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8章 有沒有興趣再合作一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8章 有沒有興趣再合作一次?

作為一個超級二代,大衛-勞倫斯和某些小說中常見的富二代角色截然相反,是一個相當務實的人,比任何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都更加注重“效率”這個單詞。

樂隊還沒有結束《阿瓦隆幻想曲》的錄製,大衛-勞倫斯那邊就已經搞定了所有贊助商的談判,只等著mad唱片這邊簽字,合約就會成立。

主要的贊助商有四家,其中北美最大的通訊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1100萬美元的價格拿到了節目冠名權。

可口可樂、福特汽車以及諾基亞手機,則分別以200萬至700萬美元不等的價格,購買了節目中的植入廣告。

當然,根據贊助費的差別,植入廣告的數量、型別自然也不一樣。

例如作為冠名贊助商的at&t,他們就要求每一集正式播出的《美國偶像》正片中,必須包含完整的at&t宣傳廣告,這則廣告的時長是29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並且在節目畫面的左下角,必須包含at&t的商標水印,且在任何北美發行的版本中都不得剪去,包括但不限於電視播放、錄像帶租賃、dvd紀念版等等。

甚至於,當一季的比賽結束之後,推出《美國偶像》原聲唱片時,專輯上也要印有at&t的商標,連大小和位置都有嚴格的要求。

而花錢最少的諾基亞手機,每集就只有三次廣告播放,每次長度限定在五秒以內,且不會在dvd版本中出現。

四家贊助商,總計為《美國偶像》第一季帶來了2500萬美元的收入。

相較於前世,《美國偶像》最為火爆的那幾年,每年僅僅廣告收入就高達八億美元以上,差距不可謂不大。

但作為一個新興的,還沒有開播的節目,能有千萬美元級別的收入,已經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了。

“可口可樂出了500萬美元?”

羅傑突然想起來,自己好像和可口可樂還有合同在身。

每年一百萬美元,這點收入對樂隊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不過已經簽下的合同,羅傑也不會無緣無故去反悔。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八年八百萬的代言,樂隊毫無疑問是虧的。

但若是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可口可樂給出的待遇其實很不錯,名義上是代言,但樂隊需要付出的其實很少。

無非就是將肖像權授權出去,偶爾拍幾張海報。

今年一整年,可口可樂的人甚至沒有聯絡過樂隊。

說起來,樂隊還欠可口可樂一支廣告片。

這家公司大約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再來找樂隊談這件事。

所謂合適,自然是利益能夠最大化的時候。

以樂隊現在依舊在持續上升的勢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支廣告片拍得越晚,對可口可樂就越划算,合約又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可口可樂自然不會著急。

金主都不著急,羅傑自己就更不會著急了。

念頭在腦海裡轉了幾圈,就被丟到了一旁,回到《美國偶像》的話題上。

“這個專案,你多盯著點。”

羅傑最近非常的忙,連前段時間的mtv頒獎典禮都沒時間去參加。

停頓了一下,羅傑開口道:“《阿瓦隆幻想曲》大概要到明年年初才能錄完,在這之前,我都沒有時間去管《美國偶像》的事。”

“《大衛-鮑伊》的衝獎計劃呢?”

大衛-勞倫斯很關係這件事。

《大衛-鮑伊》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至今為止,北美銷量已經接近了千萬,隨時都有可能達成鑽石唱片的成就。

雖然單週銷量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下滑,但新增的資料也依然還算可觀,至少在幾個月內,還能再帶來千萬美元級別的收入。

而若是能夠在格萊美上有所斬獲,將這個數字再翻上一倍,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格萊美光環對專輯的加持雖然沒有隔壁奧斯卡對電影的加持那麼大,但也總歸是有利可圖的,否則為何那些歌手、唱片公司每年要花費巨資,投入到格萊美的公關上?

僅僅只是名氣?歌手自己或許願意,唱片公司可不會做這種虧本買賣。

盯著獲獎名單去購買專輯的人,絕對不少。

每年的格萊美結束之後,獲得重要獎項的專輯,銷量都會有一個不小的增長。

“公關團隊不是已經在做了嗎?”

