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9章 兩個身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79章 兩個身份

一月末,因為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熱心群眾”的檢舉,康卡斯特旗下的一家有線電視臺——嗯,這家電視臺和其它的有線電視頻道一樣,被康卡斯特當做“投資”的一部分,併入了【量子娛樂】旗下,不過仍然在移交的磨合當中,並沒有完全整合到【量子娛樂】的體系當中去。

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熱心群眾”的舉報之下,該頻道花費了整整半個小時的時間,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默多克家族的次子,詹姆斯-默多克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權利,在包括英國和北美等地,展開非法竊聽和監控的。

這檔叫做《西海岸線上》的節目收視率並不高。

事實上,這家電視臺的訂閱用戶數量本身就不多,僅僅只有不足八十萬訂閱量。

其中的絕大多數,還是衝著深夜的TV-MA分級(相當於電影中的NC-17)的節目來的。

在北美特殊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之下,雖然說某些限制級的節目能夠光明正大的出現在電視上,但“通常情況下”,很少出現在免費電視頻道。

只有一些規模比較小的付費頻道,會透過這類節目來吸引觀眾訂閱。

在這種以大尺度節目吸引觀眾的電視頻道上,討論時事熱點的節目,往往都不符合該頻道主流使用者的喜好,收視率可想而知。

不過,《西海岸線上》只是一個引子而已。

在【量子娛樂】的推動之下——當然,康卡斯特和高盛集團,作為【量子娛樂】的大股東,同樣也出了不少的力氣——關於詹姆斯-默多克是【竊聽門】真正幕後黑手的新聞,很快就被北美的各大媒體轉載傳播。

除了新聞集團旗下的媒體之外,在北美各界的默契之下,幾乎所有的報紙、電視、廣播,甚至是雜誌,都在討論這個話題。

在米蘭達-斯特裡普的刻意控制之下,針對詹姆斯-默多克本人,越來越多的不利的證據,也是一點點的曝光出來。

由於【竊聽門】醜聞觸犯到了幾乎所有階層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大人物”們的利益,針對新聞集團進行打壓的,並不僅僅只是【量子娛樂】一家。

從【竊聽門】醜聞爆發以來,新聞集團在美股上市的股票,股價已經縮水了超過百分之十七,市值蒸發了近兩百億美元。

受損最大的,就是默多克家族。

默多克家族佔據了新聞集團所有“流通股”當中大約百分之三十八的份額。

這意味著,新聞集團在股市上的損失,有近小半都是要由默多克家族來為此買單。

而本就因為【竊聽門】醜聞而焦頭爛額的默多克家族,當詹姆斯-默多克“涉嫌”一手主導了【竊聽門】醜聞的新聞爆發之後,所面臨的局面就更加的艱難了。

一月底,因為全美各地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迫於壓力,FBI正式宣佈逮捕詹姆斯-默多克,以及其它同樣涉嫌此案的17名新聞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的高管。

當FBI的新聞發佈會結束之後,新聞集團的股價再次應聲下挫,當天的跌幅就高達百分之十一。

按照納斯達克的股價來計算的話,新聞集團的市值,已經是暴跌到只剩下不足七百億美元。

不過,這個數字,遠遠沒有達到【量子娛樂】三大股東所期望的底線。

一方面,【量子娛樂】利用手頭的資源,拼命炒作著默多克家族的醜聞。

另一方面,高盛還在利用自己在華爾街的優勢,瘋狂地做空著新聞集團的股價。

事實上,就現在而言,後者更加的重要。

“論做生意,還是華爾街的這幫吸血鬼厲害。”

羅傑拿著一封信件,感嘆道:“高盛給我們投資了四百億美元,估計等到這件事結束之後,光是做空新聞集團的股價,就能讓高盛賺回這筆錢。”

頓了頓,羅傑又補充了一句:“或者說至少賺回其中的絕大部分。”

從【竊聽門】醜聞爆發到現在,新聞集團的市值已經是蒸發了三百多億美元。

也就意味著,理論上,在股市上做空新聞集團股價的“空頭”們加起來,也有了三百多億美元的利潤。

——當然,這個數字沒有計算股票交易的手續費以及納稅等等的“成本”。

這三百多億美元的利潤,當然不可能全部都被高盛一家吃下來。

事實上,這個數字,也僅僅只是“理論上”的利潤。

實際的收益要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最理想的情況下也不會超過一半,大機率會更低。

但根據羅傑所得到的訊息來看,高盛到目前為止,至少也賺了近百億美元。

按照【量子娛樂】幾大股東達成的共識,當新聞集團的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

準確地說,當整個新聞集團的市值,下跌到四百億美元左右的時候,【量子娛樂】就會出手,開始大規模地吃進新聞集團的股份。

當然,僅僅只是從股市上出手,是不可能完成對新聞集團的控股的。

不過,到了那個階段,還會有其它的計劃。

若是局勢發展得比較理想,甚至不需要經過太過激烈的衝突,直接透過談判就可以解決問題。

當然,那是要建立在,新聞集團已經徹底被打壓到沒有絲毫還手之力的前提之下。

咳咳,扯遠了。

總之,在彙總了各方的“情報”之後,羅傑不得不承認,論手段,還是華爾街的那幫吸血鬼,要更加的高明。

在【竊聽門】醜聞爆發之初,高盛集團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機會,在背後悄然推了一手。

