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2章 各方動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2章 各方動態

今天,陶謙抱著最後努力一下的心態,再一次派出信使,動之以大義,曉之以利弊,再次勸說曹豹等武將不要自誤,然而,一眾信使卻是再度無功而返,甚至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還響應他號令的城內官員,也開始稱病不見,最終,偌大的州牧府大堂上,竟然只剩下區區三人,陶謙本人,孫乾,還有陶謙的長子陶商。

因為李易早先對徐州的援助,原本應該病故的陶謙多活了兩年,但也同樣因為李易的緣故,近來陶謙的身體雖然沒有出現明顯病症,但整體情況卻是越發的糟糕了,此時陶謙面對孫乾和陶商,竟然連坐直都辦不到,只能佝僂著靠著後面的軟塌,看得孫乾與陶商兩人一陣心酸。

不甘心,又等了片刻,陶謙知道,肯定不會有人來了,陶謙忍不住苦嘆了一聲,聲音中帶著無限落寞與疲憊,然後看向自己的大兒子,但只是短暫停留,卻又把目光放在了孫乾的身上。

“公祐?”

陶謙輕輕喚了一聲,孫乾趕忙應道:“使君有何吩咐?”

陶謙看了一會,這才問道:“公祐為何還在這裡?”

孫乾還沒回話,另一邊坐著的陶商就慌忙抬起頭來,看著陶謙,一臉的著急,欲言又止。

瞧見兒子這沉不住氣的模樣,陶謙心裡就是一陣發堵,他就不明白了,自己兒子怎麼能夠這麼蠢,這麼沒城府,但凡他稍稍有些出息,自己也能為他鋪路,結果卻是爛泥扶不上牆。

強忍著教訓兒子的衝動,陶謙繼續看向孫乾。

孫乾沒有虛偽的說什麼大義,或者對陶謙表忠心,而是直言道:“李易行事太過不擇手段,非是君子,曹豹陳登等人畏其權勢,故而依附,但乾雖不才,今生卻只願侍奉君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孫乾說罷,旁邊陶商的臉色頓時緩和,他方才擔心的是孫乾這個最後留下的忠臣也離他父親而去,那他父親就要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了。

而現在孫乾表明不願與李易同流合汙,還贊他父親是君子,這結果顯然還算不錯。

然而,陶謙的下一句話就讓陶商懵了。

“劉備?”

陶謙試探問道。

孫乾沒出聲,只是輕輕點頭,算是預設了這一點。

“唉。”

陶謙嘆了口氣,他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哀,早在李易支援徐州的時候,他就發現孫乾與劉備走得比較近,為此還特意提點過孫乾,不要和劉備走太緊,免得得罪了李易,但孫乾卻是我行我素,陶謙對此很是不滿,慢慢的,孫乾就被排擠到了徐州決策圈的外圍。

結果到了現在,陶謙能使喚動的,也就是孫乾這個外圍成員,而且人家還不是忠於他,而是因為與李易不對付,這當真是讓陶謙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他敢覺自己太失敗了,摸爬滾打一輩子,最後連個能用的人都沒有。

一旁陶商聽著陶謙與陳登的對話,有些迷茫,莫名其妙的怎麼就和劉備扯上了關係,有心問問原因,不過總算他還沒傻到家,雖然問號已經寫在了臉上,但終究忍住了沒開口。

陶謙輕輕晃了晃腦袋,儘量不顧想那些無意義的事情,又問道:“糜竺陳登即將入城,不日李易也將達到,如此徐州必然落入李易之手,公祐可有辦法教我?”

孫乾抿了抿嘴,緩緩道:“或戰或降,戰則使君現在就要發動全城青壯,與李易玉石俱焚,降——”

孫乾正要繼續說,一旁的陶商卻是忽然驚慌叫道:“不可!”

