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8章 能力不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8章 能力不足!

正如胖子所說的那樣,隨著樂隊在唱片業版圖的擴張,越來越多在音樂創作和演出之外的事情,漸漸開始侵佔樂隊的時間。

經營一家大型公司,遠遠不是聘請一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就能夠放手不管的。

更何況,在兩家唱片公司之外,樂隊還在好萊塢有著為數不少的投資專案。

這方面的工作目前還比較少,暫且不提。

當前這個階段,除了新專輯《披頭士》的發行籌備之外,對於整個【量子音樂】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過去幾年,總計五張專輯的海外發行。

【荊棘EMI】集團沒有在百代唱片的收購案中做什麼手腳,百代的發行體系儲存相對完好。

在目前的全球唱片業,單論發行體系的完善程度,除了三大巨頭之外,百代可以說是最強的一家。

用百代唱片總裁羅傑-法克森的話來說,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有唱片機的地方,都可以購買到百代唱片發行的CD唱片!

短短一個月的整合過後,除了已經發行過的北美,以及少數幾個英語區國家以外,從《郊區的耶穌》到《迷途之家》,五張專輯外加一張單曲專輯,同時登陸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唱片市場。

當然,考慮到語言、受眾、以及盜版衝擊等方面的問題,這一次的全球發行,最主要的目標還是放在了歐洲和東亞兩大塊,其次則是拉丁美洲地區。

至於其它國家和地區,扣除成本以及各層渠道的層層分成之後,加起來也貢獻不了多少利潤,只是聊勝於無罷了。

由於有些專輯北美地區的發行時間已經過去比較長的緣故,許多歌迷已經購買了數字版本,或者乾脆成了盜版的受益者。

為了儘可能多地增加銷量,百代唱片的發行部門在做過市場調查之後,提出了一個建議:將五張專輯打包,做成一個限期發售的促銷套裝,以六折或者更低的價格出售。

在如今這個年代,遠東的CD大規模灌錄,單張成本已經下跌到不足五十美分。

相較於北美單張超過三美元、南美洲單張超過八十美分的價格而言,即使算上運費,遠東地區的成本仍然是最為低廉的。

至於盜版……咳咳,南美洲也沒好到哪去,反正只要盜版不會大規模流入主要市場,在低廉的成本面前,這點缺陷也不是不能忍受的。

對於零售價高達每套二十多美元的《搖滾聖經》系列而言,即使是打上一個六折,仍舊可以稱得上是暴利。

這項提議被提交到管理層,盧西恩-格蘭奇召集百代唱片的高層慎重討論,並向羅傑做過彙報之後,很快做出了批覆。

打折是不可能打折的,誰再提打折就給他打骨折。

但卻可以以“白金限量版”或者其它什麼名義發行,在包裝內附贈樂隊的簽名海報或者其它什麼贈品,本質上還是促銷那一套,但卻不會因為“打折”兩個字而拉低《搖滾聖經》系列的逼格。

這套限量的五合一套裝僅僅只發行半年,半年之後就立刻收回所有未售出的唱片進行集中銷燬。

這也是唱片業內比較常見的促銷方式之一,往往會有很多鐵桿的粉絲,為了收集而去購買,也能貢獻出不少的銷量。

至於說以後,如果有必要的話,完全可以再發行諸如“黃金限量版”、“鑽石典藏版”等等。

只要有利可圖,唱片公司才不會在乎一張專輯被重複發行多少次。

比如說羅傑前世就有一位朋友,是個極度狂熱的齊柏林飛艇樂隊的粉絲,僅僅只是《Led.Zeppelin.IV》這張專輯,就購買了近百種不同的版本收藏,其中不乏高價從二手市場買來的各種限期發行的版本。

(PS:真事。多少版重發行版本不清楚,我一朋友確實收藏了大幾十套不同版本的這張專輯。光CD就不下30種。)

只要能賺錢,樂隊也不在乎炒自己的“冷飯”。

唯一可惜的是,更早發行的《搖滾聖經》系列,乃至於樂隊早期的專輯,海外發行權,甚至是二十世紀娛樂時期那些專輯的北美發行權,都不在樂隊手中。

要不然的話,把樂隊過去的所有專輯打包起來,弄出一個什麼“超級限量禮包”之類的東西,絕對可以撈上一波。

以前那些專輯的發行權,也沒什麼辦法。

唱片業自有一個行業的規則,放出去的發行權,想要收回來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況,樂隊以前的那些專輯,發行權都是集中在環球和華納兩家,或者它們的子公司手中。

後者還稍微好說一點,從進入二十一世紀起,華納唱片的內部動盪就持續不斷,在未來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長期動盪的華納,未必沒有讓人鑽空子的機會。

而環球……

就算現在環球的母公司維旺迪的財務狀況不算太好,但對環球的影響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只要安然渡過這一段動盪期,未來的環球只會更加的強大。

在羅傑的記憶中,再過上十年,環球唱片在很多地區的市場份額甚至都徘徊在當地反壟斷法允許的極限邊緣,不得不將旗下的部分廠牌拆分出售。

想要從這樣一家巨頭手中拿回自己的專輯發行權,除非付出遠遠超出其價值的利益,否則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若是付出的代價太大,那又成了一筆虧本的買賣。

羅傑只是動了一下念頭,就將這件事放到一邊,將注意力放在海外發行的工作上。

MAD唱片的發行部門已經完全併入了百代,並且還擴招了一批員工。

這給百代相對穩定的發行體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但卻是必須要進行的一步。

大量新鮮血液的補充,不但可以激發百代自身的活力,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也是樂隊在百代唱片中安插進去的“釘子”,是樂隊逐步掌握百代唱片真正權利的開始。

現在的樂隊,確實握有百代唱片的絕對控股權,但要說真正徹底地掌握了這家公司,卻還差得遠。

從MAD唱片加入的這批人,原本從事的就是發行方面的工作,在融入到百代的發行體系之後,只需要一定時間的熟悉,與現有的渠道合作方建立起聯絡,有能力單獨穩定住發行渠道暢通之後,樂隊對於百代唱片的改革就可以逐步進行。

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有不聽話的,裁撤掉就是了。

但這需要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在羅傑幾人的計劃之中,能夠用一到兩年完成這一步,就已經算是十分的成功。

在倫敦呆了一段時間之後,羅傑再次匆匆忙忙地返回北美。

“讓人和空客公司聯絡一下,催促一下進度。”

從機場出來,羅傑對身邊的助理抱怨道:“北美歐洲來回飛來飛去,再沒有一架公務機,我遲早會瘋掉!”

