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5章 圍困壽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5章 圍困壽春

在決定藉著和談逼反孫策的時候,李易就想過,孫策之後很可能會選擇廬江作為根基,也就是再度對陸康發起強攻。

李易與蒯越等人根據早先廬江的戰事經過做出分析,幾乎是一致認為孫策想要徹底擊敗陸康,少說也得兩三個月的時間,如果糧草補給方面出現問題,這個時間還會增加,所以,李易雖然已經開始在意孫策,可孫策的威脅程度在李易眼中還是比較靠後的。

只是再好的謀劃都難免會出現意外,李易怎麼都沒想到,這才兩天功夫,孫策不光反了袁術,也把陸康給打敗了,比原本歷史上雙方爭鬥用的時間要短的多。

李易感慨之餘,不由開始擔心孫策會迅速在廬江壯大勢力,對他構成威脅,思考一番過後,李易便下令暫停進軍,在陰陵城中臨時搭了一個靈堂,祭奠陸康,以及被孫策殺害的陸家眾人。

這場祭奠鬧的動靜很大,李易不光帶著他的那些部下們去給陸康哭喪,還要求城中的世家大戶也要參與,甚至召集了許多百姓也過來祭拜陸康。

按照李易的說法,陸康丹心可昭日月,陸家亦是滿門忠烈,如今被人所害,他痛心疾首,如不能使忠義之士安息,他實在無心進軍。

李易的這些舉動雖然是有作秀的成分,而且將陸康捧的有些過高,但因為陸康本質上的確是一位忠義之士,並且因為朝廷有負陸康緣故,他身上還有著很強烈的悲情色彩,而自古以來悲情英雄都是最能打動人心,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所以,在李易的推動之下,沒用多少時間,陸康在揚州人眼中幾乎已經成了大漢嶽武穆一般的人物。

這麼做的同時,李易也上表天子,言辭懇切的說了陸康的事情,希望朝廷可以給予陸家的後人一些封賞和優待,以安撫忠烈之心,也讓天下人以陸康為榜樣。

做這些事情,足足用了李易五天時間。

李易屬下自然有人不解,覺得李易不必為陸康花費這麼大的精神,但李易卻是不以為然,他認為這麼做是必須的,也是非常划算的。

因為陸康是死在孫策手中的,那麼李易將陸康捧得越高,讓朝廷最大程度的認可這位英雄,那麼濫殺忠臣的惡名孫策就得背得牢牢的,也會成為孫策發展路上的一塊攔路巨石,除非他李易死了,除非孫策的勢力發展到讓朝廷不得不重視的地步,在那之前,孫策是幾乎不可能得到朝廷任命的。

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順,如今漢室雖然已經是破屋漏雨,但骨架還在,沒有朝廷的任命,孫策就算折騰的再厲害,李易都能把他歸類到盜匪一流,自然的,孫策就很難收服人心,無論是百姓的,還是世家的。

可以說,李易走的這一步棋雖然沒有直接和孫策交手,卻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孫策的發展。

而且比較湊巧的是,李易在陰陵祭奠陸康的時候,袁術也在壽春做的同樣的事情。

袁術藉著祭奠陸康的時候否認了他曾經派兵攻打陸康的事實,將這件事完全推到了孫策的頭上,並且上書天子,其中除了如李易那般希望朝廷表彰陸康之外,更是希望朝廷可以向孫策降罪,免去孫策繼承自他父親的爵位。

李易因為惦記著孫策手下的那些人,故而針對孫策的動作都是旁敲側擊的,甚至都沒點出孫策的姓名,但袁術卻是直接開撕,由此可見袁術對孫策反水的恨意。

於是乎,孫策雖然得了皖縣,卻也被兩位大佬給聯手打壓了一把,註定了他之後的日子並不會一帆風順,只是孫策暫時還不知道罷了。

對於陸康和孫策的事情做出一定佈置之後,李易的重心便再次轉到了袁術的身上,開始向西曲陽進軍,不過出乎李易預料的是,西曲陽城中的兵馬已經主動撤離,就連城中的青壯也少了許多,李易詢問之後得知,原來那些青壯全都被袁術拉到壽春守城去了,至於西曲陽,自然是放棄了。

