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26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260

這是在很普通的一個工作日裡,老何媳婦正和同事忙著。

那位託自己買拖拉機的,同事的親戚,突然來找老何媳婦。

挺冷的天,竟跑的滿頭都是汗。

老何媳婦見了,禁不住心裡一驚,有了不好的預感。

“家裡老人病倒了,原打算哥倆個都有點閒錢,春天的時候,一家添一臺拖拉機的,可是,這人算不如天算。有點錢,要先給老人看病啊,總不能這點孝心也沒有吧,那還是個人嗎?”

老何媳婦一聽,忙點頭稱是,連連應聲說:

“當然,當然!我回家去給你取存摺!”

老何的媳婦,萬萬也沒有想到,這拖拉機的錢,剛剛被老何佔用,人家就上門來要了。

在回家取存摺的路上想著心事,她明知道回家取什麼存摺呀,那裡面的錢,都讓老何拿去買了君子蘭了,想到能不能去哪裡借一點,便加快了腳步。

她一時急火攻心,神情不寧,腳下蹬著腳踏車,卻遠遠的奔向一輛急馳而來的大卡車......

卡車司機把昏迷不醒的老何媳婦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搶救,撿回了一條命。

但由於腦部受損嚴重,且脾被撞壞。

所以,既便命是撿回來了,但每日的疼痛和拖拉機款沒有著落的煩惱,一直還圍繞著她。

如果,她是健康的,每天上著班,或是忙著家務,煩惱的事情,反而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想。

可是,如今,她躲在床上養病,聽著收音機裡關於君子蘭的一些報道,老何媳婦的心就更亂了。

報道裡,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所謂的“君子蘭四大血案”。

這是一件兩年前的真實故事。

農機廳有個技術員,在家裡養了兩盆君子蘭,花兒長得好,品種也不錯,不是“花臉”,就是“圓頭”。

人們說這些花可以賣出一個大數來。

技術員有個弟弟看著紅了眼,邪念侵入他的骨髓,魔鬼迷住了他的心竅。

一天,他到了哥哥家裡,抱起那盆花就走。

技術員哪裡肯依呀!弟兄倆你爭我奪,撕擄在一起了。弟弟拳打腳踢,不大一會兒就把技術員給打昏過去。

技術員的妻子聞聲趕過來,走上前去想攔住,但已經喪失了人性的弟弟又把嫂子打昏過去,並把她塞到灶炕裡。

技術員甦醒過來去扶救妻子時,妻子由於傷勢沉重,再加上灶裡倒出來的煤煙燻嗆,再也不省人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那個貪財害命的弟弟,也難逃法網,最後,以命抵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香港的報紙都報道了這件事,標題是《嫂弟倆為一盆花雙雙斃命》。

故事講完了,接著是評論員的文章,老何媳婦屏聲斂氣的聽著:

“目前,針對這樣的惡性事件,還有對於那些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偷稅漏稅和不按指定地點交易影響市容和交通的,都提出了嚴厲的懲治辦法。

為此,市裡還專門抽調了一些部門,比如稅收、銀行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的有關人員,組成了聯合辦公室,深入到市場內外去明察暗訪,嚴格執行法紀。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就取締了一千多人次的場外交易,懲治了偷稅漏稅、欺行霸市的違法案件240起,追回補交的稅款45000元。”

“這就對了!”

同屋的病友大聲讚歎。

收音機裡的聲音更加清晰有力:

“經過這麼一番整頓,墮落的君子蘭得救了,它那顆鏽損了的靈魂經過洗禮而得到了昇華。

從現在起,它開始潔身自守,不再勾引良家子弟,特別是那些在職工作人員。它不再用金錢去撩撥人心,幹出許多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事情來了。市場的面貌也大為改觀,場內井然有序,場外交易明顯減少。自從省報的三篇評論文章發表,再加上市場管理的幾條補充規定,不出兩個月的時間,君子蘭的價格不僅是一落千丈,而是一落萬丈了!”

同病房的病友大聲說:

“哼,真是要命的花!不整治還得了哇!”

來看她的一位老鄉說:

“這算啥,還有為一盆花,送掉兩條人命的呢!對了,大姐,這些農藥放你這床下邊,過幾天我回村時再來拿!”

老何媳婦聽了這些,心裡明白,那挪用的拖拉機款,恐怕,再也回不來了!因為老何手裡的花是天價買來的,卻將砸在了自己家的手裡。

老何在開始養君子蘭的時候,她還真沒攔著。

記得老何從花高價錢倒買倒賣君子蘭起,她就開始說他這是不務正業,還說她單位的領導堅決不養君子蘭,而且並不是自己沒有養花,沒有見到經濟效益,就唾罵這件事。

還跟大家讀了一封舉報信,說鞍山鋼鐵廠的職工,沒心上班,有人舉報到了市裡,信裡的一句話很有力量:

你是要鋼鐵,還是要君子蘭?

工人不上班,在家養君子蘭。

別讓嬌嫩的君子蘭,擠壞了堅硬的鋼鐵!

老何媳婦聽了,回家就跟老何講。

“俺領導說了君子蘭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最多只有個觀賞價值,怎麼可以賣那麼高的價呢?如今這麼高的價,完全是被少數人哄抬起來的!它比精神汙染還精神汙染,你現在也恨不得不上班,上了班也不專心幹活,一心只想著接花授粉的事。兒子明明是個中學生,也總是沒心思上學,跟著你鑽到君子蘭市場上去逛。早晚,你得氣死我!”

老何卻振振有詞: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你們領導一個賣醬油的眼光,怎麼可能會鑑賞到高貴的君子蘭之雅。”

一句話說的老何媳婦無言以對。

而現在,躺在病床上的她,真後悔當時怎麼沒給老何兩句:

“醬油怎麼了?畢竟是生活必需品。過日子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油可是必需品啊!”

賣醬油的怎麼了?市裡的日報社曾以大標題加以報道:

送貨上門,提平量足,走街串戶賣醬油。

這裡說的就是老何媳婦單位的提平量足,就是說賣的散裝醬油,用的提冷,白色的,有一斤的,也有半斤的。

老何媳婦單位的作法,解決了市民吃醬油吃醋的老大難問題。

過去,市民得跑很遠的路才能買到。

而老何媳婦單位就開始推著車賣散裝醬油,服務老百姓。

過去老百姓吃醬油是個大問題,稍微好一點的醬油經常脫銷,有的地方連次一些的醬油都買不到,就是說沒有醬油可賣,許多居民家裡醬油都長白毛了,也捨不得扔掉,寫信詢問怎樣去掉白毛!尤其是好一點的醬油,更是很難買到。

醬油是分等級的,比如一級醬油、二級醬油、三級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