這個瘋掉,當然不是因為航班的問題。

而是租賃大型飛機的費用。

無論任何產業,如果經常使用的話,長遠來看,租賃的價格都要遠遠超出直接購買。

航程高達一萬多公裡的大型飛機,租賃的價格要遠遠超出只能在北美境內飛行的中型飛機。

單單只是最近兩個月內,為了在倫敦和洛杉磯之間往返,樂隊花在飛機租賃、機組薪酬以及燃料等開支方面的錢,加起來就高達上千萬美元。

“我會儘快和空客溝通。”

惠特尼在備忘錄上記了下來,又提醒道:“按照空客公司過去的記錄來看,他們極少會提前交付訂單。”

在下飛機訂單的時候,羅傑就關注過這方面的問題,自然清楚這一點,只是點了點頭,隨口道:“催一下就行,不用強求,還是以質量為主。”

飛機畢竟不是其它的東西,質量、安全,永遠是第一要素。

羅傑可不希望空客為了趕訂單,而導致飛機的質量出現什麼問題。

這關係到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大意。

好在,空客公司在這方面的口碑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比同等級的波音要強出太多。

說了幾句,羅傑就收住這個話題,看向依耶塔-哈森,問道:“你之前電話裡說的,具體是什麼情況?”

這一次返回北美,除了要處理一下樂隊在好萊塢的投資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樂隊的前助理,現【量子音樂】的代理CEO,依耶塔-哈森向羅傑遞交了一份報告。

“關於【量子音樂】和【量子娛樂集團】的未來。”

依耶塔-哈森很坦然:“經過過去幾個月的工作,我發現我的能力不足以執掌一家集團公司,哪怕只是小型集團公司,我的經驗和能力也嚴重不足。現在暫時只是代理,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你們應該早做打算。”

坦然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尤其是在權利、地位以及實際利益的誘惑之下,能夠主動提出這件事,已經充分說明了依耶塔-哈森的品質。

當然,除了職業道德之外,依耶塔-哈森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既然沒有那個能力,與其強行留在現在的位置上,未來出現什麼巨大的工作失誤被掃地出門,倒不如主動要求降職,換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上鍛鍊上幾年,等到能力提升了,有著過去的情分,以及現在給羅傑等人留下的好印象在,想要再尋求升職也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但要做到卻並不簡單,依耶塔-哈森足足思考了大半個月,才向樂隊遞交了正式的申請。

“能力不足?”

羅傑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我給你充分鍛鍊的機會”之類的話。

無論是【量子音樂】,還是更高一級的【量子娛樂集團】,涉及到的都不是集團公司的本身,而是下面大大小小的各個子公司。

若是執掌集團的人能力不夠出色,很容易導致樂隊在某一個大產業上,例如整個唱片業的佈局出現巨大的疏漏。

就算羅傑再怎麼信任依耶塔-哈森,也不會在這麼大的決策上感情用事。

原本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暫時讓依耶塔-哈森頂替一段時間。

既然她自己都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就必須儘快解決這個麻煩。

前世的時候,那些大型的娛樂集團,掌舵者都是誰來著?

羅傑在記憶裡搜刮了半天,也沒有找出一個印象深刻的名字來。

唯一記得的,就是漫威影業的凱文-費奇,就這還是因為那部銀河尬舞團系列的緣故。

但凱文-費奇執掌的畢竟只是一家小公司,無論漫威大法再怎麼掀起一陣風潮,影響力和能量也遠遠比不上好萊塢的巨頭,最終被迪士尼併購就是最好的證據。

而且凱文-費奇終歸是好萊塢的人,而對於【量子娛樂】來說,或許總的集團公司暫時不用去管,但唱片業的“小集團公司”,掌舵人這個位置卻是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

羅傑在前世對於流行音樂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明星,最多再加上幕後的製作人身上,但對於這些唱片公司的高層,卻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也沒有幾個歌迷會去在乎自己喜歡的樂隊簽約的唱片公司CEO是誰,做過什麼大手筆的動作,對唱片業起到了多麼巨大的推動作用。

“委託獵頭公司尋找合適的目標吧。”

羅傑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剛剛說完,又想起一件事,補充道:“不要和海德思哲合作,我怕他們轉手就會把我們賣了。”

獵頭公司也並非完全可靠,這一點,任何一個在商業圈子裡混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之前針對MAD唱片和百代的大規模挖角,不管幕後的人是誰,明面上的操作者就是海德思哲,羅傑自然不可能送上門去給對方留下一個挖坑的機會。

說到海德思哲,羅傑又忍不住問道:“之前那件事,查清楚了嗎?”

“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

接話的是惠特尼:“但理查森僱傭的私家偵探表示,從MAD唱片和百代離職的員工,有超過百分之六十都進入了【德意志唱片公司】。”

似乎是怕羅傑不清楚情況,惠特尼又補充了一句:“【德意志唱片公司】於1998年隨著寶麗金一起被環球收購,現在是環球音樂集團的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