於是,李易毫無阻礙的接管了西曲陽,安頓了一日之後,便帶著大軍繼續向西開進,一路走到了壽春城下,也代表著壽春攻防戰的開始。

李易穿越至今已經走過不少地方了,在他眼中,這天下最難攻克的城池首推襄陽,原因很簡單,襄陽的護城河實在是太霸道了,最寬的地方近乎百丈,比兩個足球場連起來都長,人站在護城河邊上,看著不時翻卷浪花的河水,有時候甚至會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類似於面對大海的無力之感。

除了襄陽,另外一個最難攻克的,就是壽春了。

壽春的護城河沒襄陽那麼變太,但也不差太多,最寬的地方有四五十丈,也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米,比較窄的地方也在二十丈以上,這種程度的護城河別說普通士兵會絕望,哪怕是李易這個開掛的也沒什麼好辦法。

游過去,呵呵……

坐船渡河,在河面上就是活靶子,即便僥倖到了對面,在沒有攻城器械和掩體的情況下,也只能等死。

所以,如果要對壽春發動直接攻勢,只有在四個城門的方向下手,那裡有橋樑連通了對岸和城門,即便是橋樑有所毀壞,也能架設浮橋木板,形成道路,然後由士兵帶著攻城器械直達城下,發起攻勢。

不過,這樣雖然可以進攻,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因為城門門口的橋樑雖然修得比較寬闊,但也只是相對的,平時百姓行走沒問題,但如果讓大軍衝鋒的話,就明顯不夠用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要守城一方在城門左右城牆上安排兩千弓箭手,齊齊對著城門正面射箭,就會形成一種經常在遊戲中能看到的“集火”狀態,進攻的一方不丟下上萬條性命根本別想摸上城頭。

然而,倘若戰爭真的開始,上來就在城牆下折損個萬把人,軍心士氣必然受挫,李易的這場這場揚州攻伐就可以提前告吹了。

再退一步講,就算李易僥倖以能夠承受的代價打破城門,衝了進去,但壽春的城防是非常不講道理的,四個城門一個不落,裡面全都修有一道甕城,這就意味著李易的人在費勁辛苦殺進去之後,還要頂住下一波的關門打狗,或者說甕中捉鱉……

總之,強攻壽春,難度實在太高,太不現實,這個過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李易承受不起的。

所以,大軍在到達壽春的當天,李易與眾人便定下了與袁術打持久戰的計劃。

首先,李易分兵五千,分赴九江各地,安撫當地百姓,督促地方上恢復生產,並打擊盜匪惡霸,穩定社會秩序。

李易還下令各個縣城向他推薦各地德高望重之人,交於李易稽核後,可暫任地方縣令之職,再結合李易從軍中派下去的人,算是形成了一文一武兩套系統。

同時,李易還大肆鼓勵百姓對無主之地進行耕種,並開墾荒地,按照李易的口號就是,不允許有任何一塊土地閒置,只要有三十畝閒田,代理縣令立刻換人,相應的,哪個縣的耕種工作做的最好,代理可直接轉正。

李易為了糧食也算是拼了,他是真的不想揚州來年出現饑荒,再加上為了拉攏揚州人心,方便日後完全掌握揚州,他一上來就選擇了透過官員的任命向揚州的世家示好。

這次的戰事雖然是針對揚州的,但李易的定位一直都很明確,他的敵人是袁術,而不是整個揚州,所以,李易在拿下袁術之前並不想讓世家覺得他是餓虎,進而讓世家站到他的對立面。

於是,李易就決定用世家來幫自己迅速穩定揚州的局面,儘可能的降低戰爭給百姓所帶來的影響,並在這個過程中讓揚州百姓接受自己,讓世家接受自己,讓彼此成為利益共同體,同時,也算是給九江之外的揚州地方立下一個榜樣。

不過,這並不是說李易向揚州世家低頭了,實在是那些細緻的工作外來戶根本做不好,並且當地百姓也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唯有揚州本地人才能完成李易的要求。

