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31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316

初二3班的教室裡,正在上代數課。

代老師自我介紹說:

“今天,由我來給你們呃課!”

大家沒聽明白他姓什麼,看著這位四十歲左右瘦成“旗杆”一樣的代數老師沒等說完話,先是在關鍵字上打了個嗝。”

“我給你們代課,呃!”

“我姓代!呃!呃!”

代老師由於快速說著前面的幾個字,反面的嗝反而打的更響亮。

他轉過身,把謝了頂的後腦轉給大家,在黑板上迅速寫下了個“代”字。

也許,代老師是怕自己再打嗝,影響了姓氏這樣的關鍵字。

薛拯臉憋的通紅,他看了看周圍的同學,都在以各種方式憋著笑。

自己的那兩個哥們兒,王力假裝低頭,扭著脖子回頭跟自己眨著眼睛。

張鋼則一直用手捂著嘴,在佯裝劇烈的咳嗽著。

“這節課,我們講X軸和呃軸!”

終於,班裡的同學們,再也忍不住了,爆發了劇烈的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代老師的這節課,同學們笑笑停停,停停笑笑。

但是整節課慣用一個的姿態,似乎緩解了這種尷尬:

代老師側著身子,用教鞭點著黑板,眼睛看著天花板,嘴裡一直沒有停止呃的按時講完了本節課的內容。

放學的時候,薛拯和他的兩個鐵哥兒:王力、張鋼,邊走邊比劃著學著代老師說呃。

一路上,幾次都笑的直不起腰來。

王力,被張鋼起了個綽號:完了!

反過來,張鋼則被王力反擊的報復了一個綽號:嘎子。

王力的外號,是諧音“完了”。

而張鋼的外號是來自於電影《小兵張嘎》,張嘎與經鋼諧音,那麼,王力的報復一定會升級:

只是諧音怎麼行,乾脆叫的更加不羈一些:嘎子!

薛拯見他們已先行“互刺”了一刀,馬上說:

“先不要給我起外號!都說沒有外號不發家。你們兩要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些人,我給你們做軍師!”

“無用!”

想不到王力和張鋼竟然同時聯想並說出了《水滸傳》中梁山軍師的名字!

又一起看著對方的提示,一邊搖對晃腦的齊聲說:

“論智謀請叫我無用,陰謀詭計是個中好手!”

王力剛剛到班裡的時候,聽說薛拯的母親是醫生,便說:

“我家附近都是林立的工廠,旁邊還都有專屬醫院!”

薛拯好奇的問:

“你家住哪裡,那麼多的醫院?”

王力樂了:

“是給職工看職業病的,比如矽肺!”

“嗨!你可真逗!”

於是,薛拯和王力就成了好朋友。

王力來自工廠裡的子弟小學,是專門為工廠職工孩子唸書配屬的學校。

王力說自己家住在職工宿舍樓,大工廠的一般是三層磚樓,小工廠是二層磚樓。

想一想,大多數中國家庭還是住平房,而城市裡的工人都能住上二三層的職工宿舍樓。

簡直像生活在電影裡

很多工廠都有自己的工人文化宮,裡面能放電影,開大會,記得還在一樓買過風箏,王力記得那裡面還有乒乓球室。

“如今這些是都沒有了,工廠變成了商品房,子弟小學也都扒了,職工醫院,宿舍,全都拆掉變成了商品樓!”

王力沮喪的說。

王力的父母是第一批的東北國營下崗職工。

“我們不像你,住在這座城市的中軸線大街旁邊。”

王力說的中軸線就是斯大林大街。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還跟爸媽去過廣州和上海。但廣州周圍也是農村,好多旱廁、蒼蠅、臭水塘。上海還行,但是轉了兩週,只看到一輛跑車,在外灘因為穿的衣服,被當做日本人。

對了,街上有挑著擔子,賣豆腐腦的四川人,還有修眼鏡和修手錶的浙江人。”

薛拯一聽,充滿崇拜:

“厲害呀!”

“那都是美好的過去式嘍!”

薛拯明白,王力不忍說的現在,就是他爸媽都成了下崗工人......

又過了幾個星期,王力把張鋼拉到了薛拯的身邊:

“來,咱們來湊個桃源三結義的數。”

於是,三個人開始形影不離。

張鋼家住一個集體所有制碳黑廠的工人宿舍。

他說,下崗潮之前,那裡的生活地很辛苦卻很充實,有時候甚至是對生活滿足進而有一種自嘲的快樂。

張鋼的爸爸和哥哥每天下班,從碳黑生產車間出來後,每個人比非洲人都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後大家都去廠辦澡堂洗澡,整個澡堂裡瀰漫著男性身上特有的汗味兒。

洗完的人們從澡堂裡出來彷彿獲得重生一般回家,看電視,吃飯,老婆孩子熱炕頭。

而張鋼他們大多都在寫作業,寫完的開始出來踢球,用模擬手槍對射。

夏天裡,宿舍區的男人們,會聚在路燈下打牌。

每個人都用白天沒有消耗完的精力,猛地把牌甩在桌子上,伴隨著得意的叫嚷。

興盡之後回家睡覺,然後又是新的一天。

但國企效益不好,要改革,要犧牲,要陣痛,要下崗。

同樣是變賣國有資產,那些效益不好的廠子往往沒人要,江湖上的商人們首先相中的卻是仍然過得不錯的企業。

以化工局長為首的領導小組,來到廠裡要求這個仍在盈利的巨型飯碗停工,然後接受整頓。

整頓的結果,就是把他們廠賣給了一個外地商人。

從此那種彷彿在一個田園詩的天地裡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決定了要有一大批四十多歲,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及女人們,必須走出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他們是父母,是子女,但他們如果不再是工人,也許將會過得非常艱難。

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謀生技能,再學習新的本領也太晚了。

下崗,是一些人集體的絕望。

張鋼的父親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他原本是這個工廠的生產排程主任,但是最終卻被別人取代。

張鋼爸爸失業後,為了一家老小,做了許多買賣,但之前的都失敗了。

後來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工廠,僱了幾個人一起生產,不斷改進工藝,現在過得也挺好。他僱的人當中,還有當年和他一起下崗的工友。

“張鋼,你爸爸不光自己創了業,還為同事們找到了職業,那豈不是下崗還成就了他!”

張鋼想了想,說:

“你這麼說,我也同意!但是前兩年,我們全家也挺難過的。”

“照你這麼說,那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唄?”

“哈哈,此處有掌聲!”