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

李易對魏續的稱讚雖然有著玩笑的成分,卻讓魏續等原兗州呂布一系的將領非常開心,這些人雖然加入了李易的麾下,李易也承諾,從將軍到士兵,給他們完全自己人的待遇,但想要真正的融入李易權利核心集團,還是需要時間與機會的,而李易,顯然是在主動給他們製造機會。

魏續坐下之後,李易發現還是沒有人主動發言,他只能自己在地圖上找,然後李易就盯上了剛剛被蒯良作為假設的東阿,因為這裡距離黃河很近,是真正的朝發夕至,能給袁紹帶來最大的壓力。

李易對東阿動了心,神色中並沒有掩飾,在場多的是人精,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想法,然後表情就不好了。

正如蒯良所言,東阿逼近黃河,能對袁紹造成很大的壓力,但同樣是這個道理,東阿可以讓黃忠這樣的前線大將駐紮,卻不適合作為李易的大本營。

不管是從地理,還是軍事上都是非常糟糕的選擇。

蒯良已經有些後悔拿東阿出來舉例了,但他也不能太直白的說其中缺點,那未免讓李易臉上不好看,猶豫了一下,道:“此事干係甚大,匆忙決定,難免會有不妥之處,屬下建議主公先放出訊息,今後將大將軍府設在兗州,用於鼓勵遷民,至於具體落在何處,可先派遣官員出巡檢視,然後再做定奪,如何?”

李易一聽,頓覺蒯良說的有道理,便道:“如此也好,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兗州戰事剛剛停歇,百姓思定,此事無論最終定在何處,必須將花費考慮在其中,不能太過勞民傷財,須知百姓不易,我等若是再不體恤民力,百姓生路何在?”

李易的語氣很鄭重,甚至還帶著一些警告的意味,因為他是真的怕下面這幫人“胡來”。

早在荊州的時候,就有許多人讓他擴建,或者新建府邸,以此彰顯威嚴,但李易對此興致缺缺,在李易心理,能彰顯威嚴的是手中刀槍,而不是房子,除非能在古代搞出一棟摩天大樓來。

但李易的部下們,或者說古人卻不那麼想,就連蒯越,荀攸,甚至是蔡邕等人都勸過他這件事,但每次都被李易給推掉了。

所以李易才會刻意叮囑,免得一轉眼這幫人給他搞出個大工程出來。

蒯良等人無奈對視一眼,然後齊聲道:“主公仁慈!”

李易想的沒錯,這些人原本確實是有打算大搞建設的,但李易太過“警惕”,這件事也只能之後再說了。

眾人行禮之後,荀攸輕咳了一聲,說道:“主公,平時愛惜民力自然是好的,可現在兗州數十萬百姓衣食都無著落,全靠賑濟,這民力若是太過吝惜,卻也不見得是好事啊。”

李易知道荀攸是不死心,便道:“這個道理我自然是曉得的,就依照我初入南陽時那般,以工代賑,安排些事情給百姓做,總之不能讓百姓不勞而獲,否則就不是救民,而是害民了。”

荀攸聽李易語氣,感覺李易應該早就另有打算,問道:“主公莫不是準備發動民夫修葺城牆?”

李易搖搖頭,道:“城池雖然重要,卻不必著急,暫時能用便好,而且修葺城牆除糧食外,其他方面的開銷也是一筆大數目,荊州雖然能夠支撐,但現在將錢用在這方面,卻是有些不划算,畢竟以如今形勢,天下誰敢進我腹地?”

眾人不由會心一笑,沒有人覺得李易是在說大話,李易對於下面的掌控力本來就很強,在經歷了荊州的“神蹟”之後,更是再上層樓,於是,地方上對李易不滿的人或許有,但敢於跳出來作亂的,卻是一個也無。

李易繼續說道:“既要讓百姓動起來,又要少花冤枉錢,最後還能有實惠,我覺得無非就是兩件事,開荒屯田和修路,開荒屯田自不用多說,依照荊州便好,而修路這件事,我是打算在定下地方之後,先修一條連結襄陽與兗州的大路,方便兩地車馬行走,萬一出現軍情,也能縮短兵馬排程時間,如何?”