這還是在簽署了合作協議之後,高盛集團的“代理人”,費迪南德親口告訴羅傑的事情。

如果對方不說,羅傑都沒有察覺到,在【竊聽門】醜聞迅速爆發的背後,還有著華爾街的力量在推動。

——這並不意味著羅傑不知道,【竊聽門】醜聞爆發開來的速度不正常。而是羅傑不知道,背後的推手是誰,也沒有那個能力去調查出來。

而後,高盛集團又能夠透過做空新聞集團的股價,賺上一大筆錢。

然後,再用這筆從新聞集團身上賺到的錢,去完成對新聞集團的收購。

這種幾乎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的操作,也只有華爾街的這幫吸血鬼才玩得出來。

同時,高盛集團並沒有選擇吃獨食,一個人吞下新聞集團。

但卻也沒有讓自己的“同行”進來分蛋糕。

而是選擇,拉攏兩家分別在傳媒、娛樂行業有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的公司,一起分享這塊美味的蛋糕。

同時,由於這兩位“盟友”也各自付出了相當分量的資源,高盛並沒有讓出太多實質性的利益,充其量只能說是利益交換。

至此,高盛集團可以說是一分錢不花,就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同時還有熟悉該行業的人為自己“打工”,只需要安享分紅,就能每年都收穫一大筆穩定的分紅。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比這更加划算的生意了。

不過,這種“生意”,也就只有背後有著大財團支援的高盛,或者至少是和高盛平起平坐的金融寡頭,才能玩得起。

至少,換成是【Darkness】樂隊來,就算是手裡有足以運作這筆“生意”的資金,也是沒辦法像高盛這樣玩的。

“先別管什麼高盛了。”

安妮把一副耳機遞給羅傑,說道:“我們現在在談《逃離伊甸園》的定版,專心點,別三心二意的!”

《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其實早在2010年的年初,就已經完成了後期制作。

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快要一個月。

事實上,安妮、胖子,還有賈森,都已經“試聽”過最終的版本。

只等著羅傑確認過沒有問題之後,就會拿去灌錄母帶,然後封存到【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保險櫃當中。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不會在2010年的上半年就推入到發行階段。

但母帶的“定版”,仍然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在專輯的第一批,總計三首歌完成了後期制作的時候,羅傑就試聽過一次。

合作了這麼久,迭戈和他的團隊,很清楚在一張專輯當中,羅傑想要達到的是什麼樣的效果。

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

事實上,不需要聽完整張專輯,羅傑就敢肯定,迭戈和他的團隊這一次也不會讓自己失望。

當然,這麼想是一回事,但是態度還是要端正起來的。

《搖滾聖經》這個系列,每一張專輯,對於樂隊在“明星”這個身份,都至關重要。

雖然說,現在的樂隊,已經很難說是一個純粹的明星,更多的是商人。

甚至於,明星這個身份,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收入,亦或者其它任何東西,都遠遠比不上【量子娛樂】大股東這個身份來得有價值。

但是,無論是羅傑,還是胖子、安妮,又或者賈森,都不願意這麼放棄樂隊的“事業”。

區別還是有的。

安妮是單純的喜歡玩,而搖滾明星,恰恰能夠滿足安妮關於玩樂方面的需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胖子,則是把搖滾樂當成了“業餘愛好”,屬於工作之餘的消遣。

——雖然說這個“業餘愛好”的成就,可能要比絕大多數人的主業還要高。

賈森的心思就比較簡單了,沒有任何目標,也沒有任何的追求,僅僅只是一種慣性,推動者賈森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某種程度上來說,賈森和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一樣。

渾渾噩噩,日復一日,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一切都只是習慣,也從未想過要去改變什麼。

當生活中出現變化時,好的部分,賈森欣然接納,壞的部分,賈森也不懂得如何拒絕。

所有的一切,或好或壞,都只是被動地承受。

最後,則是羅傑。

若是在前世的時候,有了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羅傑絕對不會再執著於什麼“Rock.Star”之類的東西。

但這一世,在開掛般的人生之中,羅傑卻是希望,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

比如說,自己前世最喜歡的那些經典搖滾。

比如說,完成《搖滾聖經》這個在羅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系列專輯。

事實上,這就是羅傑一直堅持著,要求樂隊每年都要至少推出一張專輯最大的原因。

也是唯一的原因。

《逃離伊甸園》專輯的長度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不出羅傑的意料,迭戈的團隊,依然很好地把握住了羅傑對於這張專輯的“需求”。

完完全全地,將羅傑希望在這張專輯中表達出來的東西,透過後期制作的方式,放大到了極致。

不過,羅傑仍然是花費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反覆將這張專輯的“暫定版”聽了好幾遍,確認一絲毛病都挑不出來之後,才對安妮點了點頭,說道:“我認為這已經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了,不用做任何修改,讓迭戈那邊直接灌錄母帶。”

安妮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問道:“發行時間的話,過段時間我們再討論?”

“下半年吧,不管新聞集團那邊的事怎麼樣,只要【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資源整合完畢,就把這張專輯推進到發行渠道。”

稍微想了想,羅傑又補充道:“具體的發行時間可能會放在九月份前後,到時候讓麥克唐納和帕妮絲商量著來。”

按照羅傑的估計,新聞集團的事情,今年之內塵埃落定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過,樂隊錯過自己的專輯的宣傳階段,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自從“自立門戶”之後,這種事情似乎就成了常態。

每隔一兩張專輯,就會有那麼一張專輯,是樂隊忙於其它事情,沒辦法參加宣傳,或者至少是沒辦法完全投入到宣傳中去的。

麥克唐納沒少為此抱怨,認為樂隊這種做法,至少是讓專輯的銷量減少了好幾個百分點。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雖然說,樂隊的幾人,各自有各自的理由,都很重視“明星”這個身份,和“樂隊”這項事業。

但無論對誰來說,更加重要的,始終還是【量子娛樂】,而不是樂隊本身。

無論是在金錢上,還是在地位上,兩個身份之間,都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