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288 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288 5

薛餘聽了故事後,一路都不說話,回想著故事裡的人物。

晚上,薛餘竟做了個長長的夢。

鼎豐真的老爺爺跟薛餘說:

“這是著名的滿族傳統食品薩其瑪,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外形美觀,色澤鮮豔,蛋黃色的方塊,油潤光亮,吃一口酥鬆綿軟,不撞嘴,不粘牙,特別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歡。給你這些,你每天只吃一塊。三天後,我再來看,必須有剩餘,如果都沒有了,不會再給你了。”陽光正好的天,薛餘正躺在炕上享受這份被薩其瑪的美妙,忽然從外面進來一個身形高大、穿著十分古怪的人,也不客氣,進門就說:

“好人啊,給我幾口吃吧!”

薛餘抬頭猛一看,覺得這個人十分面熟,卻怎麼也想不出來在哪兒見過,沒辦法把自己正吃的那塊薩其瑪遞了過去,

“這塊你過吃了。”

那人搖頭不要薛餘吃過的,薛餘只好給了他一塊新的。

那人接過來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賈氏眼巴巴地看著。

吃的差不多了,大漢連謝字都沒說一聲,轉身出門而去。

薛餘把自己手裡剩下的那半塊吃掉了。

沒想到,一連三天,薛餘一到饞勁難忍,吃了一半的時候,那個陌生的大漢就不請自來,向他要薩其瑪。

看著他膀大腰圓的樣子,薛餘心裡十分恐懼,也不敢當面拒絕。

薛餘心裡想,這樣下去可不行,一來供不起他吃薩其瑪,二來這人肯定不是善茬,弄不好他吃光了薩其瑪,還會吃了自己。

薛餘苦思銘想,終於計上心來。

第二天,大漢又來了,薛餘趁他接過薩其瑪吃得起勁兒的當口,掄起事先準備好的菜刀,照那人的脖子就是一刀,大漢的腦袋“撲通”一聲就被砍掉了。

可是地上冒了一溜火星,人卻沒了。

薛餘低頭一看,大吃一驚,是個石像人頭!

薛餘一下子想起,在附近一座墓地前有幾個石人,難怪自己覺得面熟,原來在那裡見過。

他趕緊抱著石像人頭來到那座大墓前,果然有個石人沒了腦袋,那穿著打扮,正是到他家要煙抽的大漢。

薛餘慌忙把人頭放在了石像的脖子上。

剛想轉身就跑,鼎豐真的老人站在了他身後。

“對不起,我的薩其瑪可能不夠了......”

“不,孩子,你是個守信的人,只少了一塊,還是大漢來之前的那一塊。後幾天你都一直忍著沒舍得吃。”

於是,薛餘便被老者選為徒弟,留在了鼎豐真。

他開始跟選料師傅學,選好適合做各種糕點的面、糖、香料、水、料酒、面引子等等東西。

再跟配料師傅學,把面按著要製作的不同的糕點類別,分別加進不同的用料裡邊去。

在糕點作坊裡,合面是個頂頂重要的活計。

面合不好,就做不出糕點。往往幾袋子面倒在一起,由專人來合,合完後再醒發。

醒發和合面全是由面案師傅說了算。

面案師傅長的凶神惡煞般。

合完了,醒不好,他就打薛餘。

往往一個大嘴巴上去,把剛來的薛餘往往被打一個跟頭,但還得立刻站好,重新合。

薛餘一哭,他會說:

“抽回去!”

就是不許你哭。

做好的各種面型,在沒有上爐上鍋前,一律先擺盤。這種活要求小打要手輕手地巧,不能使勁,還得拿好。

拿重了,面膜上有手印兒,不合格。

拿輕了,掉地上,就得捱打。

而且擺盤的要快,不然人家面案師傅一看案子上滿了,你薛餘還沒擺完,不是打就是罵,決不會客氣。

好的擺盤手藝往往一個芝麻粒兒都不帶掉的,真是叫人佩服。

別看這活輕快,但要求技藝高。

擺完盤,面模開始上爐。

爐是那種專門烤糕點的作坊裡的土爐子,裡面分好幾層,先放在哪一層,什麼時候翻個,什麼時候換層,什麼時候起爐,全靠“爐司”來調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爐司又叫“司爐工”、“看爐的”,他掌握的主要是火候,要根據不同的品種來掌握火候。

火大了不行,火大了,芝麻粒兒烤掉了,一糊,就冒煙,這樣會使糕點“串味”,師傅會罵你、打你。

火小了不熟,糕點發白,“色”上不去,影響買主的情緒。

總之一定要恰到好處。

糕點作坊的烤爐門口,整日的飄飛著濃濃的糕點的香氣,真是好嗅。

一開爐蓋,清香味飄出,出爐一抽鼻子對薛餘說:

“好了!”

於是薛餘把一件一件端出來。

紅纓纓的,黃亮亮的,白生生的,什麼樣的都有,看一眼就饞。

鼎豐真老字號這兒生產的糕點,除北方的主要產品外,還有京式的糕點,又稱為“京幫”,如提漿餅就是,還有桃酥、酥皮兒、八件等等,好吃極了。

如蘇杭一帶的南式糕點,主要以南糖和奶油來合面,比起京味兒來,他們奶油多,含糖量高,香,好吃,一吃到口就酥了。

而這種點心好吃不好做,更不好烤。

就是做時也費事,往往用涼水合面,油進不去,必須用熱水合,把油“燙”進去,這才好吃。京幫的糕點相對好做一些。

鼎豐真大作坊亮堂堂的,裡邊靠中間一排大面案子,東邊是烤爐,西邊是熬糖鍋,中間的道上可以推車、抬板……

早上天一亮,師傅就親自領著薛餘等一幫徒弟扒爐灰、點爐子、坐上鍋水、涮盤子、配料,然後熬糖、配料。

你看吧,大夥忙得熱火朝天。

這兒的糕點十分齊全,什麼奶花蛋糕、薩其瑪、老爐果、核桃酥、長條糕、芙蓉糕、可可糕、卷糕、長條酥、椒酥、蓮花酥、開口笑、江米條。

而且各種南式糖果糕點也是應有盡有,特別是什麼京式、廣式、蘇式、浙式的糕點和南糖,統統上了鼎豐真的作坊。

從前的糕點作坊不但要作,還要負責給送果匣,有不少大的買賣人家,一有個大事小情就給鼎豐真“下貼”。

下貼,就是在作坊的貨牌上記上,某天某日、某某買賣要什麼果匣。

果匣從前很講究。往往分大中小三種,果匣裡糕點的擺放也很有說道,往往是高檔的八件擺中間,一般的糕點墊底,插縫。裝完的果匣,還要用紅繩在中間繫好,上面別一張商標類的方彩紙,上寫“鼎豐真”三個大字。真是又漂亮又氣派。

不管天多冷,果匣要及時給人家送到。

這時的師傅,往往倒揹著雙手來到“貼牌”下看一看,問薛餘:

“老劉家館子送沒送?”

“沒呢?”

“為啥?”

“芙蓉糕要熱的。沒烤好!”

“快點。”

“是東家!”

不一會兒,果匣打好包,小打們冒著寒風,抬著果匣去給人家送上門。

一邊跑,嘴裡還一邊喊著:

吃麻圓,有麻味兒,

奶花蛋糕冒涼氣兒。

核桃酥,有酥味兒,

打飽嗝兒,流口水兒,

還想再吃一兩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