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3章 翁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3章 翁婿

袁紹遲遲不對青州下令,袁譚只能按兵不動,這讓外界,甚至是袁譚自己都認為青州將在之後成為袁紹、李易以及公孫瓚三方互相混戰的泥潭。

其實泥潭是比較理想的結果,袁譚最怕的是李易直接奔襲青州。

可事實上,李易的表現卻與袁紹類似,竟然也開始變得磨磨唧唧。

李易離開昌邑時,連帶親衛營在內,一共只帶出了兩萬五千人,並非袁譚預想的那般大動干戈,而且,李易也沒有奉行兵貴神速的道理,他的行軍路線相當的曲折。

李易離開昌邑之後,先是向東去了任城,這還算正常,然後就開始北上進入東平,與張邈張超兄弟見了一面,做短暫修整後,又進入了濟北。

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袁譚那邊緊張的不行,只當李易要來行走了,不過,最終李易只在濟北停留數日,見了一些地方官員與士紳代表,再一次強調了種種政令,並與感激涕零的百姓與民同樂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北上,而是折返南下,進入了泰山郡。

這時候李易的目的已經比較清晰了,他要在與陶謙見面之前,到各地展露一下軍威,刷一刷存在感,好震懾那些可能懷有不安分心思的傢伙,也為今後各地官員的更替以及政令的施行創造更好的環境,為此,李易還留下了五千多的兵馬。

李易在泰山郡基本沒有停留,他是“擦邊”路過的,而且因為臧霸最近在泰山北邊一帶活動,在有些事情沒有徹底談妥之前,李易並不想過早往泰山派遣兵馬,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於是,李易的下一站就成為了彭城,到了這裡,李易的腳步也再一次踏上了徐州的土地。

彭城,是在曹操出兵徐州時受創最終的地方,直接喪命在曹操屠刀之下的性命就有十萬之數,再加上之後逃難,路上因為種種原因不幸喪命的百姓,總數根本無法估算,但二三十萬人肯定是有的。

後來陶謙為了重建彭城,便將趙昱派到了過去,雖然趙昱努力了兩年,但彭城的恢復卻非常有限,李易目之所及,依舊是十室九空。

這一現象直到李易到了承縣附近方才有所好轉。

當初李易與夏侯淵交戰,承縣是夏侯淵的大本營所在,承縣雖然也遭到了戰火,但夏侯淵需要民夫和勞力,就沒有對承縣的百姓下屠刀,李易一方也不曾對承縣強攻,所以戰後承縣保留了不少的百姓,之後趙昱更是請示陶謙,把彭城治所遷到了承縣。

李易帶著兵馬開往承縣,這座還未完全退去戰火硝煙的城池,不但沒有對李易設防,相反,一早開啟了城門,打掃道路,趙昱更是帶著城內百姓迎出數里,等候李易的到來。

甚至,百姓還自發的準備了許多的東西,要為李易勞軍。

承縣對李易的親近並不算意外,當初曹操出兵徐州的藉口就是陶謙,陶謙又在曹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百姓們固然深恨曹操殘暴,暗中也在罵陶謙無能。

可李易呢,在徐州百姓最危險,最無助的時候出現,擋下了徐州的滅頂之災,百姓自然對李易感恩戴德,戰後許多徐州百姓家裡都供奉了李易的長生牌位。

甚至有的徐州百姓還對荊州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嫉妒,李易要是徐州牧,而不是荊州牧,那該有多好?

