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3章 心照不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3章 心照不宣

洛杉磯,世紀城。

和寒風刺骨的多倫多相比起來,洛杉磯的冬季,氣候就要溫和得多。

儘管風中也略帶一絲寒意,但在街頭上,卻也時常可以見到只穿著一件單薄T恤的行人。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這個季節裡,多少還是需要一件外套的。

尤其是在室外的時候。

走進室內,功率極強的暖風迎面襲來,頓時就會讓人感到一陣燥熱。

杜克-羅森伯格下意識地抬手松了一下領帶,不過卻是沒有脫掉身上的西裝外套。

在這種正式的場合下,“體面”兩個字,被看得極為重要。

西裝革履,一絲不苟,外表上的光鮮亮麗,是要比所謂的“舒適”重要太多了。

當然,這也取決於在場的“人”。

對於杜克-羅森伯格這樣,在好萊塢內擁有一定的名聲,但並沒有足以讓人感到信服的出色履歷的導演來講,在正式場合下,任何一個細節都必須要注重到極致,不能有絲毫的疏忽。

而若是換成詹姆斯-卡梅隆這個級別的導演,哪怕是穿著睡衣出現在這裡,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高層也會將其當做最為尊貴的客人來對待。

——當然,卡車司機或許平時邋遢了些,但穿著睡衣出現在正式場合這種事也是不可能做得出來的。

任何一個稍微有點頭腦的傢伙,都做不出來這種蠢事。

會議室裡的氣氛有些讓人窒息。

杜克-羅森伯格很清楚,這是因為自己過於緊張的緣故。

但是,杜克卻沒有太好的辦法來緩解這種緊張,只能在焦躁不安中耐心地等待著。

在這種度日如年的感覺中過了不知道多久,身旁的律師終於開口,對杜克說道:“條款方面沒有問題。”

杜克-羅森伯格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從律師手中接過合同和鋼筆,在尾頁簽下自己的大名。

經過漫長的篩選和談判,在這一刻,《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導演,終於確定了下來。

對於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來說,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略微有些重要的“僱傭合同”。

而對於杜克-羅森伯格本人來說,這卻是足以改變他一生的“重大機遇”。

若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大獲成功,作為這部影片的導演,杜克-羅森伯格就可以憑藉著這一“履歷”,在好萊塢一飛沖天。

若是失敗……

搞砸掉一部製片預算高達兩億五千萬美元,後期宣發成本預計將超過三億美元的超級大製作,即便是杜克-羅森伯格有著猶太人的血統,又出自和好萊塢關係密切的家庭,也幾乎不可能再得到第二次這種級別大製作的機會。

要說找不到工作倒是不至於,【量子影業】那邊已經明確表示,在杜克-羅森伯格搞砸兩部大製作之前,只要杜克願意,與尼古拉斯-凱奇所合作的“動作電影系列”,杜克-羅森伯格永遠是導演的第一人選。

但是,那個系列電影,最高的一部《變臉》,投資也不過是八千多萬美元。

若是不考慮尼古拉斯-凱奇片酬上漲的因素,這個“系列”,未來最高的單片投資也不會上億。

這可遠遠不足以滿足杜克-羅森伯格的“志向”。

作為一個有著猶太裔血統、和好萊塢關係密切的富二代,若是只想“混吃等死”,杜克-羅森伯格可以擁有一個相當輕鬆愜意的人生。

但杜克-羅森伯格卻是有著自己的野心,要成為好萊塢當代最為頂尖的導演。

或者,如果不能成為最頂尖的那一個,那最起碼,也要成為最頂尖的導演“之一”。

在過去的數年裡,杜克-羅森伯格自認,自己已經是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和履歷。

這次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就是自己一飛沖天最好的機會。

簽約的流程並不複雜,儘管還有律師和第三方公證等等,但也只是多籤幾份一模一樣的合同而已。

幾份合同在桌面上轉過一圈之後,這次簽約便是正式結束了。

“按照合約的要求,你需要從前期籌備就開始加入劇組。”

簽約剛剛結束,製片人布萊恩-伯克就迫不及待地問道:“現在劇組這邊前期籌備的工作很多,你什麼時候可以來劇組報道?”

