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6章 底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86章 底線

自從【竊聽門】醜聞爆發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新聞曝出。

三月,英國政|府召開的聽證會上,再次曝出了一個猛料。

據稱,當時肖恩-霍爾計劃在聽證會上,公開一部分關於【竊聽門】醜聞的實質性證據。

其中就包含了,在當時擔任英國天空廣播公司董事會主席,同時負責整個新聞集團在歐洲、亞洲兩地業務的詹姆斯-默多克,是如何親自策劃並實施了一系列竊聽事件的關鍵性證據。

但在聽證會開始之前,肖恩-霍爾在兩名警察的保護下,即將進入法院的前一刻,就在法院的門口,遭遇了槍擊。

歹徒從街對面的大樓上對肖恩-霍爾進行槍擊,隨後逃跑,在現場沒有留下太多有價值的線索。

按照警方公開的說法,槍手使用北約制式標準的9毫米子彈,由於這種子彈在多種槍械上都可以通用,暫時無法確定具體的槍支型號。

肖恩-霍爾身中三槍,所幸沒有被擊中要害,經過一番搶救,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

但根據醫生的判斷,肖恩-霍爾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再次出庭舉證,因此聽證會被迫推遲。

在媒體的報道中,這普遍被認為是新聞集團“狗急跳牆”之舉。

受到該事件的影響,新聞集團好不容易有回升趨勢的股價,再一次呈現暴跌。

僅僅只是一個工作日,跌幅就高達百分之十三,直接蒸發了數十億美元的市值。

若是僅僅如此倒也就罷了。

在隨後的幾天之內,連續有多位曾經在新聞集團關鍵部門就職,而後又離職的職員,先後遭遇“意外事故”。

其中最嚴重的一個人,在回家的時候,公寓內直接發生了天然氣爆炸“事故”,被送到醫院後,足足經過了二十多個小時不停歇的手術,才勉強搶救過來。

除此之外,還有兩人直接失蹤,不知是死是活。

這一系列的“意外和巧合”,經過媒體的一番渲染,新聞集團瘋狂對“可能存在的證人”進行滅口的傳言,頓時傳遍了全世界。

除了股市上彷彿掉進馬里亞納海溝的股價,以及在世界各地街頭上抗議的人群以外,更讓老默多克感到心焦的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意外和巧合”,新聞集團的內部,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有不少股東都認為,默多克家族確實有足夠的動機和實力,來策劃這一系列事件。

而那些曾經與【竊聽門】事件有所接觸,甚至根本就是執行者的員工們,也開始人心惶惶,生怕下一個被“滅口”的就是自己。

在這種心態下,不斷有人站出來檢舉,以此來要求警方提供保護。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砸錢和畫餅之外,想要讓一個人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去行事,還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確信,自己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

“高盛那邊傳來的最新消息,新聞集團的一位財務官,已經確定於昨天向FBI申請了證人保護計劃。”

米蘭達-斯特裡普拿著一份列印出來的資料,對羅傑說道:“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透過這個計劃,得到了超過二十位新的證人,指證新聞集團和默多克家族的罪行。”

“安全方面不會有問題吧?”

羅傑看向米蘭達-斯特裡普,很嚴肅地說道:“我不希望有任何會牽扯到我,或者樂隊,又或者公司身上的破事。我說的是任何事!”

“不會有問題,從頭到尾,我們都沒有和這些新的證人有過任何接觸,所有的舉證行為,都是他們自發的。”

米蘭達-斯特裡普解釋了一句,又笑了起來:“在為你工作之後我才發現,我天生就擅長幹這些‘髒活’。”

沒錯,前邊那一系列的事件,都是米蘭達一手策劃,自導自演的劇情。

一方面,是為了徹底搞臭新聞集團的名聲。

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選擇背叛新聞集團和默多克家族。

在玩弄人心這件事上,不得不說,米蘭達-斯特裡普確實是天生的好手。

“再確認一遍,我要的是百分之百不會有任何紕漏。”

羅傑提醒了一句,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張支票,遞給米蘭達-斯特裡普,說道:“這是給你的,記得要用你的離岸賬戶去兌現。”

由於米蘭達-斯特裡普的工作性質特殊,在金錢方面,羅傑從來都不會吝嗇。

一方面,是為了確保米蘭達手中有充足的“活動經費”,另一方面,也是透過這種方式,來確保米蘭達的忠誠。

在這件事上,金錢並不總是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但若少了它,卻是萬萬不能的。

“一千萬美元?”

米蘭達-斯特裡普看了一眼支票上的數字,眉毛挑了挑,道謝道:“感謝您的慷慨。”

雖然2010年才走到三月份,但這,已經是米蘭達在今年收到的第二張支票。

上一張支票的數字沒有這麼高,但也有五百萬美元。

雖然說,這一千五百萬美元當中,還包含了米蘭達-斯特裡普在工作中的“活動經費”,但剩下的部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也足以稱得上報酬豐厚了。

至少,若是按照原本的“職業規劃”,去負責所謂的“特殊機遇”,米蘭達一年的薪酬,也最多就是一兩百萬美元,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

“別讓西奧多他們知道你的收入水平。”

羅傑提醒了一句。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羅傑的“經紀人團隊”當中,早已在實際意義上脫離了團隊單幹的米蘭達,拿著其他人只能仰望的薪水。

若是西奧多等人知道了這件事,心裡多少會有些不痛快。

“我明白。”

米蘭達-斯特裡普點點頭,收起支票,說道:“其實我們的計劃還存在一點問題。在所有計劃‘滅口’的目標當中,沒有一個真正死亡的,只有兩個‘失蹤’,這可能會引起一些懷疑。如果您同意的話,我可以搞定這方面的事情,比如英國的那個小記者,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我們不是殺人犯。”