《大衛-鮑伊》的衝獎公關,依然是交給帕妮絲-格裡芬的團隊來做。

就和經紀人、律師一樣,公關負責人這個位置,如果沒有非常必要的理由,通常是不會輕易換人的。

羅傑似乎想到了什麼,皺了皺眉頭,開口道:“大衛,在簽訂投資協議之前我就提醒過你,《大衛-鮑伊》這張專輯很難拿到重量級的獎項。”

樂隊已經連續幾年在格萊美上斬獲重要獎項,按照通常的規律而言,接下來的這幾年,除非有“顛覆性”的專輯問世,否則頂多給一兩個不值錢的小獎意思意思。

除了排資論輩以外,在分蛋糕這一點上,格萊美做得幾乎是不加掩飾。

連續獲得重量級獎項的歌手和樂隊,通常都要被“雪藏”個幾年,除非在這幾年裡,推出的作品出色到格萊美不得不將獎項給他的地步。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質量是足夠的,但因為匿名發行的緣故,mad唱片壓根沒有為這張專輯申報任何獎項。

雖然在原則上,格萊美會“主動收錄發行時間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某一張專輯沒有主動去申報獎項,那麼會員們在投票的時候也會忽略掉它。

即使公眾質疑格萊美的公正性,格萊美也有很確切的理由來反駁。

人家不願意申報獎項,我總不能把刀架到他們脖子上去逼他們申報吧?

更何況,就算格萊美想這麼做,首先也到找得到皇后、夜願,以及未來會出現的齊柏林飛艇、深紫……等樂隊到底在哪。

“一點希望也沒有嗎?”

大衛-勞倫斯的臉色瞬間垮了下來:“那我們這些公關投入,不是在白費錢?”

“做了公關,獲得重要獎項的可能性也很低,但是如果不做公關,那這個機率就是零。”

事關幾百萬美元的公關預算,羅傑也耐心解釋了一句,然後又說道:“例如最佳搖滾專輯這樣的重要獎項拿不到,但是如果把目標放在最佳金屬樂演奏之類的小獎項上,難度還是不大的。反正大頭由我們來付,你總不至於虧本。”

樂隊自己也不會虧,不提在《大衛-鮑伊》專輯中的高額分成,單是給樂隊履歷上添上一座留聲機,幾百萬美元花得就很值了。

未來在人們說起darkness樂隊的時候,只需要提起一句“他們獲得了76座格萊美獎杯”這樣的話,對樂隊不瞭解的人就會立刻感受到這其中的分量。

至於這76座獎盃中,有多少是最佳搖滾專輯、最佳搖滾樂隊的重要獎項,乃至於年度專輯、年度單曲和年度製作這三項最重要的通獎,還是大部分靠最佳器樂編排這種沒有任何分量的獎項來湊數,那根本不重要。

想了一下,羅傑又問道:“《大衛-鮑伊》現在的北美銷量怎麼樣了?離一千萬還差多少?”

相處了這幾個月,羅傑對大衛-勞倫斯的性格很是瞭解。

如果北美銷量已經突破千萬,這傢伙早就大呼小叫起來了,既然沒有,那肯定是還沒突破這條分界線。

“截止到前天的資料,972萬。”

說起專輯的銷量,大衛-勞倫斯感慨道:“《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銷量也很接近,有955萬,今年的年度冠軍,肯定是這兩張專輯之一了,《大衛-鮑伊》的勝率要大一些。”

哪怕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這幾年,是實體唱片最為輝煌的年代,但鑽石唱片也不是能夠隨隨便便出來的。

尤其是北美,這片市場確實足夠繁榮,民眾的消費能力很強,但鑽石的標準也同樣的高,足足一千萬。

而在其它地區,這一標準就要低得多,許多地區甚至壓根沒有這個級別,白金就到頂。

親手投資了一張鑽石唱片,而且還很有可能拿到年度銷量冠軍,大衛-勞倫斯的興奮,絕對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這不僅僅只是金錢上的利益,更是打入這個圈子的鑰匙。