所以,李易重回徐州,百姓夾道歡迎,許多經歷過那場殘酷戰爭的百姓都是一邊掉眼淚一邊笑,有了李易,他們這些老百姓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至於說李易背後多了一杆大將軍的旗號,百姓們大多不懂,懂的也裝作不懂,反正來人是李易就好,大將軍的名號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是添頭。

對於承縣百姓表露出來的熱情,李易非常滿足,百姓送他的東西,李易也全都收下了,不過李易轉手就換成了糧食,又送還給了百姓。

在趙昱的治理下,彭城的百姓已經可以顧著自家溫飽了,但也僅僅是溫飽而已,李易可不想百姓為了感激他,最後卻讓那些對他最親近的百姓們捱餓。

李易入城之後,百姓漸漸就散了,然後留在李易身邊的,就剩下了世家和地方官員,這些人對李易的到來同樣持歡迎態度。

世家這個階層或許不乏精明人,但由於自身所處的位置和立場的緣故,其中大多數人眼光不夠長遠,即便能看到天下,但所思所慮,依舊是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還是因為曹操,曹操的屠刀與鐵蹄讓那些原本還懵懵懂懂的徐州世家與官員驟然驚醒,發現世道已經變了,亂世開始,曾經的優越感不足以成為他們在亂世安身立命的資本,於是,這些人就開始尋找亂世中的自保之道,而其中最穩妥,最實惠的選擇就是依附大樹,找一個能夠為他們遮風擋雨,甚至帶著他們更進一步的人去追隨。

順理成章的,在亂世中火速崛起,並為徐州仗義出手的李易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當初或明或暗向李易的示好的徐州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想讓自家子侄加入李易麾下效力,只是當時李易為了長久佈局,只能婉拒,但也沒把話說死,所以,李易這次歸來,不僅是百姓的希望,也是彭城上層人物的期盼。

於是,李易連暗示都不用,彭城上下就主動依附在了他的羽翼之下。

不過,李易在順利掌握彭城後,形勢可謂一片大好,但李易卻停止了東進,選擇了繼續在承縣修整。

彭城的人們樂得如此,正好趁機與李易多多親近,但還在郯縣的曹豹等一干文武卻是有點迷糊了,左思右想,便主動給李易寫了一封聯名信,說徐州存在很多的問題,百姓不踏實,他們搞不定,還請大將軍入主徐州,穩定人心。

收到信後,李易親自安撫了信使,讓信使轉告曹豹等人不要多想,然後就繼續留在了承縣,似乎這裡就是他此行的終點一般。

如此過了數日,直到一隊神色疲憊人馬的人馬自西而來,匆匆入城,安靜了數日的李易兵馬終於動了起來。

這段時間裡,李易等到了許多的訊息,比如曹操殘部在泰山的遭遇,比如袁譚的動向,甚至李易還收到了一封陶謙寫給他的一封信。

陶謙告訴李易,他已經老邁,沒有精力繼續治理徐州,請李易代他為朝廷舉薦賢能。

這已經算是投降了,只是說的比較委婉罷了。

不過,陶謙在書信最後還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與天子有關的話,都是外面傳聞的天子的近況,雖然有些事情講的不是恨透,但其中意思大約就是,讓李易可憐一下天子,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絕。

這些訊息對李易來說,全都是好事,讓原本還有些緊迫的北上計劃變得格外寬鬆,否則李易也不敢慢悠悠的停在承縣,雖然,這個“客人”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承縣內一處臨時大宅內,李易看著面前的天使感覺頗為不自在。

兗州文武上百人聯名上書天子,建議天子加封李易為大將軍,這麼大的事情,天子卻很快就給了回覆,李易等的就是這個訊息,只是讓李易意外的是,前來宣旨的天使居然是他的老丈人伏完。

這個人選實在意外,甚至李易都懷疑朝廷是因為鬥不過他,所以故意送了個老丈人過來對他說教。

好在李易與伏完關係本就不咋地,伏完入城後,李易並沒有第一時間見面,而是讓虞翻去負責接待,順便探聽情報,然後李易被告知,伏完見誰都是愛答不理,動不動就是天使威嚴,架子大得厲害,甚至還擺出長輩架勢,質問李易為何不見他云云。

李易聽了之後很不開心,直接就把接風的酒宴給撤了。

尋常人做天子使者李易完全可以公然壓一壓,可伏完還有他老丈人的身份,雖然李易不那他當回事,但公眾場合中難免要低他一頭,索性,李易就不給伏完在公共場合講話的機會,等到天黑,這才獨自來見伏完。