荀攸想了想,道:“屬下以為可行。”

李易微微頷首,繼續道:“不滿諸位,那條路只是開始,今後只要錢糧足夠,不影響耕種,道路就不斷的修下去,從這裡到東阿,從這裡到虎牢,甚至最後,村鎮之間也需要有道路連通,或許有人對此還不太理解,但我要說,修路不僅僅是戰事需要,更是民生需要,等到天下大定,這便是國策!”

李易說罷,便開始觀察眾人的表情,想知道他們對此事的看法,然而讓李易意外的是,幾乎無人牴觸,而蒯越等幾個智謀之士更是第一時間便附和道:“主公高瞻遠矚!”

然後其他人也紛紛躬身領命,無一辯駁。

李易先是詫異,但很快就明白了眾人耳朵心思。

作為穿越者,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自然深埋李易心中,但這個道理古人同樣明白,只是修路官府要花錢,動員百姓,而百姓又沒有直接獲利,會心生牴觸,最後一件好事很容易就會變成壞事。

但李易捨得花錢僱百姓做事,這直接從根本上避免了百姓的牴觸,而且李易又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甚至他還特別反感搞大工程,所以,李易主導修路的話,是真的能夠利國利民的。

見修路的事情無人反對,李易心情大好,而且到了這裡,主要的事情也就談了差不多了,李易便琢磨著就開府的事情再聊一聊,但這時許褚忽的從外面進來,一臉喜色的對著李易抱拳道:“主公,斥候抓住了一個信使,是袁紹的人。”

“哦?”

李易應了一聲,並無多少意外之色,抓個奸細而已,很正常,倒是許褚那高興的樣子讓他有些奇怪,問道:“仲康因何歡喜,難道那信使身份特殊,是條大魚不成?”

這一問,其他人心中也有了幾分好奇,特別是典韋,乾脆直接問道:“難道是那不怕死的許攸又來了?”

眾人頓時失笑,許褚搖頭道:“那倒不是,這個信使身份尋常,查問之後得知,他是被袁紹派去聯絡益州劉璋的,袁紹要請劉璋出兵襲擊荊州。”

聞言,李易臉色微變,雖然李易不太瞧得上益州的戰力,不將其放在眼中,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易斷定益州不會出兵,要是劉璋真的動了手,也是個小麻煩。

然而,許褚臉上笑容卻是更甚,繼續道:“袁紹叫那人聯絡劉璋,只是這人剛剛走到中途,就聽說了主公在兗州大勝,曹操逃遁,於是他自忖繼續聯絡劉璋,只會讓劉璋驚懼,讓袁紹臉上無關,增長主公威風,於是就自作主張中途折返,然後被巡邏的兄弟們給捉住了。”

眾人聞言一呆,旋即就是轟然大笑,甚至許多人都覺得可惜,這信使要是先聯絡上劉璋,然後再得知兗州戰事的訊息,劉璋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

蒯越似乎是誠心要給袁紹添堵,建議道:“主公,屬下以為袁紹使者辛苦奔波很是不易,不如送些盤纏,放他歸去,想來袁紹能見到他,也是極為歡喜的。”

李易暗道了一聲蔫壞,然後補充道:“這還不夠,子敬,你去安排一下,將這件事散佈出去,就說袁紹要聯合劉璋害我性命,然後再為我書信兩封,一封給劉璋,帶些禮物,就說我信得過他的為人,再寫一封給袁紹,讓他對這件事給個解釋,否則李某人為保性命,只能盡起荊揚五十萬兵馬,與他在黃河分個高下!”

李易剛開始的語氣還算是調侃居多,有點故意惡習人的意思,但到了最後,卻也變得殺氣騰騰,讓眾人都下意識的收斂了臉上的笑意。

魯肅連連點頭,記下李易的話,最後小心問道:“主公是要以此為藉口干涉青州,甚至對袁譚下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易笑道:“一半一半吧,動一動青州是肯定的,袁譚……殺之無益,主要還是激一激袁紹,看袁紹是一怒之下出兵增援青州,還是心驚膽顫,然後壯士斷腕,果斷撤回青州兵馬,亦或者,袁紹猶豫不決,無所作為,總之,袁紹若派人過黃河,來多少我滅他多少,若是袁紹無所作為,呵呵,失了鋒芒,怕是連公孫瓚都拿不下了!”

