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23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239

到了十月份,秋天的涼爽已如約而至。

薛家在給三兒子薛餘過著生日。

“薛餘,多餘的餘!生日快樂!”

薛研一邊玩著撲克牌,一邊順口說著。

他的話卻讓萬慧來想起了薛餘名字的由來。

去年楊小豔從深圳回來,歡天喜地的告訴萬慧來自己懷了孕。

可是,萬慧來卻沒有告訴她自己也早已懷上了老三。

這老三的到來,著實讓薛德珠,特別是萬慧來的壓力不小。

這還要從老何媳婦的工作變動開始說起。

薛德珠同事兼鄰居老何,他的媳婦在街道擔任女工委員。

前年年底曾來薛家閒聊,說是單位給她派了新的職位,也給予了一項陌生的工作,計劃生育。

“領導的口號是,‘消滅小三兒’。”

老何媳婦說。

她說者無心,萬慧來和薛德珠卻是聽者有意。

當時的萬慧來已經懷了孕,而且由於身體原因,不適合做流產手術。

於是,薛德珠堅持要萬慧來把這個孩子生下來。

老何媳婦說這話的時候,薛德珠兩口子互相對視了一下。

他們知道懷孕這件事,老何家裡是不知道的。

而“小三兒“,可不是婚姻裡的第三者,而是第三個孩子。

在城市,最初的計劃生育政策,是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

事實上,這不只是老何媳婦的新工作,也是整個社會面臨的一項新的工作。

彼時,企業也陸續恢復生產,社會生活開始接近正軌。

中國的人口出現井噴式的補償增長。

從1962年到1970年,淨增長了1.6億人,達到8.3億。

統計數字表明,在1970年,平均一對夫婦要生育5個孩子。

老何媳婦當時接受培訓時,被告知“人口生產過剩,已經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從1970年開始,國家逐步認識到計劃生育的重要性。

1971年國務院轉批了《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把控制人口增長的指標首次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

“消滅小三兒”只是帶有強烈地方話特色的地方口號。

國家提出的口號是“晚、稀、少”,即晚育、拉開生育間隔、少生孩子。

後來則將“少”具體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

老何媳婦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動員女職工不要生第三個孩子。

當時的計劃生育工作並沒有提到之後的高度,街道上有2000多職工。

老何媳婦經常要下到企業召集女工開會,宣講計生政策。

在當時“恢復生產”為主流的氛圍中,老何媳婦的宣傳計劃生育,自然會佔用女工的工作時間。她也因此成了一些廠長不歡迎的人。

“有一個廠的領導見到我就說,‘你又來了,你臉皮怎麼那麼厚?’”

老何媳婦跟薛德珠兩口子報怨說。

在當時,計劃生育工作者也沒有此後的行政處理權力,老何媳婦和她的同事們的主要“武器”是說服教育。

可以生兩個孩子的政策,讓老何媳婦等,第一批計生工作者的壓力並不巨大。

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人們可以接受擁有兩個孩子,特別是如果一個已是男孩的話。

但隨著人口增長率的居高不下,在啟動經濟發展的馬達轟鳴聲中,國家開始考慮推行更為嚴格的“只生一個”的政策。

只生一個孩子,對於中國人的生育觀念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推行這一政策前,1980年,中央專門召開了五次會議討論是否可行。

在北方,確實流傳著“老大憨、老二精、出壞主意的是老三兒”的俗語。

1980年3月,作為人口理論的研究者,田雪原受邀參加了五次座談會。

討論的焦點是,實行只生一個的政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座談會的討論非常熱烈,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所決定的,將要影響中國的每一個家庭。

一些現在看來很奇怪的問題,也被慎重地看待。

一名同志提出,民間有種說法,頭胎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憨傻,如果施行一胎政策,會不會導致國人的智力水準下降?

有人提出,如果只生一個,會導致若干年後,出現大量的421家庭。

這種家庭,就是四個老人、一對年輕的夫婦和一個孩子組成的家庭。

這會導致老年人比例過大、年輕的夫婦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

而也有的專家回應說,考慮421的2,都是獨生子女,本身機率偏小,加之老人的自然死亡率,這種家庭不會太多。

這五次座談會,持續了近三個月。

“只生一個”的決策被確定下來。

當年9月25日,中共中央釋出《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這個時候,萬慧來已是生了“小三兒”的人了。

春天的楊小豔懷孕的時候,萬慧來已有了幾個月的身孕。

其實薛餘的名字,早在懷上他的時候,萬慧來就給他起好了。

在她的心裡,薛餘,卻是多餘的餘。

在薛餘生下來的半年後,一個冬夜裡,楊小豔,也在同一間婦產產院,生了小孩。

萬慧來在那間產院生的是兒子,楊小豔說自己如果住進這間產院,也保準能生個兒子。

薛餘是傍晚八點一刻誕生的。

楊小豔生的卻是女兒,取名疊字楊楊。

她是過了半夜,凌晨四點才出生的。

所以,薛餘比楊楊大半年,算是哥哥。

今年的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實行和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更加讓萬慧來感覺,自己的兒子來的不是時候。

本來楊楊在她眼裡,可能沒有那麼的嬌貴,可是,跟自己的兒子比起來,起碼人家來的是那樣的恰當。

楊小豔生孩子前,楊柏回來陪媳婦待產。

薛德珠偶見楊柏,但拱手賀喜。

“我應該恭喜你才是!”

薛德珠聽了有些發懵。

“不是說好了,我女兒給你兒子做媳婦嘛!但是有一點,你必須答應!”

薛德珠聽了,氣樂了:

“楊柏,你這人太霸道了吧,我兒子說娶你姑娘了嗎?你硬給我兒子安了一個媳婦,還要跟我講條件?”

“要說這個條件,你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為什麼?”

“因為我女兒。是農曆十五生的。這老話不是說,初一、十五娘娘命。我女兒要是娘娘,嫁給你兒子,你兒子是什麼?要是在古代那是皇帝呀。”

薛德珠聽了哈哈大笑。

“還有第二個條件,你老薛聽了,保證高興的答應!”

“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