“三天之內。”

杜克-羅森伯格稍稍思考了一下,明確開口表示:“三天之內,我就可以處理完自己的私事,到劇組報道。”

“好的。”

布萊恩-伯克點點頭,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插話。

這次簽約,主角畢竟是杜克-羅森伯格這個導演,以及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高層。

雖然說布萊恩-伯克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項目組的第一製片人,對這個專案有絕對的主導權,但歸根結底,也只是一個“打工者”。

在這樣的場合下,有關工作的事情,除了極為迫切的事情要略微過問一句之外,其它的完全沒有必要現在去談。

得到了杜克關於進入劇組報道時間的答覆後,布萊恩-伯克便是決定,等到杜克-羅森伯格進入劇組之後,再去談其它的細節。

“公開的簽約儀式的時間,宣傳部門那邊拿出方案之後會和你的經紀人聯絡。”

二十世紀福克斯的一名高層看了杜克一眼,說道:“請杜克導演務必配合宣傳部門的工作。”

在好萊塢,或者說在絕大多數稍微正規一點的專案中,導演這項工作,並不僅僅只是負責拍片而已。

或許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來說,除了帶劇組拍片的“本職工作”之外,導演要涉及的工作還包括配合劇組的宣傳、進行前期籌備、後期制作等等。

當然,很多有資歷的導演,也會藉此在“基本片酬”之外,索要額外的報酬。

比如說大衛-芬奇就有這樣的習慣,將導演的工作從正式立項之後的籌備開始,劃分為幾個階段。

若是自己需要參與的階段更多,比如說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前期籌備工作當中去,就要索要更高的報酬。

其實,以杜克的資歷,也完全可以這麼做。

但為了爭取到這次執導《星球大戰》的機會,杜克主動放棄了大部分的片酬,僅僅只索要了五百萬美元的基礎片酬,外加一定數量的“票房獎金”。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只要《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全球票房達到製片成本以上,杜克就會獲得一百萬美元的基礎獎金,隨後,票房每上漲一個階梯,杜克所獲得的獎金就會更高。

若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全球票房可以達到十五億美元以上,加上五百萬美元的基礎片酬,杜克總共可以從這個專案中得到三千萬美元的薪酬。

至於再高的……

哪怕是再樂觀的人,也不認為這部影片的全球票房能夠超越《泰坦尼克號》,自然也沒有必要去討論二十億美元以上票房的情況。

這種階梯式的“票房獎金”,比“票房分成”好的一點在於,無論影片的票房是多少,只要是在某個檔位內,杜克-羅森伯格所獲得的“獎金”,數字是固定的。

而且,一般情況下來說,這個獎金的數字,都要低於“常規比例”的票房分成。

——所謂“常規比例”,自然是按照杜克-羅森伯格過去的履歷,在好萊塢內的咖位等等,所“有可能拿到的最高分成比例”。

對於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相對於另外兩名導演,選擇杜克-羅森伯格,意味著無論是影片撲街還是票房大賣,都可以省下一大筆片酬。

而在能力方面,杜克-羅森伯格也沒有明顯的劣勢。

這個專案,主導者畢竟不是導演,而是布萊恩-伯克這位業內的頂尖製片人。

而且《星球大戰》是一個早已成熟的“品牌”,只要不拍成徹徹底底的爛片,就會有無數的粉絲買賬。

導演能力上有輕微的差距,相較於最高可能達到數千萬美元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而對於杜克-羅森伯格來說,作為一個億萬富豪家庭的獨子,杜克-羅森伯格對於財富,沒有太高的追求。

或者說,即便是“追求”,也不是幾千萬美元能夠滿足的。

站在杜克-羅森伯格的立場上,放棄一些片酬,爭取到執導《星球大戰》的機會,反而更加重要。

只要這個專案在自己的手上取得成功,杜克-羅森伯格這個名字,在好萊塢將會變得炙手可熱。

到了那個時候,還怕沒有錢賺?