羅傑搖搖頭,否定了米蘭達-斯特裡普的提議。

說著,羅傑抬起頭,看著米蘭達,嚴肅地說道:“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手段,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但是,不許殺人,這是底線。所有在計劃當中手傷或者被迫‘失蹤’的人,也要確保他們得到足以一輩子閉嘴的補償。”

這一點,就是羅傑和那些所謂的“世家貴族”最大的不同。

雖然說,現在這個年代,無論是規則內的,還是規則外的競爭,都早已不會將“從肉體上消滅敵人”這個選項放在計劃清單當中。

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

但若是有確切的必要的情況下,諸如勞倫斯、亞當斯等等,這些“天龍人”們,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猶豫。

而羅傑,卻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逾越自己的這一底線。

羅傑自認,自己不是什麼好人,但有些底線,卻是絕對不能有半點逾越的。

羅傑一直認為,人類之所以是“高等動物”,就是在慾望之外,還能夠用道德或者其它什麼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讓自己真正墮落到徹底不擇手段的那一步。

當然,以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來看,羅傑的底線很低,低到若是做過了所有在底線附近徘徊的事情之後,無論以任何國家的法律,羅傑都會在監獄裡呆上一輩子的程度。

但不管怎麼說,這總比沒有任何底線要好得多。

何況,借用某句名言,任何白手起家者,賺到的第一桶金,都是血淋淋的。

哪怕是在這個所謂的“文明社會”,也不會有絲毫的例外。

“明白了,您是BOSS,您說了算。”

米蘭達-斯特裡普識趣地不再進行勸說。

“就這樣吧,你多費點心,盯著點那件事。”

羅傑對米蘭達-斯特裡普擺了擺手,說道:“再辛苦你一段時間,等這件事結束,你就能好好休一個長假。”

“順便避避風頭。”

米蘭達-斯特裡普將羅傑話裡的未盡之意說了出來,然後立刻告辭離開。

看著米蘭達-斯特裡普離開的背影,羅傑眼神中閃爍著莫名的神色,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過了許久,羅傑才回過神來,搖了搖頭,將亂七八糟的想法拋到一邊,繼續準備著下一次董事會上需要討論的資料。

與此同時,北美的另一端。

東海岸,曼哈頓的一間豪華公寓內,老狐狸魯伯特-默多克正在接待幾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我再說一邊,埃文。”

魯伯特-默多克的臉色有些憔悴,不過卻還是強打著精神,認真地說道:“那些事情真的不是我幹的。我的手段,你們是知道的,如果是我的話,絕對不會留下這麼多的活口。”

米蘭達-斯特裡普所策劃的“滅口行動”,不單單是讓新聞集團內部的員工們人心惶惶。

同時,新聞集團的董事會內,也因此而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就在此時,魯伯特-默多克就在費勁口舌,試圖說服幾名處於搖擺當中的股東,爭取他們的支援。

“我們當然相信這一點。”

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白人中年說道:“魯伯特,我知道那不是你幹的。但是,那件事的主謀是不是你,從來都不是關鍵的問題。關鍵在於,你,還有你的兒子,所實施的‘竊聽事件’,嚴重影響到了我們所有股東的利益。”

幾人彼此之間都很熟悉,又是在私下的場合,有些場面話完全可以省略掉。

直入主題,不但省時省力,而且溝通的效率也要高出許多。

被魯伯特-默多克稱呼為“埃文”的這人,就是在新聞集團的股東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人。

也是如今聚集在魯伯特-默多克家裡的這些人所推舉出來的代表。

說了一通之後,埃文沉默了片刻,又說道:“魯伯特,如果是在平時,這樣的訊息我至少要收費兩百萬美元,不過看在我們過去相處的還算愉快的份上,這個訊息我免費贈送給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摩根的人聯絡過我,我相信他們也聯絡過很多人。他們提出,只要你和你的家族退出新聞集團,就可以得到體面退休的機會,同時公司也能夠在付出一定代價的前提下解決眼下這個麻煩。”

作為一名投資者,埃文和新聞集團的大多數股東一樣,在乎的根本不是什麼是非對錯,而是利益。

說白了,就是自己每年能夠從公司拿到的分紅數字,以及手中股票的價值。

而由於【竊聽門】的影響,包括埃文在內,新聞集團的股東們的財富出現了大幅度的縮水。

而默多克遲遲無法改變這個局面,才是使得新聞集團內部對其不滿的最大原因。

原本,鄧文迪在聽證會上的那一巴掌,為新聞集團止住股價上的頹勢,也為默多克挽回了不少分數。

但隨著“滅口事件”的爆發,新聞集團的股價又再次開始暴跌。

再加上來自其它方面的壓力,新聞集團當中,已經有不少的股東,在慎重考慮出售手中股份,以求自保的可能。

如果這艘大船註定要沉沒,願意為之陪葬的人,終歸只是極少數。

“摩根?”

聽到埃文的話,魯伯特-默多克陷入了漫長的沉默。

許久之後,老默多克摘下眼鏡,枯瘦的手掌有些微微的顫抖。

摩根這個姓氏並不算罕見,但在北美,尤其是在北美的富豪圈子內,提到“摩根”這兩個字,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指的永遠是摩根家族。

或者說,摩根財團。

作為在北美最負盛名——也或許是最臭名昭著,全看怎麼去理解——的猶太人勢力之一,摩根財團的大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

事實上,作為在各個行業都有大量資產的超級財團,摩根財團在新聞集團當中,同樣擁有一定的股份。

甚至可以說,在新聞集團崛起的過程當中,摩根財團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當然,還有其它的財團。

默多克這個老狐狸,從來都不會只在一家身上下注。

但當摩根財團站到自己的對立面時,那壓力,哪怕是在商界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老狐狸,也感到有些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