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0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80章

康卡斯特拿出了數十家、總計有超過兩千萬使用者的有線電視網,作為入股的“本金”。

這些電視網,原先在康卡斯特旗下的時候,都是各自為營,這也是北美大多數集團公司所慣用的模式。

併購一大堆同行業的企業,然後重點培養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剩下的則全部放養。

被放養的那些,絕大多數都無法取得什麼太好的成就,好一點的也就是每年能夠上交少量的利潤,差一點的甚至會負債累累,直至倒閉。

這種管理模式有一個好處在於,可以省下大量的成本。

不直接管理、子公司自負盈虧,哪怕出了什麼問題,也不會牽連到母公司。

而只要有一個企業發展起來,哪怕其它的全部失敗,都能獲得鉅額的回報。

舉個栗子,淘寶,就是在這種機制之下成長起來的。

事實上,在當時馬老闆從軟銀拿到第一筆兩千萬美元的投資時,軟銀同時還投資了Ebay,以及另外幾家網商平臺。

但對於這些投資,軟銀秉持的態度就是放養,任由他們互相競爭,然後在每一輪的競爭當中,給勝出者更多的資金,同時增持更多的股份。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公司或者說平臺,死掉多少都沒關係,只要有一個成為最終的贏家,軟銀投資出去的資金,都會帶來百倍千倍的回報。

最後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內地的所有網商平臺當中,軟銀總計砸下了十多億美元的投入,而最終的“贏家”,阿里巴巴,則帶給了軟銀價值超過兩千億美元的回報。

(注:2014年資料,軟銀有阿里巴巴34.4%的股份,按照現在的市值來換算相當於2500多億美元。)

當然,康卡斯特對旗下有線電視網的管理,倒是不至於粗放到軟銀那種只投資,完全不插手的程度。

但也就僅僅只是共享各電視臺之間的使用者資料庫、做一下大方向上的要求,僅此而已了。

至於說將這些電視臺合併成一家,康卡斯特壓根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想法。

當然,這其中也有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的原因。

北美至今,也只有寥寥幾家遍布全國的電視網,不是沒有原因的。

投資成本是一方面,但對康卡斯特這個級別的公司來說,如果只是錢的問題,並不難解決。

更重要的是法律方面的限制。

除了一家叫做【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機構,會對電視臺/電視網的經營資質進行稽核之外,各州還有各自不同的法律限制。

如果僅僅只是在一個州,比如說加利福尼亞州播放,那麼只需要遵守加州的法律。

如果訊號範圍覆蓋全美,那麼就需要同時符合全美50個州、一個行政特區、五個自由邦以及十幾個其它“行政獨立地區”的法律。

事實上,除了五大電視網之外,很多其它的電視網,比如HBO,號稱是範圍覆蓋了全美,但實際上僅僅只是在本土的四十八個州進行播放而已。

康卡斯特旗下的多個有線電視網,大多數的範圍都沒有超過一個州,甚至很多都連一個州都無法完全覆蓋。

這不單單只是出於經營成本方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經營資格的限制。

不過,在這些電視網併入了【量子娛樂】之後,羅傑就不打算再像過去那樣,將這些電視網進行“放養”。

在和康卡斯特、高盛集團的代表交換過意見之後,羅傑與盧西恩-格蘭奇,還有【量子娛樂】的其它高層開了個會,討論了一番之後,就決定註冊一家由【量子娛樂】全資控股的子公司,【量子有線電視網】。

然後,將康卡斯特轉入到【量子娛樂】的數十家電視網,全部併入了【量子有線電視網】的名下。

考慮到【量子娛樂】內,並沒有精通有線電視網方面業務的“人才儲備”,羅傑特意向康卡斯特求援,從康卡斯特調來了一名叫做史蒂夫-伯克的高管。

後者是康卡斯特的首席運營官(COO),看似位高權重,但實際上,在大多數公司當中,COO都是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尤其是當CEO、總裁、董事會主席的權力慾望比較重的時候,COO幾乎和一個吉祥物差不多。

但作為康卡斯特的COO,史蒂夫-伯克的能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對於有線電視方面的業務非常的熟悉。

康卡斯特之所以願意將其送出來,也是為了一定程度上避免內鬥所帶來的損失。

在接到【量子娛樂】的邀請之後,史蒂夫-伯克沒有考慮太久,就同意了這份邀請,成為【量子有線電視網】的CEO兼職董事長。

在上任之後,史蒂夫-伯克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從【聯邦通訊委員會】獲得全美範圍的有線電視網經營牌照,而後逐漸將康卡斯特“送來”的數十家電視網整合起來。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牌照方面的問題相對好說一點,【聯邦通訊委員會】每年都會拍賣一批經營牌照,只要花錢就能拿到。

——當然,參加拍賣首先得要符合經營資格,不過這對【量子有線電視網】來說並不存在問題。

無非是花多少錢的問題。

一張全美範圍的經營牌照,或許價值不菲,但【量子娛樂】卻絕對不會拿不出來。

最麻煩的事情在於各個電視網之間的資源整合。

對於這數十家不同地區的電視網,康卡斯特並沒有完成全資控股。

送到【量子娛樂】的,當然也僅僅只是康卡斯特所持有的那部分股份。

如果不是這樣,用戶數量超過兩千萬、遍佈全美各地的電視網,總價值絕對不僅僅只是三百億美元這個數字。

哪怕這些使用者要分散在數十家電視網,並非是“成一體的資源”,其價值也要翻上一倍。

對於任何一家經營實體業務的企業來說,用戶數量,就代表著一切。

有線電視網的使用者,其含金量更是要高得多。

每一個使用者數字,所代表的都不僅僅只是付費頻道的訂閱數量,同時也會對廣告價格產生極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家電視網,都會拼了命地去爭取那些能夠得到大量使用者的熱門節目的原因。