若是能夠成為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甚至於是邁克爾-貝這一級別的導演,每一個大獲成功的大專案,收入的片酬都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

這也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了。

比如說,在《泰坦尼克號》時,詹姆斯-卡梅隆明面上的導演片酬只有區區八百萬美元。

但實際上,除了基礎片酬之外,卡車司機還能從全球票房中獲得百分之二十的分成!

這可是前期票房分成!

以《泰坦尼克號》全球總計接近二十二億美元的票房數字(包括重映票房)來計算,僅僅只是這一個專案,就能為卡車司機帶來四點四億美元的稅前收入。

在當初《泰坦尼克號》因為資金困境而幾乎破產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公開表示,自己願意放棄八百萬美元的導演片酬,以追加製片預算,但卻對票房分成的部分隻字不提。

至於原因嘛……

看上邊的數字就知道了。

邁克爾-貝在《變形金剛》系列中賺到的錢,也是要以“億”為單位。

可以說,雖然整個好萊塢施行的是“製片人中心制”,但對於那些頂尖的大導演來說,卻是一個專案中的絕對主角,拿到的也是最高的片酬和分成。

當然,演員也是一樣。

任何一個職業做到了頂點,都能夠跳出所謂“潛規則”的限制。

對於杜克-羅森伯格來說,想要成為導演這個職業當中的頂級,首先,必須要有一部大獲成功的商業電影。

哪怕,這部影片施行的是“製片人中心制”,哪怕,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星球大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要先獲得一次成功,之後想要再得到第二次機會,“真正地證明自己”,也就容易得多了。

雖然說杜克還年輕,還不足三十歲。

但對於任何一個職業來說,成名要趁早這句話總是沒錯的。

當機會降臨到自己面前,並且自己認為已經做好了準備的時候,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必須要緊緊抓住它,不能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從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總部出來,杜克-羅森伯格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一趟【量子影業】,找上【量子影業】的總裁斯特拉-瓦格納。

“雖然我們之前已經有過溝通,不過我還是想再次表達一下我的歉意。”

杜克-羅森伯格用儘可能誠懇地語氣說道:“《星球大戰》這次機會,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

接了《星球大戰》的導演,杜克至少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都不可能去接其它的專案。

這對於【量子影業】中,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系列動作片”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的。

雖然說在這個圈子內利益為先,但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儘可能地留有餘地,給人一個好印象,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比如說好萊塢著名的老好人湯姆-漢克斯,憑藉著多年以來豎立起的形象,若是有什麼事需要幫忙,肯定是要比那些“不會做人”的傢伙更容易辦成事的。

那些從草根階層突然成名的人,可能未必看得清楚這一點,但杜克-羅森伯格卻是很清楚,在這個圈子裡混,跟這些電影公司打好關係有多麼的重要。

因此,雖然【量子影業】已經一再表示理解杜克-羅森伯格的選擇,並且不會做出干涉,但杜克-羅森伯格還是三番五次表示致歉,就是為了盡最大可能消弭【量子影業】可能因此而產生的不滿。

“沒關係,我們理解你的選擇,人往高處走嘛。”

斯特拉-瓦格納笑了笑,話題一轉,又說道:“而且母公司那邊打過招呼,要儘可能給你行個方便……”

斯特拉-瓦格納只是暗示了一句,杜克秒懂,連忙接話道:“我會找機會當面向他表示謝意。當然,也非常感謝【量子影業】的理解和支援。”

雖然沒有提起名字,但一個“他”字出口,兩人頓時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