陶謙眯眼看向自己的大兒子,目光中透著怒意,別看陶謙年紀大了,但父親的威嚴卻是絲毫不少,陶商頭皮一陣發麻,趕忙低頭不語。

孫乾看到陶商這模樣,他都有些替陶謙感覺可憐,雖然陶謙在這亂世的夾縫中過的並不風光,但怎麼說也是一時的大人物,可他的兒子卻是太過不成器了,文不成,武不就,沒膽,沒量,沒城府,這次李易的兵鋒還沒到徐州,徐州的文武就毫不猶豫的倒向了李易,其中未免沒有陶謙後繼無人的緣故。

孫乾恍惚了一下,莫名又想到了劉備,不過很快他就輕輕搖頭,然後繼續之前的話題道:“還有,便是降了,使君與李易非是仇敵,只要使君願降,李易必然不會為難使君,更會善待兩位公子,而且,李易雖然行事手段有些陰暗,但對百姓確實不差,之後徐州百姓也能得到李易的護佑……”

語氣轉低,稍稍沉默了一會,孫乾又補充道:“戰,失人失地,使君可青史留名,降,人地皆能保全,只是後人如何評說使君,就不得而知了。”

“唉。”

陶謙閉上了眼睛,孫乾說的這些,他又何嘗不明白,只是,做了一輩子漢臣的他,臨老了卻讓他面對這樣的選擇,真的是太難了。

在兒子殷切的注視下,陶謙始終也沒能做出決定,反而再度向陳登問道:“公祐既然不欲為李易效力,此時大可放下官印,拂袖離去,想來李易之後也不會刻意為難,但公祐又是為何滯留在此?”

孫乾沒有猶豫,很直接的回答道:“無他,善始善終罷了,這幾日城中人心惶惶,若無官員安撫,難免會有歹人為惡,使百姓無端受難,乾雖不才,卻也不能坐視不管。”

“百姓……”

陶謙喃喃了一聲,又沉吟了一會,道:“我知道了,老夫精力不濟,百姓的事情就多辛苦了公祐,退下吧。”

“使君保重。”

孫乾起身對著陶謙行了一禮,緩緩離去,然後陶謙又對陶商說道:“你也下去吧。”

陶商卻是沒動,小心問道:“父親的打算是……”

陶謙不言語,只是連連擺擺手,示意陶商趕快滾蛋。

陶商有些委屈,是陶謙叫他來旁聽的,他覺得之後陶謙肯定有話要吩咐,結果還真誠了旁聽,什麼都沒交代,就打發他回去。

不過陶商鬱悶歸鬱悶,也不敢跟自家父親叫板,老老實實行了一禮,然後離開。

等到陶商走遠了,陶謙這才一手按著墊子,緩緩坐起身,然後開啟旁邊的木匣,抽出一張紙,紙張獨特的質感讓他下意識的摩挲了幾下,甚至蒼老的臉上都忍不住露出了幾絲笑意。

這些紙都是李易送他的,陶謙很喜歡,最初都不捨得用,還是李易又送了兩次,陶謙感覺其造價應該沒外面傳的那麼玄乎,這才開始在寫公文的時候用起了高大上的紙張。

將紙張攤平,陶謙取了筆蘸了蘸墨,落筆寫到:臣,陶謙……

剛寫了幾個字,陶謙心中便一陣七上八下,手中狼毫更似有千鈞重,讓他難以為繼。

“罷了,罷了……”

嘆息著,陶謙將寫了幾個字的紙張丟到一邊,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浪費紙張,然後陶謙又取了一張紙,提筆就想寫下襄侯二字,但猶豫再三,最後筆鋒落下,出現在紙張上的,卻是“大將軍”!

在陶謙在選擇之中糾結的時候,位於青州的袁譚與顏良同樣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起初的時候,袁譚出征青州可謂是意氣風發,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平原與高唐等地,就連原本應該成為天險阻礙的黃河都被他如踏平地一般的垮了過去,然後就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袁譚一口氣殺到了臨淄,進入青州腹地,這才暫時停下東進的腳步。

最初袁譚停下是因為田楷的抵抗開始變得激烈,袁譚不慎在意,反正給他時間,臨淄遲早能攻下,然後很快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徐州臧霸帶著幾千人越過泰山郡,直奔他的後路殺去。

這讓袁譚嚇了一跳,懷疑臧霸是與田楷早有合謀,故意設下誘敵深入之計,現在已經開始合圍,打算將他的主力困死在臨淄城下,於是,袁譚開始慌忙撤兵,甚至不惜親自斷後,可撤了兩天之後,袁譚忽然發現,不僅田楷沒有派出追擊不說,臧霸的那支奇兵滴血未見,只在路上溜達了一圈就開始撤兵,而且比他撤的還快。

於是袁譚與顏良恍然大悟,臧霸的出兵多半只是虛張聲勢,而臧霸和田楷之間即便有聯絡,但聯絡絕對不深,否則斷無可能錯過如此好的機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臧霸與田楷好好配合,是完全有能力吃下袁譚這一支人馬的,即便袁紹緊急派遣援軍,袁譚與顏良徐西紅也難免重創,然後在兵力和士氣的雙重打擊下,青州攻略多半也要泡湯。

