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

收服太史慈,李易很高興,但心中也稍稍有那麼一絲遺憾。

現在李易麾下的武將,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以張遼、典韋、徐盛這些人為代表,他們在才能方面各有高下,各有所長,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對李易忠心耿耿,不但能為李易拋頭顱灑熱血,更是可以毫無疑問的執行李易的任何命令,相應的,李易面對他們時所表露的,也是本身最為真實的一面。

這些人的天花板很高,有恰當機會的時候,李易也會優先考慮他們,只要他們能立功,李易就會不遺餘力的為他們加官進爵。

第二類人的天花板就稍稍低了那麼一點,比如賀齊,張繡,陳到他們,他們對李易也是比較忠心的,李易也信任他們,但因為相處時間問題,或者是本身的三觀,李易暫時還不能對他們毫無顧忌的放心,所以,李易或許會重用,比如這次就讓張繡擔任了先鋒,但之後張繡要是不想辦法將李易的好感度刷上去,這個先鋒基本就是他的人生頂點了。

至於最後的,則是孫賁,凌操,徐琨這些人,他們都是有本事的人,但還沒有到需要李易動容的地步,再加上他們的背景多少都是有些問題的,所以李易雖然會為了和諧任用他們,卻很好給予他們真正的信任。

相應的,這些人的天花板就比較低了,機會也少,基本上軍中的中層就是他們的終點了,想要向上更進一步,除非發生某些偶然事件,否則只能寄期望於下一代人。

而太史慈這位三國之中排的上號的猛將,就很不幸的被李易放到第二類人裡面。

太史慈雖然因為李易的免死,非常感激李易,關鍵時刻為李易擋刀也不是問題,但太史慈卻是個三觀比較正的人,在他眼裡,有太多東西都是要勝過功名利祿的,甚至勝過他自己,李易對這種人非常欣賞,甚至是敬佩,但是,他可是一個造反頭子,太史慈遇到李易,既是幸運,也是不幸。

接納了太史慈之後,李易便很是大方的讓太史慈先回青州接他的老母親,這是李易的誠意表現,因為這根本就是將開溜的機會送到了太史慈的面前。

不過,太史慈的節操在這時候就表現出來了。

太史慈先問李易是否要繼續北上,與曹操征戰,在李易點頭之後,太史慈便堅決表示,李易免他不死,這是恩情,而李易今後又有大戰,他若是此時離開,便是不義,非君子所為!

所以,他一定要先跟隨李易與曹操交戰,等兗州戰事結束之後,再回老家接他母親。

李易本不想如此的,但在太史慈的再三堅持下,還是同意了,並且順便給太史慈安排了一個任務,讓他明日起協助黃忠整編豫州軍,目的是要從豫州軍中選拔出一些精銳,隨著他的大軍奔赴兗州,與曹操作戰。

交代完這些之後,李易便告辭離開,雖然譙縣已經拿下了,但後續依然有著許多的事情要處理,最起碼一開始這兩三天,李易是閒不下來的。

然後,讓李易很意外的是,他剛進入那處別院的正廳,發現除了他麾下文武,孔融竟然也在。

與第一次相見時的風度翩翩不同,今日孔融模樣很是狼狽,頭髮散亂,身上血跡斑斑不說,衣服上還有沾著不少的泥土黑灰,而且是黏在上面的,更顯邋遢。

李易進來時自然是有動靜的,但孔融卻是閉著眼睛,輕哼了一聲,連看都不看李易一眼,一臉的不屑,就好像李易有多膈應一般。

但李易卻是覺得,孔融舉動更像是掩耳盜鈴多一些。

李易視線掃視了一圈,對賀齊說道:“公苗,刺史府的事情是你負責,孔融也是你找到的吧?”

“正是屬下!”

