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5章 司馬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5章 司馬氏

在城門口為賈詡造勢之後,李易又對著百姓揮了揮手,便帶上眾人進了城池。

入府之後,眾人各自散去,李易簡單洗漱一番,便單獨將賈詡請進了書房。

賈詡剛剛落座,便對著李易說道:“主公適才如此盛讚屬下,屬下,實在惶恐。”

“先生這是哪裡的話。”

李易虛扶了一把,笑道:“我讓先生奔波千里,如此辛勞,我確實有愧,再加上揚州之事干係甚大,先生肩負之重亦是眾人之最,於情於理,我都應當為先生樹立威信,讓人敬畏,以防有些傢伙不知輕重,萬一做出糊塗之事,將來害人害己!”

說到最後的時候,李易的神色已經頗為嚴厲。

之前城門的那些交談,固然是李易對賈詡真情流露,但同時也是給旁人的警告。

因為賈詡雖然是李易最最倚重的謀臣,但他在荊揚兩地的影響力卻並不算高。

賈詡一直都是留守南陽的,與襄陽之間只是有一些正常公務往來,和襄陽一系的官員關係比較淡薄,特別是隨著李易對蒯越荀攸等人的重用,無形中賈詡的話語權就更低了。

至於說揚州這邊的官員,那就更別提了,今日還是他們第一次與賈詡相見。

李易自身威望足夠,他手下人對他都服氣,根本不敢生出異心,但古往今來,不管是哪裡,地方上對空降下來的大領導很少有人會持歡迎態度。

賈詡到達揚州之後,雖然大多數人會固守本分,老老實實做事,但肯定也會有些自不量力的傢伙覺得賈詡既無多少功勞,亦無什麼根基,不過爾爾,難後就做出一些陽奉陰違,甚至欺生的事情出來,給賈詡的工作帶來麻煩。

李易不想看到那種情況,他非常厭惡內耗,哪怕這種內耗是他承受得起的,李易也不想看到。

所以,李易就趁著在城門口的見面,直接將賈詡的位置抬得很高,高到讓那些愚蠢短視之輩無法生出他念,也讓那些聰明人看到李易的決心,讓他們不敢與賈詡爭權。

在這種前提下,今後要是還有人想陽奉陰違,做一些小動作,直接殺了就是,那種人死了活該。

除賈詡之外,李易也順帶捧了張遼與徐晃一把,既給眾人樹立榜樣,同樣也肯定了他們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如今李易的攤子越來越大,麾下文武官員多到李易自己都數不過來,而人一多,很容易就會形成拉幫結派的現象,而一旦派系形成,就很容易在內部引發爭鬥,比如後期的袁紹勢力,那內鬥簡直是叫人眼花繚亂。

這種派系對一個勢力的發展是很不好的,但是,想杜絕派系的出現,是幾乎不可能的,最起碼李易自己就沒那種手腕,所以,李易乾脆決定主動樹幾個靠譜聽話的山頭出來,壓一壓那些潛在的苗頭。

這種手段或許不能長久,但李易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支援到他一統天下就可以了,至於再往後,那幫傢伙只要別想著造反,別禍害百姓,愛鬥鬥去,李易還能享受一下當棋手的樂趣。

“主公用心良苦,屬下必不負主公厚望!”

賈詡鄭重了應了一聲,俯身對著李易一拜,不過李易看著賈詡的目光卻是有些奇怪,因為以往賈詡與他相處是比較隨意的,可今天不知怎地,賈詡不時的就他一種好像是在表忠心的感覺

李易琢磨了一下,感覺這老小子應該沒幹啥虧心事,便也沒多想,而是將前些天在襄安的事情給賈詡說了一遍,請教賈詡的看法。

那日之後,李易只是從指導思想上決定改變,但在具體事情上,除針對了許攸一次,並未作出其他實際行動,在這方面李易還是很小心的,想法錯了隨時可以修正,但具體做事,他還是要慎重,肯定要聽從賈詡,蒯越這些老成持重之人的意見。

賈詡仔細琢磨了一陣,說道:“屬下對主公決定並無意義,如今主公勝算大於袁紹,確實沒有主動退讓的道理。”