有了這樣的履歷,大衛-勞倫斯想要繼續投資唱片業,難度就會大幅度下降。

“估計再有兩三週,最多一個月,就可以到鑽石。”

這兩張專輯的銷售高峰期都已經過去,每週的銷量都在逐漸下滑。

但下滑得再快,至少短期內還是能看得見增長的。

羅傑大概計算了一下,對大衛-勞倫斯說道:“等北美銷量過千萬,我們就直接向唱片業協會申請鑽石認證。拿到鑽石認證之後,我們就可以考慮賣海外發行權了。一張北美的鑽石專輯,海外發行權至少也能賣出五千萬以上。”

五千萬美元可不是什麼小數目,哪怕大衛-勞倫斯對金錢不是特別的在乎,聽到“五千萬美元”,也忍不住嚴肅了起來,露出認真思索的表情。

稍傾,大衛-勞倫斯猶豫著開口問道:“羅傑,我聽說有的唱片公司會為了達到某個認證銷量,自己掏錢去買專輯?”

這樣的事情當然存在,別的不說,單就專輯歷史銷量排行榜前十的作品,沒有一個是完全不存在“刷銷量”情況的。

區別只在於刷了多少。

如果一張專輯的銷量卡在一個尷尬的數字上,比如990萬,唱片公司多半會自掏腰包,將其推過1000萬的門檻。

至少說出去好聽,而且很多路人歌迷在挑選專輯的時候,一張鑽石唱片,很有可能成為他們出手購買的理由。

“這麼多人買,總不會太差吧?”

這樣的心理,在任何國度都很普遍。

“你打算掏錢買銷量?”

羅傑搖了搖頭:“這根本沒必要,多等兩週的事,不要做得太刻意了。”

如果這張專輯最終銷量定格在現在的數字上,不用大衛-勞倫斯去說,羅傑自己就會出錢將其推過鑽石唱片的門檻。

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大衛-鮑伊》的銷量還在持續增長,突破千萬只是時間問題。

這種情況下,就完全沒有必要畫蛇添足了。

“抱歉,我有點著急了。”

羅傑只是稍微勸說了一句,大衛-勞倫斯立刻就冷靜了下來。

深呼吸了幾下,開口道:“家族給我安排的考核時間是三月份,申請認證、談判這些都需要時間,我怕來不及。”

大衛-勞倫斯沒有說所謂的“考核”到底是什麼,但想來也和這幾筆投資脫不開關係。

若是能夠早點談下海外發行合約,估計對大衛-勞倫斯的“考核”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按照當初的協議,無論是北美銷售的收入,還是海外發行權的賣斷,大衛-勞倫斯都可以享受其中的百分之六十。

大衛-勞倫斯在《大衛-鮑伊》這個專案上投入了七千萬美元,如今雖然大部分資金還沒有回籠,但收回成本,乃至於盈利已經是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的事情。

但沒有人會嫌自己賺得少,如果海外發行權賣出五千萬美元,大衛-勞倫斯的盈利數字就又多了三千萬。

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

如果再考慮上未來的版權開發收入,大衛-勞倫斯僅僅只是在這一張專輯上的投資,就能帶來近乎翻倍的利潤,這樣的投資回報率,是相當驚人的。

雖然大衛-勞倫斯的收入不少,但樂隊也說不上是虧本。

除了先期支付的三千萬美元基礎酬勞之外,樂隊還能享受百分之三十的分成,這也是高達數千萬美元的收入。

最為關鍵的是,大衛-勞倫斯投入的資金,極大地緩解了樂隊緊張的資金流,這是無法單純用數字去衡量的。

而且,結交一個超級富豪家族的後代,對樂隊的好處,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多一個融資渠道上。

明星的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說穿了,根本無法真正打入北美上流社會的頂層。

大衛-勞倫斯對樂隊來說,就是進入這個層級的邀請函。

考慮了片刻,羅傑又開口道:“大衛,按照我們的協議,樂隊要為《大衛-鮑伊》準備一場巡演。我們打算在明年展開一次小規模的巡演,大概十場左右,有沒有興趣再合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