賀齊趕忙應聲,之後臉色稍顯古怪的道:“之前刺史府火勢太大,將近入夜方才撲滅,有些幫忙救火的百姓便在院中休息,然後有一人聽到有咀嚼之聲,最初以為倉鼠,再聽卻是與人聲相似,於是,那人將異狀報與了軍中將士,將士們尋聲索驥,找到了一處隱秘的地窖,然後就見孔融藏身其中,當時他還在吃餅。”

賀齊說罷,在場有人忍不住笑出了聲,李易同樣神色古怪。

在李易看來,像孔融這樣的人就算敗了,不管是死還是降,都應該比較體面才是,所以聽說刺史府起火之後,李易便以為孔融是如袁術那般舉火自焚,根本沒想到他雖然燒了刺史府,自己卻是藏了起來。

這真是叫李易吐槽不能。

孔融還是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不發一語,不過臉色卻是漲紅,顯然他並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鎮定。

看到孔融這樣子,李易忍不住說道:“你想要求活,我可以理解,但你燒了刺史府作甚,你可知道,單單這一座府邸,想要將其修復,得花費多少的人力物力?”

李易是真的心疼,城裡面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結果孔融一把火就把地標建築給燒了,李易自然不爽。

孔融微微轉身,用後腦勺對著李易,顯然是不打算回這個問題。

“主公。”

這時賀齊輕聲補充道:“撲滅火勢之後,將士們發現幾具屍首樣置蹊蹺,便請了醫官前來查驗,基本確定,那些人多是婦人,還有孩童,且是在起火之前,便被人殺死了。”

“竟然還有這等事?”

李易目露驚訝之色,然後再看向孔融的時候,眼神就有些嫌棄了。

大勢已去的時候,為了不讓自己與家人受辱,殺妻殺子,然後自殺的人不在少數。

李易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崇禎帝,還有劉備的孫子劉諶,前者不用多說,後者卻是在劉禪決定投降的情況下,寧死不受辱,全家赴難,那股子硬氣,便是李易都很敬佩。

所以,倘若今日孔融能像劉諶樣,李易也會嘆一聲好漢,然後給他墳頭添把土,畢竟逝者已矣,有些事情再計較就沒勁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孔融這倒好,老婆孩子都死了,自己躲地洞裡藏了起來,這算是個什麼事?

李易冷哼了一聲,忍不住想要羞辱孔融一番,而孔融似乎有所察覺,直接搶在李易開口之前喝道:“忠良之後,寧死不能受賊之羞辱!”

“大膽!”

賀齊當即開口呵斥,李易卻是搖搖頭,然後略一思索,他忽然明白孔融為什麼這麼狠心了。

而且,這件事李易也有責任,因為他可是不止一次威脅孔融,說要綠了他的。

李易是有些貪花好色不假,但他辦事的過程還是比較講究的,儘管也有點黑歷史,但跟曹操那個級別的還差著境界,最起碼暫時如此,以後的話……以後再說。

而且李易一直認為給別人帶帽子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是要敗人品的,再加上孔融都那麼大年紀了,所以李易對孔融說那些話主要是膈應他的,不是真的要給他戴帽子。

哪曾想,孔融卻是當真了,然後為了不讓李易得手,直接從根本上斷了李易的念想……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孔融的家人不想落入他的毒手,乾脆自行了斷了。

李易抿了抿嘴,忽然覺得再繼續欺負孔融有些不太好,便轉過身去,想了想,然後對魯肅說道:“子敬,你代筆,我要上書天子,唔……曹操殘暴,視百姓為草芥,於徐州屠戮百萬,可謂罪大惡極,人神共憤,為天下仁人義士所不容,而易,深受皇恩,自不能坐視曹操橫行,肆虐天下,於是只能不辭辛苦,親率大軍北上,欲與曹操決戰與兗州,便是粉身碎骨,也要為天下除此禍害!”