不大的書房內,雖然點了油燈,但光線並不明亮,李易站在門口,看著伏完也不行禮,而伏完跪坐在書案邊,閉目養神,更是直接無視了李易。

瞧著這一幕,李易忽然有些來氣。

雖然當時他與伏壽的結合是董卓“惡搞”的結果,但李易自問表現真心不差,他弄死董卓,救天子於危難之中,這是稱得上挽大廈於將傾的大功勞,但時候伏完依舊瞧不上他,甚至還想讓他和伏壽“分手”。

之後李易在荊州奮鬥,伏完從來沒有給過他支援,直到李易穩定大局,成了氣候,這才磨磨蹭蹭的派了個大舅子伏德。

其實當時李易雖然與伏完關係冷淡,但他心理還是對伏家報以期待的,很希望伏完能夠舉家投奔,給他壯一壯聲勢。

然而伏完並沒有給他這個面子。

後來李易拿下揚州,讓伏壽寫信請伏完來荊州養老,幾封信過去,全都石沉大海,在那之後,李易就徹底放棄除伏壽之外的伏家人了,這次李易出兵之前,更是悄悄給郭嘉與蔡瑁各下了一道密令,多多關注桂陽,如果伏德知道他自封大將軍後有異動,允許這兩人便宜行事。

這次伏完來傳旨,又是這一副臭臉。

李易很生氣,他當董卓走狗,伏完瞧不上他,成為英雄,成為地方諸侯,伏完依然瞧不上他,現在,他準備當反賊了,伏完還是看不上他。

李易忽然明白,人家就是看不上他,這是最初的身份決定的,哪怕他飛上枝頭,也不是鳳凰,而坐掛在樹梢上的反賊。

平時李易的涵養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就算生氣一般也不寫在臉上,可今天看到伏完,他就忍不住腦補,越腦補就越不痛快,最後,李易乾脆也不裝了,直接來到伏完面前坐下,問道:“天子可有聖旨?”

這一坐下,李易也看到了伏完的正臉,發現伏完雖然比當初老了一些,看上去有些憂愁和疲倦,但本身氣色倒是不差,也沒見消瘦。

於是,李易心裡又不平衡了。

據說在李傕的剋扣下,天子和文武百官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想嚐點葷腥全看李傕的心情,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伏完都沒事,顯然是李傕給了優待,而這些優待全都是衝著他李易的面子才給的。

李易正生著悶氣,伏完也終於睜開了眼睛,然後李易從伏完眼中看到的,只有熊熊怒火。

與李易的聲悶氣不同,伏完的火氣全寫在了臉上。

這讓李易稍稍詫異,他伏完生氣是理所當然的,只是這火氣實在太大了一些,讓李易險些為其壓倒,但李易雖然年輕,但他辦過的大事可比朝堂上那些勾心鬥角的大老爺們要多的多,所以,李易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回望著伏完,坐等他發難。

老丈人可不是親爹,李易一點都不怵他。

然而,李易這態度也讓伏完心中怒意更勝,要不是感覺不是李易的對手,不然他肯定要用老拳教訓李易一頓不可。

呼呼喘了一陣粗氣,伏完終究還是壓下了直接撕破臉的衝動,沉聲問道:“你見到老夫,為何不行禮?”

李易微一拱手,一臉淡定道:“李某今夜來見的是天使。”

伏完一咬牙,道:“見天使,更要行禮!”

李易輕笑一聲,傲然道:“李某誅董卓、平荊州、敗袁術、逐曹操,如此功績……呵呵,哪個天使能比?”

“你——”

伏完臉色頓時轉黑,然後取出符節,單手高舉在李易面前,呵道:“你可還認大漢的符節!”

李易看了一眼,然後不鹹不淡的道:“當初還在長安,天子時常與我同席而做,把臂而談,從不在意這些虛禮。”

“你,你,你這個豎子,看打!”

見李易回答竟然這般不要臉皮,伏完熱血上湧,頓時什麼都顧不得了,抓著符節就向李易臉上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