……

第二天,李易以大將軍的名義下令,任命蒯良為兗州刺史,黃忠節制豫州兗州兵馬,至此,李易正式接管兗州軍政。

原兗州高官,呂布、陳宮、高順等人盡數下野,不過張邈與張超例外,張邈繼續擔任陳留太守,張超明面上暫時不錯安排,不過暗中已被李易送往徐州,準備接替陳登職務。

與此同時,李易那三道涉及民生的政令也正式下達。

因為距離緣故,兗州的諸多縣城不能及時知道這個訊息,但在昌邑,之用了不到半天的訊息就傳遍全程,然後數千百姓自發來到李易的行轅外,拜謝李易的仁政。

這年代的老百姓沒幾個認識字的,文化水平極低,說他們愚昧都不為過,可是,這卻不代表老百姓不知好壞,他們全都看到了,李易的三道政令,免賦稅、禁酒、限制糧價,無一不是在為他們這些兗州最底層的苦哈哈們考慮。

早些的時候,李易雖然名滿天下,但總是有些人不信的,特別是在曹操的有意引導之下,兗州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李易其實是個表裡不一,大奸似忠的惡人,但現在李易的這三道政令面前,作為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哪怕是之前說過李易壞話的,也迅速轉變了態度,開始將李易視作再生父母。

自發來到李易行轅外感謝李易的百姓中,上百人喜極而泣,之前呂布與曹操的不斷廝殺,讓無數百姓過得都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每一次打仗,都有不知道多少的百姓枉死,直到李易的出現,才終於讓人們看到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行轅外出現的百姓,是李易計劃之外的事情,李易最初只是讓蒯良去面見百姓,勸百姓回家,但百姓卻不肯離去,反而越聚越多,直到李易親自出面勸慰,幾千百姓這才在千恩萬謝之後緩緩散去。

然而之後的幾天裡,還是不斷有百姓來到李易的行轅外拜謝,直到李易帶領大軍離開昌邑,這一現象方才終止。

其實按照原計劃,李易還應該在昌邑多停留幾天的,但是,看到了百姓的反應之後,李易知道徹底掌握兗州民心已是定局,所以,後面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提前進行了。

……

與意氣風發的李易不同,徐州陶謙最近卻是食物下嚥,夜不能寐,因為中原局勢變化實在太快,本就叫他憂心忡忡,但更加讓陶謙承受不起的是,徐州的天竟然也變了。

起初,李易揮兵北上,陶謙就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妙的味道,特別是李易竟然放著兗州不管,反而先行出兵豫州,這實在叫陶謙不得不警惕。

陶謙召集徐州文武議事,商討對此事的看法,然而他麾下除了孫乾支援出兵幫助豫州之外,其他文武皆認為此事與徐州無關,徐州不應干預,且李易兵馬精銳,本身又與徐州有恩,徐州若是插手其中,豈不是恩將仇報,被世人唾罵?

陶謙雖然心中覺得不妥,但眾意難違,只能默默關注著李易那邊的動向。

然後,陶謙就看到,李易勢如破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拿下了豫州,孔融劉繇更是戰敗身死。

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陶謙驚得揪掉了一大把鬍子,然而,更讓陶謙震驚的還在後面,曾經不可一世,將徐州打得跟三孫子一樣的曹操,在李易殺上兗州之後,一開始是未戰先怯,直接跑得沒影,後來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回來與李易交戰,卻是一敗塗地,兩萬多兵馬全軍覆沒,無數大將謀士陣亡,曹操僅以身免,然後那個與曹操拼了許久的呂布直接不戰而降。

這讓陶謙在驚懼之餘,也對李易的兵馬戰力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不過,真正讓陶謙亂了方寸的卻是之後傳來的,李易自立為大將軍的訊息。

作為一輩子都在官場上打滾的陶謙自然看得明白,李易這是鐵了心想要造反,而且李易下一個目標就是徐州,於是陶謙一咬牙,決定為大漢盡忠,當即開始著召集部下,然而,他等了半晌也不見人來,幾次打聽方才知道,那幾個將軍竟然帶著家眷住進了軍營,問其緣由,居然是陳登糜竺奉大將軍軍令北上,準備進駐郯縣,他們要給人家提前騰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