李易微微頓了頓,開始觀察眾人的表情反應,發現除了幾個新來的,其他人倒是頗為淡然,似乎已經習慣這種情況。

最後李易看了孔融一眼,見他卻是目瞪口呆,暗暗搖頭,然後繼續說道:“豫州孔融,不明善惡,不辨是非,竟然與曹操勾結,阻我除賊,甚至不惜讓劉繇奪我帥印虎符,事敗之後,為遮掩罪行,更是喪心病狂,無視數萬百姓生死,縱火焚城,幸好守城將士深明大義,請我入城,主持大局,沒有釀成大禍。”

孔融的眼睛直接就瞪圓了,眾目睽睽之下,如此顛倒黑白的話,李易卻是張口就來,這再一次重新整理了孔融對李易無恥程度的認知。

“今孔融已經畏罪自殺,然豫州百姓百萬,孔融在任時便是民不聊生,今更是人心惶惶,為豫州百姓生計考慮,亟需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主持安撫,故而……”

說到這裡的時候,李易看了蒯越一眼,稍作猶豫之後,才繼續說道:“易舉薦蔡邕為豫州刺史,蔡邕乃天下博學之士,聲名傳於宇內,必能安撫豫州人心,還請朝廷應允。”

李易說罷,蒯越心裡松了口氣,剛才他可是嚇了一跳,還以為李易要把他留在豫州呢,在旁人看來,刺史是個好差事,但蒯越卻是真的不稀罕,好在李易沒選他,而是將蔡邕給點了過來。

而李易點了蔡邕,雖然稍顯突兀,卻是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李易麾下雖然能人不少,但普遍年輕,缺少威望,讓他們主政一方,維持各方關係,無形中會有許多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李易讓蔡邕來做明面上的豫州刺史,就成了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之所以說明面上,是因為所有人都清楚,蔡邕只是在豫州撐場面的,真正做實事的,李易絕對另有安排。

“逆賊!你這逆賊!老夫殺了你!”

忽然,孔融一聲大叫,揮拳向李易衝了過去。

孔融是真無法忍受,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都不敢相信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顛倒是非,還明目張膽的上書為難天子,真真是無法無天,無恥至極!

憤怒之下,孔融的這一衝倒是當真有幾分威勢,奈何,還不等他到李易跟前,便被典韋一把攥住了手臂,反手將他牢牢制住。

但孔融依舊不肯作罷,大聲叫道:“天日昭昭,報應不爽!李易,你今日如此倒行逆施,將來必有忠志之士,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死到臨頭還敢猖狂!”

典韋罵了一聲,揮拳便要去砸孔融,但李易卻是伸手擋了一下,然後走進看著孔融,試探問道:“你生死只在我一念之間,你現在若是求我,或許我還能給你一條生路。”

“哈哈哈……”

孔融大笑一聲,罵道:“身死事小,失節事大,孔某人清清白白,寧死不能與小小同流合汙!”

李易定定的看著孔融,忽然搖頭笑了,然後感慨道:“原來如此,怪不得能夠延續千年,原來最後的那根硬骨頭在這裡。”

李易這話說得莫名其妙,眾人都是不解,李易也沒有解釋,一擺手,道:“帶下去吧,辦得體面些,孔融雖然作人蠢了一些,但骨頭卻沒歪,不算壞人。”

“李易,奸賊,你不得好死!”

“奸賊,我誓殺汝!”

……

孔融被典韋拖走,一路上依舊叫罵不停,李易卻是沒有再管他,回身對眾人問道:“以蔡中郎為豫州刺史,諸位可有異議?”

眾人皆是搖頭,且不說蔡邕名望足夠,便是李易自己都表態了,除非有什麼大疏漏,一般是沒人會再提意見的。

蒯越微一拱手,出列問道:“不知除蔡中郎之外,主公可還有其他安排?”

李易看了蒯越一眼,讚許道:“知我者,軍師也。”

蒯越笑笑,拱手後退,然後李易緩緩踱了幾步,叫道:“黃忠。”

黃忠一凜,出列道:“末將在。”

“即日起,你兼任汝南都督,執掌豫州軍務,待得徐盛霍峻歸來,他二人也暫歸你調遣,然後全力應對兗州戰事!”

黃忠心頭不由一陣劇烈跳動,雖然有張遼的例子在先,李易再設一個都督並不奇怪,但豫州和揚州不一樣,豫州是前線,這個都督的分量可比揚州要重的多。

這讓黃忠感動莫名,同時更覺得身上責任重大。

黃忠沒有矯情推辭,他深吸口氣,一撩衣襬,鄭重下拜,大聲應道:“請主公放心,末將絕不辜負主公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