李易見賈詡也肯定他的想法,面露笑容,繼續請教道:“我有幾個想法,先生且聽聽看,給些意見。”

賈詡拱手:“屬下洗耳恭聽”

“第一,滲透豫州,孔融這個州牧在我看來,就如同小兒持金招搖過市,再加上孔融迂腐不善軍事,我取豫州應當不是難事,但是,古今戰事,以一縣之力牽制數萬大軍的情況不在少數,所以,為以防萬一,我覺得還是早早下手佈局,汝南與潁川,或明或暗,我至少要佔其一,當然,如果能夠盡取是最好的。”

略微頓了頓,李易有些遺憾的道:“可惜,因為拒絕天子入荊州,我與長安已經生出嫌隙,不然,直接舉薦徐晃替代汝南太守,倒是可行,可惜了。”

說到這裡,李易便看向了賈詡,希望賈詡能給他一些好的法子。

賈詡輕輕搖頭道:“長安之事主公無需遺憾,朝廷在揚州尚且不願讓出對主公讓利,更何況豫州?且孔融入豫州,本就有挾制主公之嫌。”

李易表情頓時一滯,隨即拍了拍腦門,道:“是我想差了。”

賈詡笑了笑,然後正色道:“不過,雖然不能借朝廷名義,但稍微用些手段,也不是不能不戰而勝。”

李易眼睛一亮,拱手道:“先生請講。”

賈詡沉吟了一會,問道:“主公可知河內名門,司馬氏?”

李易眉頭一挑,眯了眯眼睛,問道:“你說說看。”

賈詡因為專注盤算事情,並沒有注意到李易的神色變化,自顧自的說道:“潁川太守司馬儁,便是出身河內司馬氏,其祖父乃是徵西將軍司馬鈞,今司馬儁年逾六旬,無論是在河內,還是潁川,都是頗有威望,很得人心,其子司馬防,曾任洛陽令,遷都之後賦閒,後又任京兆尹,雖然位階不低,但因為李傕掌管京畿,司馬防不過空有其名罷了。”

“屬下建議主公聯絡司馬防,許其一個太守之位,另外其長子司馬朗年少有才,主公亦可徵司馬朗入荊州為官,以主公威名,以長安局勢,司馬家必欣然應允,有此關係,潁川太守雖為司馬儁,但與主公手中又有何區別?”

賈詡笑了笑,有些得意的說了自己的算計,本以為會得到李易稱讚,但等了一會不見李易出聲,轉頭一看,卻見李易臉色竟然有些陰沉。

賈詡不明所以,想了想,也沒明白哪裡不對,只能小心問道:“主公,可是屬下所言有不當之處?”

李易呼出口氣,搖頭道:“非是先生之過,而是……”

李易略微猶豫,最終還是說道:“司馬一家,天生反骨,與我氣運相沖,數十年後可能禍害天下,若是徵召司馬父子,我將來怕是要背上殺戮功臣的惡名。”

“啊?”

賈詡張著嘴巴,眼睛瞪大,少有的在李易面前失態了。

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只是隨便提個建議,卻竟然捅出了一個貌似很了不得的事情。

不過,賈詡畢竟是賈詡,雖然李易的話語讓他意外且震驚,但他還是馬上就穩定了心神。

接觸李易這麼久,賈詡自然知道李易身上有神異之處,但作為一個非常圓滑的人,賈詡不會主動過問這些事情,他只是知道,但凡是李易用神棍口吻說出的話,不管能否理解,只要堅決執行就可以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何況,這一次賈詡還從李易的語氣中發現了一絲特別的味道,那就是李易的殺心很重,從言語細節來推斷,多半是要滅門。

這讓賈詡既慶幸有後怕,因為如果讓他在南陽繼續多留上一年半載,他真的有很大可能會把司馬朗招到自己麾下,然後再引薦給李易。

天知道到時候李易會是什麼臉色。

李易看到賈詡陷入沉思,倒也沒有催促他,畢竟司馬家的事情他沒有與旁人說過,賈詡沒有心理準備很正常。

其實,剛才李易也有過動搖,猶豫是否就按照賈詡說的,先用幾個司馬家的人,後面的事情等後面再說,反正他在先知先覺的條件下,司馬懿不可能興風作浪。

甚至,情況不同,司馬懿很可能都壓根就不會有作亂的想法。

但是,李易是個人,他有七情六慾,他有自己的喜好厭惡,比如曹操劉備這些人,李易固然選擇了敵對,可在心裡對人家是極為敬重的,但對於司馬這一家子,雖然他們是三國最後的大贏家,李易卻是丁點好感都欠奉,只想早點弄死他們。

