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章 後臺和前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1章 後臺和前臺

羅傑一行先是繞過舞臺,來到後臺。

絕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演唱會,還是音樂節,或者其它的大型演出,觀眾和媒體的注意力永遠集中在舞臺上。

但事實上,後臺的工作反而更加重要。

樂隊在舞臺上,無論演出的有多麼賣力,都需要經過後臺的處理,才能讓觀眾們聽到。

事實上,無論是錄音室,還是演唱會現場,觀眾聽到的,永遠是經過調音臺修整之後的聲音。

只不過,相對於錄音室後期的精修,聽起來幾乎完全變了個人,演唱會現場更注重還原最真實的聲音。

在後臺的位置,停放著七八輛大小不一的拖車,其中一輛拖車外,還拉起了隔離的圍欄,並豎立著“危險”的警示牌。

“你們千萬不要靠近那邊,很危險。”

嚮導指著被隔開的拖車,說道:“那是移動式變壓站,將會負責音樂節期間,這座舞臺的供電工作。”

音樂節對電力的需求,肯定比公園平時的用電量高得多。

只為路燈、小型移動餐車等低耗電設備設計的供電系統,顯然不足以滿足音樂節的電力要求。

在音樂節期間,將直接從附近的電纜擷取電力,然後經由移動式變壓站,將高壓電轉換為裝置所需要的電壓。

北美的電力標準和太平洋對岸的那個國家不同,大多數民用電器使用110v的電壓,舞臺演出所需要的裝置,大多也符合這一標準。

不過,也有少數大型裝置會用到277v~480v的三相四線電,單單只是一個110v的輸出電壓絕對無法滿足需求。

因此,一個移動式變壓站,也是必須的裝置。

羅傑一行對電力如何運作不感興趣,只需要能夠滿足裝置運轉的要求就夠了,這是音樂節主辦方的工作。

不過,任何涉及到電力的事情,都必須要重視安全問題。

在這一方面,除了音樂節主辦方聘請的專業公司,以提供電力解決方案和相關具備從業資格的人手以外,政府部門也會密切關注,嚴格監督。

羅傑等人更加關心的,還是裝置的安裝、除錯工作。

在詢問過主辦方的工作人員之後,眾人對於音樂節主要裝置的工作方式,也有了明確的瞭解。

當然,事實上,在確定自帶裝置清單之前,這一點就已經以書面檔案的形式,送到調音團隊手中了,現在只是再確認一次。

最為重要的,是聲音方面。

所有的音源,無論是樂器還是人聲,無論每一件樂器採集多少個音源,將會在經由單獨的樂器/人聲調音器之後,彙總起來,進入總調音臺。

在經過總調音臺的整合之後,再分離出去,將訊號送進分佈在廣場上的擴音裝置中。

並且,在每一個環節,都預留了足夠的介面,以便於樂隊使用自己的裝置和人手。

換句話說,如果不想用主辦方提供的裝置,除了佈置在整個會場的擴音器之外,將其它的裝置和線路全部換掉,也是可以的。

考慮到主辦方提供的裝置並不足以滿足樂隊的需求,事實上,murphy樂隊的團隊也正是打算這麼做的。

“如果每個樂隊上臺之前,都要把所有的裝置換一遍,那豈不是很麻煩?”

羅傑有些疑惑地問道。

如果只考慮後臺的裝置,倒是簡單,只要提前做好計劃,需要的時候,按一下開關,切換一下線路就完事。

但是,總有一部分裝置是要放在舞臺上的。

比如羅傑自帶的貝斯音箱。

在九十年代,無線連接的方式還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比如抗幹擾能力差、訊號不穩定等等。

因此,為了確保演出的質量,必須採用有線連線。

但因為同樣的抗幹擾問題,連接線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六米,這就導致了羅傑本人與貝斯音箱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這樣一來,貝斯音箱就必須要放在舞臺上,羅傑身後或者旁邊的位置。

吉他也是同樣的道理。

舞臺用的音箱,當然不可能像練習的時候那麼小,體積都很大,一個人搬起來都費勁。

再加上其它亂七八糟的裝置,如果大多數樂隊都使用自帶裝置的話,每一段演出之間,光是搬運裝置,就要浪費掉不少的時間。

對觀眾的觀看體驗來說,絕對有不小的影響。

“我們這是獨立音樂節,像你們這樣裝備齊全的樂隊沒幾個,大部分還是用我們提供的裝置。”

嚮導聳聳肩。

言下之意,像murphy樂隊這麼奢侈的,在這種獨立音樂節上並不常見。

事實上,大多數獨立樂隊甚至買不起大型演出所需要的大型音箱、特定頻率的拾音話筒、調音臺等專業裝置。

即使買得起,也很少有人這麼捨得。

獨立樂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和貧窮畫上等號。

一件兩件的或許不算太貴,比如說羅傑在這場演出會使用的貝斯音箱,價格大約就在三千多美元。

但所有裝置,全部加起來,卻會將演出成本推到一個非常高昂的數字上。

“羅傑,就算每個樂隊都用自己的手箱,也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西奧多插話道:“到時候所有的音箱都會擺到舞臺上,樂隊上臺,只開自己需要的,其它的全部關掉,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另外,做返送系統的話,大部分樂隊用的都是無線耳機,只有我們是用音箱。”

西奧多這麼一說,羅傑立刻明白了過來。

事實上,這個細節痕跡很明顯,但很容易被人忽略。

在許多演唱會,或是音樂節等大型演出上,往往可以看到舞臺上擺放著大量的音箱。

擺放整排音箱,有時候是為了看上去更有氣勢,有時候就是要根據樂隊或者歌曲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音箱。

事實上,在一大堆音箱之中,真正開啟的,同一時間裡只有少數的幾個罷了。

而且這些音箱,也不是真正播放給觀眾聽的,而是拾音需要。

拾取的聲音經由調音臺之後,才會傳遞到擴音器中,這才是觀眾能夠聽到的聲音。

分辨的方法也很簡單,哪個音箱前面有話筒,就是開啟著的,其它的都處於關閉狀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