幽州公孫瓚在袁紹出兵青州之後,也開始興兵南下了,在窮兵黷武的前提下,公孫瓚的兵力不弱,最起碼看上去不弱,所以袁紹也不敢在青州戰場上投入太多的兵力,否則萬一冀州有失,後悔都來不及。

就這樣,藏霸與田楷無意中對袁譚形成了關門打狗的局面,又無意中放了袁譚一馬,浪費了大好的戰機,不過,他們也不是毫無收穫,袁譚在之後的用兵中謹慎了許多,開始穩紮穩打,進攻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而且,當袁譚再度殺到臨淄城下的時候,不得不面對一個讓他比較頭疼的問題,是否要在拿下青州之前,分兵徹底解決掉臧霸這個潛伏在身邊的毒蛇,雖然臧霸始終都未直接與袁譚衝突,但袁譚已經快被臧霸給噁心死了。

臧霸的騷擾戰術很純粹,幾次袁譚估計設計,暴露缺口,臧霸也只是在戰場外遊走,根本沒有動真格的意思,讓袁譚恨得牙癢癢,卻也沒什麼好辦法解決。

就這樣,因為臧霸的問題,袁譚在臨淄耽擱了好幾天,幸好有曹操守兗州,袁譚也不是很著急,因為曹操雖然弱於李易,但兗州形勢複雜,曹操又不是庸才,袁譚覺得曹操給李易耗兩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拖延李易還是能做到的。

然而,又過了兩天,臧霸的問題還沒解決,袁譚又迎來了更大的麻煩。

這天袁譚營外來了一百多潰兵,自稱是曹操的人馬,袁譚大驚,親自出面問詢,然後就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一般的訊息。

曹操在兗州戰敗,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夏侯惇所部五千兵馬倖存,曹操與夏侯惇去冀州向袁紹請罪,並命令殘兵與大小將領投奔袁譚,為青州戰事出些力氣。

那五千兵馬基本都是兗州人,本就不願意背井離鄉,現在又被曹操將他們給送了出去,許多將士心中不滿,一路不斷有人逃跑,進入青州後,只剩下了一千多人,然後他們就遇到了滅頂之災,因為他們撞上了臧霸。

當初曹操設計大勝臧霸,臧霸逃遁,後來聚集殘部回到開陽,卻發現曹操將戰俘全殺了,就連開陽城也給屠了個乾乾淨淨,一個活人都見不到,那一幕差點讓臧霸這位猛將瘋掉,最終臧霸立誓,這輩子與曹操不死不休。

此次干預青州,臧霸為保留實力,一直都是虛張聲勢,根本沒打算動手,但意外發現那支殘兵竟然舉著曹操的旗號,臧霸眼睛一下就紅了,他手下兵馬也差不多,其中多是琅琊人,許多人都有親友死在曹操屠刀之下,於是,曹操那支殘兵倒了大黴,在臧霸不要命的突襲下,千餘人或戰死,或被俘,最後只有一百來人僥倖逃脫。

之所以能有人逃脫,是因為臧霸下手太狠,上來就不留活口,甚至還虐殺俘虜,連主將韓浩都被亂刀分屍,讓殘兵在絕望中爆發了一下,這才有人逃出生天。

不過,在這一戰之後,曹操留下的最後一點火種,也在亂世的意外與必然中徹底消亡。

袁譚瞭解了兗州的情況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在青州成功的前提就是曹操將李易拖在兗州,結果他雖然進展順利,可曹操卻是掉了鏈子,之後青州還打麼?

對此袁譚猶豫不決,眼前的戰果放棄太過可惜,臉面上也掛不住,可要是不鬆手,等到李易大軍到來,袁譚沒有自信能勝過李易的兵馬,無奈之下,袁譚只能暫時按兵不動,一邊密切關注兗州動向,一邊往冀州派出信使,將這件事的決定權交給袁紹。

可是,在袁紹的命令回來之前,關於李易的壞消息卻是一個接著一個,李易自稱大將軍,著手在黃河南岸佈防,李易出兵徐州,徐州文武不但不思抵禦,反而翹首以盼……

這一樁樁的訊息,讓袁譚鬱悶到無以復加,年紀輕輕就白了幾根頭髮,可任憑他望眼欲穿,袁紹的軍令就是遲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