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3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315

萬慧來從長白山回來後,先是跟單位彙報了樸博士創造出獨有科技的人參活性細胞,這也是人參幹細胞技術。

如果結合萬慧來的祖傳配方,強化醫藥生物科技,升級了原有細胞培育技術,在培養中加入美白和抗衰老的黃金成分,就會推出一系列的人參活性細胞技術。

而且,萬慧來建議,要在人參科技的探索道路上不斷前進。

談了見識到的“冰制人參”還有正在研製的天然食用益生菌發酵人參活性細胞技術,前景可期。

然後,拿來出美容科的拳頭產品,除了萬慧來的祖傳配方,更是始於人參。

特別要起源於人參生長與種植最優質的地區——長白山脈。

這一年裡,萬慧來四次深入長白山地區考察,尋找著合適的人參種植基地。

人參種植基地所在的長白山地區,是處於與普羅旺斯等著名種地地區,有著相同的“黃金緯度帶”。

但是要做到食用,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

很多人參產業發展還是以種植業為主,深加工幾乎沒有。

過去,也曾允許部分人參製品當作食品銷售,但辦不了正式的食品買賣手續。

而萬慧來的單位,是需要走官方程式的。

將人參列入保健食品原料名單,也就是說人參可以製成保健品。

一些藥企曾信心滿滿地涉足人參保健品領域,但市場效果並不好。

相比藥品,消費者對保健品的購買慾望並不強,且多數情況下取決於產品的知名度。

也正因此,人參在保健品領域的應用並不普遍,人參保健品市場也始終不溫不火。

反觀韓國,其為人熟知的人參品牌在全球擁有極大銷量。

消費者的這種誤解並不是對某一產品的誤解,而是對人參的誤解。

人參因強大的功效長期用於藥物之中,這導致中國人普遍認為人參太補,不易多吃。

“但那些都是生長上百年的野山參,而現在的人參都是人工種植,只有6年的生長期,兩者的功效怎麼會一樣呢?”

“吃人參容易流鼻血”,韓國人認為,這種說法非常奇怪。

“在韓國,人參是男女老少都喜愛的健康食品,是一種非常日常的食品。”

而這種誤解導致中國人將人參當作一種奢侈品,而非日常消費品。

“買回來就是當作高檔禮品送人,而不是自己吃。”

這種情景曾被業內人士拿來調侃:

“其他行業都是企業宣傳產品多麼高檔,而人參行業正好相反,拼命要降低產品的檔次來吸引消費者。”

一個韓國人每年要吃掉400克鮮參(未經處理的人參)。

但是,如果中國人能達到這個水平,每年的人參需求量就有52萬噸。

“這個產業自然就起來了,甚至都不用依靠出口。”

僅吉林的人參加工企業就高達上千家,生產的人參食品已達500多種,比韓國人參食品種類還多,但能夠被消費者熟知的產品卻幾乎沒有。

這使得中國人參產業在市場和產品開發上都受到很大限制。

這正是韓國人參產業和中國最大的區別。

韓國人參產業發展的重點就是人參食品,已開發出400多種產品,該國90%以上的人參是以食品形式消費掉。

韓國將人參食品做到了極致,人參糖、人參咖啡、人參面,人參食品已滲入到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韓國的路邊便利店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人參食品,這在中國是難以想象的。”

食品需求肯定要大於藥品,一旦人參食品產業發展起來了,整個人參行業就不用擔心了。

韓國人參產業走在全球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參食品的大眾化、普及化。

而長白山的參農經過這場危機,那些最後仍然堅持種參的只有40%,而這其中有60%的人選擇遠走他鄉繼續種參。

這些人把人參帶到了長白山的其他區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整個東北地區的人參種植,此前這一地區的人參種植主要集中在撫松一帶。

這也讓吉林的人參成為正宗,有了更加切實的源頭。

資料很詳實的說了人參來自吉林的史實。

人參屬五加科,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由於它形體象人,故名“人參”。

它作為名貴的藥材,有著鎮靜大腦,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中國是世界上發現、應用、栽培、加工人參最早的國家,歷史上曾有多部介紹人參的專著出現。

吉林省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向以出產人參聞名,其產量佔全國人參總產量的80%。

吉林出產的人參以品質上乘、產量大而被譽為中國人參的正宗。

可分為野生的山參和人工栽培的園參兩類,山參所含的有效藥用成分高於園參40~50倍。長白山出產的野山參,在人參中最為名貴,大棵成型者極為難得。

園參因產地的不同分為集安路和撫松路兩種,其中以集安路所產者為園參中的精品。

人參出自《本草》。人參:形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於上黨。

次用高麗,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實用並不及上黨者。

其為藥切要,亦與甘草同功而易蛀,唯內器中密封頭,可經年不壞。

人參生一莖直上,四五葉相對生,花紫色,高麗人作人參贊曰:

三丫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樹相尋。

樹葉似桐,甚大,蔭廣,則多生陰地。

《植物名實圖考》:

人參,昔以遼東、新羅所產皆不及上黨,今以遼東、吉林為貴,新羅次之。

三姓、寧古塔亦試採,不甚多,以苗移植者秧參,種子者為子參,力皆薄。

以這種史料上講,也許,一直相傳的長白山人參還真的沒有那樣的唯一。

然而,現實的市場當中,真正的好參,都來自於長白山的那一帶。

危機中的這些人中的多數現在雖都已成為人參加工企業的老闆,擁有大片參園。

然而,參卻不知往哪裡消化。

堅持下來仍然堅持種參的人,也有將“戰場”轉移到了臨近撫松的邊境小城——延邊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還有一些參農則走得更遠,沿長白山一路向北,紮根在黑龍江東部的牡丹江、雞西等地。

聽說這些狀況後的萬慧來想到這些,腦子浮現一個很多人知道的故事,那就是人參的名字來緣。

“也許,人參的未來,真的就如同這個名字的來由呢。”

據大家相傳,那些每天只吃一點點人參活下來的人,村裡的人見他們還活著,而且長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

就問他們在山裡吃了些什麼。

他們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並把帶回來的幾枝植物根塊給大家看。

村民們一看,這東西很像人,卻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有個長者笑著說:

“它長得像人,你們兩兄弟又虧它相助才得以生還,就叫它‘人生’吧!”

萬慧來望著窗外,感嘆道:

“人參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