,微笑道:“其實,我是想尋一片桃林的,可出城前我特意尋本地人問了,人家卻道徐州竟無桃林。”

雖然劉備的語氣聽上去很輕鬆,可關張兩人心中卻是忍不住的發酸,桃林對旁人來說只是桃林,但對他們三人來說,意義卻非比尋常,因為,他們就是在桃園中結義金蘭,立誓同生共死的。

今日他們受了很大的打擊,劉備現在又在想當年之事,偏偏還說徐州沒有桃林,這給了他們兩人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

張飛有些說不出的心慌,下意識道:“大哥想看桃園,我們回到蘭陵種一些就是了,二哥,你說是不是?”

但關羽卻沒回應,只是目不轉睛的看著劉備,他在等劉備後面的話。

劉備也看了關羽一眼,然後對著張飛搖搖頭,溫和的笑容漸漸變得苦澀,輕聲道:“我……好像錯了啊。”

劉備走了兩步,抬頭望天,慢慢說道:“我,劉備,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早年拜盧中郎為師,學安邦救民之道,不敢自誇學有所成,但也有所領悟,期望將來能登高臺,清汙穢,還世間清明,然世事艱難,我雖有志向,最終卻只能以織席販履為生。”

“待後來黃巾亂世,我又習軍法,希望能助朝廷平定叛亂,予百姓安寧,這次雖因戰功得封小吏,卻也為奸佞不容,無奈只能繼續漂泊,再尋出路。”

“這期間雖然艱辛,但我從未氣餒,因為有兩位兄弟不離不棄,你我三人齊力同心,天下何處去不得,縱然一時落魄也無妨,出人頭地不過早晚之事罷了。”

“唉,說來,我當謝兩位賢弟,要不是有你二人在,世上早已沒了劉玄德了,雲長,翼德,受我一拜。”

劉備說著,便要對關羽和張飛行大禮,兩人見狀大驚失色,趕俯身忙拉著劉備,不敢受劉備的禮。

關羽抬著頭,聲音輕顫,道:“大哥,你說這些幹什麼,你我兄弟多少年了,為何要說那些外人才說的話?”

張飛也急道:“大哥,你如此這般,豈不折煞我和二哥了?”

劉備輕輕搖頭,不管他二人阻攔,身體微微向下用力,眼看著劉備的手又要滲血,兩人沒奈何,只能鬆開了手,然後臉色複雜的看著行禮起身的劉備,有些不知所措。

劉備嘆了一聲,臉上多了幾分蕭瑟,繼續道:“早年我見你二人威武不似凡人,便與你二人暢談,想要結交,不想卻是志向相投,於是你我三人結為金蘭兄弟,互相扶持,期望將來能成就一番大事。”

“之前雖然多有坎坷,事情也多是不順,始終沒什麼起色,但我當時卻是以為,事業雖然不成,但你我眼界卻開闊了許多,而且只要你我多行仁義之事,慢慢建立名聲,得道者多助,只等時機到後,必然可以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劉備說著,眼中神采不禁多了許多的嚮往與希冀,似乎是看到了他最想要的將來,只是很快的,劉備眼中的光彩就迅速暗淡了下去,關張二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全都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李易。

“哈——”

一聲嘆息,劉備搖搖頭,又往來路的方向上看了一眼,也不知是看城池,還是看著城池裡的人,凝望許久之後,劉備忽然道:“雲長,翼德,我們,不,不如散、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