潁川固然重要,可李易卻任性的不想為一個潁川讓自己心裡不痛快。

過了好一會,賈詡理清了思路,呼出口氣,說道:“既然司馬氏心懷不軌,屬下方才的話是欠缺考慮了,不過如此一來,想要取潁川,就稍稍有些麻煩了。”

李易暫時並不想就司馬氏的事情多談,便順勢問道:“那麼先生可有妙計取汝南?”

賈詡頓了頓,有些無奈的道:“汝南太守徐璆,此人博學廣文,為官清廉,早年征討黃巾有功,乃是文武全才,但因為得罪宦官,被免官,逐出洛陽,孔融上任豫州之後,這才復起為汝南太守。”

“唉。”

賈詡嘆了口氣,道:“徐璆才能品性,皆為上等,雖然仕途坎坷,但不改初心,對漢室始終忠心耿耿,有他在,主公想兵不血刃拿下汝南,其難度怕是還要超過潁川數倍。”

李易皺著眉頭道:“這不就是沒辦法了?”

“不然。”

賈詡說道:“先說潁川,潁川可取,只是主公需要等待機會。”

李易問道:“什麼機會?”

賈詡答道:“如今呂布與曹操征戰不停,兗州百姓已經無法安心生產,許多百姓為活命只能南逃,經豫州,入荊州,而呂布與曹操也因此越發缺糧,近來他們沒少在豫州做那些劫掠之事,為此,孔融也讓太史慈帶兵去了豫州北部郡國,防範呂布與曹操劫掠,但收效甚微,甚至不少豫州本地百姓,也選擇難逃,所以……”

賈詡輕聲道:“若是能引得兗州亂兵大舉入豫州,孔融不能保全豫州百姓,而主公在關鍵時刻以正義之師驅趕叛逆,救助百姓於危難,那麼,豫州上下之後會聽主公號令,還是聽孔融號令?”

“好,此法甚好!”

李易讚歎的拍了下手,換做最開始的時候,他對於這種計策或許還有些不忍,但經歷的戰事多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他只能保證,他不會直接把百姓往火坑裡推,至於其他……他不願多想。

不顧對於李易的歡喜,賈詡卻是神色從容,繼續道:“主公莫要著急歡喜,此中可能還有變化。”

李易問道:“什麼變化?”

賈詡說道:“主公以屬下為揚州刺史,並拒絕天子入荊州,屬下以為,長安方面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否則朝廷威嚴無法保全。”

“自從得知主公任命之後,屬下便做了幾次推演,認為朝廷必任命州牧前來爭奪揚州權柄,不過考慮揚州兵馬盡數歸主公所有,故而來人只能先在揚州附近落腳。”

“主公曾經救援徐州,糜竺與主公乃是姻親,陳登也有交往,故而朝廷來人,很大可能會暫時客居豫州,招兵買馬,同時讓人在揚州內部聯絡人手起事,製造混亂,然後裡應外合,爭奪揚州。”

李易若有所思,道:“先生可是要說汝南?”

賈詡點頭道:“不錯,汝南乃是天下大郡,人口最多時足有兩百餘萬,雖然因為種種戰事,損失了不少,但想要徵兵針對揚州,也唯有汝南可以一用,而且無論是徐璆,還是孔融,都會全力支持朝廷舉動。”

“所以,屬下以為,主公要圖謀豫州,可雙管齊下,第一,便是借用外力謀奪潁川等地,第二,就是等待朝廷從汝南向揚州用兵,只要汝南兵馬一動,主公便可對其迎頭痛擊,然後提兵殺入汝南問罪,趁機奪去汝南土地,只要戰事順利,朝廷奈何?孔融奈何?”

“不過,這兩道計策,先手皆在旁人掌握,主公雖然提前謀劃,卻不能主動行事,只能順勢而為,極易產生變數,這讓屬下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