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23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235

薛德珠家的小院子,慢慢的就成了向陽院活動站的一個歇腳點了。

周圍的鄰居,飯後沒事的時候,來向陽院也順便到薛家的院子聊聊天,看會兒電視。

薛德珠家的鄰居老何一家,往往是負責供應開水的。

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老何家有人,總能準備點開水,哪位若是口渴了,都知道叫老何!

人們在這個院子裡,有時候看電視,有時候幾個人下著象棋,有時候看著薛德珠做木工活,有時候,也只是聊聊天,從國際,到國內,而聊的最多的就是當地發生的事情。

電影院的宣傳車路過,人們就會感嘆新發路南側的人民電影院。

“大人和孩子都喜歡到這裡看電影。那附近也是一個熱鬧地方,路北面有二商店,旁邊有一個小副食店和照相館。”

“我看吶,長江路才是咱長春人最愛逛的必去之地,那裡現在到處是商鋪,不是吹的,可以講是最繁華的地方了!”

“還是二商店好,大廳特別氣派。左側是賣鋁鍋、臉盆小百貨的櫃檯,再往裡走有個買水果、糖果的櫃檯。孩子們一到了那裡,就樂的蹦八丈高!是最誘人的地方了。”

“我們全家呀,倒是最愛坐今年新出的那藍色無軌電車。真帶勁!”

一位鄰居發現了薛德珠窗臺上的幾張照片。

照片裡,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穿著一身黑色的中山裝,戴著一個淺色帽子,雙手背後。另一個男人,二十多歲,則穿著一個白色的襯衫,一條黑褲子,戴著一頂黑帽子,左手還戴著一塊手錶。

圖片的背景是一座樓,樓中間有一顆獨樹一幟的五角星。

照片右上角有“長春站合影”的黑色標識。

“這張照片是我們單位拍的,這上邊的人,都不認識。老薛,這是你家的嗎?”

薛德珠抬起頭來說:

“是我們一個下屬單位的同事照片。來長春買東西時照的。這不,讓我幫忙寄過去。”

大家傳看著照片,不認識照片裡的人,卻認得照片裡的景。

“照片裡的這背景是天池大旅社,這國營天池大旅社,在長春火車站周邊是最高的建築,有6層。很多人拿這個當背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地方,一般人進不去,必須出示單位介紹信才能進入旅社。”

“看這張,照片裡是剛開春的景象,小樹還沒抽出枝芽,這個還穿著綠色棉襖和深色棉褲,黑皮鞋,圍著白色圍巾,戴著黑色帽子。兩個人長的還挺像!他穿著深色棉襖,綠色褲子,戴著一個棉帽子。”

他們說的是不錯,兩個人五官相似,都笑得很開心,照片後面是長春站。

“當然像,人家是哥倆個。”

薛德珠看了一眼,笑了。

“這張照片是我們單位同事的兩個表弟來長春去買小四輪車。”

薛德珠把手裡的木工傢什放到案子上,直起腰來說:

“農村正在實行包產到戶、包地到戶。種地不受限制,可以單幹了,所以他們到信用社貸款,來這裡買個小四輪種地。”

“哎,老薛,買小四輪還是很費勁的。我聽說同事有個親戚,用布兜裝了一兜粘餅子,來這裡等了三天,粘餅子都吃完了,也沒買上。後來,在街上遇到了我同事,幫他們找了關係才把車提到家。”

“你那裡,總是聽說聽說。排號就能買到!”

人們正說著,老何卻從自己家的院子裡探過頭來大聲喊:

“大家夥,想不想看看我的君子蘭吶?”

原來,這改革開放初期,在引進外企、普及家電的同時,隨著民眾對財富的渴望,也催生出了君子蘭熱。

由於城市商場裡出現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

在這之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腳踏車、縫紉機、手錶”,到了如今已經變成了“新三大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

不過在這一年裡,中國最緊俏的商品,還不是松下電視、東芝冰箱或可口可樂之類的新鮮物品,而是吉林高官春市的君子蘭。

君子蘭,一種造型高挑、氣味淡雅的蘭花科觀賞植物。

它是1932年由日本傳入中國長春,開始只在滿洲國宮廷和御花園中栽培,之後君子蘭從宮廷流入民間。

雖然長春人向來有種栽君子蘭的風俗,但從來沒有人把它看得很金貴。

瘋狂是從街巷中的小道消息先開始的,在此前的一年,一些“有人靠君子蘭發財了”的傳聞已經隱約瀰漫在長春的大街小巷:

傳說一,一個商販養的君子蘭被什麼外商看中,出價一萬美元買走;

傳說二,一位港商要用一輛“世界上公認的超豪華高階皇冠轎車”來換一盆名叫“鳳冠”的君子蘭。而這盆君子蘭的主人叫郭鳳儀,他是一家花卉公司的經理,面對這樣的“高價”,竟然給當場拒絕了;

傳說三,一個老w養了幾株珍貴的君子蘭品種,死活不讓人看,但是在某天夜裡,卻被人偷走了,結果氣得當聲氣絕身亡;

傳說四,有個人從瀋陽長途開車來到長春偷花,得手後連夜返回,最後在倉皇逃竄中車翻人亡……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在製造、在發酵,每一個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

與此同時,長春當地的媒體也推波助瀾,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來傳頌君子蘭的好。

說它品格高雅,花中君子,放在家裡能夠清新家中的空氣,養人容顏,有益健康等等。

就這樣,原本幾元錢一盆的花卉,價格開始扶搖直上,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

一般工人的工資僅僅也就三四十元左右,如果養出一盆君子蘭,倒手賣出成百上千元,無疑是發了大財。

於是,在炒賣預期的推動下,君子蘭瘋了。

今年春節時,到處還是滿眼的冰雪,可是,卻有一些十分溫曖的去處,就是君子蘭的花市,這裡春意萌動,溫度居高不下。

大年剛過,市面上就出現了5萬元一盆的君子蘭,很快,10萬元的也出現了。

滿城瘋魔君子蘭,這株秀氣小巧的植物成為長春人生活唯一的主題。

它的價格一漲再漲,倒手賺錢者大有人在。

現在,在城裡最熱鬧的紅旗街花市上,最貴的一盆叫價竟達15萬元!

這幾乎是長春人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過的天文數字。

就這樣,似乎是一種除了觀賞別無他用的植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東北,竟無比詭異地誘發了一場經濟泡沫......

老何的話,無形中在人群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老何!你家有君子蘭啊?”

“老何!看不出來,你老頭子,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