康卡斯特之前與【量子娛樂】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的合約當中,康卡斯特的代表,就將《行屍走肉》、《實習醫生格蕾》,以及《邪惡力量》三部劇集的播放權當做了重點條款。

當然,這一條款,隨著康卡斯特將旗下的大部分有線電視業務作為投資的一部分,轉入到【量子娛樂】之後,已經自動失效了。

——事實上,隨著新的合作關係達成,康卡斯特、高盛集團,以及羅傑的【Darkness】樂隊之間,用這份新的“股權合作協議”,取代了之前康卡斯特和【量子娛樂】之間的“戰略合作協議”。

後者僅僅只簽署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就完全失效,這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份協議沒有任何價值。

事實上,如果不是康卡斯特先與【量子娛樂】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最後的三方合作也根本不會形成。

更大的可能是,康卡斯特和高盛合作,完全將【量子娛樂】拋棄到一邊去。

咳咳,扯遠了。

總之,史蒂夫-伯克上任之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沒有“絕對控股權”的前提之下,完成對旗下所有電視網的整合、合併。

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是收購,將所有的電視臺的股份全部收購,都成了“自家產業”,自然就不會有這方面的麻煩了。

不過,史蒂夫-伯克算了一筆賬,若是要完成全部股權的收購,哪怕不考慮收購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至少也要花費兩百億美元以上的價格。

【量子娛樂】的賬上倒是不缺錢,但按照高盛集團的要求,高盛所投資的那四百億美元,每一個美分,都要花在對新聞集團的資產進行收購上,不能用作其它的用途。

這一點,是寫進了合同裡的。

剩下的錢,還要應付【量子娛樂】本身,以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日常經營,是絕對不足以支援這次大規模的收購行動的。

而且,這麼多的股份,分散在大量的股東手上,肯定是有人不願意賣。

收購遇到阻力,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的事。

資金不足、來自其它股東的壓力也比較大,直接強行收購的方案壓根沒有做出來,就直接被否決掉。

很快,史蒂夫-伯克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那就是由【量子有線電視網】成立一個全國範圍的有線電視網,然後讓旗下的各個電視臺,以“附屬電視臺”的形式,加入到這個電視網當中。

有些類似於“加盟店”的操作,但具體的“加盟方式”上,又要複雜許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事實上,這種操作也是有先例的。

由於【聯邦通訊委員會】的騷操作,北美持有有線電視經營許可牌照的電視臺數量非常的多。

但很多電視臺,由於財力等原因,根本沒有辦法建立起自己的播放渠道。

像是租用商業衛星、佈設同軸電纜等等,大部分的小電視臺根本出不起這個錢。

在這種情況下,向其它的大電視臺租用播放渠道,就成為了很多小型電視臺的選擇。

至於租用的費用,有的是要錢,有的是收取廣告分成,還有要求在特定時段播放指定的節目和廣告之類的要求等等。

據調查,在北美的所有電視臺當中,有超過七成,都是以這種形式,租用其它電視網的渠道來播放自己的節目。

史蒂夫-伯克的想法就是,要求加盟的電視網,在指定的時段,播放指定的節目和廣告,以達到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資源”的目的。

當然,具體的操作方式,還是要深入研究一番,不過這個思路,卻是得到了【量子娛樂】的認可。

——其實,在接到史蒂夫-伯克的彙報之後,對於這個設想,羅傑表示完全不懂,盧西恩-格蘭奇在調查了一番之後,給出了“有這方面先例”的答覆,兩人簡單地討論了一番,至少從一個“外行人”的角度挑不出什麼問題,就乾脆地決定讓史蒂夫-伯克放手去做。

向康卡斯特求援,要來這個“專業人士”,為的就是做那些【量子娛樂】當中沒有其它人懂得的東西。

反正自己不懂,所能做的,也就是信任“專業人士”的能力。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哪怕完全放手不管,也要比外行指揮內行來的更好。

至少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量子娛樂】對【量子有線電視網】的要求,也就僅僅只是在“電視媒體”方面,能夠為其它的子公司起到足夠的宣傳作用。

同時,在需要打“輿論戰”的時候,【量子有線電視網】能夠起到足夠的影響力。

至於其它方面,羅傑甚至沒有指望過【量子有線電視網】能夠賺到多少錢。

事實上,對於一家跨行業的傳媒、娛樂集團來說,傳媒行業的資源永遠只是渠道,哪怕不賺錢,甚至是虧錢,都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賺錢的地方,還是在“娛樂”兩個字上。

當然,也有反過來的,透過“娛樂”行業進行內容製作,反過來供應“傳媒”行業,依靠後者來賺錢。

比如說現在的NBC環球就是這麼做的。

兩種方式很難說孰優孰劣,但考慮到自身的情況,【量子娛樂】所選擇的,必然是前者。

原因很簡單,【量子娛樂】對唱片、影視行業更加的熟悉,也更擅長透過這兩個行業來賺錢的各種運作模式。

當然,以北美現在的情況而言,若是做到了五大電視網的那種程度,想要虧錢都很難,每年貢獻出數十億美元級別的“直接利潤”,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考慮到,康卡斯特對NBC環球集團的併購已經無限接近於完成,而且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康卡斯特很有可能會選擇將NBC環球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作為“投資”,併入【量子娛樂】。

另外,還有一個新聞集團旗下的福克斯電視網,也在等待著【量子娛樂】去“拿走”。

哪怕是往壞的角度去考慮,NBC電視網和福克斯電視網,少說也要拿下其中的一個。

到了那個時候,【量子有線電視網】才會真正開始發力崛起。

而現在的一切工作,只是為了迎接未來的“轉機”,所做的鋪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