更何況李易的政令上也說的明明白白,如果有誰沒做好,或者是想糊弄他,李易肯定會把那人拿下,然後再換一個揚州世家上去。

甚至,如果有人太不拿李易當回事的話,李易也不介意來個滅門慘案彰顯一下自己的威風。

世家的確很厲害,但那是指世家這個階層,而不是個別世家,李易只要不動這個階層的根本利益,以他權勢,只是針對個別看不清形勢的人下手,根本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壽春之外的地方,李易主要就是以拉攏世家,安撫百姓,維持秩序,恢復生產,預防饑荒這五個核心在進行工作的。

至於說具體如何謀取壽春,這就比較復雜了。

既然決定放棄強攻,那就是圍城了,跟袁術進行消耗,看誰先把誰先耗垮,不過這個消耗也是有講究的。

李易到壽春之後,大軍主力駐紮在東門,然後往其他三個方向分別派了三千人過去,不讓他們打仗,而是叫他們圍著城門的出口挖深溝,壘高牆,如此一來,雖然不敢說將三處城門完全堵死,但袁術的大軍想出城,沒有兩個時辰的時間進行“恢復施工”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就斷絕了袁術分兵繞路突襲,或者說是逃跑的可能。

至於東門方向,李易也是挖溝壘牆,不過不像其他方向那麼過分,顯然是做好的隨時進攻的準備。

安排這些的時候,李易麾下有人建議李易應該圍三缺一,否則像他這樣把壽春四面困死,可能會讓城中人團結一心,為將來奪城增加難度。

不過李易想了想還是決定將壽春困死,因為他不擔心裡面的人團結一心對抗他。

壽春想要軍民團結一心,有一個前提就是袁術足夠強勢,而且要得人心,但袁術顯然不是這塊料,下面的士卒百姓,向著他的實在太少,而李易則是美名滿天下,人們都知道他善待百姓,是個大大的忠臣,根本不會做出屠城或者濫殺無辜之類的事情,那麼,李易對壽春逼迫的越狠,施加的壓力越大,壽春城內部生出亂子的可能性同樣就越大。

除此截斷城門之外,李易還讓人在河面比較窄的地方修築了許多座高臺,並拿出了一份投石機的圖紙,叫軍中工匠照著圖樣去打造。

這種投石機乍一看與過去軍中用的投石機差別不大,但仔細辨認不難發現其中不同,因為這是經過李易和黃月英改良過的,比舊式的投石車更輕巧一些,且方便操作,至於最關鍵的射程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裝填五十來斤石彈能丟擲約莫六十丈,再加上高臺,完全足夠李易越過護城河直接轟城了。

其實射程方面的提升並不是很大,但李易要求並不高,只要比袁術那邊打的遠就可以了。

而且,李易讓人收集石彈的時候可是大小通吃,五六十斤的不嫌大,拳頭個頭的也不嫌小,因為這些投石機固然要威脅對面的城牆,但李易更多的目的卻是在於騷擾內城,透過白天黑夜不停的往城中拋擲石塊,讓袁術的兵馬長時間維持在一個比較緊張的心裡狀態之下,短時間或許沒什麼,可時間長了,說不定哪天他們就崩潰營嘯了。

人多力量大,李易的種種佈置吩咐下去,不到十天功夫針對壽春的工事就已經初步完成,已經有近百架投石車開始往城中拋擲石塊,

這裡李易動了個心眼,讓下面人前期先用大一點的石頭砸,等過幾天用完了再換小一號的石頭,等用完了繼續換更小的,如此袁術如果想透過計算射程撤離城牆附近的人,進而減少損失的話,他最起碼要撤上好幾次才可以,因為李易的投石機射程是不斷增加的。

在“炮擊”開始後,袁術那邊也在城牆上安裝了投石車,只是城牆上寬度有限,太大的號的投石車安排不下,再加上李易這邊是改進過的,所以射程上袁術那邊是吃虧了,不到兩天時間,袁術那邊架設的投石機就被打沒了。

對此袁術自然是不甘心的,又派人趁夜渡河,想燒掉李易的投石車,但李易這邊早有準備,反倒是讓袁術白白折損了五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